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學說分析論文
時間:2022-03-18 12:52:00
導語:脾胃學說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脾胃學說與升降學說均是中醫基礎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對中醫臨床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在學習、研究這2種學說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它們的內容及其形成發展過程有很多重疊和交叉之處,如果把它們匯成兩條線,這兩條線并不是平行的,而是時有交點甚至緊緊纏繞在一起,是不可分的。簡而言之,升降之中見脾胃,脾胃之中寓升降。
1內容上的交叉
脾胃學說的核心內容———脾胃為人體元氣之本,脾胃為精氣升降運動之樞紐,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主水谷精微之運化,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等,無一不與升降密切相關。氣機升降可以說是升降學說的靈魂內容,在升降還未引入醫學之前,我國古代唯物主義哲學家們就把自然界物質的運動變化歸于氣之升降,所以升降從一開始指的就是氣機的升降。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是人體元氣之本,李東垣說:“元氣、谷氣、榮氣、清氣、衛氣、生發諸陽上升之氣,此六者,皆飲食入胃,谷氣上行,胃氣之異名,其實一也。”[1]可見脾胃與氣也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那么升降一經引入醫學,必定與脾胃產生千絲萬縷的聯系。《素問·經脈別論》曰:“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2]這既屬升降學說的內容,又屬于脾胃學說的內容,既是對水液在人體消化吸收之升降出入的描述,又是對脾胃運化水谷精微的論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月真脹。”[3]開始運用氣機升降出入的理論解釋與脾胃相關的病理變化。
正因為脾胃為精氣升降運動的樞紐,所以脾胃為病必打破人體升降之和諧;正因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故脾胃病,氣血匱乏則必升降無權;正因為脾胃主水谷精微之運化,所以脾胃病則運化失調,升降無序。由此可知,脾胃病必定影響甚或打破人體升降出入的平衡。同樣,升降失調也會導致脾胃病。李東垣認為,脾胃內傷發病的主要病機是脾胃氣機失調,升降出入失常,所以說“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另外,自張元素發現藥性升降理論之后,脾胃病的治療用藥又開始受藥性升降理論的指導。綜上可見,脾胃病的病因、病機、治則、用藥與升降亦是聯系緊密、密不可分的。總之,升降學說與脾胃學說在內容上大多是雜糅在一起的。
2形成發展過程中的交叉
脾胃學說與升降學說均起源于《黃帝內經》。雖然《黃帝內經》中并未明言升降和脾胃學說,但是有關內容散見于各篇章之中。《黃帝內經》對脾胃的解剖、生理、病理及脾胃病的治療與預防均有詳細論述,同時也論及了有關升降學說的內容,包括升降出入與生長壯老的關系;人體之升降出入,一年四季之氣的升降出入,水液在人體消化吸收之升降出入,三陰三陽之升降出入;又言及了臟腑生理上升降出入之特性,并用升降出入失常理論來解釋病機,在升降出入理論指導下制定治則、治法,用升降出入理論闡發自然界的運動現象和人體的生理、病理過程[4]。所以說脾胃學說和升降學說的萌芽時間均是《黃帝內經》時代,亦即春秋戰國時期。
到了東漢,張仲景為脾胃學說、升降學說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傷寒雜病論》中的許多內容奠定了脾胃學說的臨床證治基礎,為“脾胃論”的臨床應用開辟了廣闊的前景,如張仲景強調“實脾”法則的防治功用,闡述了脾胃病的辨治綱要,堅持和胃固本,祛邪不遺扶正的觀點。有關升降的內容,《傷寒雜病論》中論及升降失常所致的病證很多,并且張仲景對此制定了相應的治療措施,如治病立法順應臟腑升降之性;知常達變以燮理復雜病證之氣機升降;用氣機升降理論指導祛邪方法的實施等。而且我們不難發現,張仲景在治療脾胃病的時候充分運用了《黃帝內經》中升降出入的理論,并且加以發揮。張仲景根據脾胃臟腑升降的特性,制定了脾胃病的治法治則,用氣機升降理論來闡釋復雜病證之病機、病理,并以此制定相應的治法治則,從而用升降學說的理論豐富了脾胃學說在臨床證治方面的內容。可見二者在發展過程中具有相互促進的關系。在《傷寒雜病論》中,脾胃學說與升降學說在各自的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了更多的交集。
金元時期,由于出現了學派爭鳴的鼎盛局面,醫家對脾胃學說、升降學說的闡述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不同角度充實了脾胃學說、升降學說的內容。脾胃學說、升降學說至此基本形成。其中貢獻最大的是金元四大家之中的張元素、李東垣。張元素的貢獻在于發現了藥物升降浮沉理論,從而將升降學說與脾胃學說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運用藥物升降浮沉的特性指導脾胃病的治療用藥,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可將其概括為:藥物運用見升降,治法之中見升降。李東垣則發展、完善了脾胃臟腑升降,認為五臟六腑的升降運動是以脾胃為樞紐,若脾胃虛弱,升降失常,就會發生種種病證。尤其是內傷病變,多責之脾陽不升。李東垣用升降學說的理論高度概括了脾胃病的病機,即脾胃升降失司,氣機失調[3]。又用脾胃升降的內容充實了升降學說,使脾胃學說和升降學說在內容上呈現一種升降之中有脾胃,脾胃之中有升降的關系。從而使脾胃學說與升降學說高度完美地統一結合起來。
小結
脾胃學說和升降學說從《黃帝內經》時代到金元時代的發展過程來看,從《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到張元素、李東垣對其闡述發展來看,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密不可分的。它們在內容上是有多處交點的,是時而雜糅在一起的,它們的關系則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但是,筆者認為升降偏重理論指導,脾胃偏重臨床實踐,所以升降學說在脾胃學說有關臨床證治的發展過程中,無疑充當了指導的角色,脾胃學說在治療學方面的發展得益于升降學說的發展。當然脾胃學說的發展也促進了升降學說的發展。總之,二者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交點,關系如此緊密,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參考文獻】
[1]金·李杲.內外傷辨惑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9:43
[2]郭靄春.黃帝內經素問校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2:308-309,73
[3]魯兆麟,陳大舜.中醫各家學說[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220
[4]田養年.升降學說在治療消化系統疾病中的應用[J].湖北中醫雜志,2004,26(4):24
- 上一篇:談糖尿病防治方案
- 下一篇:中風針刺治療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