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健康權利與可持續發展的相互關系

時間:2022-12-10 02:33:32

導語:生殖健康權利與可持續發展的相互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殖健康權利與可持續發展的相互關系

一、我國生育和人口政策

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只是達到終極目標的手段和途徑,終極目標是為了可持續發展創造優良的人口環境和人口條件。計劃生育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一部分家庭和個人利益,給育齡人群的生殖健康帶來一定的風險。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失獨人群不僅承擔精神和身體上的痛苦,還要面對經濟損失和社會歧視。這些已經成為在養老及家庭支持方面的一種危機。只有多角度、全方位進行系統研究,采取切實可行的人口政策和措施,逐漸調整人口年齡結構,完善社會的福利與保障制度,才能減少社會經濟矛盾,保障人口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二、生殖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提出,生殖健康是指在生命所有階段的生殖系統及其功能和過程,有關方面,都要處于身體、心理和社會方面的一種完美狀態。生殖健康由于維護了人類自身的發展方向和人類自身的素質,指明了兩者之間的關系,其重要性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廣泛的認同和肯定。其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在一個更高層次以更廣闊的視野來審視人口問題與計劃生育。人們對生殖健康的需求和社會環境相關,當基本生存條件尚需努力爭取時,生殖健康保健問題顯然不會被優先考慮。生殖健康服務的內容極其廣泛,人們出于本能以及人類繁衍的需要,總在表達生殖健康方面的種種需求。因此,為提高生殖健康服務質量的努力提供著巨大的市場和機會。中國政府已經把生殖健康列入“十一五”規劃和“中長期規劃”,以促進生殖健康——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的縱深開展,提高公民的健康水平和家庭的生活質量。

三、健康與人權

生殖健康是健康的核心,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我們應當積極維護與促進生殖健康以達到我們的目標——人人享有生殖健康。以集體主義為生殖健康的主導價值原則,結果是對女性主體地位的忽視和對女性健康權益的損害。生命、健康、結婚、生育的權利是人人平等的,科學、醫學和遺傳學應該將向其尋求幫助的人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能隨意剝奪生命、健康、結婚和生育的權利。在有關私人問題的決策上,應該保證個人的自主權或自我決定權,政府或法律的限制應該是降至最低限度的。生殖權利的目標是確保實現全面的生殖保健服務,計劃生育服務要以可接受和方便的方式向所有使用者提供,促進并支持再生育。其中不孕不育癥也是生殖保健方案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我們在這一方面應當在滿足健康人權上做出努力。

四、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終究是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須與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綜合考慮。基于對人口動態的認識倡導對生殖健康權利的教育和服務增加投資,并尊重和保護權利,包括完善社會保障機制,可以與可持續發展架起一座橋梁,形成共同立場。這有助于國家樹立可持續發展的人口觀,是建立可持續發展社會的當務之急。生殖健康服務的使用直接影響到個人的生殖健康狀況,這取決于個人需求和服務提供兩方面。對生殖健康服務的使用有著地區、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和生育狀況、生育意愿、經濟條件的差別。生殖健康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應該使社會、家庭、個人都能和諧健康地發展。生殖保健系列服務的提供(包括孕前優生檢查、圍產期保健、婦科疾病診治)、避孕節育服務以及對不孕不育癥診治等方面,是應該由計劃生育部門和衛生部門協作提供的。隨著社會發展,包括環境、工作等引起的社會壓力造成的不孕人群數量增加,成為一個潛在的服務市場。傳統的文化觀念對女性生殖健康的影響巨大,婦女的人權也包括她們在不受強迫、歧視和暴力的條件下自由和負責的控制生殖保健在內的有關事項并做出決定的權利。優化生殖健康觀念,有利于增強女性的主體意識和權利感。

五、輔助生殖的科學和倫理

輔助生殖技術的應用關系到人類繁衍及社會穩定,倫理的標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發展必須審時度勢,做出調整,對于輔助生殖技術應該興利避害,以適時的倫理和法律標準來規范、引導其健康發展,造福人類。從倫理學層面對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價值進行理性的思考和道德判斷是相當重要的。這便要保護隱私、做到知情同意和知情選擇。同時建立環境與疾病致生殖障礙預警技術體系,優化助孕技術,構建出生缺陷阻斷應用平臺及現代輔助生育技術平臺,為促進我國婦女的生殖健康,構建可持續發展型社會做出貢獻。

作者:梁琳 單位: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