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戰略模式研究論文

時間:2022-06-05 11:44:00

導語:循環經濟戰略模式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循環經濟戰略模式研究論文

摘要:發展循環經濟,要求以和諧的方式利用自然資源,實現經濟活動向生態型、節約型轉化。目前,我國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形勢以及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因此應該切實轉變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從而促進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循環經濟;技術;資源;可持續發展

循環經濟是指以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的經濟增長模式[1]。國家發改委啟動了循環經濟的試點工作,并將循環經濟納入“十一五”規劃的內容。國家環保總局一直在倡導推進,許多地方和企業已編制了發展循環經濟的規劃。由此看來,我國發展循環經濟已經進入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1發展循環經濟的客觀必然性

1.1發展循環經濟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國人均資源占有量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許多重要資源嚴重短缺,人均石油可采儲量為世界平均值的11.1%,天然氣可采儲量為世界平均值的4.3%,鐵為42%,銅為18%,鋁為7.3%,煤炭為55.4%[2]。資源質量相差懸殊,低質資源偏多,地區分布不平衡。隨著人口的增長,人均資源少的矛盾將更加突出。因此,利用高新技術和綠色技術改造傳統經濟,走循環經濟之路,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必然選擇。

1.2發展循環經濟是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要舉措

當前,我國資源產出率、資源利用效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再生資源回收和循環利用率都比較低。比如,按現行匯率計算,2005年我國GDP約占世界的4.3%,但重要資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卻很高,石油為7.3%、原煤30%、鋼鐵26.5%、氧化鋁24%、水泥40%,即使剔除一些不可比因素,我國資源利用率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3]。我國單位產出的能耗和資源消耗明顯高于國際先進水平,火電供電煤耗高出22.3%,水泥綜合能耗高出45%。2005年我國資本形成占GDP的比重高達42.8%,比世界先進水平高27.1%。同時,我國在主要能源的消耗上人均水平離世界平均水平仍有差距。

1.3循環經濟是我國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然選擇

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道路,基本上都屬于傳統的工業化道路,在過去20年中,我們基本走的也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發展道路。到2020年,要再實現GDP翻兩番的目標,即便是按能源再翻一番考慮,保障能源供給也有很大的困難。如果繼續沿著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和污染末端治理模式,我國的資源和環境承載力將不可能支持未來經濟的高速發展。因此,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發展模式,按照十六大提出的要求,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通過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和優化布局,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共贏”。

2發展循環經濟的技術領域

2.1“3R”原則

“3R”原則和避免廢物產生是在實踐中應用循環經濟戰略思想的指導性原則,它是英文Reduce、Reuse、Recycle三個單詞的縮寫[4]。“3R”原則即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其中:減量化原則(reduce)要求用較少的原料和能源特別是無害于環境的資源投入來達到既定的生產目的和消費目的;再使用原則(reuse)要求制造產品和包裝容器能夠以初始的形式被反復利用,要求制造商盡量延長產品的使用期,呼吁抵制一次性用品;再循環原則(recycle)要求生產出來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而不是不可恢復的垃圾,按照循環經濟的思想,生產者的責任應該包括解決廢棄制品的處理問題。

“3R”原則是循環經濟發展必須遵循的準則,它體現了循環經濟的基本要求,它們的重要性不是并列的,減量化原則是首要的原則,這是因為,循環經濟以避免廢物產生為經濟活動的優先目標。在1996年生效的德國《循環經濟與廢物管理法》中規定,對待廢物問題的優先順序為:避免產生→循環利用→最終處置。這個順序反映了人們對環境與發展問題的認識的質的飛躍,即從單純的末端治理、利用廢物到減少廢物。

2.2技術載體

技術是循環經濟的載體,它處于核心地位,主要是指以清潔生產技術和廢物資源化技術為內容的環境無害化技術(EnvironmentSoundTechnology)[5]。環境無害化技術的特征是污染排放量少、合理利用資源和能源、更多地回收廢物和產品,并以環境可接受的方式處置殘余的廢棄物。環境無害化技術包括預防污染的少廢或無廢的工藝技術和產品技術,但同時也包括治理污染的末端技術。其主要類型有:

2.2.1污染治理技術。即傳統意義上的環境工程技術,這是用來消除污染物質的技術,通過建設廢棄物凈化裝置來實現有毒有害廢棄物的凈化無害化處理。目前,專門進行廢棄物凈化處置的環保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正在獲得迅速發展。

2.2.2廢物資源化技術。這是用來進行廢棄物再利用的技術,通過這些技術實現產業廢棄物和生活廢棄物的資源化處理。按照循環經濟定義,所有的廢棄物都有它的有效用途,廢物利用技術是其重要技術載體之一。當前,已經產業化并產生實際效益的重要的廢物資源化技術有:廢紙加工再生、廢玻璃加工再生、廢塑料轉化為汽油和柴油等有害廢物回收利用技術。

2.2.3清潔生產技術。這是用來進行無廢少廢生產的技術,通過這些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零排放和制造產品的綠色化。它們在環境無害化技術體系中占據著核心位置。清潔生產技術包括清潔的生產和清潔的產品兩方面的內容。清潔生產技術從源頭上控制廢物的產生,是一種積極的治理觀念,它既是技術上的可行性和經濟上的可盈利性的綜合體現,也是發展循環經濟在環境與發展問題上的雙重意義的充分體現。

2.3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體系

產業的環保化不僅是在工業,而且在第二產業,甚至第三產業都要解決環保問題。環保產業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產業環保化中需要的技術設備產品形成的產業,二是環保過程中回收的物資形成的產業。人們提出從三個不同的維度構建循環經濟的產業體系:

2.3.1從企業內部循環的維度,要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和持續農業。生態工業是以清潔生產為導向的工業,它根據循環經濟的思想設計生產過程,促進原料和能源的循環利用,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雙重效益。與生態工業類似,持續農業是一種符合循環經濟的農業模式

2.3.2從生產之間循環的維度,要大力發展生態工業鏈或生態產業園區。生態工業鏈是要在更大的范圍內實施循環經濟的法則,把不同的工廠聯接起來形成共享資源和互換副產品的產業共生組合。這種循環經濟的生態鏈甚至可以擴大到包括工業、農業和畜牧業。

2.3.3從社會整體循環的維度,要大力發展綠色消費市場和資源回收產業。從產業構建的階段上來說,我們認為對傳統生產的生態化改造應包括三個階段:(1)廢物回收利用階段;(2)逐步減少排放階段;(3)一種全新的封閉式的零排放的資源利用方式最終確立。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如德國等國已進入第二階段。我國起步較晚,仍停留在第一階段,盡快進人第二階段是我國循環經濟發展的首要目標。

3發展循環經濟應考慮的問題

3.1依靠技術進步,形成經濟發展的支撐體系

要加快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提升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水平,要組織重大示范項目,以解決循環經濟發展中的共性和關鍵技術為重點,選擇具有標志性目標和有廣泛推廣前景的先進適用技術,在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要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不要僅僅搞示范,更要使示范的技術開花結果,發揮示范帶動效應。要做好推廣技術的篩選、信息傳播和技術服務工作。要突出重點,注重實效,以開發能源節約和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零排放”技術、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術、回收處理技術、綠色再制造技術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技術為重點,突破制約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以節水、節能為重點,促進企業節能降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以推行清潔生產和發展環保產業為重點,促進工業污染防治從末端治理向污染預防轉變;以產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為重點,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再上新臺階,為新型工業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3.2加強規劃引導,提高資源回收率

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資源對于企業乃至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對后備資源儲量的日益重視,引發了新一輪的探礦權和采礦權之爭。山東、河南等眾多煤炭企業在貴州、寧夏等西部地區建了新井。有的企業將視野拓展到了海外,如澳大利亞和印尼等國。無疑,這種做法是正確且是十分必要的。需要提出的是,我們應吸取過去“一哄而上”的教訓,從技術上、經濟上綜合論證煤炭資源的后備儲量,進行整體規劃,合理配置資源,實現有序開采,盡可能減少浪費,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益。

3.3加大執法力度,規范市場行為

循環經濟之所以要政府推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均存在“外部性”問題,政府在推進循環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就是彌補“市場失靈”。因此,一方面要加強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另一方面,要加大執法力度,嚴格市場“準入”。只有通過法律法規的強制和經濟激勵的雙向“脅迫”,才能使企業發展循環經濟有真正的推動力。換言之,只有形成有效的機制,循環經濟才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得到較好發展。

3.4堅持以人為本,重視物質循環的可行性

并不是每種工業廢物都能循環利用的,東北大學陸忠武院士等對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分出三種類型:第一類物質的循環,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算。如各種金屬、玻璃、紙張、催化劑、水以及塑料。第二類物質的循環,技術上可行但經濟上不一定合算,如一些建筑材料和包裝材料、溶劑等。第三類物質,幾乎無法進入大循環。如表面涂層、油漆、殺蟲劑、除草劑、防腐劑、防凍劑、炸藥、燃料、洗滌劑等產品。如果再生產品進入食物鏈,必須更加小心,因為“人命關天”。因此,我們在鼓勵并大力推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充分考慮物質循環的可行性,切不可掉以輕心。

參考文獻:

[1]毛如柏、馮之浚.論循環經濟[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166-167.

[2]馮之浚.循環經濟導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8-19.

[3]吳季松.循環經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4]朱之鑫.循環經濟為什么要加快發展[N].經濟日報2004-12-20(5).

[5]中國社科院循環經濟戰略課題組.我國循環經濟發展基本策略[N].經濟日報2004-12-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