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裝飾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時間:2022-02-11 03:53:00

導語:分析裝飾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分析裝飾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摘要:裝飾是現代藝術設計的重要基礎概念,本文旨在探討現代藝術觀念與裝飾觀念的結合,研究裝飾教學中需要解決的裝飾觀念問題和裝飾形態及語言兩個關鍵性問題,對增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創作能力將有所幫助。

關鍵詞:藝術設計;裝飾;后現代藝術觀念;裝飾形態

作為當代藝術設計的平臺,裝飾藝術的設計和創作是從事各類藝術設計的重要基礎,因此,在當代藝術設計基礎教學中構建“大裝飾”的理念,對培養學生設計意念、設計素養和原創能力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

從人類藝術誕生之時,就沒有離開過“裝飾”這個名詞。人類的藝術起源與原始的裝飾有著某種不可割舍的關系。著名的美術史學者沃爾夫林·沃林格認為“美術史主要是一部裝飾史”。裝飾在原始社會是藝術的審美核心。各種彩陶紋樣成為各種裝飾美、形式美的標本。裝飾是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它不但是審美的形式,而且有更深層次的含義。它包含著特定的社會感情和文化意識,它不僅是“裝飾性”的,從秩序、線條、形式、色彩等方面帶給人們以審美愉悅,而且是“文化性”的,從文化、理想、象征、歷史等方面滿足人們更深層次的需要。

沃林格在《抽象與移情》中說到:裝飾藝術的本質特征在于一個民族的藝術意志在裝飾藝術中得到了最純真的表現。裝飾藝術必然構成了所有對藝術進行美學研究的出發點和基礎。裝飾對于現代設計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義。從裝飾的角度出發,可以清晰的看到現代設計的發展脈絡。在當今藝術設計教學實踐中,有關后現代裝飾語意的教學,應當從以下二個方面人手,才可確保“‘大裝飾”思想富有藝術設計的當代性。

一、裝飾的觀念問題

把握后現代的藝術觀念,是確保藝術設計當代性的根本因素。后現代藝術是當代藝術及藝術設計的熱點,它泛指現代工業社會大工業流水線生產以后西方出現的一些藝術思潮和觀念,是當今西方學者對當代文化研究所做的貢獻,隨著改革開放的深人,發生在我國文化藝術領域的一些現象正越來越多地帶有后現代的特征,而后現代藝術觀念也正在被國內學術界接受與認同。

“后現代主義”的概念本身是一個含混復雜、矛盾糾合的文化現象,不但中國對其沒有具體的定論,就連國外對“后現代”的認識也還處在不斷發展階段。其實,在很多藝術領域“后現代”作品與設計作品之間的界限日趨模糊。所以總的說來,探究后現代主義設計思潮可以從后現代主義藝術思潮談起。而裝飾幾乎是后現代設計的一個最為典型的特征,是后現代主義反對現代主義、國際風格的最有力的武器。后現代藝術主張采用裝飾手法來達到視覺上的豐富,提倡滿足心理需求而不僅僅是單調的功能主義中心。后現代主義對現代主義全然屏棄的古典主義異常關注,他們不搞純粹的復古主義,而是將各種歷史主義的動機和設計中的一些手法和細節作為一種隱喻的詞匯,采用折衷主義的處理手法,開創了裝飾主義的新階段。后現代主義者宣揚文化多元論及其差異性、開放性與變異性,強調設計的個性和民族特征是后現代主義思想的一部分,而在后現代主義設計中又表現出古典的回歸。后現代主義的裝飾風格體現了對于文化的極大的包容性,這里即包括傳統文化,也包含現行的通俗文化:古代希臘、羅馬、中世紀的哥特式藝術、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以及20世紀的新藝術運動、裝飾藝術運動、波普藝術、卡通藝術等等任何一種藝術風格。運用的手法更是不拘一格:借用、變形、夸張、綜合甚至是戲謔或嘲諷。漢斯·霍萊恩設計的瑪麗蓮沙發就綜合了古羅馬、波普藝術和裝飾藝術運動的風格特征。同時作為一種更加具備人性傾向的設計觀念,后現代設計致力于消除工業生產和現實生活的距離,使設計更加富有溫情色彩。后現代主義設計的通俗化特征將輕松愉快帶人日常生活,使每天的行動不再像舉行宗教儀式般嚴肅刻板。現代主義是設計的理想主義,而后現代則強調人們生活在“現在”,后現代設計也自然而然地表現出物質的特征。享樂主義高于一切,快樂是最重要的原則,“好的生活比好的’形式更重要”(1945年以來的設計)。與嚴肅冷漠的現代主義相比,后現代設計中大量運用夸張的色彩和造型,甚至是卡通形象,喚起我們關于童年的美好記憶,后現代給我們帶來的是有價值的東西:生活,真實而感性的生活,不是高尚的品位。因此學生面對裝飾觀念的學習和把握上,不妨采取“兩端深人”的方法,即一端深人研究傳統的古典樣式,詳盡地了解東西方在裝飾領域的不同藝術思想和豐富多彩的藝術風格,另一端深人研究當代文化時尚的發展趨勢,用兼具時代性和大眾性的藝術眼光來審視和評析當代藝術和設計的審美取向,建立具有前瞻性的裝飾觀念,并具備引領和培育大眾審美走向的能力。

二、裝飾的形態和語言問題

在后現代設計中,裝飾是通過材質、肌理、聲光、色彩以及運動等綜合手段傳遞信息,對所裝飾物進行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審美創造活動。裝飾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裝飾語言中的形態表現。因此,現代設計越來越重視對裝飾形態的研究,其中包括形態的基本特征的研究和形態與設計表現關系的研究。

1.形態的多維性。作為裝飾表現中的形態語言,不論設計圖(或模型)是怎樣的,設計的形態都是多維性的,也就是說,設計的形態至少是二維或三維的。從人的生理與心理來說,還有四維或五維的可能性。所謂四維構形是以四維空間觀念組構裝飾形象的方法。“四維空間”借鑒了西方現代畫派中“立體派”的藝術觀,指在三維度造型空間中加入時間因素。形象的四維空間揭示了時空綜合體中時間與空間的相互依附關系,因而使用假定的手段把不可視的時間過程理解為可視的細小空間組合,把不可視的時間形象變化為可視的空間形象。因此更重視物象的運動變化及全方位、多視角觀察過程。五維構形是根據意念將客觀世界中不相鄰的物象與不可能相鄰的物象在同一形體中進行組合,從而創造出新的裝飾形態。五維構形使各種物象擺脫了在客觀世界中的固定位置和本來機能,并以某種嶄新的方式組合在一起,從而探索和表達了客觀物質世界與人類精神世界的特殊感應,喚起讀者某種情感律動與理論飛躍,散發出浪漫新奇的裝飾異趣。對裝飾維度的拓展一方面反映了人類審美視野的不斷擴大,也反映出現代科技媒體的不斷發展對裝飾藝術的新要求,這種要求既是范圍上的,也是觀念上的。

2.具象形態與意象形態。具象一般是指客觀存在的形態,如人物、動物、植物、風景、靜物等。意象形態(或抽象形態)是裝飾造型的意象化、理想化樣式,它是在裝飾藝術傳統中長期積淀形成的。是主觀意念程式化的裝飾形象。具象形態與意象形態相互依存,貌似分離,實為一體。因為許多抽象形態本身就是具體物的形象,只不過在人們的視覺經驗中缺乏體驗而已。了解這一點,也就可以明白有些抽象形態雖非具體物之形象,卻可以使人會意或聯想到某種事物。表現在人類的認識過程中,意象形態和具象形態是相互交替轉換的,永遠共存的。意象來自于具象形態在主創者頭腦中的長期積累,以及對具象美感的歸結、冥想等等,是形象思維以及造型藝術的更高級形態。認識了抽象形態與具象形態的辯證關系,能使我們藝術設計者在面對意象物與具象物時,有著更多的選擇與組合的自由。

3.材料形態。裝飾藝術的發展過程始終伴隨著人類對材料的不斷認識過程,我國古代的所謂“因材施藝”或“因藝取材”都滲透著對于材料的認識和把握。裝飾過程中對材料形態的把握和認識首先在于對材料質地做可利用性實驗,即考察其是否能夠承載裝飾工藝以及耐久性等因素。其次,深人認識材料的質地與性狀,體悟該材料在藝術表達語言中的適合范圍和材料本身所散發的表現語言,如肌理、色彩等。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為裝飾藝術提供了越來越多可利用的材料和工藝。今天,所謂后信息時代,社會中的一切可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藝術和設計的含義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這就無疑使裝飾藝術設計的含義和諸多方面也得適應社會的變化。新技術、新思維、新材料等新東西層出不窮。裝飾藝術設計師應該把握住時代的主旋律,仔細研究利用什么樣的材料,什么樣的技術手段去實現物質功能與精神功能的統一。因此,裝飾材料的合理使用,裝飾法則的合理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媒介的合理利用對裝飾藝術設計師來說是重要的。而傳統意義上的裝飾繪畫、裝飾雕塑都已經不再是裝飾的唯一載體,而成為眾多裝飾藝術設計的分子之一,在此基礎上,人類的視野已經大范圍擴展,在當今視覺文化大發展的時代,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媒介,將為裝飾藝術設計描繪更廣闊的空間。

對裝飾教學中兩個問題的掌握能夠讓學生在設計實踐過程中迅速抓住重點,找出共性,并能夠培養學生善于總結、善于變通、善于創新的原創意識,體現了學術思想真正面向教學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