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幼兒呼吸道感染和剖宮產的關系

時間:2022-01-19 11:22:00

導語:分析幼兒呼吸道感染和剖宮產的關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分析幼兒呼吸道感染和剖宮產的關系

摘要:目的通過對2698例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分析、總結,探討該病與剖宮產的相關性,從而降低剖宮產率。方法對我院2004年1月1日~2005年4月1日2698例上呼吸道感染小兒與剖宮產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總結。結果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病率與剖宮產具有明顯的相關性。結論加強宣教,盡量降低剖宮產率,尤其是非必須剖宮產率。

關鍵詞:兒童;上呼吸道感染;剖宮產

本文將我院1年4個月中門診就診的上呼吸道感染小兒的病例進行分析、總結,探討該病與剖宮產的相關性,使人們對此有所認識,減少由于社會因素而導致的剖宮產發生率。希望各地同仁對此關注,提供更多資料,使其更具有普遍性,更具有說服力,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2698例均為2004年1月1日~2005年4月1日間我院門診就診的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兒,其中男1525例,女1173例,年齡為1~3周歲。包括急性扁桃體炎、皰疹性咽峽炎、急性喉炎,不包括除上感外同時并存腹瀉病、支氣管肺炎、腦炎、心肌炎等病癥的兒童。

1.2診斷標準所有入選病例均符合《實用兒科學》第7版中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喉部以上,上部呼吸道的鼻和咽部的急性感染,常見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統稱為上呼吸道感染。

1.3方法將2698例分為兩組:剖宮產組和自然分娩組。剖宮產組1968例,男1046例,女922例;自然分娩組730例,男479例,女251例。所有患兒均為單胎足月妊娠兒,非低體重新生兒,生后均無窒息史、無羊水及胎糞吸入史。此外,收集我院產科2000年1月1日~2001年7月1日出生嬰兒2956例,其中剖宮產1922例,自然產1034例,剖宮產率為65.02%,具有剖宮產指征的為841例,非必須剖宮產1081例,占56.24%。于2004年期間追蹤調查上述小兒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情況,共追蹤到剖宮產兒1265例,反復上呼吸道感染者為712例,占56.28%;正常分娩兒689例,反復上呼吸道感染者為266例,占38.61%。

二、結果

患上呼吸道感染小兒中,剖宮產者占72.94%(1968/2698),自然分娩者占27.06%(730/2698)。1265例剖宮產小兒中反復上呼吸道感染者712例(56.28%);689例自然分娩小兒中反復上呼吸道感染者266例(38.61%)。以上數據顯而易見,剖宮產小兒生后上呼吸道感染率大于自然分娩兒。

三、討論

剖宮產小兒生后上呼吸道感染的幾率大于自然分娩兒。就其生理解剖因素分析,考慮主要是剖宮產患兒未經產道擠壓,患兒呼吸道(包括口腔、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及肺泡內)存留液體(羊水)增多,可導致呼吸道出現下述改變:(1)肺泡及呼吸道黏膜分泌對人體有益的物質(如免疫球蛋白、膠原蛋白及肺表面活性物質等)的濃度相對減低;同時有此液體的存留抑制上述物質的生成或使其活性降低;另一方面在自身免疫監視下需要排除此存留液體,使上述物質的丟失增加。(2)呼吸道纖毛運動受影響,纖毛運動的頻率、幅度減弱,則其清除異物的能力下降,易使病原菌存留繁殖。(3)呼吸道平滑肌的收縮舒張功能受限,可導致平滑肌痙攣,血液循環障礙,使機體的自我調節能力、免疫防御功能降低。(4)咽反射、吞咽功能受影響,咽部黏膜長時間受排除異物的刺激,清除異物的速度和能力減低,一旦細菌、病毒侵入,則可導致上呼吸道感染;另一方面,具有剖宮產指征的患兒,在母體內存在一定的異常情況,可能會影響小兒機體某一方面的功能,如血液循環方面、機體代謝方面等,小兒的免疫力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生后1年內,尤其是6個月之內,從母體內獲得的免疫球蛋白可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1歲以后免疫力明顯下降,患兒發病。反復上呼吸道感染、反復的應用抗生素,則可導致各臟器的功能減低,出現相應的病變。此外上呼吸道感染往往是某些較嚴重疾病的前期表現。因此,降低剖宮產率不但能降低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病率,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他疾病的發生率。

3.1剖宮產的定義是指通過腹壁(剖腹術)和子宮壁(子宮切開術)的切口分娩出胎兒。其最常見的4個指征是:(1)重復剖宮產;(2)難產或產程不進展;(3)臀先露;(4)出于對胎兒安全的考慮。據調查,以社會因素為剖宮產指征的構成率已躍居剖宮產第一位。

3.2社會因素包括(1)期望值增高: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近半數孕婦是初產婦,因晚婚晚育孕產婦年齡增大,為了孩子的相對安全;(2)醫療糾紛多:公眾對產科醫務人員的期望值升高,而醫學科學本身存在局限性,醫生害怕日后糾纏,放寬剖宮產指征;(3)追求經濟利益。國外也曾報道,非必須剖宮產比例的大幅度增加是引起總剖宮產率增加的重要原因。非必須剖宮產是指為社會因素剖宮產和單一因素不能構成剖宮產指征的剖宮產。由于整個社會認知的偏差和孕產婦本身對醫學知識的缺乏,使得大部分孕產婦對分娩方式存在一些誤區。許多產婦不認為剖宮產會給母嬰帶來潛在危害,對剖宮產態度堅決,甚至不聽從醫生的解釋和勸告。受計劃生育和優生優育的影響,年輕的夫婦渴望能一次分娩成功,并認為剖宮產能確保新生兒的安全。有些人還認為剖宮產能保持體型,剖宮產兒較陰道分娩兒聰明等,這些錯誤的認識導致非必須剖宮產率的升高。此外,大多孕婦缺乏對自然分娩的準備(包括飲食、鍛煉和心理準備),等到臨產時把分娩責任完全交給醫務人員。據報道,西方發達國家剖宮產率持續升高部分是由孕產婦要求引起的。在沒有任何剖宮產指征的情況下,近60%的產科醫生會贊成孕婦要求的剖宮產,這是剖宮產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初產婦和高齡產婦的比例明顯增加,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婦女在妊娠期間過分追求高營養、高熱量,引起孕婦身體肥胖,導致妊娠并發癥和合并癥,所以肥胖也是剖宮產的重要危險因素。應該指出,剖宮產率上升至一定水平,圍產兒的死亡率不再下降,而且不少研究表明,剖宮產與正常分娩比較,前者的新生兒窒息率及發病率均高于后者,即使在以胎兒窘迫為指征的剖宮產,其新生兒窒息率也明顯高于陰道分娩。wWw.gWyoO

由此可見,高比例的非必須剖宮產是導致高剖宮產率的直接原因,而影響非必須剖宮產的主要原因是孕產婦對分娩方式的錯誤認識和產科醫生放寬剖宮產指征。因此,降低剖宮產率,應著重抓兩方面的工作,其一是加強對孕產婦進行正確分娩知識的宣傳教育,其二是要求產科醫生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避免非必須剖宮產,達到有效降低剖宮產率的目的。對于減少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提高小兒的健康水平,增強免疫力,減少抗生素的應用,甚至對增強全民族的身體素質都會有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胡亞美,江載芳.實用兒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4,1167.

2f.GaryCunninghamMD.威廉姆斯產科學,第20版.西安:世界圖書出版社公司,2001,527-533.

3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926.

4魏向群.平衡記分卡在降低剖宮產率中的運用.中國醫院管理,2005,1:38.

5熊巨洋,張翔,陳漢平.非必須剖宮產與產婦的分娩知識、態度和行為(KAP)的關系DD1∶2病例對照研究.中國婦幼保健,2005,20(4):502.

6熊巨洋,杜玉開,陳漢平.武漢市剖宮產流行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中國婦幼保健,2005,20(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