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理論建設的哲學思考論文
時間:2022-09-14 05:08:00
導語:和諧社會理論建設的哲學思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新世紀,面對機遇和挑戰,黨的十六大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為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中國人素有社會和諧的理想;西方人自古也向往社會和諧;借鑒東西方兩種和諧社會思想的經驗、教訓,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
關鍵詞:和諧情感理性形而上學辯證法儒家思想感恩寬容
黨的十六大在規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時,把‘牡會更加和1R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把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本文從哲學角度談談對和諧社會理論建設的幾點認識。
1.對中國古代和諧思想的分析
1.1中國古代和諧思想
中國人素有追求社會和諧的理想。幾千年來,中國人一直在追求政治穩定、社會和諧。如《左傳·襄》寫道年之中,九和諸侯,如樂之和,無所不諧。”中也有‘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對和諧社會理想的向往。陶淵明描述的‘怡然自樂”的《桃花源記》更是千古傳頌。特別是長期占主導地位的儒家思想中充滿了對和諧社會的向往,并對中國古代社會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如《論語》中的‘真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于舞云,詠而歸”的社會和諧場景早已成為中國人關于社會理想的經典表述之一。
據史學家研究,中國封建社會持續了兩千多年,其中有600年是戰亂分裂時期,1400多年是統一、安定時期,統一安定的時間遠遠多于動亂分裂的時間。我認為這與中國古代傳統的社會和諧思想的作用是分不開的。
1.2中國古代傳統和諧社會思想中值得我們借鑒的優點
一是重家庭、重情感。以儒家和諧社會理想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傳統和諧思想巧妙地利用天然的血緣關系資源,并強化這種關系,建立起家族內部牢固的感情和倫理秩序,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社會秩序。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證明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維護社會和諧、政治穩定的手段。
二是追求天人合一。如《論語》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于舞云,詠而歸”的描述中,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這里,既有“莫春,、‘析,,水等自然條件,也有‘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大,的人文因素,更有‘‘浴乎.沂,風于舞云,詠而歸”的天人和諧的境界。
1.3中國古代傳統和諧社會思想中的缺陷
也許是因為儒家和諧思想太有效果、且過于強調和諧了,而扼殺了明朝中晚期資本主義的萌芽,扼殺了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化,而使中國落后于世界發展。中國傳統和諧思想也存在一定缺陷。
具體來講,中國傳統和諧思想存在的缺陷主要有:一是形而上學性。在儒家社會和諧思想中片面強調矛盾雙方的相互依存、和諧共處的一面,忽略矛盾轉化的一面。如在‘執兩用中”觀點中,一方面‘執兩,正確的指出了對立,或纂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兩點論、兩分法;而另一方面,‘翎中”歲的是“中和”,維護矛盾統一體,片面強調維護矛盾體的統-而否認矛盾的轉化,即使有一點‘預益,,也是在維護事物!質的條件下,有所‘損”、‘監”。也就是說孔子主張奴隸制f}亙古不變,反對奴隸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轉化;由此推理也5對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的轉化,這個作用就表現為育文提到的明朝中晚期扼殺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召我國社會的封建制度又延續了300多年。辯證法告訴多們,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必然轉化,封建制度向資本主夕制度的轉化是歷史的必然性。但儒家形而上學的和諧社嘗思想,因片面強調統一、否認對立面的轉化,從而阻礙、延紹了這種轉化,儒家思想成了延緩中國古代社會制度轉化創條件了。
二是忽視理性。這一點同樣也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書點。中國古代哲學同西方哲學比較,它的特點之一是重撼性,輕理性;重綜合,輕分析;重整體,輕部分。我們讀《論語》,很難看到嚴密的邏輯分析、推理、論證,而只能讀到雙告人們應‘七者愛人”、應‘流己復禮”以及‘君子和而不同”等說教,缺乏邏輯論證內容。
中國古代思維方式缺乏邏輯論證性,使得人們很難在理論上真正抓住傳統和諧思想中的不合理性,因而很難從理論上推翻它以便形成新的符合時代要求的和諧思想,最后只好由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來摧毀它了。
我們說宇宙整體上是和諧的,同時也認為人類整體也可以說是和諧的。這一觀點在世界文化上也適用。如有偏重感性和綜合而忽視理性和分析的東方文化,就有偏重理性和分析而忽視感性和綜合的西方文化來補充它,就不需要什么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了,這不也是一種和諧嗎?下面我們來分析西方傳統和諧思想。
2.對西方和諧思想的分析
2.1西方的和諧思想
西方人自古也向往和諧。如古希臘大名鼎鼎的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兩個主要觀點之一就是:.是最美的?一和諧。”并且他們進而提出了‘厭體的和諧,和‘美德乃是一種和諧,的命題。
如柏拉圖在其《理想國》中將社會分為執政者、守衛者和勞動者三個等級;在柏拉圖看來,只有當這三個等級在國家里面都有節制,‘客做各的事而不互相干擾,時,國家才有“和諧一致”,..,原則也才能得到貫徹,否則,就會導致‘亂民政治”。
又如哥白尼創立‘日心說’’否定了勢力強大的宗教支持的、由亞里士多德創立了1000多年、在人們頭腦中早已根深蒂固的‘地心說”。這需要極其大的勇氣,這勇氣的來源之一就是他對和諧的信仰,開始哥白尼也相信‘她心說,但他在分析地球、月亮、太陽等天體的關系之后,總感到‘地心說,所描繪的地球、月亮、太陽之間的關系不夠簡單和諧。公務員之家
突然有一天,他猛然意識到,如果地球圍繞太陽轉,這個世界就完美和諧了。后來他又以此設想為指導進行了大量觀察,并且以嚴格的數學計算和邏輯推理論證了‘太陽中心說”。哥白尼由‘地心說’’向‘日心說”轉變的重要原因是他繼承并堅信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簡單和諧的傳統思想。
2.2西方和諧社會觀點值得我們借鑒的經驗和汲取的教訓西方和諧社會值得我們借鑒的主要有:一是注重邏輯、理性。如柏拉圖在他的《理想國》中主張理性是靈魂里最優秀的部分,理性統帥意志和欲望。也就是說,在柏拉圖的理想世界中,理性具有.至上的地位;而哥白尼不僅信仰“天體的和諧,也非常注重觀察、數學計算和邏輯推理論證的作用。二是注重制度的作用。如西方社會的法律和行為規范體系比較健全。西方人關于和諧社會的理想中的缺陷主要有忽視情感因素的作用。
綜合以上兩個方面我們認識到,中國人自古素有和諧社會的傳統理想;西方人自古就追求社會和諧;也就是說,追求政治安定、社會和諧是全人類的一個共同的美好夢想。但東西方文明對和諧社會的認識又都失之片面。只有馬克思主義才對和諧社會形成了科學的認識。馬克思曾指出:“費爾巴哈把宗教的本質歸結于人的本質,但是,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的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本質是社會關系的總和”觀點,為社會和諧思想奠定了哲學基礎;馬恩在批判地繼承空想社會主義的思想成果的時候,就曾明確地指出:“提倡社會和“它們關于未來社會的積極主張。”‘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同志zoos年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科學闡述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公平正義、民主法制、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一觀點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和諧的理論。那么從文化哲學層面看,應如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呢?
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并且要把馬列主義基本原則同中國實際相結合,形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
要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揚棄中國古代儒家形而上學社會和i杳淪。在社會主義建設中,要實現社會更加和諧,必須繼承中國古代關于和諧社會的合理思想。如注重倫理道德的作用,注重家庭的教育作用,注重情感因素的作用,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必須肯定社會基本矛盾、人民內部矛盾和退居次要地位的階級矛盾的存在。同時還必須承認在一定條件下,矛盾雙方可以相互轉化。如當有大規模外敵人侵時,斗爭、流血、沖突和對抗將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而相反,在和平建設時期,我們要努力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承認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的相互轉化是辯證唯物主義和諧淪同儒家形而上學的‘始終如一的、只有和諧的和諧淪的最大區別。辯證唯物主義的和諧論是和諧與不和諧(斗爭、沖突)的同有,人民利益需要和諧、客觀條件允許和諧時,我們就選擇和諧;人民利益不要求和諧、客觀條件不允許和諧時,我們就選擇斗爭。要重視對優秀傳統倫理道德的繼承,關注中國人傳統的重視倫理道德的心理,落實以德治國方略。
要提倡尊重人的意識。只有尊重人,才能肯定人,才有可能和諧相處。過去我們也講尊重人,但往往只強調尊重他人,這里我們講的尊重人,既包括尊重他人,更包括尊重自己,只尊重他人而不尊重自己的人,不會真正尊重他人,不會形成民主、平等和諧相處的關系。
要提倡感恩、寬容意識。最近上海市修訂了中小學生行為規范,增加了學會感恩、珍惜生命等內容。作為孩子應感謝父母給予的無私關愛。作為一個城市居民應感謝農民的辛勤勞動。有人說,我們和農民是商品交換關系,因而我們沒有必要感謝農民,這種觀點是片面的。我們的確是花錢去買農民生產的糧食,但沒有農民哪來糧食;當然,你也可以當農民自己去種糧,但如果是那樣,你就無法像今天這樣享受城市中的比農村較為優越的生活條件了;所以我們應該而且必須感謝農民(他人)。此外,要關注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 上一篇:傳統醫學文獻的哲學思想研究論文
- 下一篇:寓德育教育于高中英語教學中的策略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