小型企業會計內控制度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3 08:52:00

導語:小型企業會計內控制度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型企業會計內控制度研究論文

摘要:企業會計內控是現代企業制度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如何建立企業會計內控是當前小型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文章對有關小型企業的會計內控談談初淺的認識。

關鍵詞:小型企業;會計內控制度

一、小型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

(一)內控認識不到位

小型企業管理者由于文化水平、眼界的限制,往往認為憑個人的直接控制和直接觀察來評價企業經營成果就足夠了,不必依靠現代管理技術來監督經營的全過程。此外,著重眼前成本、不設置內控機構是小企業的實際狀況所決定,也表明了小型企業經營管理者內對部控制不夠重視。

(二)組織機構不完善

在經營權和所有權未曾分離的狀況下,小型企業會計內控結構的建立還有待時日。有的小企業形式上雖然也建立了董事會、監事會,但真正的法人治理機構并未到位,董事會和經營班子基本上是一套人馬,一年開一次會,把董事會在形式上過過堂,顧不上什么授權和監管,也談不上會計內控。講到強化企業管理,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十分認同,但談到要加強會計內控,總認為監督、監管會增加人員,增加麻煩,增加費用。

(三)配套機構不健全

相當數量企業內控制度較為簡單,很不配套。個別企業甚至沒有書面的內控制度。有的小企業,雖說已建立會計內控制度,但達不到《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和財政部示范性文件提出的要求。還有一部分小型企業人治痕跡明顯,甚至在生產經營中不受制度約束。

當前,報上刊載不少企業和董事長、經理貪污挪用巨額公款,難道這些企業沒有會計內控制度嗎?不是,而是這些企業在高層管理人員操縱下,會計內控制度已無法約束企業領導者這種行為的發生,這就是企業會計內控呈現極限狀態。

小型企業的會計內控更容易呈現極限狀態。原因在于:小型企業從成本效益考慮,內部監督機構不齊;只重視程序監督,對高層難以監督;小型企業集體審批不嚴,民主監督氣氛不濃;處在小型企業重要崗位、關鍵崗位的或為高層的心腹或為裙帶關系,對高層管理者的行為不敢抵制。

小型企業會計內控呈現極限狀態給企業帶來的只能是莫大的損失。從企業內部來制止這種極限狀態是困難的,只有尋求外部監督(上級和社會)來減少內部控制的極限狀態。擴大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覆蓋面,提高小企業外部審計的頻率,讓“經濟警察”真正發揮作用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防止小企業會計制度失控的有效辦法。

(四)不相容職務分工有限

小型企業由于人數少,不可能按照會計內控制度的要求做到詳細分工,一般一個人都要兼職好幾項工作,例如出納與會計、記賬與核賬、總賬和明細賬、驗收與保管等不相容職務均由一個人承擔,工勤考核與工資造表、工資發放由同一個部門甚至一個人經手等。

(五)內部考核獎懲力度不夠

有的企業雖然也設有一些獎懲制度,但制度的設計缺乏檢查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并且沒有完全制度化,執行的好壞也缺乏一個賞罰有度的獎懲制度,加之無相應的檢查、考核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實施情況的得力機構,從而削弱了員工執行內部會計控制的自覺性和警覺性。

二、小型企業會計內控的特點分析

為了建立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必須健全基本的會計控制制度,小型企業會會計內控制度具有自身的特點:

(一)強調針對性和適應性

要根據企業的崗位設置情況、財務記錄的薄弱環節和企業容易出現錯弊的細節來制定切實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小型企業會計內控制度應方便各部門、員工在實際中運用、針對性強,切實可行。

(二)強調落實

會計內控需要有文字的制度,作為工作的規范,滲透于各個管理環節。有些辦事規則已是約定俗成的規范,也要形成文字,使其持之以恒,不能隨意更改。制度落實于文字后,更需要加強對執行情況的關心與監督。

(三)強調關鍵控制點

小型企業如果能抓住關鍵控制點,也能達到會計內控的目的。一般是根據企業經營活動的“五大循環”,即采購循環、銷售循環、付款循環、收款循環和理財循環來分別設計控制點。如貨幣資金支出控制點、采購計量入庫控制點、存貨發出控制點、年末財產清查控制等。抓住關鍵控制點才能做到事辦功倍。對關鍵控制點要特別強調:是否授權;是否符合制度規范;是否對內部審計的定期審核;是否有管理人員的不定期抽查。

三、小型企業強化會計內控的對策

小型企業的特點是企業規模較小,生產經營業務相對簡單,機構簡練,人員精悍,因此在控制上要把握好“小而不粗,疏而不漏”的原則。從實用、簡潔、有效著眼,具體對策如下:(一)重視企業組織機構建設

這是目前企業改善控制環境的重點。必須提高企業經營者對企業組織機構設置重要性的認識,合理的組織機構有助于企業計劃、協調和控制經營活動,也有利于企業建起良好的內部控制區環境。為各級領導設置職能部門或職能人員,發揮其專業管理的作用,這可以克服領導者個人知識、經驗和能力的不足,符合世界范圍內企業領導集團化的趨勢。各領導者橫向間加強信息溝通,便于互相協作、互相促進,以共同提高企業整體效益。

(二)健全民主監督管理,實行職工參與制

作為企業的經營者,只有善于依靠、團結職工,充分發揮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決策指揮,企業的管理水平、經營效益才能不斷提高。因此,在貫徹執行廠長、經理負責制的同時,要采取適當的組織形式,讓企業職工尤其是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有參與企業日常經營決策的機會,并形成制度。職工代表大會是職工行使民主權利的機構,應完善職代會制度,使其充分發揮作用。

(三)構筑嚴密的企業內控體系

企業要從經營規模、生產性質出發,制定若干有利于控制人財物運轉、供產銷過程等規范管理的要求、程序和環節的規章制度。一般有:銷售管理制度、生產管理制度、質量管理制度、技術管理制度、采購供應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總務后勤管理制度、勞動人事管理制度。

企業中的重要問題和非常規問題,有的無章可循,有的利害關系特別重大,因此在其業務發生之前,按照即定程序,對其正確性、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審批,加以批準。授權控制的要點是:對需要授權的事項予以明確界定;對該事項的批準人、批準范圍予以明確和界定,不經合法授權,不能行使批準權;對應當批準的事項在未經批準之前,不能執行;對已經批準的事項必須執行;經批準的業務,必須按照已批準的方案進行,需要變動的,辦理相應的報批手續。

此外,還有諸如分工制約、授權約束、監事會、職代會等諸多控制約束手段,通過交叉、結合運用,達到多管齊下、綜合制約的控制目的,使企業能健康可持續地向前發展。

(四)建立審計控制,充分發揮其作用

內部審計是經濟監督的再監督,作為內部控制的組成部分之一,它是企業承包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自我需要。

要加強內部審計的作用,先要提高內部審計的地位,對于審計部門的設置應高于其他職能部門,獨立于被審計部門。這樣才能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否則只能形同虛設,同時要把內部審計部門的主要職能從查錯防弊轉到對公司的管理作出分析和提出建議上來。

除了嚴格的內部審計控制外,還可借助必要的外部社會性質的審計控制。外部控制是對內部的再控制,可以改善會計控制環境,改變許多小企業“暗箱操作”的現狀,提高其透明度。

(五)區分財務與會計,分設兩個基本點部門,明確劃分二者的職責

將財務部門和會計部門分別隸屬于企業最高責任人領導。本著物流系統和信息流系統相分離的原則,劃分各部門的職責如下:

1、財務部門負責:企業資金的收入和分配;速動資產的保管;多余資金的投放;籌措資金。

2、會計部門主要負責:按照會計準則記錄企業的經濟業務;向管理當局、投資者、債權人和其他外部機構提供財務會計信息;通過記錄和報告對經營部門進行控制。

(六)采取薪金優厚與違法嚴懲相結合的內部激勵機制

掌握好考核關,對員工的工作必須按管理制度和崗位責任,要求定期、及時進行檢查考核,獎優罰差。其獎金與工作質量掛鉤,以促使其發揮積極性、創造性。對主謀作弊導致會計信息虛假的會計人員,無論其出發點如何,除按有關規定處罰外,對會計人員按造成的有關損失的檔次進行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并與職務升降掛鉤。使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和責任心充分發揮,只有做到壓力與動力相結合,才能最終達到內部控制的目的。才能把企業活動置于群眾性的層層把關制約之下,使企業運行循著預定的目標運行。

總之,會計內控對于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提高會計記錄的正確性和可靠性,保障財經法紀的貫徹執行,確保單位管理制度的執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