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流動人口的農村經濟論文

時間:2022-09-22 04:20:30

導語:關于流動人口的農村經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流動人口的農村經濟論文

一、江蘇省淮安市流動人口基本現狀

1.流動人口中從農村走出,且有責任田家庭戶為主體。

比重為81.6%,非農業戶占18.4%。

2.流動人口家庭化趨勢明顯,低齡兒童隨父母流動現象普遍。

家庭平均規模為2.3人,核心家庭整體流動83.67%,夫妻、子女一起居住占67.74%。32.26%留守農村,低齡兒童隨父母流動比例較高。農民選擇外出務工是由于農村收入較低,想擺脫貧窮,謀求致富的必由之路。但是大量勞動力的外流也給農村社會和經濟帶來一定的影響。

二、農村流出人口對農村經濟的影響

1.農村流出人口對農村經濟的正面影響

(1)增加了家庭收入,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

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對于往返流動的務工人員比在家時經濟收入有所提高,開始在集中小區、到鄉鎮或者縣城蓋房或買房,居住環境和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2)農村流出人口為實現土地流轉,規模化生產帶來機遇。

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留守的老人和婦女種地又力不從心,只是簡單地種植易收易種的農產品,且缺乏管理,這就給土地種植大戶,進行土地使用權流轉提供了機遇。

(3)回鄉創業,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不少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學到了技術,積累了資金,返鄉創業。利用農村的富余勞動力,在村里建立加工點,創辦企業,帶領全村群眾發家致富。

2.農村流出人口對農村經濟的負面影響

(1)農村留守人員年齡大,不利于農業生產。

農村新一代農民熱衷于進城務工,只剩下老人、婦女和兒童,農村的性別結構與年齡結構嚴重失調,農村老人種田進一步增多,正在形成一種常態,已導致農業發展后勁不足,老人依照舊觀念種植、導致農村科學技術的推廣普及,許多良種配方、特色農業種植等農業新技術不能及時推廣。

(2)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少人問津,空心村現象突顯。

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外流,使得農村水利溝渠年久失修、老化和退化。村里不少房子平時關門上鎖,大多數勞動力就是忙收忙種時回來住一下,農村出現凋敝現象,空心村現象越來越多。

(3)農村土地利用率下降,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

考慮到勞動力缺乏因素,農業種植必然導致種植結構單一,方便機械收種,簡單種植,靠天收,隨便收成多少。流出人員返鄉帶回了城市生活方式,使得年輕人不愿在家種田,一旦成年就外出務工,很少留在家中從事農業生產。

三、人口外流背景下增加農村經濟收入的對策思考

雖然農村勞動力外流給農村經濟發展帶來的一定的負面影響,但是要采取措施,創新管理模式,促進農民增收,帶動農村經濟發展上下功夫。

1.注重機制創新,加快土地流轉。

堅持依法自愿有償原則,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規模經營主體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政府宣傳倡導土地流轉的的好處,建立土流轉制度,完善土地承包法規政策,規范土地流轉行為,讓農民增加收入,完全放開手腳去發展自己的事業。

2.加政府投入,不斷完善服務設施。

要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為農民投資農業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應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吸引城市資金投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項目,進而改變農村資金外流現狀,減少農村勞動力流動對農村經濟的負面影響。

3.引鳳還巢,招引流出人員回鄉創業。

政府應建立“引鳳還巢”機制,吸引廣大流出務工的成功人士回鄉創業。政府應有相應的激勵政策和專門的管理機構,使外流人員能回得來,心能安得下,事能干得成,可以有所作為,從而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4.創新組織形式,搞活農業經濟。

根據農業發展的新的形勢和要求,發展農村經濟專業合作組織,大力培育農村經紀人隊伍。充分利用專業合作化組織自行運作,減少行政干預,以市場為導向,靠市場來調節,發揮專業經濟組織和農民經紀人的橋梁作用,實現產銷銜接,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作者:馬琴單位:江蘇省盱眙縣漁政監督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