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格有機機械藝術研討
時間:2022-07-02 11:23:29
導語:齊格有機機械藝術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齊格(HRGiger1940-)是當今世界知名的以黑暗題材為主的超現實主義畫家、雕塑家、設計師。他既是制造惡夢的休普諾斯又是天才的黑暗美學詮釋者,他極具個性的將有機生物體機械化、魔鬼化的象征主義表現手法對20世紀超現實主義黑暗藝術的成長與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他的藝術甚至對美國好萊塢科幻恐怖電影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1980年由他擔任美術視效設計的科幻恐怖電影《異形》獲得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他終其一生的創作主題詮釋了個人情感和心理歷程,他往返于困頓人類生死、孤獨、情愛、罪惡、恐懼、痛苦的煎熬之中,并在生死、恐懼、情愛等多種沖突的壓迫驅使之下,為我們描繪了世紀末之黑暗頹廢的美學圖畫。他思考現代工業文明同地球上有機生命體之間的辯證關系,他的作品里常常標志性的充斥著機械金屬零部件和工業排氣管道與人的結合體。他擅長把深藏人性背后的種種隱蔽的焦慮、罪惡、痛苦、瘋狂、情欲赤裸裸地呈現在他的藝術作品里,他的繪畫莊嚴而又震撼的揭示了人類對死亡無奈的恐懼與脆弱疏離的心里狀態。人們在他那令人壓抑不安、冰冷無情的繪畫背后,嗅出了糾纏藝術家內心種種不確定的對自身恐懼本源的認知,這種內心不安與焦躁緊張的情緒隱含了藝術家強烈的心靈博弈與精神訴求。正如齊格所言:“我想打動的是別人不曾觸及的心靈領地”。
齊格是一位多產全能的藝術家,他在許多不同的領域完成了他一生對黑暗的藝術探索,包括繪畫、雕塑、音樂、室內設計、工業設計、平面設計、家具設計、電影藝術、紋身藝術等,至今影響深遠。在齊格的藝術作品中毫無傳統觀念的禁錮,他不加任何掩飾的表達自我內心世界,常把自我幻想并置放在其表現的作品之中,努力挖掘潛藏在表象之下現代人焦慮不安的心里壓力,用寫實的手法將人類內心的恐懼呈現于畫紙之上。他一生迷戀黑色,長期以來,齊格作品的顏色都是單一的黑灰色,作畫工具主要是噴筆,他能熟練的使用噴筆畫出逼真的金屬光澤和銹斑,以假亂真的程度讓人驚嘆。甚至有一次,荷蘭海關認為他那充斥著人體器官的作品就是照片。齊格作品里透出的毀滅感、神秘感以及死亡的氣息,激發了許多藝術家的創作靈感,并對哥特文化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美國權威搖滾雜志認為,由他設計的兩張專輯封面在音樂和視覺上取得的成就,對后來的哥特金屬和黑金屬樂隊深具啟發。
齊格的藝術作品包含了濃郁的悲觀色彩,神秘、黑暗、頹廢。毫無疑問,這與他的家庭、個人經歷和遭遇有著密切的關系,尤其他的求學經歷是我們解讀其藝術靈感來源的最好解碼器。齊格1940年出生于瑞士小城庫爾。他從孩提時代起便對一切黑暗陰森和奇異的事物產生一種強烈的迷戀,這一獨特的愛好也貫穿了他整個人生的歷程。他回憶到:8歲的時候,在當地庫爾瑞特人博物館中,他驚喜的發現了一具古埃及木乃伊。此后每個周日的早上,他都會來博物館長久的注視著這具木乃伊,幾乎著了魔。正是這次經歷引領齊格進入了神秘的想象世界,也使他狂熱的迷戀上了古埃及藝術。兒時的經歷給他的人生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致在后來的藝術展中,木乃伊被作為貴賓請進了展廳。成年后的齊格曾多次去埃及考察,埃及的死亡文化影響了他的創作主題。他說:“如果沒有古埃及藝術和埃及的死亡文化給予我靈感,就根本不會有我的作品。”齊格于1962年進入蘇黎世的美術學院進修室內設計與工業設計,那時除了專業學習外,他開始著迷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和洛夫克拉夫特的科幻恐怖小說,并堅持寫記錄夢的日記,這些日記成為其藝術作品的源泉和靈感來源。這個有“記錄癖好”的人,在他之后所有創作的作品中,每件作品都被編上了序號。大學里工業設計的課程,使他在這一時期的個人創作方面偏向于工業機械,他的畫風也受到了當時激進的德國表現主義和達利的超現實主義藝術思潮的影響。迷戀心理學、恐怖小說和達利的繪畫,使得日后齊格藝術表現的趨向帶有強烈的主觀性和陰郁、苦悶的情調。他在探索中逐漸找到了自己的藝術語言并奠定了個人獨特的風格,這便是后來著名的黑暗有機機械風格。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種種被壓抑的欲念以夢般隱喻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隱藏在黑暗和死亡下的色情、潛伏著的殺戮欲望以及沉重的罪惡感。齊格在1966年開始創作“垂坑道”組畫,正式發表了一些作品,并舉辦了第一次個人畫展。在這期間他曾想進入出版公司工作,過正常人的生活,但屢屢碰壁,因為一般人看到他的畫都會大吃一驚,把他當成瘋子。他的畫賣不出去,生活很艱難,整天悶在家里。但也有一些精神和心理有問題的人,總是固執的去他家里拜訪,和他討論“藝術”。
當時他的心情和身體都很糟糕,他開始做噩夢,精神恍惚,畫的內容全是內心抑郁和苦悶。齊格這一時期的畫在若干年后引起了藝術界極大的大反響,藝術館紛紛收藏,連復制品也買了幾十萬張,甚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紙也刊登了他的作品。在上世紀末,黑暗恐怖藝術引起了學者的廣泛關注,齊格的藝術也隨之迎來了轉機。在談到令人壓抑、窒息的“垂坑道”系列繪畫作品時,他說到:“當時,我經常陷入夢游狀態,被一連串的噩夢追趕著”,“我經常看到很窄的爬行通道,而我被夾在狹窄的大理石板中間,仿佛是在墳墓里,太可怕了”。齊格本人在現實中有過一次類似的經歷,那是在他參觀埃及胡夫金字塔的時候,正半蹲半爬地過一條極窄的通向墓室的甬道,突然間,空間制造的恐怖襲擊了他。這類作品如《垂坑道VI》,該作品多少反映了齊格對自身恐懼本源的認知,在幽回的路徑與黑暗靜謐的空間中,隱含著一種難以言狀的未知感、疏離感與后工業時代的冰冷;空間的壓抑、幽冥讓人產生莫名絕望的恐怖感。1975年,與其相伴9年的妻子麗(如圖)因抑郁癥開槍自殺,這給齊格留下了極大的空虛和痛苦,也激化了其作品中的噩夢因素。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以麗為原型創作的,他用獨特的黑暗藝術表現手法展現了麗的美。如《麗I》,在這幅畫中,麗安詳肅穆的神態令人窒息,骨感的面容,空靈的眼神,以及點綴發髻的骷髏頭骨與腫瘤,無不透著亡靈的尊嚴。麗麗I(1974,70x79cm)齊格的作品愛表現毫無生機的人體器官、發著腐臭的工業垃圾和充滿罪惡感的死亡,他創造的生物往往具有冰冷的金屬質感,他的場景宛如遙遠的地層與外星刑場的結合體。如他的代表作《神殿通道之生命》,殘缺的人體與機械融為了一體,詭異恐怖的氣氛直擊人們的內心承受底線。他說:“我塑造的形象與造型是想象的作品”。
在他的藝術作品中,尤其那種將人類改造后的“標本化”是讓人窒息的,椎骨、肋骨、盆腔、生殖器、骷髏是他慣用的符號,觀看他的畫冊仿佛是在偷窺來自地獄的攝影。這種對人體器官的偏愛與他的父親有直接關系,他的父親是當地著名的醫生與藥劑專業協會會長,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使齊格自幼便對人體與生化產生了豐富的想象力。據他回憶說,早在4歲的時候便在父親的藥店里看到了人的頭骨,那次經歷是他第一次接觸到了死亡。后來,他常常透過手術室的玻璃窗平淡的看著父親給別人做手術那血肉模糊的場景。這些經歷使得齊格將人體生化的超現實與佛洛依德心理學對夢境闡釋的超現實合二為一,成就了他日后作品的獨特與不朽。一些藝術批評家們認為,長久以來,人類歷史將人的身體視為次序和權力,黑暗恐怖藝術對人體無情的破壞與重構,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將次序和權利的對象進行了徹底的顛覆。1978年他出版了預示成熟的藝術畫集《死靈之書》,反響空前強烈。從書名可以看出此時的齊格受到了克蘇魯的文化體系較大的影響,克蘇魯神話是洛夫克拉夫特根據探索神秘外層空間的混沌這一主題所寫的大量科幻文學作品的總稱。這類充滿邪異風采的黑暗神話,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在宇宙中人類的價值毫無意義,平凡的人類的法則、利益和情感在浩瀚的宇宙中都是無效的和沒有意義的。洛夫克拉夫特在《文學中的超自然恐怖》中提到:“人類最古老而強烈的情緒,便是恐懼;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便是對未知的恐懼。”很明顯,齊格對克蘇魯的文化體系的理念表示認同,進而將該理念付諸于繪畫藝術。《死靈之書》是洛夫克拉夫特在其八篇作品里面所提及的一本恐懼之書,書內所描繪的全是噩夢般的場景。根據其敘述,普通人僅僅是略微讀到這本書就會導致瘋狂甚至死亡。齊格通過畫筆釋放了自身潛意識中的恐懼和惡,他的畫集所極力表現的正是克蘇魯的文化體系中的人類對未知和死亡的恐懼感,他把生動的視覺經驗與個人的痛苦體驗相互融合賦予了《死靈之書》更為廣泛的悲劇效果。作品《魔咒IV》是《死靈之書》一書的封面,畫面描繪的是克蘇魯神話世界的黑暗邪神。同年,齊格與好萊塢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合作,將他的黑暗藝術引入電影。齊格為電影《異形》(如圖)所作的出色設計為他贏得了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獎。憑借該系列影片在全球的影響力,他的聲望達到了頂峰,這也確立了他在黑暗藝術中的大師地位。他無窮的想象力和強大的另類表現力把科幻恐怖電影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對于齊格而言,繪畫服從內心的沖動,任何外在的對象不過是一種表現形式,是內心幻想和情感的象征,他說:“我不知道我畫的是什么,我只是感覺應該這樣畫”。
的確,他追求的是深藏內心的心緒。所以我們不難發現在齊格的重要作品中所描繪的圖象,正是他的宣泄和反思。齊格部分作品中,性器官被象征性的使用,做為畫面的一個構成元素,或是像異形的頭部直接以男性性器官為輪廓,這種對性的反思,也許是齊格潛意識中對生命的探尋和對人性自由情欲的向往。表面上看這位藝術大師是在進行一種破壞“破壞生命”的藝術創作,單從作品中看怎么都像是瘋狂人體試驗后的殘肢骸骨。然則,這是一種最直觀的接觸后產生抵觸的誤會,如齊格本人所說:“我的藝術思想其實是創造生命”。我們可以理解這種創造生命的程式是一種異化的生存衍生,他以個體化的生存經驗憐憫人類所共有的生存欲望,用獨特的方式看待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質,將死亡、恐懼、情愛賦予個人化的信仰,這是他對現實生命歷程深度情感體驗的結果。如作品《生育機器》所表現的:一排類似子彈的新生兒在手槍的槍膛里,隨時準備發射出生,而生命的旅程也就是子彈發射的一瞬之間。這位制造噩夢的藝術家其實是一個非常文雅的人,他不常出門,敏感而怯懦。他一生努力挖掘人類心靈深處種種隱蔽的情感,將死亡和恐懼等主題寓意了新的美學含義。齊格博物館于1998年在瑞士的中世紀古堡開張,這里收藏了齊格20世紀60年代至今的許多重要作品,他把所有的一切都留給了他的故鄉。
經過一批藝術家的努力,黑暗恐怖藝術在20世紀晚期受到學術界認可,被納入美學范疇。1998年,學者卡羅林•克斯梅亞的著作《美學重大問題》首次將黑暗恐怖藝術列為獨立的美學范疇,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黑暗藝術是人類諸多情感訴求中的一種,它包含了強烈的內心沖撞,是藝術家純真品質和壓抑情感得到釋放的結果。齊格的藝術,反映了現代人對物質世界進步的一種恐懼、焦慮的心理,映射了工業化時代人類的精神危機和生存困惑,他的藝術直白的向人們訴說了工業文明的病態與畸形。齊格以其非凡的想象力和細膩的表現技法,展示出一種冷峻威嚴卻又華美撼人的恐怖,他的藝術觸及到了人的內心最深處。
- 上一篇:談論民族服裝刺繡藝術價值
- 下一篇:財政局資金調控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