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豐山古文化研討

時間:2022-04-18 04:54:00

導語:南陽豐山古文化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南陽豐山古文化研討

一、豐山的古代神話傳說

豐山,位于南陽市北三十里,南陽著名九架孤山之一,海拔225米,西與蒲山相峙,東、北臨白河之濱,占地面積約0.6平方公里。山體為地臺型淺海相石灰巖,懸崖峭壁,怪石林立,歷代充滿著眾多的神秘故事,最重要的文獻記載見于《山海經·中山經》[1]:“又東二百里,曰豐山,有獸焉,其狀如猿。赤目,赤喙,黃身,名曰雍和。見則國有大恐。神耕父處之,常游清泠之淵,出入有光,見則其國為敗。有九鐘焉,是知霜鳴。”此文講述了三件事情:其一是山上住著兩個神,一個是“雍和神”,一個是“耕父神”,人們見了他們就預示著將要發生不幸的事情,國家也要發生災難。東漢張衡在《南都賦》中對耕父神有描述[2];“耕父揚光于清冷之淵,游女弄珠于漢嗥之曲。”晉代郭璞對“耕父神”有更具體的注解[3]:“耕父、女魃皆旱鬼,囚溺于水中使之不能為害。”其二講述山上有九口鐘,每當冬季下霜時,山體自身會發出鐘聲。郭璞解釋為:“霜降則鐘鳴,物有自然感應而不可為也。”[3]其三講述豐山腳下白河水回旋處一個深潭叫“清泠淵”,它深不可測,里面住著“耕父神”[3]。

郭璞注:“清泠水在西鄂縣山上,神來時水赤有光耀,今有屋祠之。”[3]從上古時期,就有許多神話傳說發生在豐山。我國大型歷史叢書《中華歷朝興亡通鑒》上古篇,第十三回,題名為《豐山見異物,房王兵擾民》詳盡的講述了帝嚳及隨行在豐山所遇到的神秘故事[4]。《搜神記》第八卷第五章《豐山之盟》以整章篇幅生動描述了耕父神與蚩尤在豐山及清泠淵活動的細節?!肚f子》記載了“北人無擇”在“清泠淵”自盡的故事:舜以天下讓其友北人無擇,北人無擇曰:“異哉后之為人也,居于畎畝之中而游堯之門。不若是而已,又欲以其辱行漫我。吾羞見之?!币蜃酝肚邈鲋疁Y。還有一說,古有北人無擇,清身潔已,疾世人濁,自投清泠之淵?!度龂芳纷尪U令:當奉還璽綬為讓章。吾豈奉此詔承此貺邪?昔堯讓天下與許由,子州支甫、舜亦讓于善卷、石戶之農、北人無擇,或退而耕穎之陽,或辭以幽憂之疾,或遠入山林,莫知其處,或攜子入海,終身不返,或以為辱,自投深淵。北人無擇在上古時期以潔身自好,疾世人濁的做風而成為據有高尚品德的著名人物。而發生在清泠淵的另一件事,演變為成語典故叫白龍魚服[5],被編入中國成語大詞典。講述白龍在“清泠淵”化裝成魚的樣子而遇難,舊時比喻貴人微服出行而遇險。劉向《說苑·正諫》:“昔白龍下清泠之淵,化為魚,漁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龍上訴天帝,天帝曰:“當是之時若安置而形?!?/p>

對曰:“我化為魚,固人之所射也?!碧斓墼?“魚故人之所射也。若是,漁且何罪?”后來也比喻自己降低身份,因而受辱。張衡《東都賦》提到:“白龍魚服,見困豫切?!崩畎自姟犊蒴~過河泣》:“白龍改常服。偶被豫且制。誰使爾為魚。徒勞訴天帝。作書報鯨鯢。勿恃風濤勢。濤落歸泥沙。翻遭螻蟻噬。萬乘慎出入,柏人以為識?!币陨鲜妨险f明,在上古時期,豐山已經承載著厚重的河洛文明元素?!逗诟駹柗ㄕ軐W批判》中指出:“古代各民族在幻想中在神話中經歷了自己的史前時期?!鄙袢斯泊娴牡浼榇嬗谑非拔幕浼小XS山的地理位置處于遠古時期的文化交融地帶,《國語·周語下》:“禹治水時,共工從孫四岳佐之,功成之后,胙四岳國,命為候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睋甲C,姜、呂都在南陽。到了西周,申伯被封在南陽,固守“南土”,他的疆土直接含蓋了豐山地域。西漢時這里稱“西鄂”。豐山東距離張衡墓不足十里,南與黃山文化遺跡遙遙相望(屬仰韶文化類型遺址),下臨繁華的航運交通要道白河,田野交隔,村落密集,歷來為文人墨客云游之地。它獨立于白河岸邊,更顯得孤秀挺拔,還有自身“霜降自鳴”不可解釋的感應天地現象和深不可測的“清泠淵”,自然成為當時人們的神話傳說焦點,整個豐山充滿了濃厚的神秘色彩。晉代郭璞注:“清泠水在西鄂縣山上,神來時水赤有光耀,今有屋祠之”[3]。就證明了那時豐山就有專供祭祀山神的祠堂建筑物。那些被列為中國神仙名冊里的雍和、耕父、蚩尤、白龍、北人無擇、豫且等諸多神仙游歷于此,重多的事件、典故、成語發生在這里,也就很自然了?!吧讲辉诟?有仙則靈?!笔秦S山的最好寫照。

二、豐山文化的繁榮與傳播

到了唐代,豐山做為文化栽體,得到了前所末有的發展。特別是佛道兩家先后在豐山山頂和東麓建廟立佛,積淀了歷代文人墨客大量的詩詞題記。摩崖石刻形成規模。三窟九洞,洞洞相連的石窟造像群鑲嵌于山體北面的崖壁之中。這時的唐代,為避唐高祖李淵的名諱,在先前石壁上刻有的“清冷淵”題詞旁邊又題了“清冷泉”三字,巨大的“清泠淵”和“清泠泉”字體蒼勁有力,豁然醒目。山頂建起了佛教寺院,與白河對面的竹園寺隔河相望[6]。豐山已經成集自然景觀、宗教神仙、人文景觀為一體的文化圣地。從唐代開始,李白、孟浩然、喬譚、元好問等眾多名人多次登豐山,對此留連忘返,寄發幽思,揮毫感嘆。李白《游南陽清冷泉》寫道:“情彼落日幕,愛此寒泉清。西輝遂流水,蕩漾游子情??崭柰圃?曲盡長松聲?!?/p>

金代詩人元好問在《十日登豐山》中寫到:“十日登高發興新,豐山孤秀出塵氛。村墟帶晚鴉噪合,林壑得霜煙景分。芳臭百年隨滅變,短長千古只紛紜。詩成一嘆無人會,白水悠悠入暮云。他在《豐山懷古》還寫到;豐山一何高,古屋蒼煙重。開門望吳楚,鳥去天無窮?!边€有一首寫道;鞍馬匆匆去夏還,霜鐘今得見豐山。千年香火丹霞老,滿眼興亡白水閑?!痹娙送踔贊少x詩曰:“霜清豐山白水收,翠華全在竹園頭。賦詩鞍馬漸真嘗,載酒林泉阻勝游。野色自隨人意遠,夕陽應為鳥聲留。仙源回首旌旗歌,一笛西風喚客愁。”唐朝詩人喬潭作有《霜鐘賦》:豐山之峰,巉巖積翠之石,森奕凌寒之松;上無飛鳥,下無人蹤,深杳杳以靜謐,有天然之古鐘。兩樂神資九乳靈化,寧失制于侈弇,豈遺音于窕瓠;每虛器以自閑,常宿懸而不下。動于耳而藏于心,必高秋之良夜。于是,穴寥兮日暮而天晶,蕭瑟兮霜落而風清;爽氣無朕前來,滿盈跳然出復。鏗爾有聲,信不擊不拷能大鳴而小鳴。始則含糊擁郁;旋復充詘紆聞,若往若還,徘徊其間;而其舒肆奔放,長齊遠暢;乍浮空以紆馀,更觸物而瀏亮。

入林蕭蕭,在水湯湯;泛濫淺瀨,聯綿竦篁;夜鶴怨兮彌若,寒猿悲兮更長。余韻舂容,隨風悠揚;繞于洞庭,浮于瀟湘;梧楸紛以離披,蒹葭颯其蒼蒼。及夫夜已艾兮彌靜,山無人兮月冷。時肅肅而自凄,復復而虛驚;其動愈出,其來甚徐;合于元化,游于太虛;轉遠而盡,誰知所如?聊獨立以傾聽,恍若失其躊躇。聽不及已,想存其余。方其寒氣曉集,鏗然應急;發越林巒,周流井邑;前聲未盡,后韻相及。羈臣之空館屢來,思婦之高樓偏入;莫不恍然驚夢,噓唏掩泣……夫鐘之應霜也,應以無心,士之知己也!貴其知音不鼓而鳴者,其聲遠不言而信者,其分深故。自然之聲無假于煩手,特達之分不資于騰口;吾欲征華鐘喻良友,懷音退默,藏器虛受,可以適南陽,待清霜之一扣。亂曰:風籟起兮喧長薄,霜鐘鳴兮動哀壑。合大塊兮聲無作,雖有聞兮常寂寞。”最值得一提的是豐山的“霜鐘自鳴”現象。從唐代開始,豐山神話傳說在史料中記載越來越少,而“豐山霜鐘”作為一種寓意豐富的詞匯,凸現出來。開封相國寺內懸掛著一口重五噸的巨鐘,名叫“相國霜鐘”,鐘銘為:“法輪常轉,皇圖鞏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輝?!睔v史上,佛寺鐘鳴還有報時的作用,相國寺鐘,每日交四更即鳴,人們聞聲上朝入市。

每當菊黃霜落之際,鐘鳴雄渾興亮,聲傳百里,故“相國霜鐘”為汴京八景之一。蘇州城西寒山寺刻有《霜鐘曉月》碑,另建有霜鐘閣。北京靈山寺有詩寫道:“比情默默誰訴,敲落霜鐘一片?!标懹卧凇斗盼淘~》中寫道:“腸斷市橋月笛,燈院霜鐘。”西湖志寫道:“焚香默坐寫金經,入耳霜鐘似有靈?!敝T如此類的詩詞歌賦數不勝數,說明這時的“豐山霜鐘”作為特有的文化符號由中原向整個華夏擴展。由于“清泠淵”改名為“清泠泉”,“清泠泉”也散見于一些詩文中。唐代馬戴寫道:“迢遞夜山色,清冷泉月光?!碧拼钕逃脤懙?“鳶寒鴉晚空相暄,時時側耳清泠泉?!碧拼湓鈩t在《旬假南亭寄熊郎中》中道:“酬對龍象侶,灌注清泠泉。”這些詩詞名句,無不與南陽的豐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證明了豐山文化在華夏文明形成過程中所承載的不可缺失的作用。1980年,采石工在豐山炸山開石時發現一個大溶洞,溶洞自西南向東北伸展,經勘探長約三百多米,有四個大廳,最高處數十米。一個占地面積0.6平方公里,高225米的孤山,隱藏這樣大的一個溶洞,似一個“縷空”的巨大洪鐘,倒扣在這里。每到隆冬霜季,刮東北風,風沒有阻力,傾瀉般撞擊石壁,石壁震顫,發出共鳴,聲傳悠遠,這就是豐山霜鐘的千古之謎。“霜鐘”使豐山揚名于上古堯舜時期,發展于漢代,興旺于唐朝,并一直順延到元、明、清和解放初期。期間各種文化興衰交替,相映成輝。豐山文化延續能與華夏文明同齡,貫穿始終,在我國的名山中,為數不多,確屬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