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英語詞匯釋例的原則

時間:2022-05-10 04:00:00

導語:詮釋英語詞匯釋例的原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詮釋英語詞匯釋例的原則

摘要:選用英語詞匯釋例時應遵循四條原則,即釋例的正確合理性、交際實用性、時代文化性和社會教育性。正確合理性英語論文是任何準確的語言表達都必須具備的一個屬性;交際實用性可使例句與生產生活緊密聯系,便于學生識記運用;時代性可通過例句將枯燥的語言點與時代特色合和英語文化相融合,增強英語課堂教學的親和力和趣味性;社會教育性則能夠通過釋例將“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于細微之處實現對學生的思想教育。

關鍵詞:英語詞匯釋例;正確合理性;交際實用性;時代文化性;社會教育性

在EFL(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教學史上,英語詞匯釋義(EnglishVocabularyParaphrase)經歷了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傳統的英語教學法曾采用過“語法-翻譯法(Grammar-TranslationMethod)”來釋義。該釋義方法充分利用和依賴母語,主要目的是將英語翻譯成母語。這一學習過程是機械的,單向的,排外的,忽視了用英語思維的重要性[1]335-337。最近幾十年,隨著國際上交流的增多,學習英語的目的遠不止限于理解。語言的交際作用越來越受到重視。

這促使教師致力于在課堂上營造一個互動的氣氛,并強調訓練學生的交際能力。20世紀60年代,英國數學家和心理學家C.Gattegno倡導“沉默法(TheSilentWay)”。他指出,教師的釋義可以通過多彩的展示板,詞匯圖表等。就在差不多同一時期,“全身反應法(TotalPhysicalResponse)”也在美國興起。它最基礎的教學活動和釋義方法是,教師給出指令,學生做出反應。另外一個趨勢稱為“交際法(TheCommunicativeApproach)”,它形成于20世紀70年代的西歐。這一方法認為語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交流,因而主張教師在課堂上盡可能地用英語講授,通過互動交流來釋義[2]129-220。

綜觀英語詞匯釋義的所有階段,舉例說明(釋例法exemplification)都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幾乎是所有教師最為常用的詞匯釋義方法。其目的在于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該詞匯的意義和用法。然而,僅僅讓學生明白如何使用還是不夠的,這只是滿足了學生學習該詞匯本身的需要。釋例應該具有內涵和外延兩個方面,即,不僅要說明詞匯的意義和用法,還要具備傳播文化信息、豐富學生頭腦、啟發學生思維、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夠兼顧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兼顧教書與育人,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目的。能夠滿足上述要求的英語詞匯釋例應該遵循的原則是:正確合理性,交際實用性,時代文化性和社會教育性。

一、正確合理性(CorrectnessandRationality)

英語詞匯釋例所要遵循的正確合理性原則是從語義和語用兩個層面來講的。具體而言,這里的“正確性”是一個語義概念,主要是指句子的意義表達準確,同時句法和語法結構正確。按照這一原則,下面這個用于解釋《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冊第三單元SectionA中“overlook”一詞[3]63的例句就是一個不符合正確性原則的釋例,因為overlook一詞的多義性造成了該句的歧義。

(1)Beforeturninginmygraduationthesis,Ioverlookedtheprinter’serrors[4].

Overlook有“check,examine,supervise(檢查,監督)”的意思,還具有“failtonoticeorconsider(忽視,忽略)”的義項。因此,例句(1)可以有兩種不同的理解:

一是“IcheckedtheprintingerrorsbeforeIturnedinmythesis(我檢查過論文的打印錯誤之后將它交上去了)”;二是“IdidnotnoticetheprintingerrorsandIturnedinthethesisstillwithprintingerrorsinit(我沒有注意到論文里面出現的打印錯誤就把論文交上去了)”。除非作為特定的歧義辨析例句,否則,這種意義模棱兩可的句子不利于培養學習者準確的英語表達能力。

Grice在論述會話的合作原則(cooperativeprinciple)時,提出了四大準則,即量的準則(maximofquantity),質的準則(maximofquality),關系準則(maximofrelation)和方式準則(maximofmanner)。其中,質的準則表述為“盡量表達真實的會話信息(trytomakeyourconversationalcontributiononethatistrue)”[5]37。這里提到的詞匯釋例的“合理性”主要是指用作釋例的句子所含的信息必須真實合理,因此這是詞匯釋例在語用層面所要遵循的原則。比方說,用于解釋《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一冊第一單元SectionA中“insight”[3]5一詞所采用的釋例:

(2)Americansareverycreativeandkeenontryingnewthings,soallofthemusuallygetinsightintoeverythingbymeansofpersonalpractice[4].

這個釋例就不符合質的準則,也沒有遵循合理性原則。美國人固然富于創造力且熱衷于嘗試新鮮事物,但并不能由此就推斷出所有的美國人都通過親身經歷來獲得對一切事物的認知。從語義和語法的角度來看,這個釋例的確沒有毛病,而且向學生傳達“美國人喜歡創造和嘗試新鮮事物”這一文化信息,由于語用層面上的不合理、不真實,很容易造成學生對美國人的學習和科研態度及方式的誤解,因此不可取。

二、交際實用性(SocialPracticality)

Littlewood指出,教育的第一功能是教授已有的知識,運用到外語教學上,就是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使其在實際的語言閱讀和理解過程中省去大量的時間;教育的第二功能是訓練學生的社會能力,使其成為合格的社會成員,勝任自己的社會角色[6]。語言教學就意味著教會他們如何正確地使用適當的語言形式來完成一些社會任務。教育的第三個功能就是培養學生個人的素質和能力。體現在語言教學上,就是個人語言能力的發展過程,盡量提供適當的自然環境,使學生的語言習慣和能力在自然過程中形成。而講求課堂語言教學的實用性不失為實現上述三大功能的有效方法之一。

我們知道,英語像其他任何語言一樣,是一種傳遞信息、溝通思想的工具,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服務于交流(communication)。一般情況下,人們進行交流,都是希望對方能夠理解自己的思想觀點,從而真正達到傳遞并交換信息的目的。

因此,學生在課堂上從老師那里接收到的例句,同樣應該適用于交流。只有如此,才能活學活用。如果教師所給的例句脫離實際生活,那學生也就只能將其記于筆記上,塵封于腦中,而不能服務于生產生活,這勢必會造成學生“腦資源”的浪費。還有一個后果就是,學生會快速遺忘所學知識,因為體現知識點的載體(carriers)———釋例不能被運用,那么該知識點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

因此,教師應該盡量為學生創造在真實的交際環境中學習和使用英語的條件。其中,熟練掌握語言的基本構成要素———詞匯,正是實現運用該語言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言自明。體現在課堂詞匯講解上,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充分考慮到語言的交際功能(communicativefunction),用作釋例的句子要力求貼近生活,具有實際使用價值,即具備交際實用性。

三、時代文化性(EpochalCharacterandCulturality)

隨著時代的不斷前進,很多落伍的事物都會被淘汰,那些過時的語言文字當然也不能幸免。因此,教育工作者,特別是語言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豐富頭腦,更新知識。

20世紀以來,人類在短短的一百多年時間里,創造了許多的新鮮事物。然而,如何及時地將這些耳熟能詳的新事物、新名詞融入世界各國廣泛使用的英語語言當中,是各國特別是像中國這樣把英語作為重要的第二語言的國家亟待解決的一個社會問題。這一問題首先會責無旁貸地落到英語教師的肩上,自然、熟練掌握英語這一重要的國際交流工具是英語教學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

隨著中國的入世和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人將會日益頻繁地接觸英語以及與該語言休戚相關的文化知識。目前,無論是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中,還是政府官員或平民百姓里,學英語、講英語、用英語的人無處不在。帶有英文文字的產品廣告、對外宣傳品以及其他書面材料的數量都很大。

然而,了解并熟悉英美文化的人數與學習、使用英語的人數相比卻有天壤之別。我國對外宣傳材料中把“白象牌運動鞋”譯成“WhiteElephantSportsShoes”(whiteelephant在英語中意為昂貴而無用的東西),或把英文材料中的短語“yellowpublications(低級趣味出版物)”譯為“黃色出版物”等現象,就足以說明一些譯者對英美文化缺乏了解。

解決上述問題,可以采取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相結合的訓練方法,而具體到英語教學的詞匯釋例上來講,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講解某一詞匯時,盡可能地使用一些能夠體現時代氣息的詞句。比如,在講到《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冊第一單元SectionA第3段中出現的“getbackto”[3]2這個短語時,筆者采用了既具有現代環保意識又符合中國目前環保政策的例句:

(1)Themovetoreturngrainforgreenhasgotthisareabacktoitsformerbeauty.

退耕還林使這個地區又恢復了昔日的秀美[4]。

再如,在《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冊第四單元SectionA中出現了“dependon”[3]93這個短語,在對其意義和用法進行說明時,我選用了以下這個貼近青年學生生活而又富有時代氣息的例句:

(2)TheInternetisjustlikeadouble-edgedsword.Whetheritdoesgoodorharmtousdepends,toagreatextent,onhowweexploitanduseit.

互聯網就像一把雙刃劍。它對我們有益還是有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如何開發利用它[4]。

除此之外,還要對相關的文化習俗(socialcustoms)與背景知識(backgroundinformation)給予一定程度的介紹。畢竟,語言的底座是文化,詞匯結構、詞義結構和搭配無不打上該語言社團文化的烙印。英語中概念意義(conceptualmeaning)與母語中一致的兩個詞很可能在語用意義(pragmaticmeaning)上大相徑庭。這就要求教師在英語詞匯教學中對一些“貌合神離”的“假朋友”從文化的角度進行特殊的處理,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interculturalawareness)。比如,英語中的policeaction是指“未經正式宣戰而對破壞國際和平與秩序的叛亂者采取的鎮壓行動”,在漢語中沒有與其對應的表達;freelove絕非中國人所說的自由戀愛,而是指“與異性的公開同居”;housewarming也不是房屋供暖,而是“喬遷之喜”。

富于時代氣息而又具備深厚文化底蘊的詞匯釋例無疑會增強英語課程的趣味性和英語教師的親和力(appetency),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此外,學生也會認為他們的英語教師是一個具有時代活力的人,從而更樂意于與其交流,這會有助于教學工作的開展。因此,課堂用于釋例的書面語、口頭語還要具備時代文化性。

四、社會教育性(SocialEducationality)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主要職責之一。這不僅從教材內容、教學大綱中體現出來,教育行政部門的指令更是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因為一般來講,不同的社會培養出來的學生要服務于不同的國家主體和社會群體,他們所受的思想教育當然要與將來的工作環境相契合。

英語教師是一名語言教師,人類語言的特殊社會功能(socialfunction)和認知功能(cognitivefunction)使其工作性質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師:作為一名英語教師,他所教的內容是外國語言,他又必須具備更多的與外語教學特點有關的知識和品格準備。眾所周知,語言是人類的交際工具,也是人類的思維工具)和人類文化的載體之一。

根據教育學理論,教師的語言能力,尤其是課堂組織中使用語言的能力,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該教師課堂教學的效果。一個教師的課堂語言的質量實際上在一定意義上就是教師基本素質的縮影。正因為教師語言有如此大的作用,語言教師更應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使用能力,并不斷充實自己其他方面知識的修養,以促進語言實踐能力,尤其是課堂語言實踐能力的提高。

就英語課堂教學來講,盡管目前人們的思想比較開放,言論也更加自由,但作為教育者的英語教師,應盡量避免給出一些與社會發展趨勢相悖的例句,更不能借機傾瀉自己的滿腹怨言,這會讓學生覺得你思想消極,至少對目前的崗位不夠滿意。換句話說,也就是作為教師的你對英語教學都沒有信心和興趣,又怎么期望自己的學生滿腔熱情呢?

其實,在適當的時候,英語教師不妨在舉例的過程中“宣傳”一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traditionalvirtues)。譬如,在《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一冊第二單元SectionB中出現了“concern”[3]40一詞,在解釋該詞作為動詞的意義和用法時,我就采用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古今傳誦的漢語名句的英語譯文作為釋例,如此一來,不僅讓學生記住了該詞的意義和搭配,而且讓他們領略了這些耳熟能詳的漢語表達用英語講出來是何種味道。誠然,這還有助于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Bethefirsttobecomeconcernedwiththeworld’stroublesandthelasttorejoiceinitshappiness[7]995.

詞匯是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直接反映出文化的內涵。通過選用符合正確合理性、交際實用性、時代文化性和社會教育性四個原則的釋例來解析詞匯,不僅能夠向學習者傳授語言知識,同時還能將語言知識與實際生活以及該語言所賴以存在的文化聯系起來。這樣一來,學習者在學習詞匯的同時也對照了中西文化,找出了兩種語言的異同,從而有助于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特征,并且懂得了根據不同的語言環境來選擇適當的語言進行交流,更快更好地將所學的語言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和生活。

參考文獻:

[1]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Howatt,A.P.R.AHistoryofEnglishLanguageTeaching[M].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9.

[3]鄭樹棠.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一冊)[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4]空軍工程大學.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電子課件[M].空軍工程大學,2004.

[5]Yule,George.Pragmatics[M].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0.

[6]Littlewood,William.ForeignandSecondLanguageLearning[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4.

[7]外研社辭書部.現代漢英詞典[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8]張正東.外語教育學[M].科學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