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態民族舞蹈藝術化及保護

時間:2022-09-27 03:23:35

導語:原生態民族舞蹈藝術化及保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原生態民族舞蹈藝術化及保護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原生態民族舞蹈藝術化特征,主要表現是貼近自然地理環境、貼近大眾生活、貼近民族傳統,接著從制定相對有效的公共政策、科學的人為保護、舞蹈藝術化與市場化的相互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原生態民族舞蹈的保護策略。

關鍵詞:原生態;民族舞蹈;藝術化

一、引言

所謂原生態民族舞蹈,就是那些沒有經過特殊修飾,起源于民間原始的,具備濃厚鄉土氣息的舞蹈表演形態。跟那些舞臺表演的民族舞蹈相比,用一個現在比較流行的詞語來表示就是“純天然”,是沒有經過藝術家加工和美化的,能夠跟民俗活動融合,按照原始的傳播方式進行表演的舞蹈。在當前舞蹈界,大家普遍認可的一個觀點就是,原生態民族舞蹈不屬于劇場,是自娛自樂的表演形式,具有廣泛參與性,屬于隨機的、省力的、傳承的,不是刻意的、規范的、創編的。

二、原生態民族舞蹈的藝術化特征

(一)貼近自然地理環境。對于原生態民族舞蹈來說,主要是孕育在特定的生存環境中,有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就自然環境方面來分析,特定的自然環境奠定了原生態民族舞蹈的體態、動作以及風格等,通過這些因素跟社會環境之間的融合和影響,才孕育出了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原生態舞蹈。我國的疆土比較遼闊,有高原、盆地以及平原等。以青藏高原為例,海拔在三千米以上的高原占據了我國國土面積的將近的百分之二十五,西藏地區的雅魯藏布江流域的中游是藏族生活的區域,這里的氣候特點是高寒、缺氧,這樣寒冷的條件下當地民眾為了提高活動能量,跳舞的時候動作幅度就比較大,動作也比較激烈來增加身體熱量,抵御高寒氣候。從當地的原生態民族舞蹈動作中可以看出,“前俯后仰”是主要的體態特征,當然這樣的特征也跟當地的地勢結構有很大的關系。作為藏族的主要生息地,青藏高原四周高山環繞、地勢險要,生產生活比較封閉,山脈連綿起伏,其“走山路”是一種常態。眾所周知,走山路有特殊的技巧,上山一般都是上半身傾斜,結合山路的陡峭程度來確定前傾的幅度,當山路越陡峭的時候需要比較大的傾斜幅度,下山的時候要上半身往后傾斜,主要是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性。這種方式時刻伴隨藏民的生活,特殊的生存狀態塑造了當地原生態民族舞蹈“前俯后仰”的體態特征,這就是原生態民族舞蹈的藝術化特征跟自然地理環境的關系。(二)貼近大眾生活。原生態民族舞蹈并非為了表演而存在,其出現也不是為了取悅觀眾在特定舞臺上表演,更不是為了利益進行的舞蹈編排。不同的民族有著不同的生活環境,對于原生態民族舞蹈來說,能夠很好地展示大眾生活的差異,是由普通的民眾負載,主要是日常生產勞動與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娛樂反映,去表現出來的動作形態比較樸實,并沒有刻意的修飾,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傳承和演變,就變成了我們當前看到的原生態民族舞蹈。比如,蒙古族的原生態民族舞蹈,內蒙古的地理位置是在我國的背部地區,是我國境內的第二大高原,跟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存在很大的差異,海拔在一千米左右,地勢相對比較平坦,可以說是一望無際的原野。蒙古族居住于此,世代以畜牧業為主要生產生活方式。蒙古族兒女長期的游牧生活經常以牛羊為伴,長期接觸大自然,性格勇敢、熱情以及直爽,馬匹是蒙古族的主要交通工具。蒙古族的玩舞蹈動作特點就是馬背上極目四望、昂首挺胸的騎士之雄姿、熱情彪悍有力,這些舞蹈動作體現出蒙古族的豁達、開朗的民族氣勢。所以,原生態民族舞蹈跟社會環境、經濟生活方式等有直接關系,更貼近大眾生活。(三)貼近民族傳統。對于原生態民族舞蹈中,主要是根植于當地的民族中,具備特定的自然傳播方式,屬于約定俗成的東西,保持著相對穩定的民族風格。原生態民族舞蹈服裝等都是其地域特色的表現,是多樣化民族禮俗和文化的滲透,便顯出特定的文化內涵特征。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在原生態民族舞蹈中,儀式舞蹈的地位非常重要。中國是農耕社會占主導的國家,比較講究的是“天人合一”,這樣的人與自然觀念是原始文化心理的反映,也是對大自然的敬畏,為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標。在這樣的敬畏情緒中產生了原生態儀式舞蹈,特別是在原始社會,原生態舞蹈主要是用于宗教祭祀、圖騰崇拜等場所,屬于當地民眾祈求上天保佑的儀式舞蹈,可以分為兩種行為,一種是膜拜行為,一種是模仿行為。不管是膜拜神靈,還是靠裝扮都是為了能夠借助神靈來實現自己的愿望,體現了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原生態民族舞蹈還可能表現為圖騰崇拜,主要把圖騰符號作為舞蹈動作,從而獲取整個群體的認同感,實現集體意識,屬于民族文化的原始積淀,也是時代符號的一種。

三、原生態民族舞蹈的保護策略

(一)制定相對有效的公共政策。文化藝術的傳承和發展需要國家和相關部門的支持,否則就會寸步難行。對于那些被人為肆意篡改甚至瀕臨滅絕的原生態舞蹈要像保護文化古跡一樣,加大保護力度,制定法律法規,讓這項工作有法可依。世界上傳統民族舞蹈保護成績較好的國家基本都具備完備的保護措施。我們以法國為例,法國早在1913年就制定了歷史古跡保護法,音樂、舞蹈以及手工藝等遺產都包括在內,我國可以借鑒這些做法,而且各個地區可以結合地區民族發展實際制定實施細則,從而實現對原生態民族舞蹈的保護目標。(二)科學的人為保護策略。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都有責任和義務去保護我國的傳統文化,這樣才能讓民族文化世代相傳。也就是說,要能夠在人為層面上構筑相應的保護空間。各個地區可以結合民風、民俗,設立相應的文化節,讓那些已經失去原生態的民俗文化在人為保護下存活下來。國家和政府層面的資金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要建立傳統民族文化保護專項基金,并把這項活動列入年度計劃之內,這些資金用于開發和保護原生態民族舞蹈文化。除了這些,群眾性的舞蹈活動、歷史石窟壁畫以及舞蹈畫像等都可以稱為保護原生態民族舞蹈的載體。“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是對待傳統文化的精髓,所以,原生態民族舞蹈要在傳承中發展,不能肆意更改,這樣會喪失其歷史文化價值,還要在發展中傳承,藝術化舞蹈也是保護原生態民族舞蹈的一個方式。(三)舞蹈藝術化與市場化的相互融合策略。要迎合時代的發展。原生態民族舞蹈就要進行藝術化的包裝,讓其進入舞臺藝術的殿堂,這也是保護措施,更是其發展的趨勢。就原生態民族舞蹈文化而言,主要是個人和集體對生命的認識,主要是發源并生長孕育在特定的土地上。雖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原生態民族舞蹈文化是原始的繼承,也是舞蹈人員從祖先那里傳承,這種舞蹈也具有很強的生命力,需要不斷發展,屬于活態化的文化遺產。因此,原生態民族舞蹈要想更好地發展,也需要走藝術化與市場化結合的道路。要強化作品的藝術化特征,積極推動舞蹈藝術生產的轉型與升級,結合投入與產出效益,更好地滿足消費群體的市場化需求,以黨的政策為指引,制定出符合文化藝術的發展原則,創作出個性中不失共性的原生態民族舞蹈,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傳播貢獻力量。

四、結論

綜上所述,原生態民族舞蹈是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其進行藝術化開發與保護是我們的歷史使命,也是原生態民族舞蹈發展的支撐。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市場化和多元化成為大勢所趨,舞蹈市場也不例外。在原生態民族舞蹈發展之路上,要不斷傳承和創新,堅持與時俱進,積極與市場接軌,強化對市場的認識,在保留原生態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化創作,成為富有當代特殊的原生態民族舞蹈文化。

參考文獻:

[1]馮雅靜.云南少數民族舞蹈在高校專業舞蹈教育中的傳承研究[J].云南藝術學院,2016(10):15-16.

[2]張楠.淺析旅游開發對原生態民間舞蹈的影響——以《云南映象》為例[D].中央民族大學,2017:78-79.

[3]曾濤.民間傳承:關于原生態民族民間舞蹈保護與傳承的思考[J].貴州民族研究,2016(16):45-46.

[4]格桑吾珠,王東.藏族原生態民間舞蹈與學院民族民間舞教學的關系研究[J].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2):123-124.

[5]楊敏.論原生態民族舞蹈的藝術化及其保護[J].廣西民族研究,2014(05).

[6]李韻葳.原生態文化導向下的區域性民族舞蹈研究[J].四川戲劇,2015(11).

[7]邱艷.區域性民族舞蹈遺存的原生態文化特征[J].黃河之聲,2013(20).

[8]王帥.淺談民族舞蹈與民族文化[J].黃河之聲,2013(24).

[9]樸永光.保護我國當代原生態民間舞蹈之我見[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4(05).

作者:任君 單位:青海省花兒藝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