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思如何指導學生的文學評論寫作

時間:2022-06-10 06:02:00

導語:淺思如何指導學生的文學評論寫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思如何指導學生的文學評論寫作

文學評論寫作是高中生寫作訓練的難點,為了使學生在升入高三后能順利的找到寫作文學評論的方向,我做了一點嘗試。

我的收獲首先來自于失敗的教訓。第一次帶高三畢業班時,剛一開學,第一個單元的語文課就是文學評論,其中《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和《中國小說的發展歷史和規律》還是重點講讀課,而且這一單元的作文訓練就是文學評論的寫作。在此之前,學生從未經歷過這方面的寫作訓練,所以結合這個單元的寫作要求我出了個作文題,給學生一詞(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一文(冰心《笑》),要學生任選一篇自選角度寫一篇文學評論。三天后學生的作業交了上來,我發現大多數同學寫成了讀后感,于是我針對這一情況又專門指導了文學評論和讀后感的寫作區別,然后讓學生改寫,再一次呈交的作文倒是避免了上一次的毛病,但新問題出來了,學生為了顯示鑒賞的高度和水平,都去翻看查找資料,大多數的文章如出一轍,泛泛而談,缺乏個性化的角度和眼光,說心里話,我覺得這樣指導后的文章還不如學生沒改之前。文章是一個人思想的表現,最可怕的思想只是削足適履后的全無個性的思想,即便在多次的技術層面的指導之后學生寫出了中規中矩的文章樣式,但也僅僅是空殼而已。于是我發現,要想寫好文學評論,必須事先做好充分的鋪墊和準備。

一、利用課堂,學會鑒賞

其實,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課基本上都是對文學作品的鑒賞活動,而通過對文學作品中的形象、語言和藝術表現手法的把握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也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重要目的。如果能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思想傾向,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生活,體味作者的愛憎情感,品評表達技巧等方面的精妙,也就把握住了文學鑒賞活動的一般規律,并能使學生在與作品的上述交流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從而培養審美能力,發展思維能力,綜合提高鑒賞能力。而這便是寫好文學評論的基礎。

利用課堂的有限時間高效集中地對學生進行訓練,使學生初步具備鑒賞的眼光。如在講授朱自清的兩篇散文《荷塘月色》和《綠》時可讓學生結合兩篇文章不同的創作背景,感受作者截然不同的心情,從而理解景物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并結合具體的文章語句體會“外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地方,從而理解“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道理。在學習莫泊桑的小說《項鏈》時,可讓學生針對瑪蒂爾德這一典型形象展開爭鳴,持肯定和否定態度的同學都要講出自己的道理。這樣,在爭鳴中瑪蒂爾德這一形象越來越豐滿,形成這一形象命運的社會根源越辯越分明,我們要達到的教學效果水到渠成,而學生的鑒賞眼光也得到了磨練。教師再從旁引導,有意落實鑒賞的規律,使學生學會鑒賞,懂得尋找自己有興趣又能駕馭的鑒賞角度,并能持之有據的自圓其說,這實際上便已完成了在思想和口頭上對文學評論的初步構思。

二、小處著眼,片斷訓練

我們在上一個環節中已經提到了利用課堂打造欣賞眼光,學會鑒賞,那么,接下來就是培養鑒賞技巧的問題了。嘗試寫作文學評論的高中生都會經歷一個坎坷的過程,最初寫作時往往泛泛而談,不得要領,或面面俱到,沒有重心。如何避免這一現象?抓住作品的閃光點尤為重要。閃光點一般是作品最有特色的地方,或寫作者最有感覺的地方,如茅盾的《談〈水滸〉的人物和結構》便抓住了自己對《水滸》感受最深的人物和結構兩個方面加以評論,而這兩方面也恰恰最能體現《水滸》的藝術價值。為了使學生能就一個閃光點集中評述,并同時落實文學評論的寫作特點:敘議結合,評析結合,我覺得給出片斷集中訓練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如在講授《我的空中樓閣》時,我給出了如下兩個片斷:

1.“天地相連的那一道弧線,是另一重無形的圍墻,也圍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狀,有片狀,有紅,有白,有絢爛,也有飄落。也許那是上帝玩賞的牡丹或芍藥,我們叫它云或霞?!?/p>

“那一道弧線”,指地平線;“一些花”,指云霞。作者發揮聯想和想象,將整個天空比作一個大花園,將云霞比作花朵。云霞幻想成花朵,著眼于云霞鮮艷的色彩和美麗的形狀。這個比喻很含蓄,耐人尋味,表現了作者寬廣的胸襟和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

2.“山下的燈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燈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煙,淡如霧,山也虛無,樹也縹緲。小屋迷于霧失樓臺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的空中樓閣!”

行文至此,“山”、“樹”、“小屋”,均不見明麗的色彩與形狀,轉而成“煙”、“霧”、“空中樓閣”。這些比喻,是作者在寫盡了清晰、明麗的小屋之后,將小屋置換于另一種狀態下來觀察和摹寫。實際上是作者寫自己的另一種狀態的精神體驗。至此,“我的空中樓閣”的題意已點明,抒情達到高潮。原來,在作者看來,心愛的小屋猶如虛無縹緲的夢境那般美好,或者說,這夢一般的境界,正是作者理想生活的境界。

這兩個片斷各含有一個文章片斷及教參上對這一片斷的鑒賞,把它們同時交給學生,讓學生找出哪里是“敘”、哪里是“析”、哪里是“評”。因為是片斷,所以學生們可以很快地找出來,從而清晰地看到了文學評論常見的表達方法,極易掌握。當然,大多數的課文都能為我們提供這樣的范例,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求隨意取用。

體會寫法僅僅是打造寫作技巧的前提,真正的創作首先來自模仿,所以可以再給學生幾個片斷讓學生作模仿練習,可把相應的鑒賞評論文字減少或干脆取消,讓學生自己嘗試寫寫這種微型的文學評論。如有偏差,及時糾正,落實寫作要領,漸習漸悟,一定會取得顯著效果,使學生最終能穿越感性化的鑒賞階梯而進入理性化的評論之中。

三、鼓勵創新,發展個性

通過片斷訓練后,學生對文學評論的寫作已不再陌生。這時,我們可以進一步提升寫作難度。如要學生寫一篇完整的800字左右的文學評論,可以將相關鑒賞材料發給學生,這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鑒賞的眼光,另一方面,也向創新思維提出了挑戰。因為文學作品是同一篇,大家手里拿到的相關材料又是一樣的,如果沒有自己的獨特角度、勝人一籌的新穎觀點,勢必落入人云亦云的俗套。雖然在學寫文學評論之初,我們對寫法等要求較嚴,但規范不是目的,一篇好的文學評論絕不可能是毫無新意的老生常談。所以,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技巧后,如何引導學生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穩中求新便是我們該認真思考的課題了。

文學評論的寫作不同于一般的議論文寫作,因為它有評價的對象,也就是具體的作品,所以多多少少會受到限制,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在符合客觀鑒賞規律的范圍內作大膽合理的創新、評述,但不能異想天開,嘩眾取寵。如學完了樂府詩《孔雀東南飛》后,學生們唏噓慨嘆不已,所以我讓學生結合鑒賞資料,自己選角度寫一篇文學評論。結果學生們挖掘的角度很多,有談情節的,談人物的,談細節描寫的,談語言特色的,談悲劇的社會根源的,有趣的是還有談封建社會婆媳關系的,談蘭芝仲卿為何不私奔的,談仲卿母更年期變態的等等,真是五花八門,無所不包。對這一情況,我首先給了學生大力的肯定,然后把學生的觀點和評論的論據以及有趣的分析整理出來,讓學生進行第二次思考。分析比較什么樣的角度容易駕馭,什么樣的觀點能站穩腳跟,什么樣的語言客觀中肯,以及許多細節方面的技巧。而且這經驗來自學生自己的習作,印象深刻,要比我們多次的紙上談兵效果顯著。新奇的立意往往因為太偏太險而很快在爭辯當中招架不住同學的質疑,但動員同學們加工修改,保留它的“新”擯棄它的“怪”卻不難做到,而且這種訓練對培養學生的科學嚴密的創新思維大有裨益,盡管有時會爭論得面紅耳赤,但結果總是令人振奮的。

此外,隨著學生寫作的不斷成熟,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甚至否定的精神,正如俄國詩人普希金說的“批評是揭示文學藝術作品的美和缺點的科學”。如果學生能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并提出質疑和否定,證明學生的鑒賞水平已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當然,這一點不能強求,更不能拔苗助長。學生的閱歷畢竟有限,也許僅僅個別同學最后能達到這種境界,但這并非我們指導文學評論的寫作所必須達到的高度。

以上對如何指導高中生寫作文學評論作了一點小小的嘗試,操作過程中依然會遇到許多新問題。學生的語文功底是日積月累的打造起來的,好文章也非一日便可擬就,所以,指導的過程便顯得前路漫漫。不過,只要執教者有足夠的耐心,定能帶領著學生于峰回路轉處領略到無限風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