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發展方式和革新出路
時間:2022-05-21 05:44:00
導語:低碳經濟發展方式和革新出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長期以來,我國西部民族地區單位GDP能源消耗強度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煤炭、天然氣和水電的消耗強度都在全國平均水平之上,[2]這表明我國西部民族地區的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對當地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極為不利。而在全球將低碳經濟作為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式的大時代背景下,我國西部民族地區因其傳統的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備受外界的關注,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西部民族地區的必然選擇。在我國西部民族地區,地理區位優勢、減排優勢和后發以及政策優勢明顯,對發展低碳經濟來說蘊藏著較大的機遇。但與此同時還要考慮到諸多的制約因素,只有有效突破環境、技術和產業等約束,才有可能將該地區的低碳經濟引入到正常化的發展道路。由此可見,研究和探討西部民族地區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和創新路徑,為該類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西部民族地區發展低碳經濟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探索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路徑的需要。從西部民族地區近年來的發展狀況來看,其經濟總量小、產業結構粗放、經濟增長方式單一是不爭事實,在傳統高能源消耗的持續作用下,結構性矛盾較為嚴重,經濟持續發展的約束明顯,后勁不足。因此,西部民族地區應充分利用其自然條件、資源特征、生態環境、人文資源以及勞動力優勢,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探索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路徑。
2.轉變西部民族地區經濟增長方式的需要。西部民族地區發展低碳經濟的核心內容是保持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同時,降低能源消耗,轉變和優化產業結構,弱化經濟發展高能耗、產品結構低層次的結構特性。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西部民族地區的地理和資源優勢,加快西部民族地區節能環保產業、綠色產業、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提高該類地區產品的科技含量,提升經濟效益,降低資源的消耗力度和環境污染水平,最大限度發揮人力資源優勢,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3.保護西部民族地區自然生態環境的需要。我國西部民族地區一般地處偏遠,經濟發展過程中對自然環境的索取力度較高,依賴性較強,這種長期形成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已經使生態環境遭受了重創,修復的難度可想而知。因此,在該類地區發展低碳經濟,提高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將能夠進一步改善民生,為經濟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
4.實現西部民族地區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在全球經濟逐漸向“低碳”靠近的同時,我國的西部民族地區要以此為契機,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在提高經濟發展速度的同時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積極倡導清潔生產、綠色經營和綠色消費的理念,下力氣夯實經濟可持續發展基礎,保護生態環境,注重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謀求長期的健康的發展。
二、西部民族地區發展低碳經濟的優勢分析
1.減排優勢。自2001年來的十年間,西部民族地區的能源消耗強度遠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圖1),煤炭、天然氣和水電的消耗強度都在全國平均水平之上。這說明西部民族地區以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為主,能源的利用率低。當然,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表明,西部民族地區的減排空間大,減排優勢明顯。此外,按照《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規定,我國西部民族地區的減排成本介于15-30美元之間,雖然略高于我國全國的平均水平,但卻低于公約規定的標準。同時,我國西部民族地區的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正處于高能耗階段,如果能夠加強節能技術的應用,有效治理能源漏洞,調整產業結構、改善管理手段,將能夠進一步擴大節能減排的空間,使該類地區能源消耗的不利局面得到有效的改善。
2.環境優勢。我國西部民族地區自然資源豐富,環境優勢明顯。西部民族地區的大部分區域,除了蘊藏儲量巨大的石油、天然氣、煤炭和水利資源外,還擁有大量的可再生資源,其中,儲量居全國首位的風能就是其中的一種,在當地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已經開始顯現;西部民族地區的太陽能資源也很豐富,年日照時間一般在2600小時以上,且基本具備建設太陽能基地的各項條件;此外,西部民族地區的森林資源異常豐富,五大草原牧場均集中于此,開發碳匯資源的潛力巨大。
3.后發優勢。西部民族地區正處于經濟發展的上升階段,在其發展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地借鑒東部地區和西方發達國家發展低碳經濟的經驗教訓。例如,可以借鑒其他地區在節能建筑、可再生資源和節能產品的開發與利用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同時,還要對失敗的案例進行深刻的反思,防止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危險道路。
4.政策優勢。在我國內部,黨的民族政策和西部大開發等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的規劃,給西部民族地區發展低碳經濟帶來了政策方面的優勢。在外部環境方面,國際社會為了應對氣候變化,降低碳排放水平,要求發達國家按照清潔發展機制條款向發展中國家實施碳匯項目,在這一背景下,可以將更多的低碳技術和碳減排資金應用于我國西部民族地區的低碳經濟建設。
三、西部民族地區發展低碳經濟的創新路徑
1.建立多元化的低碳經濟發展支撐體系。西部民族地區在缺乏資金和技術的支持,僅靠自身條件無法實現低碳經濟的健康發展。為此,需要中央政府的主導作用,在該框架內,突出對西部民族地區的政策傾斜,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和轉移支付的比例,推廣和應用節能減排等“低碳”技術。同時,要在國家的指導下,研究和制定適合民族地區地理和資源特點的低碳經濟發展規劃,進一步形成結合當地實際、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進一步開拓和培育西部民族地區的低碳市場,讓中央、地方、企業和社會廣泛參與其中,形成多元化的低碳經濟發展支撐體系和運行機制,建立低碳經濟的發展秩序,使其于經濟社會的其他事業能夠同步進行。
2.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對能源消耗強度相對較高的西部民族地區而言,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戰略措施必要條件。在該前提下,首先要堅持節能減排優先的發展模式,將一些耗能高、附加值低、市場占有率低下的產業和工藝淘汰出局,保護生態環境,降低CO2的排放水平。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持續調整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建立起基于低碳發展模式的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共同發展的新的經濟體系,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3.充分利用各類資源發展低碳經濟。近幾年來,我國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已經悄然進行,大量的工業資本流向了西部民族地區,如何利用此類資本、實現產業升級和發展低碳經濟就顯得非常重要。為此,需要在政策的指引下,通過各種類型的經貿合作,合理利用各類資金,引導其在生物能源、可再生資源、旅游開發等領域發揮作用,使西部民族地區的低碳經濟在廣闊的道路上行進。
4.通過低碳金融支持低碳經濟的發展。發展低碳經濟不但與觀念和技術有關,還要受到資金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獲得金融支持就顯得非常必要。實際上,我國西部民族地區長期以來受資金供給的制約,各項工作包括低碳經濟的推行都極為艱難。而從市場化的角度講,低碳經濟的成功取決于價格上的優勢和資金上的保證,因此,與此相配套的低碳金融業務就成為其中的關鍵,創新金融供給是西部民族地區實現發展低碳經濟的主要途徑。為此,西部民族地區的金融部門應正確把握產業結構的調整方向,優化信貸資源配置,支持低碳經濟的發展。
四、結語
從發展的眼光看,未來區域的競爭將是低碳意識、低碳經濟的競爭,一個地區能否獲得長期的健康發展,能否順利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能否實現地區的和諧進步,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低碳經濟的調整能力、適應能力和發展能力。因此,西部民族地區應以全球的“低碳”傾向為契機,積極建立和健全低碳系統和低碳技術體系,以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消費模式的轉變為依托,實現向低碳經濟的戰略轉移,實現西部民族地區經濟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 上一篇:財政消費管理工作意見
- 下一篇:區縣老人優待規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