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癌黃疸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4 06:01:00
導語:膽囊癌黃疸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以黃疸為主癥的典型病例,結合用藥實踐,以臨床療效為依據,認為膽囊癌病人之黃疸治療宜先從肝論治,在疏肝清膽配合片姜黃、藤梨根等化淤解毒抗癌中藥控制黃疸、脹痛等主癥后,回歸健脾和胃,微調平衡,最終達到人癌共存,抑癌消積的作用。
【關鍵詞】膽囊癌;黃疸;辨證論治
膽囊癌為原發于膽囊黏膜細胞的惡性腫瘤,屬中醫“黃疸”“積聚”范疇。我們治療膽囊癌的經驗是“膽病以肝求之,先通過辨證論治控制痛、脹、疸、熱,隨即回歸健脾和胃,堅持微調平衡,達到人癌和平共處,抑瘤消積”。茲以膽囊癌黃疸病例介紹如下。
典型病例:女,71歲,無錫市第一棉紡織廠退休職工,以往有膽囊炎病史。200601覺右上腹部刺痛。家人發現其雙側鞏膜發黃,送市某醫院作CT、彩超檢查提示:膽囊癌肝轉移。因為發現病變已侵犯肝門部,無法手術,后作經皮穿刺膽汁外引流術,黃疸消退。200604到本院就診時,病人再次出現黃疸。再作CT、B超示膽囊占位性病變,可探及膽囊混合性腫塊,約5cm×6cm,腫瘤放免檢測:CEA:240ng/ml,CA125:70.66u/ml,CA199:>1200u/ml。TBIL:76μmol/l,DBIL:42.5μmol/l,ALT:240IU/L,AST:50IU/L,病人來診時腹部捫及腫塊,質硬固定,腹部脹滿,目赤身黃,發熱,口苦,納差,厭油膩,乏力,倦怠消瘦,大便呈陶土色,小便濃茶色,舌紅苔黃膩、脈沉弦數,體重45kg,Karnofsky評分40分。證屬肝膽濕熱,治宜疏肝利膽,除濕退黃,清熱解毒抗癌。藥用:柴延胡各10g,白芍15g,郁金10g,豬苓20g,黃芩10g,山梔子15g,車前子30g,清半夏10g,茵陳30g,虎杖10g,郁金10g,潞黨參10g,炒白術10g,茯苓、茯神各10g,車前子30g,淮山藥20g,片姜黃10g,川楝子6g,炙內金10g,赤芍、白芍各10g,馬鞭草30g,地骨皮30g,龍葵20g,藤梨根15g,徐長卿30g,甘草6g。同時配服由青黛、野菊花、山慈姑、三七粉按1∶3∶2∶2比例配制而成的散劑(裝空心膠囊),1g/次,2次/d。服藥2個月后病情逐漸好轉。發熱、黃疸消退,腹脹消失,食欲正常,4個月后腹部觸診已摸不到腫塊。多次復查各項腫瘤放免檢測指標,基本恢復正常,以后以上方結合“微調三號方”隨證加減,多次復查B超、CT顯示膽囊占位性病變未見增大。200702隨訪:腫塊穩定,無任何痛苦。病人體重增加到52kg,生活如常人,能承擔家務。病人生活質量評分90分,病人仍健在。
按:原發性膽囊癌起病隱襲,早期診斷不易,晚期膽囊癌,尤其在入院時已有阻塞性黃疸或腹部包塊的患者,腫瘤多已侵犯鄰近臟器,一般認為已無法手術切除,治療較為困難,生存期較短,預后較差,晚期膽囊癌中位生存期為3個月,5年生存率低于5%~10%,80%患者于診斷后1年內死亡[1]。以新藥吉西他濱為主的全身化療方案似乎并不優于最佳支持治療,部分患者可能造成生活質量下降[2]。中醫中藥對本病的治療,可以起到穩定腫瘤、緩解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命的作用。
本案緊緊抓住膽囊癌的治療經驗“膽病以肝求之,先通過辨證論治控制痛、脹、疸、熱,隨即回歸健脾和胃,微調平衡,達到人癌和平共處,最終抑瘤消積”。膽囊癌造成膽道梗阻必然出現黃疸,兼有上腹部疼痛,腫塊脹滿,發熱,口苦、納差,厭油膩,大便呈陶土色等癥狀,同時出現膽管炎引起的一系列癥狀。祖國醫學認為膽附于肝,與肝相為表里。凡氣血郁積膽腑,濕熱淤結中焦,必影響肝的疏泄和膽的中清、通降。膽是“中清之腑”,儲膽汁而傳化水谷與糟粕,它的功能以通降下行為順。凡素體脾虛,情志不暢,寒溫不適,飲食不節,過食油膩等均可導致氣血郁積膽腑和濕熱淤結中焦成積成瘤。積滯與濕熱薰蒸肝膽,膽汁不循常道,浸淫及溢于肌膚發為黃疸,淤結不散則郁而發熱。膽囊癌濕熱蘊結者治當清化濕熱,利膽退黃。方以《傷寒論》茵陳蒿湯加化淤軟堅散結、解毒消腫抗癌作用中藥,如:片姜黃、龍葵、藤梨根、徐長卿等,同時大劑量豬苓等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可抑制腫瘤復發轉移。該患者我們用柴延胡、白芍、郁金疏肝柔肝,行氣止痛,黃芩、山梔子瀉火解毒,清熱燥濕,茵陳、虎杖、車前子清利濕熱,除濕退黃,伴發熱者加馬鞭草、地骨皮退熱,青黛、野菊花、山慈姑、三七粉具有活血化淤、軟堅散結、解毒消腫作用;惡心欲吐者加姜半夏降逆止嘔,納食少者加山楂、神曲健胃消食。諸藥合用乃有持續穩定的控癌效果。
膽囊癌的發展與后天失養、飲食失調、七情郁結誘發的基因突變、機體免疫功能失控密切相關。患癌之后可因氣虛而郁,膽汁排泄受阻,再次出現陰陽氣血逆亂的復雜局面,但中焦脾胃功能失調是其關鍵,脾虛則木郁,土虛則生濕,氣滯血淤與濕相結而成癥積,阻滯膽道,膽汁外溢而成黃疸。膽積浸淫,久則耗氣傷正,更傷脾胃,所以治療本病當始終不忘調理后天脾胃才能藥中肯綮,扶正固本才能達到標本兼治的作用。
從1985年以來,作者進行微調平衡法治療癌癥的臨床研究工作,積累了一大批驗案,所承擔的省級課題《趙氏微調平衡法治療晚期癌癥376例臨床研究》(Z951072)經省級鑒定認為以趙氏微調三號(WD-3)為基本方之趙氏微調平衡法在穩定腫瘤,控制病情進展,減少腫瘤惡化方面明顯優于化療組和中藥攻消組,其病灶穩定率為72.6%。該成果獲江蘇省中醫科技成果二等獎[3]。江蘇省科委課題“中藥微調三號合劑抗癌轉移臨床與實驗研究”⑴抑瘤實驗證實:中藥WD-3合劑26.6ml/kg·bw/d劑量時,具有抑制小鼠S180肉瘤生長的作用,抑瘤率達29%,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⑵研究顯示WD-3能顯著提高細胞因子IL-2,IL-4,IFN-r的水平,與對照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而IFN-r等細胞因子通過激發機體免疫功能及明顯地抑制腫瘤血管內皮因子而具有可靠的抗癌轉移作用,證明WD-3抗轉移之機理在于激發機體免疫功能以及抑制腫瘤血管內皮因子。⑶WD-3治療晚期癌癥可顯著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與非WD-3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治療前后karnofsky評分提高了33.75分[4]。癌腫來源于宿主體內自身細胞,是人體內環境調節控制失靈和信息傳遞失誤、錯亂的結果,癌癥病人始終處于變動中的不平衡狀態,表現為臟腑功能失調,陰陽氣血紊亂。治療癌癥的最佳步驟是不斷追蹤某一時期癌癥病人所處的不平衡的關節點,微調之——虛者益之,過者削之,復歸于中,讓宿主潛在的調控作用獲得再現,逆轉改造癌細胞,使其逐漸改邪歸正,或使其生長緩慢,走向衰亡,有時則處于人癌共存狀態,癌細胞不致于對人產生強大威脅,生命照樣可以延長,這與反復攻殺,人癌俱傷的治療方法截然不同[5]。
【參考文獻】
[1]石景森,王健生.膽道癌腫的輔助化療新進展[J].醫師進修雜志,2001,24(4):7.
[2]童建東.晚期原發性膽囊癌的化療[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6,11(7):530.
[3]尤建良.趙氏微調平衡法治療四期胃癌176例[J].吉林中醫藥,2000,(5):10.
[4]尤建良.抗癌轉移趙氏微調三號合劑的臨床及實驗研究[J].中華中西醫雜志,2003,22(4):3098.
[5]尤建良.試談微調平衡法治癌原理[J].中國醫學,2003,(1)2:119.
- 上一篇:下肢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治療論文
- 下一篇:中醫急癥發展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