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奧運經濟風險對策建議

時間:2022-03-25 02:56:00

導語:論奧運經濟風險對策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奧運經濟風險對策建議

奧運會對主辦城市而言,既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也存在一定的經濟風險,特別是奧運會結束后所面臨的風險尤甚。我們必須注重加強對奧運經濟風險的研究,提前做好應對措施,積極主動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化解奧運經濟風險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一奧運經濟風險,主要表現為奧運會后的“低谷效應”。奧運會作為全球矚目的體育盛會,在短短的16天里,需要滿足人數眾多的運動員、境外媒體記者以及幾十萬境外游客的需求,需要修建大量體育設施和城市基礎設施,以滿足奧運會短期的超常需求。但隨著奧運會的結束,這種需求急劇衰退。這使得舉辦城市經常處于兩難境地:如果大規模興建城市基礎設施和體育場館,奧運會后設施的閑置幾乎不可避免;如果只顧及奧運會后常態需求,不建或少建設施,又會在舉辦奧運會時捉襟見肘,有損舉辦城市形象,對城市長遠發展也會產生不利影響。奧運會前后需求的巨大落差,成為舉辦城市最棘手的問題。這種需求的巨大落差,是奧運低谷形成的重要原因。

(一)由投資下降導致的經濟增長波動這是奧運會后“低谷效應”的第一種表現。在籌備奧運會階段,主辦城市固定資產投資比較集中,大量的基礎設施、場館建設投資和城市環境建設投資直接拉動了城市經濟的快速增長。但在奧運會結束后,與奧運會有關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場館建設投資的結束,如果不能夠合理引導投資,有可能造成主辦城市經濟增長放慢,甚至停滯,對城市經濟平穩發展帶來風險。自1984年洛杉磯以來的歷屆奧運會中,除了漢城奧運會以外,奧運會結束后,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因投資下降導致的經濟增長“低谷效應”的出現。此外,一些行業在奧運會籌備期間得到快速發展,奧運會后由于需求迅速下降,這些行業的發展會受到市場突然縮小的制約。例如,建筑業、建材業、體育產業、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環保產業、科技產業、文化產業等領域,如果不加以調控,這些行業在一定時期也有可能出現衰退現象,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奧運低谷”的困擾。奧運低谷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率下降、就業率增幅減少、供給遠遠大于需求。北京為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水平,在奧運會籌備期內,與奧運會有關的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就達到1800億元。隨著奧運會籌備工作的結束,這方面的投資接近尾聲,如果不能夠未雨綢繆,就有可能造成經濟增長放慢,不利于城市經濟平穩發展。因此,奧運會結束后,如何合理引導投資,推動首都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是一個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

(二)體育場館利用不足帶來的資源閑置奧運期間需新建大量比賽場館,奧運會結束后,如何避免場館閑置就成為各主辦城市面臨的難題,耗資巨大的體育場館僅養護費用往往就成為舉辦城市的沉重負擔。這是奧運會后的“低谷效應”的另一種表現。不同的主辦城市,由于體育場館數量和功能不同,城市人口規模和城市發展階段不同,在體育場館方面的投入也有很大不同。隨著奧運會的結束,體育場館利用不足帶來的資源閑置嚴重程度會有很大不同。2008年奧運會,北京新建、改擴建和臨時性比賽場館達31個,還有100多個訓練場。相比較于洛杉磯、漢城、巴塞羅那、亞特蘭大等奧運會主辦城市,北京新建的場館數量多,投資大,賽后運營費用也會很高。如何保證奧運場館設施的后續利用,無疑是一道十分復雜的難題。除了上述奧運會后的“低谷效應”風險外,就北京奧運會而言,還有一個如何利用奧運會提供的歷史機遇,最大限度提升中國形象、北京影響和中國企業品牌的問題,也就是奧運營銷問題。如果不能夠很好把握奧運會這一全球矚目的歷史機遇,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北京的城市影響和中國的企業品牌,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其風險可看做奧運營銷風險。

二對奧運會主辦城市而言,奧運前后經濟表現與城市發展所處的歷史階段密切相關。由于北京正處在大發展時期,包括城市基礎設施在內,仍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奧運會結束后,首都經濟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果規劃得當,包括平抑投資規模,合理引導消費;引導投資方向,防止投資結構的大波大動;優化產業政策,加大對滑坡產業的支持力度,等等,是可以避免由于奧運會籌備結束后投資下滑帶來的經濟增長減速和產業發展過熱可能帶來的泡沫風險。就北京情況而言,最需要關注的是場館的賽后利用。在這方面,一些國家在場館賽后利用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借鑒。

(一)雅典:賽后利用三原則雅典奧運會場館的賽后利用堅持三項原則:一是不孤立地考慮某一場館,而將其與周圍地區的發展需要緊密結合,使對該場館的利用成為該地區經濟發展的一個助推器,實現場館利用效益最大化。二是創造和開拓新的需求市場,拓寬場館利用渠道。眾多場館的賽后利用需要協調,不能相互競爭。三是場館賽后利用的招標面向國內外,而且讓公共機構以及私人企業都參與進來,盡量讓民間資本參與到賽后場館的利用上,對場館實行項目管理。

(二)韓國的經驗與做法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場館主要集中建在漢城的漢江以南地區,漢城綜合運動場和奧林匹克公園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奧林匹克公園占地144.7萬平方米,里面建有自行車比賽場館、三個多功能比賽館、一個室內游泳館和18個硬地網球場。漢城奧運會過去已經19年了,但這些遺留下來的奧運場館仍然在“辛勤工作”,成為市民+yun動、休閑的好去處。首先,政府專門成立辦公室,負責對主要體育場館宣傳介紹,受理在體育場館內舉行非體育性活動的申請并進行安排等工作。十幾年來,在管理辦公室的精心打理下,體育賽事經常舉行,各種場館物盡其用,綜合運動場的陳列館也逐步發展成為外國游客了解奧運會歷史和韓國參與奧運會情況的窗口。其次,開發場館的“副業”。管理辦公室積極開發這些場館的一些“副業”,如在這些體育場館里舉辦各種各樣的學習班,不僅向市民團體出租場地舉行社會文化活動,同時對參觀者開放等。奧林匹克公園現在已經變成具有文化氣息的綜合性公園,成為附近居民周末休閑的好去處。最后,功能多元化也是韓國體育場館成功運作的經驗。首爾體育館在2002年世界杯足球比賽中被用作主賽場和開幕式、閉幕式的場地,由于建造昂貴,回收資金和維護都是大難題。設計者事先考慮到了賽后的利用,有效地擴展了賽后利用的空間。他們采用許多新技術:自然采光和滑動屋頂提供了更多的視覺享受,活動座椅可滿足各種體育賽事進行位置安排的需求,既可繼續進行足球賽,也可進行韓國人最喜愛的棒球運動,還可進行大型演出。此外還有電影院、大型購物中心、游泳池和健身中心等附屬建筑,而整個體育場還是個多功能的大型餐廳。多功能運用使得這個體育館每月能為首爾市政府賺100萬美元。

(三)悉尼的后奧運戰略悉尼奧運會的籌辦者在奧運會籌辦期間就提出了后奧運戰略,充分利用其在舉辦奧運會的經歷尋求新的商機。例如,營銷奧運舉辦經驗,首創了奧運史上舉辦知識轉讓的市場機制,有計劃、有系統地將自己舉辦奧運會的經驗作為無形資產出售,并獲得成功。其后的舉辦城市雅典、北京、倫敦等都成為其著力營銷的市場。營銷奧運專業知識,不僅使澳大利亞人將本來已經無使用價值的舉辦經驗獲得持續的經濟效益,而且創造出其他的種種商機,延續其奧運效益。經營體育賽事,應對場館閑置。悉尼奧運會的主會場能夠容納1

1萬人,1999年開始投入使用時出現了虧損。以后加大了經營體育賽事力度,2003年悉尼舉辦世界橄欖球世界杯賽,194個國家對這一賽事進行了電視轉播,觀眾達34億人次。賽事還拉動了相關的餐飲、住宿、購物消費,金額高達10億澳元。這一賽事更為重要的意義是恢復了人們對經營使用奧林匹克公園和主體育場的信心,使其運營狀況開始得到改觀。

三北京自籌辦2008年奧運會以來,為降低因體育場館利用不足帶來的資源閑置的風險,在奧運場館選址、規劃和設計等方面,已經考慮到賽后利用問題。例如,增加臨時場館建設;將一些場館建在大學校園內,奧運會后,可直接為大學生體育活動服務等。此外,建立社會化的投融資機制。北京奧運場館建設中,社會投資占了投資總額一半以上,這使政府投資的壓力小了許多,而企業也可在政府的市場開發中找到自己的平臺。其他項目投資都是企業聯合體公開競標,然后投資、運營。這種機制對控制投資規模和賽后利用都有好處。為進一步降低體育場館利用不足帶來的資源閑置的風險,還需要采取以下一些對策措施:

(一)大量引進國際高水平體育賽事奧運會后,奧運場館能否得到較為充分利用,關鍵在于體育、文化、會展、旅游等活動的組織。在體育賽事方面,應當積極努力,大量引進國際高水平體育賽事,爭取把北京打造成國際重要體育賽事中心。從2007年起,北京市政府將連續三年每年拿出5億元左右支持體育產業的發展,打造六大體育功能區。這些體育功能區的發展,為打造北京作為國際重要體育賽事中心創造了條件。奧運會結束后,可以將全部場館和配套設施如奧運村、記者村等改為居住社區出售或出租,也可用于國內外體育比賽和訓練以及大眾體育、娛樂和商務活動。

(二)根據場館特點,采取恰當的運作模式和管理模式一是可以采用集團化經營管理。目前,綜合性體育場館的經營大多采用內部承包責任制辦法,這造成了各場館、項目相對獨立經營的局面,不利于消費者系統消費。采用場館集團化經營,可以合理地配置場館資源,有效避免單獨經營、單獨消費的情況;還可以充分有效地利用場館優勢,合理利用資金形成拳頭項目;并在人員分工上,責任明確,專職專責,作到管辦分離。從經營效果看,也便于采用通卡、通票的做法,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經營,使場館經營逐漸向大眾體育健身的會員制過渡。因此,場館采用集團化經營對于場館多、項目全的單位是較易操作又合理有效的方式。二是引入專業的體育經理(經紀)公司和體育管

理公司。體育經理公司和體育管理公司具有豐富、科學的體育經營管理經驗及一整套手段和辦法,能夠根據場館的資產情況進行科學的分析及市場定位,合理引進適合群眾需求的體育健身項目,并通過商業運作擴大場館的創收范圍。由于管理公司在人員培訓、資源配備、場館設施的維護、保養等方面具有先進的管理辦法,能帶動場館的管理水平,延長場館設施的使用年限。尤其是,引入體育經理公司及管理公司,可充分發揮資產所有者對資源、項目的監督作用,形成綜合性體育場館經營開發的一整條科學經營管理流水線——“體育場館經營管理流水線”。許多國家都采用體育經理公司的做法,如比利時、法國、美國等國家。對我國而言,通過引進體育經理和管理公司,可以直接、快速、有效地培養綜合性體育場館需要的人才,為自我發展積累豐富經驗。

(三)利用場館優勢,大力發展旅游、會展產業奧運文化遺產是指在奧林匹克運動實踐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普遍價值的物質與精神遺產。而最能見證奧運歷史輝煌和代表奧運文化物質遺產,無疑是這些奧運場館群。以奧林匹克公園為核心的奧運場館及場館本身和周圍建筑提供的良好的旅游設施,如高雅的座位、包廂、餐廳、酒吧等,都可以為游客提供高檔餐飲、服務和坐席等消費服務。奧運會結束后,在沒有比賽的時候還可以把場館變成會議設施、零售、博物館、康體中心、電影院、演唱會等,為其他商業、文化、娛樂活動的展開提供場所和設施,這樣必然會吸引不同需求的旅游者的到來。綜合利用奧運場館周邊的飯店、基礎設施、娛樂休閑場所設施,滿足游客全方位的需求。將其打造成為北京市最有品位的文化、體閑、健身區域,相應的設施也將成為發展旅游業的重要資源。此外,利用奧運會場館和周邊設施,吸引民間資本建設商業、會展、酒店互補項目,積極吸引大型文化體育活動、大型展覽會議,形成以大型體育比賽、大型會展、人文生態旅游、高級商務為一體的體育會展產業區,同時帶動商業、餐飲業、旅游業、酒店業的發展,降低后奧運時期“低谷效應”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