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經濟效益統計論文
時間:2022-07-29 11:59:00
導語:工業經濟效益統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正文】
建立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工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是我國統計界長期研究、探討的重要問題之一。二十幾年來,我國統計部門根據不同時期的具體情況,制定了不同的指標體系和考核方法,不斷推動了工業經濟效益統計的發展。評價工業經濟效益涉及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合理選擇反映工業經濟效益的有關指標;二是科學確定評價方法,使評價結果與實際情況相一致?;仡櫸覈I經濟效益統計的發展歷程,無不是圍繞解決這兩個基本問題而逐步完善的。
早在1975年,我國就制定了工業企業八項經濟技術指標完成情況統計報表,1977年決定采用產品產量、品種、質量、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流動資金、成本、利潤和勞動生產率8項指標來考核地區、企業經濟效益。但當時是分別用這些指標來反映各地區、行業和企業不同側面的生產經營技術狀況,只能得到各單項指標的水平和變動幅度,無法形成有關經濟效益的綜合性概念,特別是在一些指標良好,而另一些指標惡化的情況下,更是無法說明經濟效益到底是好是壞。改革開放以后,經濟效益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問題。1982年,國家經委、國家計委、國家統計局、財政部、勞動人事部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制定了包括工業總產值和增長率,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和計劃完成情況,主要工業產品質量穩定提高率,主要工業產品原材料燃料動力消耗降低率,工業產品優質品率,萬元產值消耗能源和降低率,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和增長率,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和增長率,工業企業上繳利潤和增長率,工業企業產值利潤率和增長率,工業企業銷售收入利潤率和增長率,工業企業定額流動資金周轉天數和加速率,工業企業產成品占用資金和降低率,可比成本降低額和降低率,工業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和增長率,工業企業職工重傷死亡人員和降低率共16項指標組成的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經濟效益這一綜合性概念的主要方面,較好地防止了單純追求某項指標的偏向,但內容繁雜,難以用來綜合評價。為了解決綜合反映經濟效益總體情況這一問題,又規定從上述16項指標中選取10項,通過報告期數據與基期數據對比,將改善的指標賦10分,持平的指標賦5分,退步的指標賦0分,將相應的指標同所得分數相乘后加總,可得報告期經濟效益總分數。將報告期經濟效益總分數除以按同樣方法計算的前期經濟效益總分數就可得到工業生產綜合經濟效益指數。
這是我國第一次綜合評價經濟效益的嘗試,邁出第一步是可貴的,但仍有一些重要問題沒有解決。這一是將各項指標平等相待,沒有考慮它們的內容及其重要性,也就是沒有規定其應有的權數;二是按照各項指標的變動程度賦予相應的分值,結果往往出現基礎好、水平高的企業或地區由于指標改善的難度大,其經濟效益分數低于基礎差、水平低、指標改善相對容易的企業或地區,出現“鞭打快?!保蝗菦]有對各項指標的改善和退步規定適宜的區間,結果改善10%是10分,改善15%也是10分,反之退步指標也是如此,賦分方法過于簡單。由于存在以上問題,該體系及評價方法的使用時間不長。
1991年中央工作會議明確指出,今后要把經濟工作的重點轉移到調整結構、提高效益的軌道上來。為了糾正片面追求產值、忽視經濟效益的傾向,1992年初,國家統計局、國家計委和國務院生產辦又聯合下發了有關改進工業經濟效益指標體系及考核辦法的文件。這次改進制定了包括產品銷售率、資金利稅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全員勞動生產率、流動資金周轉率和凈產值率(后改為增加值率)6項指標組成的考核指標體系,并對綜合評價方法做了不同以往的改進。這首先是采用專家調查法,根據各項指標對經濟效益的重要程度賦予不同的權數;其次是根據“七五”時期各年度數據加權平均,計算這6項指標的全國標準值。完成這兩項工作后,就可用6項指標的本期數據分別除以各自的全國標準值,然后依據各自的權數,計算加權平均數,即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
這次改進,特別是綜合評價方法的改進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成果。實踐證明,這套指標體系和綜合評價方法具有科學合理、簡便易行的長處,已為各級黨政領導和社會公眾所接受。
工業經濟效益評價考核方法的改進對促進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國正處于經濟體制的轉軌時期,情況復雜,變化頻繁,所以任何評價考核指標體系都不可能是盡善盡美的,它必須隨著實際情況的發展而不斷修正和完善。正因為如此,國家統計局、國家計委和國家經貿委與其他有關部門經過長期的協商,于1997年10月就改進工業經濟效益評價考核指標體系聯合發出通知,明確指出,改進工業經濟效益評價考核指標體系,有利于促進經濟工作的重點轉移到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經濟效益方面上來。這次改進已得到國務院原則同意,各地區和有關部門應認真貫徹執行。
遵循工業經濟效益評價考核指標體系應具備宏觀性、科學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對1992年指標體系作了調整和補充,在保留流動資金周轉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全員勞動生產率和產品銷售率4項指標,去掉資金利稅率和增加值的同時,增加了總資產貢獻率、資產保值增值率和資產負債率3項指標。新的指標體系可以從企業的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產出效率和產銷銜接狀況來較全面地反映經濟效益這一綜合概念的不同側面,同時又考慮到會計制度改革后直接從有關會計、統計報表中取得數據的可行性,避免了增加基層企業報表任務的情況發生。此外,這些指標基本上都是會計和統計分析所常用的,為廣大基層統計人員和各級黨政領導所熟悉,便于開展分析和計算。
總資產貢獻率是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它反映了企業全部資產的獲利能力。
總資產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12
=──────────────×────
貢獻率平均資產總額累計月數
式中的稅金總額是產品銷售稅及附加與應交增值稅之和,平均資產總額是期初數與期末數的算術平均值。在這里之所以把稅金總額和利息支出列在分子上,是因為這兩部分都是由工業企業所創造的,前者是企業對國家的貢獻,后者是企業向其他領域轉移的價值。
資產保值增值率反映企業的發展能力,也就是凈資產的變動狀況。
資產保值報告期期末所有者權益
=───────────
增值率上年同期期末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資產總計-負債總計
資產負債率反映企業經營風險的大小和運用債權人資金的能力。
資產負報告期期末負債總額
=───────────
債率報告期期末資產總額
流動資金周轉率是投入企業的流動資金周轉速度。
流動資金銷售收入12
=─────────×────
周轉率流動資金平均余額累計月數
成本費用利潤率既反映企業投入的成本費用的經濟效益,也反映降低成本費用所取得的經濟效益。
成本費用利潤總額
=───────
利潤率成本費用總額
上式中成本費用總額是產品銷售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之和。
全員勞動生產率反映企業勞動投入的經濟效益。
全員勞動工業增加值12
=──────────×─────
生產率全部職工平均人數累計月數
上式中工業增加值用現價計算,而職工人數是實物量指標不受價格變動的影響,所以應該用總產值價格變動系數來消除工業增加值的價格變動影響。
根據以上7項指標可以計算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在周密考慮各項指標對綜合經濟效益的影響程度和各項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強弱的基礎上,采用專家調查法確定總資產貢獻率的權數為20,資本保值增值率為16,資產負債率為12,流動資產周轉率為15,成本費用利潤率為14,全員勞動生產率為10,產品銷售率為13,合計為100。與此同時,還參考我國近期各工業經濟指標的實際水平和一般標準,為7項指標確定了全國標準值,它們是總資產貢獻率10.7%,資本保值增值率120%,資本負債率不高于60%,流動資產周轉率1.52次,成本費用利潤率3.71%,全員勞動生產率16500元/人,產品銷售率96%。該指數可按下式計算:
工業經濟效某指標報告期數值
=∑(──────────×該指標權數)÷總權數
益綜合指數該指標全國標準值
最后,就以下幾個問題作一說明。
1.資產負債率為負指標,報告期數值低于60%,權數為12;如果高于60%,其權數按下式確定:
指標值-不允許值(100)
────────────
60-不允許值(100)×12
2.計算綜合指數時所用的全國標準值均為年度平均水平,在進行月度統計時,總資產貢獻率、全員勞動生產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三項指標都是以時期數除以時點數,所以必須把它們的分子(均為時期數)折算為年度數據。
3.在實際工作中有時會遇到指標值為負數的情況,在計算綜合指數時可按下列原則處理。
總資產貢獻率為負,按其實際數值與全國標準值對比并加權計算綜合指數。
資本保值增值率為負時,如果報告期所有者權益是負數,該指標按“零”處理;如果基期所有者權益為負,報告期為正,應得權數16。
成本費用利潤率為負數,在計算綜合指數時可將該指標與權數之積相除,沖減效益。全員勞動生產率為負亦照此處理。
- 上一篇:影視藝術教育管理論文
- 下一篇:電影紀實美學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