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化在哲學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時間:2022-04-12 06:15:00
導語:異化在哲學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異化(alienation):其英文本義是偏離主體性、相異性。大家都認為,異化應被理解為主體自身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對象,而反過來反對主體自身。從一定程度上它是指主體創造的客體而生產出的矛盾。中國哲學大家對“道”的提倡是用“道”影響人性,并往往偏離人性,在此的異化有積極推動更新人性的作用。黑格爾運用異化概念成就了他的哲學體系,“絕對理念”通過異化過程豐富、完善和發展了自我。在此時的異化已是豐富的辯證法。費爾巴哈的異化體現在他對宗教本質的披露,宗教里的神實質就是人性的演繹。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異化概念既指矛盾對立關系,又指先驗本質的外化。他認為異化是主體“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他由此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深層矛盾,并提出了消滅異化的途徑,即消滅私有制。在西方馬克思主義者那里,幾乎都在運用異化概念來闡述自己的理論,來揭示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種種虛假現象,盧卡奇的“物化理論”,韋伯的“合理性物化理論”,法蘭克福學派的“支配理論”,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異化消費理論”,馬爾庫塞的“抽象的異化理論”。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異化現象,是對異化概念認識的豐富,且對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有借鑒意義。“異化”陪伴哲學走到今天,應該詳述一下其重要性了。
一
綜述中國哲學問題,它貫穿的是一種“道”的觀念,中國哲學對“道”的探索,是“把個體生命的自我實現與社會或者群體生命的自我實現聯系在一起的,它指向了個體人格的修養及其道德完成。”中國哲學顯著特點是人性論、道德論。中國哲學家圍繞“禮”而約束人性展開了爭論。無論他們的觀點是為自身發展服務,還是為當時的統治者服務,都是想通過自己的“道”去影響人們,讓人們接受它、遵守它,使它成為顯學、正統之學。一種“道”的存在一開始總是有合理的依據,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它不但阻礙了人性的發展,且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千百年來的“禮教”,它成就了一個勤勞、勇敢、智慧的優秀民族,使它有了凝聚力;同時也使這個民族有了依賴性,懦弱、麻木、不思進取,這種思想與現實又相互矛盾,而且“開始成為政治自由這種人的迫切需要的障礙”。由此,中國人迫切需要新的思想指導中國發展、進步,幾經探索,馬克思主義漂洋過海被引進來了。中國人接受馬克思主義的過程又是人性異化的過程。但是它對于人性來說是一種解放,對中國來說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社會性質變了,統治者變了,中國開始了新篇章。分析起來,中國哲學的發展有兩次異化過程:第一次為了把自由散漫的中國人性統一起來,中國哲學開始探求一種適合中國發展的人性。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它又起到了對人性的制約;第二次為了人性的解放,中國又尋求到了一種新思想,又經創新、改造、發展,武裝了中國人的頭腦,解放了人的思想,對人性的全面發展有積極的意義,它就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它成了中國人的新信仰,給中國的建設、奮斗指明了目標和任務。它對前一次思想來說可謂是一次新的異化,它符合否定之否定規律。若說第一次異化只是目的性,第二次異化卻是動力性的,它是一種揚棄過程。可以說“異化是否定,是暫時離開目的,而揚棄異化是否定之否定,是回歸到目的”。
二
下面著重論述黑格爾與費爾巴哈運用異化概念的意義。在黑格爾那里,絕對理念通過異化的演繹成就了他的哲學體系。絕對理念是個類似上帝的東西,是個能動地創造萬物的主體,它是一切發展的動力、本原所在。它是整個現實世界的“始基”,它通過異化的方式過渡的現實世界。但黑格爾通過對絕對理念的包裝有些神秘化了。自然界就是他絕對理念的外在形式、異化形式。他的理論通過神秘的包裝卻依舊閃爍著激進的火花。而黑格爾終非激進者,而是怯懦者、保守者,他意識到自己思想革新,已經對資產階級及當時的統治者構成了威脅時,便匆忙又回到了神秘的圈子里去了。他的理論演變也到此為止,雖然他的哲學理論再有鮮活的生命力,邏輯再有嚴謹性、辯證性,因他不敢邁出唯心主義的雷池,所以他的理論成為千年一嘆。看一下黑格爾怎樣運用“異化”為其體系服務的。它在黑格爾哲學體系中起到了拐杖作用,黑格爾堅信:“對于異化,沒有東西是永恒不變,沒有東西是絕對神圣的,而且這否定原則能冒一切事物的任何危險并承擔一切事物的任何損失”。絕對理念是個假定客體,他通過啟動思維,腦海中編織出一張合乎理性的認識之網,通過概念演化,范疇演繹,現實與理念飛速運動發展。經異化的推動,一個完美理論體系誕生了。“異化”的作用是黑格爾克服唯心主義內在矛盾的關鍵,也是黑格爾哲學體系得以成就的關鍵。“黑格爾的思辯異化觀把現實的一切都化為思維的環節。”費爾巴哈“異化”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剖析:一是建立哲學體系時拋棄它,一是在宗教觀中運用它。在費爾巴哈的哲學體系中,他看到黑格爾因“異化”的運用使其哲學成了唯心主義,他興奮地發現:“哲學上最高的東西是人的本質”,“哲學是關于真實的、整個現實世界的科學;而現實的總和是自然(普遍意義上的自然)”。人的發現、自然的發現使他不再借用神秘的觀念,而把思維與存在的關系直接理解為現實感性世界與理性的關系。他認為感性“是物質的東西和精神的東西的真實的、非臆造的、現實存在的統一;因此,感性也是現實”。然他拋棄了異化運用的同時,也把黑格爾的合理的、具有辯證性的邏輯也拋棄了。現實世界自我運動的本性被他給“禁固”了,其理論一切的生機盎然已不復存。他的理論只是機械的拼湊,他的唯物主義精神雖值得肯定,但構建的整個理論體系價值不但沒有增大,反而極大的倒退。費爾巴哈的異化觀主要體現在他的宗教觀之中,這源于他對宗教根源的分析,也是他理論中較為閃光的部分。他認為:“人的依賴感是宗教的基礎”,人的本質及其異化是宗教的本質,宗教里的神、基督教的上帝是按人的形象創造的。就是這個東西,原本從人的本質分裂出去的、非現實的、獨立的精神本質,反過來卻支配人、奴役人、統治人。由此,他想打倒它,就又延續了理論的分析,人的依賴感同人的要生存,對生命的愛相聯系的,它是利己主義。無利己主義,也沒有依賴感。他要打破宗教的本質,就必須釋放人的本質,提倡利己主義,他怕利己主義過重,提出了普遍的“愛的宗教”思想。他主張用“愛的宗教”來代替傳統宗教。他說:“為了鏟除自古至今人類所遭受的種種傷心慘目的不公平的事情”“我們就必須拿對人的愛當作唯一的真正的宗教來代替對神的愛。”雖然他把“愛”擴展到整個人類,但他仍是人性的異化,人雖逃離了傳統宗教的迫害,但仍要囿于“愛的宗教”范圍內,人的自由本性被限制了,而且對于人性的全面解放、發展也是十分不利的。費爾巴哈的思想仍是資產階級利益的代表者,他的閃光點在此又被湮沒了。
三
馬克思主義哲學對異化的運用主要表現在他的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中,是較為科學、合理的運用異化概念。在他的唯物辯證法中,他既不逃避異化觀念,也不完全接受它,而是正確的剖析它,用異化為他的理論服務。“馬克思把異化概念從唯心主義的先驗本質外化論下解放出來,把它轉化成一個唯物主義的、用以表達事物內部矛盾對立關系的概念”他主要運用了黑格爾合理的辯證法部分,即辯證邏輯,但它的哲學的開端是現實的、感性的客現世界,而非絕對理念。他把神秘的絕對理念代替為現實世界,完成了由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的轉換過程。他拿來異化概念,雖沒完全擺脫費爾巴哈的樸素性,但已把它表述為現實世界中矛盾對立關系,用來揭示資本主義私有制關系下的“人與人關系的客觀顛倒和錯亂”。馬克思異化概念的理解和運用,使他的哲學理論成為了辯證的唯物主義,也使他的理論走向了科學化、合理化,成為了一種現實可用的理論。在《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他是這樣通過異化概念來構建他的唯物史觀的。馬克思全面論述了異化作為對立的概念,人的本質應是“自由自覺的活動”,而在資本主義生產中:人的勞動則處于異化狀態,也就是異化勞動。他從四個方面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私有制階級對立下因勞動引起的異化,異化是對立、矛盾,即勞動者和勞動產品的對立,勞動者和勞動行為的對立,勞動者和人類本質對立,人與人的對立。他認為“所以發生這種關系就在于有另一個異己的、敵對的、強有力的、不依賴于他的人是這一對象的主人。”由此馬克思通過對異化問題的闡述了私有制。在以后的馬克思主義著作中,就重點去揭露私有制,揭露資產階級如何對工人進行剝削、壓迫的。進而解決問題。對異化勞動的論述,是指明了任務,從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消滅私有制,消滅人與人之間的剝削,使產品屬于人與人共有,達到大同,即共產主義社會。“共產主義”與“絕對理念”都是邏輯推理結論,都是一種異化概念,但卻有不同的意義,“絕對理念”使黑格爾體系窒息了,而“共產主義”使馬克思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發展的規律,從而創立了唯物史觀。馬克思合理運用“異化”概念一是把它作為矛盾對立關系,使他的理論體系運動、發展起來,成就了辯證法含義;二是把它用來揭示私有制,闡述私有制出現的原因,進而為解決問題謀出路、找方法。他在此既把它作為推動理論發展的動力使用,又從異化本質方面進行揭露私有制,這是馬克思主義異化觀魅力所在。
四
異化在西方馬克思主義者那里主要用來揭示資本主義社會下的一切虛假現象,在他們那里,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都被打上了異化的烙印。他們也因為從不同方位揭露異化現象而闡述自己的理論。如果在馬克思那里異化僅僅審美觀點用來指階級對抗關系,而在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那里,異化已滲透到了各個階層,每個角落,從經濟制度到政治社會制度,從文化、藝術到日常生活,從一般無產階級到城市中的中層階級,可謂是無孔不入。而他們對資本主義社會下的異化現象的揭露,不但對于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問題有積極的意義,而且對于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也有指導作用。正如王雨辰認為那樣“:對于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無論是對于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現代化,還是對于當代中國現代化的實踐都是具有重大的意義的。”而異化問題又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核心問題。我國關于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異化理論的論述,已成為炙熱的焦點論題,在此略敘其理論。闡述異化問題的領軍人物是盧卡奇,其“物化理論”認為,異化是資本主義社會最普遍的現象,且這種現象是必然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成為商品關系,人性成為非人性,人的一切變成了數字化、原子化、客體化。商品關系隔膜了人,人不再是整體,而是碎片、孤立的原子,冷冰冰的客體。馬爾庫塞在其“技術異化理論”中指出,本來技術是用來為人類幸福服務的,它提高了人物質生活,使人們獲得了更多的物質享受。但它卻掠走了人的精神生活。它呈現的“虛假的需求”“,強迫性的消費”使人們失去抗爭自由的機會,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人們只能被的“享受”,人們的精神開始頹廢了,開始對一切都失去了欲望。霍克海默與阿多諾在其《啟蒙辯證法》中對大眾文化在資本主義社會下被異化進行了批判,認為大眾文化有了商品化、技術化、模式化、強迫化的特征。它嚴重束縛了人的思想、創造力,扭曲了大眾文化的本質。弗洛姆也論述了人性異化,他認為人與身邊一切都相異化,無論是所做的工作,生活中的歡樂、痛苦,生活中的消費品,與身邊的人、乃至親人甚至自身,人性在此好像被奴役了。人失去了個性,變成了“空心人“”孤獨的人群”。生態學的馬克思主義阿格爾看到了人與自然相異化,本來自然是為人類服務的,但由于人類濫用自然,造成了生態危機。暫不論他們解決異化的途徑是否合理,其對資本主義社會異化現象的揭示也為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敲響了警鐘,我們要發展經濟是對的,但加強精神文化建設一刻也不能放松,我們是在建設社會主義,對于有利于解放人性的都要全面發展,以人為本,共建和諧、生態思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才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出路。總之,異化概念無論在中國哲學史的發展中還是在西方哲學史理論構建中,都有積極意義。若從字面上看,它就是對主體本身的反對,且通過反對自身而獲得新發展。異化有時等同于對立、否定。它既可被用來揭示本質含義,有時候被等同于辯證法中的否定規律。它是一種揚棄,是對自身的否定,無論服務一種思想,還是扶植一種思想,還是揭示一種現象,它都表現出一種積極的影響力,它是學科建設的動力所在。同時,異化現象的揭露也對我們社會主義建設有指導意義。
- 上一篇:終身教育思想與學習型社會創建
- 下一篇:國資委宣傳工作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