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環境保護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5 05:14: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化工環境保護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重點污染防治區:重點污染防治區主要是污水產生區、危險廢物暫存庫。該區要設防滲檢漏系統,采用剛性或復合防滲結構。剛性防滲結構型式為水泥基滲透結晶型抗滲混凝土(厚度≥150mm)﹢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滲涂層(厚度≥0.8mm),滲透系數≤1.0×10﹣10cm/s;復合防滲結構型式為土工膜(厚度≥1.5mm)﹢抗滲混凝土(厚度≥100mm),抗滲混凝土的滲透系數≤1.0×10﹣6cm/s;
2)特殊污染防治區(污水處理池適用):該區要設防滲檢漏系統,采用剛性或復合防滲結構。剛性防滲結構型式為水泥基滲透結晶型抗滲混凝土(厚度≥250mm)﹢水泥基滲透結晶型防滲涂層(厚度≥1.0mm),滲透系數≤1.0×10﹣12cm/s;復合防滲結構型式為土工膜(厚度≥1.5mm)﹢抗滲混凝土(厚度≥250mm),抗滲混凝土的滲透系數≤1.0×10﹣6cm/s;
3)特殊污染防治區(含污染物介質的地下管道、儲罐適用):該區要設防滲檢漏系統,其中物料管網采用天然或柔性防滲結構,生產污水、污染雨水管道、儲罐區采用柔性防滲結構。天然防滲結構型式為天然材料,防滲層厚度≥2m,飽和滲透系數≤1.0×10﹣7cm/s;柔性防滲結構型式為土工膜,厚度≥1.5mm;
4)一般污染防治區:包括雨水管道、生活污水管網、生活垃圾暫存點、循環水管網、海水管網等,該區不用布設防滲檢漏系統,防滲結構可采用天然或剛性或復合,天然防滲結構型式為天然材料,防滲層厚度≥1.5m,飽和滲透系數≤1.0×10_7cm/s;剛性防滲結構型式為抗滲混凝土(厚度≥100mm),滲透系數≤1.0×10_8cm/s;柔性防滲結構型式為土工膜,厚度≥1.5mm。
2地下水監測
為及時準確掌握園區周圍地下水環境質量狀況,應根據《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164-2004的要求及地下水監測點位布設原則,在園區附近及下游布設地下水水質監測井。監測方案為:
1)對于整個園區的監測。在園區上游設置一口監測井,用于背景值監測;在園區內污水處理廠下游附近設置一口監測井,用于監測生產裝置和污水處理站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并作為長期監測井和事故應急處置井;
2)對園區入園企業的監測。對各入園企業的監測井設置,可分為3類:第一類監測點,布設在廠區內部生產裝置區和污水處理設施下游附近,用于監測生產裝置和污水處理設施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并作為長期監測井和事故應急處置井。第二類監測點,布設在灌區附近下游,用于監測含油廢水排放及儲罐泄露對地下水水質的影響,并作為長期監測井和事故應急處置井。第三類監測點,布設在廠界地下水上游,用于背景值監測;
3)監測井結構:監測井孔深為見中風化板巖2m終孔,作為長期監測井和事故應急井的孔徑,要求不小于Φ200mm,背景值監測井孔徑可略小。為避免污染物沿孔壁深入地下,孔口以下3米(或至潛水面)宜用粘土或水泥止水,下部為濾水管,底部視井深情況設計沉砂管;
4)監測層位及頻率:監測層位為潛水,每月采樣一次;
5)監測項目:pH、溫度、臭度、色度、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高錳酸鹽指數、氯化物、氟化物、硫酸鹽、揮發酚、總氰化物、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氨氮、陰離子洗滌劑、鐵、錳、鉛、鈷、六價鉻、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石油類及笨,另外加具體建設項目的特征污染物;
6)監測數據處理:監測結果要按規定及時建立檔案,并定期向園區管理部門匯報,對于常規監測數據應該公開,特別是對園區所在區域的附近居民公開,滿足法律中關于知情權的要求。如發現異常或發生事故,加密監測頻次,改為每天監測一次,并分析污染原因,確定泄露污染源,及時采取對應應急措施。
3地下水應急預案和應急處置
3.1應急預案制定整個園區及各企業的地下水污染事故應急預案,并與其他應急預案相協調。地下水應急預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1)應急預案的日常協調和指揮機構;
2)相關部門在應急預案中的職責和分工;
3)地下水環境保護目標的確定,采取的緊急處置措施和潛在污染源評估;
4)特大事故應急救援組織狀況和人員、裝備情況,平時的訓練和演習;5)特大事故的社會支持和援助,應急救援的經費保障。
3.2應急處置
一旦發現地下水出現異常情況,必須按照應急預案馬上采取緊急措施:
1)當確定發生地下水異常情況時,按照制定的地下水應急預案,在第一時間內盡快上報主管領導及上級部門,通知附近地下水用戶,密切關注地下水水質變化情況;
2)組織專業隊伍對事故現場進行調查、監測,查找環境事故發生點、分析事故原因,盡量將事故影響控制住,采取緊急措施切斷生產裝置或設施,防止事故擴散、蔓延及發生連鎖反應,盡可能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害和財產損失;
3)當通過監測發現地下水已經受到污染時,根據監測井的反饋信息,對污染區地下水進行人工抽采,形成地下水漏斗,控制污染區地下水流場,防止污染物擴散,并抽取已污染的地下水送園區污水處理站處理;
4)必要時,請求社會應急力量協助處理;
5)對事故后果進行評估,并制定防止類似事件發生的措施。
4檢漏系統及應急抽水系統
4.1檢漏系統
為防止因污水管跑冒滴漏對地下水的污染,應設置管網檢漏系統,該系統包括人工巡查、儀器檢測、在線數據采集與監控及統計報表等部分。首先配備專門人員巡檢,利用檢漏線纜、超聲檢漏儀、聽漏儀等儀器對管線漏點進行探測,最后在線對數據進行采集與監控,定期監測形成報表。
4.2應急抽水系統
該系統包括專業抽水技術人員、應急抽水井、抽水泵三部分,用于事故狀態下的應急處置。其中第一類和第二類監測井既作為水質監測井,也作為事故應急處置井。抽水泵的功率根據場地地下水的實際情況確定,若發生事故,在污染物泄露1天后,根據園區水文地質條件,按照三個月將該區污染物的質點全部抽走的要求核算出抽水井每天應該抽走的水量。抽走的地下水送園區污水處理站處理,達標后返還生產系統使用。同時每月都要對抽水水質進行檢測,以確定受污染的地下水全部被抽走。因抽水量不大,且為暫時短期抽水,對區域流場影響不大。
5結論
篇2
關鍵詞:環境工程 實驗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3(a)-0212-02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政府對環境保護的重視,21世紀,環境保護的意識越來越被國民所接受,政府也正在加大對環境治理的力度。社會對環境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持續增長,環境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和環境保護產業的興起,又促進環境工程專業的發展。這對于環境工程專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環境工程專業人才也將面臨嚴峻的人才市場的競爭。環境工程是一個實踐性與工程性很強的學科,從根本上說,環境工程學科的主要任務是運用工程手段防止、控制和解決有關環境污染的問題,涉及到供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各種除塵設備與裝置、垃圾處理場等的規劃、工程設計、運行管理等,要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工程實踐能力、運行管理能力、動手能力和一些基本技能。
長期以來在環境工程專業實驗教學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根深蒂固,這導致了環境工程的教學上出現了一定的誤區。
1 傳統實驗教學問題的分析
在傳統的環境專業教學中,實驗課基本作為理論教學的附屬品,一般只開設驗證性或者操作性的實驗,教師以及學生無法對這些內容簡單、容易掌握的實驗課引起重視。而且實驗教學并沒有很緊密的聯系環境工程實踐,學生難以將所學的知識以及概念系統化。傳統環境工程實驗有一下幾個特點。
(1)現有實驗內容單一,測定方法過于陳舊,落后于社會的發展,已不能滿足環境保護的需要。而實驗類型的單一化,導致學生對上實驗課缺乏興趣,學生對問題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得不到鍛煉,沒有幫助學生掌握環境工程知識,更無從談起學生創新、創造力的鍛煉。
(2)實驗教學內容和手段相對陳舊,且落后于理論教學,實驗教材已經大大滯后于社會的發展,大部分實驗教材很早就編著,并沒有及時更新,甚至某些已經被淘汰的實驗方案仍在使用。這些情況使環境工程教學遠離現實情況,對現代社會的人才培養產生滯后影響。
(3)實驗安排缺乏整體性及系統性,環境保護研究發展越來越快,環保的標準被不斷更新,然而實驗教學中仍在使用配置較低、落后甚至老化的儀器設備,已經大不要所要求的測定結果的準確性和精度。
2 創新實驗教學方法
2.1 調整實驗課程安排
傳統的環境工程試驗包括環境監測實驗、環境微生物學實驗、水污染控制實驗和大氣、噪聲控制實驗等,這些試驗均依托于理論課程,我們先對這些實驗內容進行整合,設立以環境監測實驗和環境微生物實驗內容為主的環境工程專業實驗和以水處理實驗、固廢處理處置實驗和大氣控制實驗內容為主環境工程專業實驗,使之成為獨立的實驗課程。
以環境監測實驗和環境微生物實驗內容為主的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的內容各有側重。在學生完成規定學時學習外,在開放性實驗中,設立兩個專業實驗的選修實驗。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的選修實驗側重大型儀器的分析和使用,例如:氣相色譜、高效液相色譜、紫外分光光度儀、原子吸收光譜儀等。環境工程專業實驗的選修實驗側重水處理工程實驗、水處理工程綜合實驗和化工原理實驗。這樣可以保證學生根據興趣愛好和專業方向選修實驗課程。
2.2 增加綜合性專業實驗
除了安排傳統的綜合性專業實驗外,充分利用湖南城市學院和益陽市周邊資源,在環境工程專業實驗中開設南洞庭湖水質監測綜合實驗,校園及周圍地下水水質監測綜合實驗,長張高速公路(長沙至張家界益陽段)空氣質量與噪聲監測綜合實驗。此類實驗的開設,不僅使專業實驗充分與實際生產生活相結合,而且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所開實驗的實際應用意義,加深了對各項環境指標的認識和理解。
3 建立新實驗教學體系
3.1 采用開放式實習模式
任課教師將學生分成多個實習小組( 每組2~4名成員),確定1名組長,然后根據監測對象及監測項目選擇藥品、儀器等設備,分別為各個小組制訂計劃,明確各小組的監測對象、監測項目、采樣位置、時間安排及分析方法;也可以預約實驗,即根據學生自己的時間和掌握實驗的程度,分批完成實驗。以小組為單位分發玻璃儀器、試劑藥品,實習期間儀器室及實驗室全天開放,以電廠廢水處理為例,要求學生自己動手配制污水,對污水進行一級處理、二級處理、深度處理后,還要進一步去除水中多余的陽離子和陰離子。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要對每步的處理效果進行分析比對,并檢測最終的處理結果。一星期內各小組完成實習項目。實習完成后,全班所有小組集中進行交流討論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和收獲,每個學生提交一份實習報告。實驗教師也可以對學生做單獨指導,這樣也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采用這種教學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對大型精密儀器要進行定期培訓,幫助學生掌握現代化的分析、測試手段,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
3.2 畢業論文與工程項目相結合
取消綜述性研究的畢業論文,規定撰寫的論文要有一定的工程研究背景,以工程性實驗或綜合性實驗為基礎。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可以采用教師自己主持或參與的工程項目和科研項目作為基礎,也可以聘請環保公司或者是環保局的工程技術人員做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教師,把畢業論文與工程項目及實驗掛鉤,使學生更投入、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實驗研究,從而提高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
4 結語
通過對環境工程實驗教學的改革,實驗教學內容、方法與手段都獲得了改進,實驗條件也獲得了改善,湖南城市學院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生在科學研究中試驗設計、試驗組織、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實驗結果分析等方面得到了全面訓練,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
參考文獻
[1] 安小六,鄒小紅.加強實驗隊伍建設增強高校實驗室軟實力[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5(1):229-232.
[2] 孫曜,暨仲明.多模式開放型實驗教學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141-143.
篇3
論文摘要:伴隨著人口劇增和工業的飛速發展,人類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也造成環境污染、生物多樣性減少以及生態失衡等生態學問題,這些已引起了人們對生態環境教育的高度關注。本文從生態環境教育的含義、教育形式、教育內容等方面,闡述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中加強環境保護教育所具有的深遠意義。
初中生物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的內容突出了“人與生物圈”這一主線。課程標準中的情感價值觀目標明確要求:“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關注與生物有關的社會問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在中學生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態環境意識教育,是每個生物教師的責任。生物教師要利用生物學的豐富資源,結合學生實際,切實有效地開展環境保護教育。要將環境保護教育滲透到各部分相關知識內容中,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感悟。
一、生態環境意識教育的主要內容
1.生態學有關概念、原理教育
生態環境意識教育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有關的概念、原理,如對生物有影響的生態因素、生態系統、生物圈等基本概念及生態平衡的基本原理等。通過學習有關的概念、原理,幫助學生認識生物與環境之間的密切關系,理解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人類必須遵循自然生態規律辦事,才能調控、改造、優化生態環境,造福于人類和整個生物圈。
2.環境保護意識教育
由于人類對自然的不合理利用,生態平衡已受到嚴重的破壞。進行環境保護意識教育,已經顯得非常迫切。如介紹水質富營養化的原因及危害,酸雨對農業生產等多方面的有害影響,大海中的赤潮和淡水里的水華, ddt等物質隨食物鏈在生物體內富集等現象,使學生認識到環境污染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和對人類健康的危害,從而增強學生的對環境保護的危機感和緊迫感,自覺地加入到保護環境的行列中去。
3.自然資源保護意識教育
自然資源是人類非常珍貴的財富,我國地大物博,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我國人均占有量卻很少,自然資源也并非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要向學生介紹當今世界和我國的森林、草原、野生動植物資源和水資源、土地資源等的現狀,以及森林毀壞、草原退化、物種滅絕、淡水緊缺等對人類發展的影響,使學生重視、關心資源問題,積極參與資源保護。
4.可持續發展思想教育
在生態環境意識教育中,應該強調在發展生產的同時,要保護好生態環境及自然資源,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環境的保護,用人類與環境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為主導進行教學,使學生將來走上社會后,能自覺地用可持續發展的新觀點、新知識去改變傳統的不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方式、消費方式、思維方式,使人與自然協調的發展。
二、生態環境意識教育可采取多種教學形式
1.結合教材,在課堂上進行生態環境意識教育
課堂是師生相互交流的場所,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實施環境意識教育的主渠道。依據教材內容、因地制宜地進行生態環境教育,是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中加強環境保護教育的主要形式。七年級教材第一單元是“生物和生物圈”,專門介紹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涉及許多基本概念和原理,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學習全面了解生態環境有關知識。生態環境知識貫穿于整個課程體系,各章節都蘊藏了許多這方面的素材。如關于“水資源”---水是生命的源泉、水對生物的重要性、水資源的短缺、飲用水時刻面臨污染、保護水資源等等,滲透到許多章節。教師要充分重視,具體分析研究,使課文的知識與環境教育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環保意識,達到教育效果。
2.補充教材,適時進行生態環境意識教育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地球是人類和其他生物共同的家園。當學習“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時,使學生了解:隨著植被的減少,生態環境的破壞,工業和生活用水的增加,水的污染日益加重,目前出現了江河水位急速下降、湖泊萎縮導致航運受阻,以及水資源危機。一項權威資料顯示: 18世紀人類為土地而戰; 20世紀的工業社會,人類為能源而戰; 21世紀,由于全球化的生態環境被嚴重的破壞,有專家預言,全人類將為水而戰。這些事實向學生敲響了警鐘,引導學生關心人類生態危機,愛護我們的環境,珍惜每一滴水。
3.通過習題的分析,滲透生態環境意識教育
生態環境問題在生物練習題中亦有體現。因此,選用適宜的項目,讓學生在解答問題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學會在深思熟慮中增強環保意識。例如,學習“生態系統”這一章時,補充下面這道習題: 20世紀50年代,ddt作為一種植物殺蟲劑運用于歐亞及美洲大陸,但是后來人們卻發現從來沒有使用過ddt的南極地區的企鵝及北極附近的因紐特人體內也有ddt存在。試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其中的原因,并談談所受的啟發。
三、寓“生態意識教育”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中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繼續。有些教學內容必須在課外通過學生參與才能完成。如探究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酸雨對生物的影響等時,需要學生課余的參與,并通過實踐使學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進而使這種認識轉變成真正的行動。由于課外活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結合課外活動開展生態意識教育能聯系實際,具有針對性強,學生耳聞目睹,效果更為顯著。
結合重大紀念日積極開展專題活動。在“世界環境日”(6月5日)、“地球日”(4月22日)等舉辦相應的知識講座、知識競賽或觀看有關錄像;在校內定期舉辦圖片展覽、黑板報、墻報等,宣傳環保知識,披露環境污染情況;組織指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對自己所在城市環境狀況進行調查,重點了解當前的環境狀況與生物生存狀況之間的關系,提出建議等。并以“愛護環境,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為主題寫小論文。
引導學生關心廣播電視、報紙雜志等上有關生態環境知識和環保方面的報道,定期進行交流討論,結合一些重大生態事件,分析原因,提出解決對策。
走進自然、深入社會,定期開展實地考察、社會調查活動,讓生態意識理念潛移默化地滲入學生的心田。結合書本一些知識帶領學生參與環境保護的某些具體工作,如帶學生參觀生活污水處理廠,去化工廠等企業了解治污措施;組織學生參與植樹造林和護林宣傳和實踐活動。另外,還要提醒學生以身作則,從點滴小事做起。
篇4
關鍵詞:化工行業;危險廢物;名錄鑒別;產排污系數
中圖分類號:X7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10018002
1引言
產排污系數作為環境領域重要的基礎工具數據,是準確測定各類污染源污染物產生量和排放量以及環境統計的基本技術方法之一。我國最早的、較為系統的產排污系數手冊是由國家環境保護局科技標準司于1996年出版的《工業污染物產生和排放系數手冊》,包括7個主要工業行業、主要燃煤設備以及部分鄉鎮工業污染物排放系數。隨著經濟和技術工藝的發展,原有的產排污系數已經嚴重失真。2005年,我國開始系統地修訂工業源產排污系數,并了《工業源產排污系數手冊(2010修訂)》,涵蓋了《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第二產業中(除建筑業)的32個大類行業351個小類行業,共計有10504個的產污系數和12891個排污系數[1]。但目前,我國在產排污系數的污染物指標上仍然顯得較為單一,特別是固體廢物或危險廢物的產排污系數基礎極為薄弱,缺乏危險廢物排放重點源行業較為完整的、系統的危險廢物產排污系數。而化工行業一直是危險廢物產生的主要行業,并且危險廢物的種類較多。因此,有必要對化工行業生產裝置所產生的危險廢物類別和產生量進行梳理,建立污染源的產排污系數,進而指導危險廢物相關的環境統計工作,為危險廢物管理提供基本的數據支撐。
4展望
危險廢物產排污系數的開發可以填補工業源危廢產排污系數方面的空白,彌補監測力量的不足,為危險廢物的管理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下一步危廢產排污系數開發的主要方向在以下三個方面。
(1)加強工業固體廢物的申報登記工作,從源頭上梳理工業源危險廢物的來源工藝及其規模、危廢產生量及其類別、廢物的污染控制手段等,從而建立更為細致可行的危廢產排污系數;
(2)結合物料衡算方法及生產現場監測,提高危廢產排污系數的可靠性,同時開展產排污系數不確定性評估研究,即須進一步深入評估開發出來的產排污系數的可靠性、代表性;
(3)結合工業固體廢物的申報登記,構建固體廢物、危險廢物的產排污系數信息管理平臺,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從而形成產排污系數從開發到應用系統化的管理模式。
說明:本論文屬于上海市固體廢物管理中心危廢管理信息系統開發中開展的相關工作。
參考文獻:
[1]段寧,郭庭政,孫啟宏.國內外產排污系數開發現狀及其啟示[J].環境科學研究,2009,22(5):622~626.
[2]國家環境保護局科技標準司.工業污染物產生和排放系數手冊[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6.
篇5
[關鍵詞]石油化工業自動化儀表及系統
中圖分類號:TQ056;TE9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46-0105-01
1 石油化工工業
石油化工工業是由化學工業發展而來,石油化工指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石油產品和石油化工產品的加工工業。石油產品主要包括各種燃料油和油以及液化石油氣、石油焦碳、石蠟、瀝青等。生產這些產品的加工過程常被稱為石油煉制。石油化工產品以煉油過程提供的原料油進一步化學加工獲得。生產石油化工產品的第一步是對原料油和氣(如丙烷、汽油、柴油等)進行裂解,生成以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為代表的基本化工原料。第二步是以基本化工原料生產多種有機化工原料(約200種)及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這兩步產品的生產屬于石油化工的范圍。有機化工原料繼續加工可制得更多品種的化工產品,習慣上不屬于石油化工的范圍。
2 石油化工自動化
石油化工自動化也分煉化自動化、油氣田自動化、海上平臺自動化及輸油、氣管線自動化等分支。從20 世紀60 年代起,我國在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已經形成了石化工業和創新體系。2006年9 月投產的茂名年產100 萬噸乙烯工程,新建裂解裝置國產化率達到了 87.8%。目前我國在裂解技術、有機原料生產技術和聚合技術三大領域均有了一批自己的專利技術。煉油廠的燃料產品中,壓縮天然氣(CNG)和液化石油氣(LPG)等氣體燃料將成為21 世紀汽車的主導能源,加上天然氣原料增加因素,對于煉化工業的工藝會有一定影響。由于節能、環保、有效利用資源的要求,石化技術正出現新的突破,即出現第二代石化技術。
3 自動化儀表及系統
3.1 自動化儀表
自動化儀表主要有壓力儀表、溫度儀表、物位儀表和流量儀表四種。
①壓力儀表壓力范圍為負壓到 300MPa(高壓聚乙烯反應器)壓力傳感器、變送器和特種壓力儀表采用多種原理,而且可用于脈動介質、高溫介質、腐蝕介質、粘稠狀、粉狀、易結晶介質的壓力測量,精度可達 0.1 級。
②溫度儀表石化現場設備介質溫度一般都需要指示控制,溫度范圍為-200℃到 +1800℃.大多數采用接觸式測量.在現場指示的水銀玻璃溫度計多被雙金屬溫度計取代,最常用的是熱電阻、熱電偶。
③物位儀表在石化行業一般以液位測量為主,由于測量過程與被測物料特性關系密切,物料儀表沒有通用產品,按測量方式分為直讀式、浮力式、輻射式、電接觸式、電容式、靜壓式、超聲波式、重垂式、激光式、音叉式、磁致伸縮式、矩陣渦流式等。
④流量儀表如今所說的流量,不是一般的流速,是單位時間內流經有效截面的流體的體積和質量,另外還需要求知管道中一段時間內流過的累積流體的體積和質量(流量積算儀)。
3.2 其他儀表
3.2.1 分析儀和在線過程分析儀
從工藝上看,生產過程中對溫度、壓力、流量、液位等工藝參數的保證,只是間接保證最終產品或中間產品的質量合格,所以對過程中物料成分的直接分析和對最終產品的成分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又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排放的物質也是要分析和在線監測的。多變量控制已在煉油,石化行業開始進入生產階段,它以DCS為基礎,可以是獨立的,也可以是一個軟件包,它與多變量動態過程模型辨識技術,軟測量技術有關,多采用測控與PID串級控制相結合方式等。
目前在煉油廠中,對于分析儀器和在線過程分析儀的需求很旺盛,分析儀器的高科技含量,特別是對多學科配合要求高等,使得近年來分析儀器的科研和應用投入力量大,主要有液相色譜、氣相色譜、質譜、紫外及紅外光譜、核磁、電鏡、原子吸收及等離子發射光譜、電化學等分析儀器。
3.2.2 執行器
由執行機構和調節機構聯動構成。石化行業經常使用的是氣動執行器,少數液動執行器,其中氣動薄膜調節閥又是最常用的,另有少數氣動活塞、氣動長行程執行機構。調節機構(閥)由閥體、閥芯、閥座、上閥蓋等構成,其中閥芯有平板、柱塞、開口3種類型。按閥體結構分調節閥的產品有直通單座、直通雙座、三通型、隔膜型、軟管閥、閥體分離閥、凸輪撓曲閥、超高壓閥、球閥、籠形閥等。
3.3 控制和安全系統
①常規控制石化工業自動化的連續控制、批量控制、順序控制的基本控制策略沒變。其中主要為連續控制,或稱反饋控制、回路控制,仍然以 PID 調節為基礎,功能塊之間連接可以是多重串接、選擇性連接、并聯連接,自動補償、自動跟蹤、無擾切換,多配方自動改變參數或功能塊連接方式。它能在保持系統穩定的基礎上滿足復雜參數的計算、綜合指標的顯示和監控,從而幫助操作人員實現回路操作、單元操作應付多種燃料變化、原料變化,實現生產指標、節能指標,保證環保運行,完成大型裝置的開、停車、一般故障處理及一般連鎖保護。但石化行業目前的主流控制策略仍是適應多回路控制站的功能塊復雜組態能力的控制策略。
②智能控制和優化在現代控制論的推動下,各種智能化算法應運而生,其中除智能 PID 控制器外,多變量預測控制已在煉油、石化行業開始進入生產實踐階段。
③人機界面目前石化企業正在由一個裝置一個控制室逐步過渡成數個裝置一個控制室,而且最終是以 CRT 或 LCD 屏幕顯示為主,輔以少數顯示儀表和指示燈,以鼠標、鍵盤操作為主,輔以觸摸屏及少數旋鈕和按鈕,工業電視攝像頭攝取的畫面也由專用屏幕逐步納入 DCS 操作站的屏幕。
④安全儀表系統石化裝置由于大型化、連續化及工藝過程復雜、易燃、易爆、對環境保護要求高等原因,安全性要求日益提高,由 DCS 等設備完成安全連鎖保護的方法,在某些企業已經不能滿足要求,所以緊急停車系統(ESD)等為 DCS 之外的單獨設備。此外還有火災和可燃氣體監測系統(FGS)、轉動設備管理系統(MMS);特別是壓縮機組綜合控制系統(ITCC,因其防喘振而特殊)等。現在自動化儀表行業興起的基于 IEC61508 和 IEC61511 的安全儀表系統(SIS),正是為了進一步滿足石化企業的需求而開發的。它是在安全總概念下,不同于3C強制安全認證、Security保安等的Function Safety 功能安全。SIS 是專門的工程解決方案,它連續在線運行,當偵測任何不安全過程事件時,能夠立即采取行動,以減輕可能造成的損失。功能安全還應結合風險度、安全指標、安全完整性等級(SIL)等,正確選用 SIS(或直接稱 ESD)系統。
結語
近幾年來,我國在自動化儀表的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現代自動化儀表的智能化技術及系統改善了儀表本身的性能,影響了控制網絡的體系結構,其適應性越來越強,功能也越來越豐富。
參考文獻
[1] 期刊論文李楨.Li Zhen 自動化儀表系統供電方案的改進-石油化工自動化2008,44(6).
[2] 陸德民.石油化工自動控制設計手冊(第三版).化學工業出版社,2000,2.
[3] 期刊論文陳緗雯.邱宣振. Tube與自動化儀表系統工程-石油化工自動化2009,45(4).
篇6
關鍵詞:降酚菌,降解條件
1、前言:
新疆具有豐富煤炭資源,隨著國家對于煤化工產業的重視,煤化工企業越來越多,由此產生了大量的焦化廢水。免費論文,降酚菌。由于焦化廢水中含有一些難生物降解的物質組成,比如苯酚、吡啶等,采用生物法很難有效的進行焦化廢水處理,處理出水達標率不穩定,往往排放污水超標。免費論文,降酚菌。國內外一些企業和科研院所專門進行了研究,但研究僅僅停留在工藝層面,對于高效降解菌株的研究也有相關報道,但生物法處理焦化廢水沒有實質性的突破[1-5]。基于此本論文開展了焦化廢水中高效降酚菌的研究。
2、材料與方法
KH2PO40.5g/L,K2HPO4,0.5g/L ,MgSO4.7H2O,0.2g/L, FeC12,0.01g/L NH4NO3,1.0g/L,瓊脂20 g/L,牛肉膏5.0g/L,蛋白胨10.0g/L,氯化鈉5.0g/L,苯酚根據進水濃度進行配置,液體培養基同上。苯酚測定方法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直接分光光度法[6]。免費論文,降酚菌。免費論文,降酚菌。
3、結果與討論:
經過多次分離純化,獲得了一株降解能力較好的菌株M1,該菌株能夠在進水濃度為50mg/L,轉速為150rpm的條件下,獲得苯酚去除率可以達到90%以上。因此開展了對于菌株M1的最適生長條件研究。
3.1降解時間的影響
降解時間的長短與微生物的生長和污染物的降解有著密切的關系,縮短降解時間有利于提高降解速度,本論文選取了苯酚濃度達到50mg/L液體培養基中, pH7, 溫度為35℃,150rpm/min振蕩培養, 在12h,24h,30h 時測定培養液中殘留酚濃度。結果如圖1所示:降解時間為30,36小時的可以達到90%以上,但30小時和36小時之間去除率之間變化較小,因此在后繼的時間中選取降解時間為30小時。
圖1 降解時間對于苯酚去除率的影響
3.2苯酚濃度的影響
進水苯酚濃度的高低會對于菌的生長有著促進或者抑制的作用,因此研究進水苯酚的濃度對于菌的生長有著重要的作用。進水苯酚濃度與苯酚降解之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在進水濃度在50mg/L的時候,pH7 , 溫度為35℃,150rpm振蕩培養,降解時間為30小時,苯酚的降解率最高,可以達到90%。
圖2 進水濃度對于苯酚去除率的影響
3.3 pH的影響
考察了pH對于降解苯酚菌的影響配置含酚濃度為50mg/L的液體培養基,利用0.1M鹽酸、0.1M氫氧化鈉分別調整pH為1、3、5、7、9、11、溫度為35℃,150rpm振蕩培養,降解時間為30小時。結果如圖3所示:菌株在pH7的時候去除率最高,可以達到85%左右。
圖3 pH對于苯酚去除率的影響
3.4轉速的影響
轉速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反應器內的溶解氧濃度的高低。實驗在30℃ ,35℃,40℃, 在
進水濃度在50mg/L的時候,調整pH7 ,降解時間為30小時,在80rpm100rpm 150rpm 180rpm/min情況下對于降解率的影響,由圖4可知,菌株在150rpm/min的時候,苯酚的降解率最高。免費論文,降酚菌。
圖4轉速對于苯酚去除率的影響
3.4溫度的影響
溫度對于菌株的影響也比較大,本實驗在30℃ ,35℃,40℃, 在進水濃度在50mg/L的
時候,調整pH7 , 150rpm振蕩培養,降解時間為30小時,溫度對于苯酚的降解情況。結果如圖5所示,結果表明菌株在,35℃的時候降解速率最快,可以達到90%。免費論文,降酚菌。
圖5 溫度對于苯酚去除率的影響
結論:
1通過劃線分離獲得一株降效率為90%的降解菌株。
2分別對于降解苯酚菌株的生長條件做了一定的研究,得出菌株在進水濃度50mg/L,溫度為35℃,pH7,轉速為150rpm/min,降解時間為30小時的時候,苯酚的降解率可以達到90%。
參考文獻:
[1]李勇,付金祥,蔡蘇蘭.微生物降解法處理含酚廢水的研究進展.遼寧城鄉環境科技,2005;25(5):26-28
[2]徐玉泉,張維,陳明,等.一株苯酚降解菌的分離和鑒定.環境科學學報,2000;20(4):450-455
[3]沈齊英,劉錄,申林波.紫外誘變選育高效降酚微生物.環境科學與技術,2004;27(1):2-84
[4]楊光,向陽,夏雷.一株苯酚高效降解菌的分離及其分解能力的初步研究.氨基酸和生物資源,003;25(4):3-6
[5]呂榮湖,付強.高濃度酚降解菌的選育及其降酚性能.環境科學,2005;26(5):147-151
[6]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水和廢水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北京:中國環境學出版社,2002,p.294-295.
篇7
2001-2005年,是中國實施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以下簡稱“十五計劃”)的期間。在此期間,中國政府空前地加強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力度,加大了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資規模,從而為環保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市場契機。
在環境污染治理方面,我國將在“九五”工作的基礎,緊密結合經濟結構調整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以解決重點區域的重點環境問題為突破口,整體推進環境保護工作的進展。論文百事通除了繼續推進以三湖(太湖、巢湖、滇池)、三河(海河、遼河、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兩控區(酸雨控制區和二氧化硫控制區)區域大氣污染治理,一市(北京市)環境污染綜合防治及一海(渤海)海域水污染防治為內容的33211工程的實施并力爭抓出實效外,還增加了長江三峽庫區及其上游、黃河小浪底庫區及其上游和松花江流域等三個重點區域的污染治理。以上13個重點區域的污染治理簡稱為“333211工程”。此外,重點環保城市山“九五”的47個增加為100個。上述重點區域的污染治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工業污染防治:
——實施污染物排放全面達標工程,各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總體下降10%:
——關停污染嚴重的工廠,淘汰落后的塵產設備與技術;
——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大力推行清潔塵產:
——嚴格控制新污染源;
——強化核安全和核輻射污染防治與監督管理;
——重點治理煤炭工業、電力工業、冶金工業、化工工業、建材工業、輕工工業的行業污染。
2.改善城市環境質量:
——實施城鎮化發展戰略,保護人體健康,促進城市產業結構與布局的合理調整:
——大氣污染防治,提倡清潔能源,控制機動車污染;
——水污染防治,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城市污水處理率平均達到45%:
——加強飲用水集中水源地的保護:
——固體廢棄物污染防治,加快城市垃圾處理廠的建設,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增加到75%:
——治理城市噪聲污染,防治電磁輻射污染。
3.生態環境保護:
——建立一批國家級生態保護區和自然資源開發重點監管區;
——加強自然保護區和生態示范區的建設;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生物安全管理。
4.農村環境保護:
——加快生態農業的發展,大力發展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
——控制白色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和養殖業污染:
——開展秸稈綜合利用:
——改善農村飲用水質量;
——防止農作物污染。
5.海洋環境保護:
——實施《渤海碧海行動計劃》,控制陸源污染和近海養殖污染:
——保護海岸帶和海洋的動物生態系統:
——加強近岸海域水質保護和生態環境保護。
可以預見,“十五計劃”期間,中國的環保產業將面臨著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并將進入更為蓬勃發展的階段。
二、中國環保產業的市場展望
“十五計劃”期間,中國的環保產業市場將向更為廣泛的范圍擴展,市場的需求量也將大幅度地增長。除了環境污染的末端治理市場外,在生態環境保護、生態農業、有機食品與綠色產品、低公害產品、環境服務業等領域,都蘊涵著極大的市場機遇。新晨
“十五計‘劃”期間,中國政府要從根本上解決環境保護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使環境保護投入達到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3%以上。估計總體投入將達到7000億元水平,其投資重點領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水污染治理:
重點提高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并完善工業廢水的治理。全國各重點城市將新增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能力4000萬噸/日,估計治理總投資約需1000億元(不含污水管網建設資金):工業廢水治理約需投入1500億元。合計約為2500億元。
篇8
一、結合化學教學內容,滲透環境教育
在中學的各主要學科中,化學與環境保護的話題聯系得最為密切。從初中空氣知識中“空氣污染”的簡介,水中“三廢”的介紹,一氧化碳中“一氧化碳對空氣的污染”的敘述到高中化學硫酸、硝酸知識中尾氣的回收和利用,煉鐵煉鋼知識中高爐煤氣的處理,電解電鍍知識中重金屬鹽的處理、石油中石化工業產生的三廢、煤和煤的綜合利用中廢氣和廢液的處理,無不緊密地滲透著環境保護的內容。所以說化學教材本身就是一本可讀性很強的環境保護教科書,作為教師要有意識地在介紹化學知識的同時,更要深入挖掘各章節中可進行環境教育的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實行環境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進行化學實驗,強化環境教育
化學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素質教育的形式,學生通過實驗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學基本知識也可以更直觀地對各種物質的性質有所體驗,教師應通過化學實驗強化對學生的環境教育。在中學化學實驗中到處都涉及了環境問題,如演示實驗中通過氯氣、二氧化氮等氣體的嗅聞,學生實驗中濃硫酸還原產物二氧化硫的刺激性、制氨氣實驗中氨氣的刺激性、苯酚和乙醛的刺激性氣味讓學生從身邊的或是自己的實驗中體會到什么叫毒氣的危害,更加強化了環境教育。在實驗過程中引導學生對尾氣進行處理,養成良好的實驗態度和方法,從而盡量減少實驗產物對環境的污染,不僅有利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更是對學生加強環境教育的極好機會。在一些有毒氣體的制備和性質實驗里,增加尾氣處理裝置,或者及時燒掉,把有毒氣體轉化成無毒或毒性降解物。如在濃硫酸與銅的反應、實驗室制取氯氣的反應中,只要將尾氣用堿液吸收,就可有效防止實驗過程中有毒氣體的泄漏,減少對空氣的污染和對師生的傷害。許多學生在制取氣體時不考慮藥品的用量,總認為越多越好,搞得實驗室毒氣彌漫,這就需要教師加以指導,使學生逐漸在化學實驗中樹立節約意識。學生實驗結束后,對實驗廢液、廢物不能亂倒、亂扔,應倒入廢液缸中或放到指定地點。這樣做既保護了環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一點一滴做起,養成保護環境的良好習慣。
三、設計化學實驗,深化環境教育
化學實驗總是伴隨氣體、液體或固體物質生成,這些產物中許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質,散發到空氣中、水中都會造成環境污染,尤其是產生的有毒氣體直接影響師生的健康。在教學時,以減少實驗產物對環境的污染為目的,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景或是對某些可能對環境造成影響的實驗進行提出改進。誘導學生思考,如何改進內容及儀器裝置或變換實驗形式,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這樣不僅有利于對化學知識的學習,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環保問題的能力。例如,對某些有毒氣體(如SO2、NO2、CO等)的制備實驗,應采取一定措施,如增加尾氣處理裝置,或是改變實驗裝置和形式,以減少有害氣體排放。這樣做,一方面是減少了有毒、有害氣體對實驗室空氣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如在做NO2與N2O4相互轉化的實驗時,首先讓學生思考尾氣如何處理,有的同學提出用堿液吸收;有的同學提出放入密閉體系中不放出來等,然后再讓學生討論上述這些處理方法各自的優缺點,經過師生的進一步分析、討論,得出最佳方案:生成的NO2位于相通的兩小球,這樣實驗現象明顯又簡化了實驗程序而且可以反復使用。進而將運用最佳方案操作,這樣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這一實例,讓學生對很多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進行思考探索最佳的實驗方案,這不僅深化了環境教育,還大大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達到了素質教育。
四、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升華環境教育
如果化學教學中開展環境教育僅局限于傳統的課堂傳授,也會使學生因為只接觸間接經驗而難以深刻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而且由于缺乏個人的親身體驗,無助于他們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筆者就讓學生自行組織第二課堂活動,如組織學生檢測學校環境的活動。由學生自己分好組,如收集分析方法組、收集現狀資料組、收集有效數據組、收集處理方法組、討論撰寫論文組。通過一組學生收集到分析對象方法,如測定大氣的降塵方法、測定雨水的pH及檢測水中的某些離子的方法、如何給垃圾歸類的方法等等,然后就用這些方法來對學校現在的環境作出檢測,如空氣質量中粉塵和各種有毒氣體的含量、水的pH及硬度情況、垃圾類別及現有的處理方式等現狀作好收集,通過大家討論分析,歸納出有效數據的采用,再通過討論和查閱相關資料尋找到解決現狀的處理方法,最后寫成小論文的形式。這一形式的第二課堂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也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客觀調查問題、收集和分析資料、參與決策,使學生在獲得成功的同時也接受了環境教育,并且將環境與自己的利益和行為聯系起來,從而使他們主動地關心、愛護學校的環境,并將環境意識、對環境的情感外化為自覺的、具體的環境行為,積極參與改善學校環境的活動。如參與學校有關環境政策方面的討論和決策;自己設計盒子收集廢舊電池;對學校的垃圾進行分類處理;舉辦廢物再利用作品展覽;提出改善空氣質量的措施等等。
篇9
論文關鍵詞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 海洋環境 現行法律
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過程中可能引發的海洋環境問題
(一)石油引發的海洋環境問題
渤海、黃海海域有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過程中,開發利用海洋石油資源必不可少。渤海海域的康菲溢油事故造成了渤海海域的大面積污染,對渤海的漁業資源造成了嚴重影響,渤海海域的海洋環境受到了嚴重污染。黃海也蘊含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隨著海上石油資源的不斷開發利用,海上溢油的可能性在不斷增大,海洋環境污染的風險加大。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中,青島市黃島區作為國家的石油戰略儲備基地之一,大煉油發展較為迅速,已經形成一定的產業集群。在海上運輸石油以及石油儲備過程中,管理不當容易造成石油對海洋環境的破壞。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中,東營石油資源較為豐富,在藍色經濟區規劃中,東營的目標是建成石油產業聚集區。在發展石油產業過程中,以及通過海上輸出石油時,一旦石油泄漏會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環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二)港口建設引發的海洋環境問題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目標是成為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作為國際航運中心,港口建設是必不可少的。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中,靠近渤海的東營、濱州、煙臺、威海等城市,都在積極謀劃建設自己的出海通道,力爭建成有著一定吞吐能力的大港口。在萊州灣海域,作為煤炭資源較為豐富的煙臺龍口市,其規劃為龍口灣海洋裝備制造業集聚區,龍口港的吞吐能力需要不斷的擴大,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煙臺也正準備對煙臺港進行擴容。青島作為黃海之濱的港口城市,借助于藍色經濟區的平臺,正在建設千億噸港口董家口港。東營、濱州、威海等地也在謀劃建設新港口。不難看出,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磅礴發展中,港灣的建設史藍色經濟區建設的重要一部分,是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的基礎設施。碼頭建設需要填海造地,需要在海岸帶開展工程建設。因此,在海洋工程建設中必可避免地會對渤海、黃海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如果處理不當會對海洋污染造成污染或者破壞。
(三)海域使用引發的海洋環境問題
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規劃中,要建成九大核心區,其中包括丁字灣海上新城和濰坊海上新城,七大區包括“海州灣重化工業集聚區”、“前島機械制造業集聚區”、“龍口灣海洋裝備制造業集聚區”、“濱州海洋化工業集聚區”、“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產業集聚區”、“萊州海洋新能源產業集聚區”、“東營石油產業集聚區”。海上新城的建設需要填海造地以解決新城建設中的土地問題,七大區的建設需要一定的海域使用。加之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中,海洋養殖產業的發展等因素都會對渤海與黃海海域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海砂是一種海洋資源,開采海砂資源對海洋環境的破壞,海砂可以作為建筑或者工業原料使用,其有著較高的經濟價值。渤海、黃海海域有著較為豐富的海砂資源。近幾年,隨著海砂資源的日益重要,一些不法分子過度開采海砂資源,對渤海與黃海海域的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不僅會影響一些魚類的生長,還會對近岸的海岸環境造成影響。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海洋環境相對于其他地方的海域,海洋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很容易造成海洋生態環境的破壞。
(四)陸源污染引發的海洋環境問題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內有黃河流入渤海,其他較大的河流有彌河、濰河、膠萊河等河流,其他河流不計其數。這些河流沿岸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向河流中排放污染物,河流中的污染物隨著河流匯入渤海、黃海對海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不可否認,生活垃圾、工業廢料的傾倒對沿海地區的海洋環境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2010年我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的數據顯示,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陸源污染已經成為污染海洋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的過程中,陸源污染對山東半島海域環境的影響將成為主要的因素。加之,沿海地區的陸地垃圾的傾倒、工業廢水的直接入海,都會對海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在發展藍色經濟的過程中,應當更加重視對陸源污染的防治,減少陸源污染對海洋環境的破壞。
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海洋環境保護法律規定的不足
(一)相關法律制度原則性強,缺乏可操作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是我國保護環境的基本法,它為我國環境保護的原則和制度做了相關規定,為我國環境保護指明了總體方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中規定了海洋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制度。但是,這些法律中的很多規定都只是一種原則性或者概括性的指引,在現實中不能運用到實踐中去,缺乏可操作性。相對于具體的規定而言,原則性和指導性的規定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模糊性,不能被運用到法律實踐中去。這些原則性的規定,相當于“沉睡中”的條款,不能在保護海洋環境的實踐中發揮相應的作用。對海洋環境的保護,應當制定更為切實可行的法律規定,能夠在實踐中被很好地運用到具體實際中去,這樣才能更好發揮法律在保護海洋環境方面的作用。
(二)海洋環境立法滯后
法律是社會關系的反映,隨著社會關系的變化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在實踐中,立法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在海洋環境保護方面,海洋環境的狀況日益下降,海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嚴峻的海洋生態環境需要法律作出相應的反映。在法治社會,法律作為調整人的行為的一種規范,是最重要的一種引導人的行為的手段。現行海洋環境保護法制建設滯后,已不符合對海洋環境保護的現實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從2000年修訂以來,只有《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一部相關的實施細則及法規出臺,除此之外并沒有其它配套的實施細則與配套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也是在十多年之前頒布,至今沒有對其進行修改過,相關的規定滯后,已經不能滿足對海洋環境進行保護的要求。相關的內容不完善,法律制度缺失,很多問題在法律上存在空白或者漏洞。
(三)責任形式單一,處罰力度不夠,法律責任弱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九章對違反相關法律規定的行為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在規定的法律責任中,主要的法律責任包括:罰款、警告、責令限期改正、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沒收違法所得等,其中在這些責任形式之中,運用最多、最廣的一種形式就是罰款。《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治陸源污染物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中對違反法律規定者也都做出了相應的規定,其責任形式主要是罰款、警告、給予相關人員以行政處分等形式。《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以及一些地方性法規中的法律責任形式也大都局限于這幾種形式。因此,從法律規定的這些責任形式中可以看出,違反保護海洋環境的相關規定,所承擔的責任形式大多是罰款等行政責任,而且這種行政處罰的方式比較單一,處罰力度不夠,使得以罰款為主要方式的處罰,在實踐中對海洋環境保護的力度不夠,不能起到相應的震懾效力,保護海洋環境的效果不是很好,很多違反規定者寧愿被罰款,還是去污染海洋環境,是因為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所造成的,使得一些企業違反規定排污。同時,這種以罰款為主要處罰方式過于單一,并沒有其他的責任承擔方式與其配合使用,造成不能保證處罰力度,處罰的實際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四)缺乏政府監測機構向受害者提供信息和資料
海洋環境受到污染后,根據我國現有的法律規定,利益受損的企業和個人如果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害者應當提供受到損害的證據。由于對海洋環境污染的監測涉及到污染物的種類、污染物的濃度,以及海洋環境的特殊性,對于海洋污染證據的收集需要借助于高科技設備,并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而受害者在這些方面處于劣勢。受害者不具備收集證據的條件,對海洋環境污染的相關知識也不了解,導致無法收集到相關的證據。我國海洋環境保護法沒有規定公眾可以向政府部門及其監測機構索要監測資料的權利,也沒有規定政府部門及其監測機構有向受害者提供監測報告的義務。因此,受害者一旦利益受到侵害,缺乏必要的污染證據,不能利用法律有效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有損害必有救濟,這是法治的應有之義,但由于海洋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規定不完善,使得海洋環境污染受害者的權益得不到維護。
(五)缺乏損失鑒定評估制度的規定
根據我國現有的法律規定,海洋環境污染受害者要維護合法權益,對污染者要求賠償,應當舉證證明自己損失的大小、造成損害的原因。對于利益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一般沒有能力很難出具關于損失的證據。但我國現有的海洋環境保護法沒有規定設立海洋環境污染損害的鑒定評估機構,受害者無法向海洋環境損害鑒定機構尋求鑒定,使得海洋污染受害者難以收集損失大小的證據。 也就不能對相關的損失提起訴訟,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篇10
1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形勢
從供給來看,據統計我國環境工程專業1997~2001的招生年平均增幅30.78%,遠高于全國的平均擴招速度。2008年為止,環境工程專業點增加到251個,環境科學專業點達到了183個。從需求來看,據原國家環保局和原國際教委聯合主持的“中國高等環境教育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對我國環境類專業人才需求情況進行了預測指出,2000~2010年中國環境類專業人才需求預測為1.47萬人/年,而實際在2008年環境類專業的畢業生已經大于設定的實際需求數目的1.77倍。近年來的就業形勢來看,據第三方教育數據咨詢和評估機構統計,2009年本科專業就業率(針對2008屆畢業生),在畢業半年后前100名就業率里環境工程專業位居第75名,讀研、留學比例為12%,工作能力滿意度為90%,工作與專業對口率為59%,在求職強度較大的前50位本科專業中排名第27位。而在公布的2010年度三年內離職率較高(針對2006屆大學畢業生)的前20位主要本科專業中,環境工程高居第六,一次就業形勢持續走低,非本專業領域就業比例明顯升高。從環保投入看,據國家的多個環境保護五年計劃資金投入,八五計劃2000億元;九五計劃3600億元;十五計劃7000億元;十14000億元;十二五計劃預計超過34000億元,我國對環境保護的投入呈現持續上升態勢。上述統計數據,一方面表明環境工程專業招生規模擴大,而需求未能同步增長,應屆畢業生在步入社會后將面臨不小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投入的增加,環境科學與技術的研究、環境工程治理、環境管理的廣度和深度等都會增強,這必然會增加對環境類專業人才的需求。因此,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加強畢業生的實踐能力,拓寬就業渠道是保持專業穩定發展的必需之路。
1.1環境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存在問題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就業藍皮書《201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09屆大學畢業生認為高校教育最應該改進的三大方面依次是“實習和實踐環節不夠”(42%)、“課程內容不實用或陳舊”(17%)和“培養主動學習能力不夠”(12%)。一些高等學校由于擴招帶來的規模效應,使得他們在專業建設上準備不足,理論與實踐銜接的課程結構不完善,導致高校人才培養的水平下降。環境工程本科教育是在不斷探索自身發展規律和滿足社會需要的過程中發展壯大的。然而近年來,環境工程畢業生供求關系嚴重失衡,各高校的環境工程本科專業特色不夠突出。
2構建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
2.1創造實踐教學條件
緊密結合“產、學、研”聯合,為學生提供理論與實踐操作平臺。一方面,校內改革更新課程實驗、建設環境類專業綜合實驗平臺、開放學院公共實驗平臺、增加課外科技活動投入、增加實習實踐環節經費投入、加強實驗和工程設計類師資培訓在教育。另一方面,校外與公司企業聯合共建實習基地、與其它高校聯合創建大型實驗基地、與利用其他事業單位資源提供實習場所、聯系相關企業作為固定實習單位等方式來構建實踐教學體系,豐富實踐教學內容,為實現理論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創造良好條件。
2.2建立實踐教學體系
改善實踐教學體系,開設必要的專業課程實驗、綜合實驗、課外科技活動實驗;開設重點課程實習,如生態實習可設置野外基地實習采樣并進行實驗室測試分析、水控實習可采用實驗室模型演示并進行工程訓練、畢業實習如環境檢測與分析、大氣污染、控制水處理等方面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2.3開設技能培訓課程
培養高校學生綜合能力,開設技能培訓課程。如文獻獲取與閱讀包括文獻檢索獲取途徑、常用國內外相關專業文獻;論文報告寫作,如調查報告、環評報告、實驗報告、科技論文、科研申請等;計算機應用,如模擬計算分析、CAD等;英語,如專業英語閱讀等。綜合運用這些能力,達到能夠獨立完成、格式規范、內容充實的畢業論文。這種實踐教學體系中,緊密結合實驗、實習、技能訓練等來培養高校學生的綜合能力。三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支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實踐體系。
3結合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
優化課程體系主要是加強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訓練,增加專業主干課深度,為學生了解新知識、新技術提供更好的平臺。
3.1課程開設進行重組
環境類專業屬于典型的交叉學科,涉及知識面很廣,這些知識很多是以解決環境問題為主線串聯起來,他們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或者是遞進的關系。要“面”與“點”結合,既重視通用課程也突出主干課程,把通識教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主干課程、專業選修課程有效的結合。環境工程專業主要開設水、大氣污染控制,固廢處理與處置、環境管理、環境質量評價及環境工程設計;環境科學專業主要開設環境監測與分析、環境生物技術、環境化學、環境管理及環境質量評價等。
3.2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
目前環境類專業中很多教材之間有重復內容高,為避免重復講述,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根據課程內容和歸屬學科的情況,各專業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去重。如環境工程專業,課程重點包括水污染控制、大氣污染控制、固廢處理為主,使用教材中會涉及到很多化工原理,與化工專業的教材部分重復,這樣就要做好各課程組的協作,達到課堂最大有效利用。另外,教材選用過程中,積極選用高質量新教材、優化知識體系,保證了教學內容的及時更新。
3.3開設學術交流活動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與教師進行學術交流,一是在課程設置中,結合每個專業特點以及專業教師們各自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項目,每個專業課教師通過2~3次講座的形式,將學科前沿、新知識、新技能傳輸給學生。二是組織學生為主的討論會,如開展大學生創新設計大賽、科創討論會、及學生自身的實驗設計論文的討論會等。開展定期或階段性的學術交流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的了解科研前沿,也能夠促進學生自發科創能力。
4結束語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化工廠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