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區的外資經濟探索
時間:2022-01-03 11:06:00
導語:化工區的外資經濟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處上海南端、杭州灣北岸的上海化學工業區,是以石油化工的循環產業鏈為基礎的化工區。從化工區的“龍頭”90萬噸/年乙烯工程產出的乙烯、丙烯、丁二烯,到苯、甲苯、二甲苯等基礎化工原料,再到分別制成異氰酸酯、聚碳酸酯等一項又一項中間化工原料,直至延伸加工成各種各樣的合成樹酯、軟泡材料、粘合劑、涂料等精細化工產品,上游、中游、下游項目相關共生,一體化聚集,形成企業之間化工原料、中間體、產品、副產品及至廢棄物的互供共享關系。在這條循環產業鏈上,“上一環節。的產品正是下一環節的原料”,“上一環節的廢氣正是下一環節的熱源”,上中下游實現無縫連接,沒有中間過渡裝置,從裂解原料進去到化工產品出廠,在化工區里一“體”呵成,實現了低損耗、高環保,使生產成本大大降低。
上海化工區產品項目的一體化是在項目引進上精心選擇的結果。上海化工區招商一個重要步驟是“產品鏈信息”,吸引外商以自已的優勢產業在化工區的循環產業鏈中“對號入座”。上游的上海賽科90萬噸乙烯工程(BP等公司),中游的上海聯合異氰酸酯項目(德國巴斯夫、美國亨斯邁公司)、聚異氰酸酯一體化工程(德國拜耳公司),下游的聚酯項目(德國德固賽公司)、聚四氫呋喃項目(德國巴斯夫)、MMA項目(英國璐彩特公司)等,組成了化工生產的關聯組織體系,出現了世界化工巨頭齊聚化工區的喜人局面,而這些跨國公司也因為產業鏈的資源循環和無縫連接,實現了資源的減量投入、集聚利用、循環利用和效益最大。
循環經濟打造“綠色重慶”
“循環經濟”理念的精髓,在重慶市(長壽)化工園區內充分體現。該園區積極發展循環經濟,使天然氣化工、氯堿化工、石油化工產業按“上、中、下游”產品鏈規劃和布局,使企業間形成代謝和共生關系,實施“資源—生產—消費—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完成物質、能量循環,使資源利用最大化,廢棄物排放最小化。同時,園區水、電、氣、熱等服務項目實現集約化管理。化工園區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現正著力打造中國最大的新能源基地和長江上游最大的綜合化工基地。而該園區的做法,正是重慶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中重視循環經濟的一個縮影。作為全國資源綜合利用試點城市的重慶,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節約型社會建設,打造綠色重慶,已成為企業界的共識。
今年3月25日,重慶市政府第5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發展循環經濟的決定》,為循環經濟建章立制。重慶市還將實施“12518”工程: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循環利用為核心,建設兩個體系,即建設促進資源節約的政策法規體系和循環經濟框架體系;突出5個重點領域,即能源節約和降耗、水資源合理利用、資源綜合利用和再生資源利用、強化土地資源利用、推進清潔生產;實施18項重點工程。重慶市的重點用能企業將通過加強產品能耗限額管理,建立用能獎懲制度,全面降低能源消耗。
武漢市圈定四大節約重點
武漢市出臺的《武漢市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實施方案》,在四個方面加快節約型社會的建設:一、武漢市將對重點能耗企業和行業“減耗”,力爭“十一五”期間,工業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年均下降5%,每年有望少燒150萬噸標準煤。武漢市還將加快淘汰老舊汽車,推廣清潔燃料汽車,增加城市混合動力公交車,并于今年11月1日在全市推廣車用乙醇(酒精)汽油;二、明年起,武漢市城區新建建筑必須百分之百地嚴格實施節能50%的設計標準。對達不到節能設計規范要求的,不準施工、不準驗收備案、不準銷售和使用,并將資源節約責任和效果納入各級政府、部門目標責任制和考核體系中;三、武漢市將在東西湖區創建全國循環經濟產業園區試點,今明兩年在該區進行綠色GDP核算試點。四、武漢市將在水果湖電力社區、陶山社區、洪山區部分高校進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武漢市政府計劃,2005-2006年重點建設三金潭、落步嘴、黃家湖、漢西等污水處理廠。到2010年,武漢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0%,污水回用率為20%。在節約用地方面,武漢市還將加快“停未建工程”和閑置土地資源的處置,重點盤活存量土地,推進“城中村”改造,力爭在2010年全市禁止生產、經營和使用粘土磚。
秦皇島工業垃圾綜合利用率達80%
最近3年來,秦皇島對新上和引資項目嚴格實行環保測評和環保一票否決制。目前,全市在建的省市重點項目34個,投資千萬元以上的項目308個,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88個,每天平均有26家民營企業注冊,所有這些企業和項目都實現了環保達標。秦皇島碼頭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輸出港,年吞吐量超過1.5億噸。為減少粉塵污染,需要大量用水除塵,但海水不能用,自來水成本太高。為此,秦皇島港投巨資建成了日產2萬噸中水項目,千方百計將各種廢水、雨水收集起來加工成中水循環使用,每噸水減少成本2元多,取得較大的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最大限度地利用高科技建設低能耗、無污染和再循環經濟項目,已成為當地企業的共識。3年來,全市增加高科技企業58家,研發高新技術產品84項。秦皇島晨礱建材公司投資3億元引進意大利制磚設備,將熱電廠的粉爐灰廢物利用,研制開發出40多個保溫節能墻磚、地磚新品種,每年生產高附加值的保溫節能磚2.2億塊。實施循環經濟發展戰略使秦皇島出現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多贏局面,秦皇島市全年空氣質量達到二級以上的天數繼續保持在95%以上。
燕京啤酒清潔生產帶來效益
目前世界上先進的企業都在利用環保項目來大量的節約運營成本,達到企業經濟發展與環保事業雙贏。北京燕京啤酒集團公司找準經濟發展與環保之間的結合點,使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棄物得到了循環利
用。如瓶渣賣給制瓶企業作原料,爐渣作為建筑行業的防水材料,酒糟是牛、羊等家畜的優良飼料,廢標紙作為造紙行業的原始材料等。建廠至今該公司用于環保項目的投資達1.6億元,包括新建日處理4萬噸的大型污水處理廠、鍋爐的水漠除塵系統等18個項目,使企業的各種消耗控制在行業較好水平,各種污染物排放達到了北京市標準,企業建設成為一個花園式生產企業,并成為北京市工業旅游點之一。在有效治理各種廢棄物的同時,公司注重源頭管理,把清潔生產作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條途徑,特別是對各種廢棄物的綜合利用,已經逐漸成為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公司第一輪清潔生產工作共投資3437萬元,可實現年經濟效益約1662萬元,兩年就能收回全部投資。
貴陽建設資源節約型城區
貴陽市南明區圍繞“建設生態經濟市”的發展戰略,按照南明區“三產興區、工業強區、環境立區”的發展思路,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經濟的整體素質和區域競爭力。高度重視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的協調,倡導有利于資源節約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生產方式,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城區。
以發展基地和支柱企業為重點,做強二產業,突出生態主題,依托貴陽航空港的優勢,按照建設生態型、園林型、智能型、文化型特色的城市新區的規劃定位,與花溪、烏當區政府共同開發龍洞堡區域。加快發展食品、機電、藥業等支柱工業;加快培育現代生物醫藥、新材料等新興產業,促進信息產業發展;推進食品工業、藥業等重點優勢企業的技改達產增效,爭創全國名牌企業;積極推進龍洞堡、上下壩、筍子林三個園區的開發建設。盡快形成大基地、大企業、大項目、名品牌的工業發展戰略依托。
棲霞市實施“生態立市”
近年來,山東省棲霞市把集聚生態優勢、創造生態品牌作為興市、強市的根本途徑,全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取得了顯著成果。
建設綠色家園。為建設現代化生態旅游城市,增強區域吸引力和競爭力,棲霞市全力改善生態環境,積極實施綠化工程,發動群眾在路旁、水旁、宅旁植樹,使全市林木覆蓋率達到46.5%;在農村開展了創建“生態型文明村鎮”活動,通過實施“硬化、綠化、美化、凈化”工程,著力營造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人居環境,使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3%,人均公共綠地9.7平方米;他們還對白洋河、清水河等五大流域進行了全面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0平方公里,為生態環境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良好的環境吸引了大批客商到棲霞安家落戶,今年1~6月份,全市實際利用內資15.2億元,同比增長51%。
打造綠色工業。近年來,棲霞市堅持發展工業與保護環境并重的原則,加大了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培植力度,積極推行清潔生產。該市立足果業大市的實際,在抓好果業生產的同時,建設各類氣調庫134座,總儲藏能力超過20多萬噸,按照“旺季存,淡季銷”的經營原則,實現了果品增值。同時,他們還建起了果品、畜牧、蔬菜等各類涉農加工企業600多家,拉長產業鏈,實現了農產品利潤的最大化。近年來,該市按照“環保第一審批權”的原則,先后拒批不利環保的國內外大項目30多個,關閉14家有污染的利稅大戶企業,并斥資1.27億元根治了近300個污染源。
發展循環經濟。棲霞是一個果業大市,人均一畝果,農民收入的80%來自果業。對某一經濟形式的依賴性越大,風險性就越大。為分擔風險,棲霞市堅持以特色資源為基礎,在鞏固提高果業支柱地位的基礎上,推進產業鏈條向前與畜牧業對接,向后拉動食用菌業的發展,實現了農業內部產業的良性循環,形成了一個多元化、復合型的生態經濟體系。畜牧業產出的大量有機肥,為果品和無公害蔬菜的生產提供了保障;果業每年產出幾十萬噸的果樹廢棄枝條,為菌菜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發展菌菜產業產生的菌棒廢渣又為果品和花卉業的發展提供了有機肥料。截至目前,棲霞市的果、牧、菜三個產業農業總產值比重分別達到57%、12%、6%。
開遠將建循環經濟型城市
云南省開遠市發展循環經濟規劃大綱日前在昆明通過預審。根據《大綱》要求,開遠將建成以工業循環為重點的循環經濟城市,同時探索出一整套完整的、科學的發展循環經濟的經濟指標體系。開遠市是一個典型的煤電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以不可再生的煤、磷礦資源為基礎。由于產業格局不合理,開遠一直是云南的重污染城市。雖經過大力整治,企業已基本實現達標排放,但由于污染排放總量依然很大,導致城區大氣環境質量一直在三級徘徊,污染物環境容量接近飽和。《大綱》確定了開遠“圍繞一個目標,實現兩種轉變,建設三個核心體系,完成四方面提升,按照五大循環經濟發展”的整體戰略思路,以提高環境質量與生態品位為重點,通過對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空間的合理布局及功能的調整,全面實現環境質量水平、經濟實力、社會文明程度和城市知名度的提升。開遠市發展循環經濟總體上分為兩部分,即物質流體系和支撐體系。物質流體系包括生產和消費兩個領域,生產領域主要是在一、二、三產業構筑循環經濟體系,在消費領域積極倡導可持續消費,而支撐體系則包括社會保障系統和基礎設施支撐系統。
循環經濟讓武陟農民得利
河南省武陟縣綜合利用各種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等農業廢棄物,積極發展生物能源,變廢為寶,實現了廢棄物的循環利用。近年來,該縣依托畜牧大縣的優勢,積極推廣種植-飼養-能源-環保的生態農業模式,全面應用沼肥、堆肥、腐熟肥等有機肥,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探索出了豬-沼-果無公害生態農業模式。目前,該縣沼氣池總量達1500個,共推廣沼液浸種8萬余畝,沼液防治農作物蟲害20萬畝;推廣豬-沼-果模式2000畝,沼液喂豬1.5萬頭;強力推行秸稈氨化技術,通過制定青貯給補助、買青貯機械給補貼等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農民發展秸稈青貯。此舉降低了畜牧業飼養成本,促進了該縣畜牧業的蓬勃發展。目前,該縣擁有青貯池1120個,容積達40.3萬立方米,年青貯秸稈13.6萬畝;積極引導農民大力發展生態種養農業,引導群眾發展蓮魚混養生態種養模式,使水田純收入由原來的每畝500元增加到2000元。目前,該縣蓮魚混養面積已發展到2000畝。
- 上一篇:自治縣基層醫療管理工作意見
- 下一篇:當代化工業經濟的發展與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