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措施
時間:2022-06-15 08:17:12
導語: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可持續發展,堪稱我國社會發展的“基本國策”,在這其中,林業的作用也很關鍵??沙掷m發展的終極目標是保持環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就當前的林業發展現狀來看,林業新格局的職能部門,要在現有的基礎前提下,統籌好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讓林業生態保持長久健康可持續發展。黑龍江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政府相關的林業管理部門鼎力相助,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能力,在原來的基礎上,得以大大提升,在區域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的同時,還把林業資源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發揮到極致,最終讓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讓人和社會的關系更和諧。就現在黑龍江林業資源的發展實情來看,保持林業可持續發展,是一個讓當代人和子孫后代受益匪淺的“工程”,它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質。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不是單個人或是單個單位企業就能完成的“任務”,可持續發展需要每一個社會公民都積極參與進來才行。因此,黑龍江林業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政府部門、林業職能部門的通力合作,大力支持,結合林業發展的實情,鼓動社會全員參與進來,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更好、更順利地推進。
2黑龍江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在擬定具體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措施時,要充分考慮黑龍江的社會經濟實況、林業的現狀等各個方面,結合考慮其林業資源當前的發展模式,更好的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偨Y而言,黑龍江省林業可持續發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2.1發展生態經濟林
生態經濟林在黑龍江省的林業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充當著很重要的角色,它即利于提升林業的生態效益,同時也能提升林業的經濟效益,就目前生態經濟林的整體情況來看,生態經濟林品種的選擇和種植時間的選擇,都要綜合考慮當地的氣候、水利、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生態經濟林品種的選擇尤為關鍵,它從根本上決定了生態經濟林的整體質量,保障了生態經濟林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不僅能改善生態環境,更能夠帶動林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就這點而言,黑龍江省林業的相關職能部門,高度關注生態經濟林的品種選擇,最終決定選擇了經濟效益可觀的漿果類,提高了生態經濟林的產業優勢,提升了林農的實際收入,為全省的經濟發展,貢獻了自身的力量。
2.2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資源
國內的非公有制林業的發展,和世界上的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國的社會經濟在飛速發展,林業的發展總目標是森林多樣化利用,這一目標也為黑龍江省的林業發展提供了很多機會。黑龍江省的林業資源在進行非公有制改革的過程中,林業相關的職能部門以及相關的科技人員,為林業非公有制改革提供了很多幫助,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林業資源非公有制改革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展現出了很多優勢,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雖然黑龍江省的林業資源總面積居全國首位,但是仍有大面積的荒山野嶺急需綠化,這也為黑龍江的林業進一步發展提供了足夠的土地;二是國內的工業化發展正處于高速發展過程中,工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木材,然而,現在國內的木材供應缺口很大,難以滿足工業化的發展需求,非公有制林業措施的使用,很大程度上填補了木材供應的缺口;三是我國是人口大國,在農村,有很多的剩余勞動力,這也為林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力的人力支持。大量的土地、美好的市場前景、充足的人力,這三者為非公有制林業的大力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目前,關于非公有制林業發展的法律法規還沒有健全,使得黑龍江省非公有制林業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沒有充足的法律保障,這一點不僅制約了當地非公有制林業的發展,也非常不利于黑龍江省的經濟發展。
2.3人工林的作用不容忽視
黑龍江省在發展壯大自己的林業產業時,充分結合本省林業產業的實際狀況,增大人工林的種植規模。人工林不僅可以優化環境,還可以為林農創收,因此,在大力發展人工林的同時,可以結合黑龍江省林業資源實際狀況,通過種植人工林,把原來的森林面積進一步擴大,帶動經濟發展,助力環境保護。此外,通過種植人工林,還可以提升林農的生活質量,這一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非常接地氣,值得大面積推廣。
3結束語
黑龍江省要想把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搞好,就必須結合當地的林業實際發展情況,林業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要遵循注重實際的原則,為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擬定健全的、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將這些方法切實落到實處,在嚴肅打擊亂砍亂伐的基礎上,把林業的生態作用和經濟作用有機融合,不再出現以毀壞林業資源為代價發展經濟的現象。因此,政府和林農需共同努力,通過上述方法保護好林業資源的同時,把林業發展壯大,為千秋萬代造福。
作者:邱玉山 趙恩梅 單位:黑龍江省第二森林調查規劃設計院
參考文獻
[1]時超.淺析林業資源管理的現狀和發展[J].中國林業產業,2016(01).
[2]楊喜軍.科學管理林業資源的措施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19).
- 上一篇:高職經濟管理實踐教學初探
- 下一篇:河北省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