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圖閱讀策略運用于英語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21 05:00:00
導語:拼圖閱讀策略運用于英語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合作學習法自上世紀70年代問世以來在世界范圍得到了迅速而深入的發展,其不可比擬的優勢吸引了大批專家學者和教育工作者。作為合作學習的一種有效形式,拼圖閱讀策略被廣泛地運用于各類課程的教學活動。在英語教學中,拼圖閱讀的優勢得到尤其充分的發揮。這一靈活的教學形式不僅可以積極地促進學生獲得語言知識,提高閱讀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和交際能力。在拼圖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至關重要。從活動設計、學生分組到引導協調、檢查總結,教師都要精心策劃、悉心指導、嚴格監控。
關鍵詞:合作學習;拼圖閱讀策略;英語教學;語言能力;交際能力
一、合作學習與拼圖閱讀策略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學者Slavin提出了合作學習(cooperativelearning)的教學方法,之后這一理念在Sharan和Lazarowitz的推動下在以色列得到進一步發展,直至后來合作學習在世界范圍受到廣泛關注并在很多國家得以實施。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組織形式,合作學習指的是按照性別特征、個性特點、能力差異及興趣愛好等標準把學生混合編成若干合作學習小組(每組2至6人),小組成員彼此協作,相互指導,在交流中共同努力學習,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合作學習是一種靈活的教學方法,有著深厚的理論基礎。它植根于社會學、語言學、心理學等與教學相關的現論,其優勢在于把學習者的需要與語言技能相結合,把“整體性語言教學”(thewholelanguageapproach)與語言學習過程相結合。根據約翰遜兄弟(Johnson&Johnson)提出的五因素理論,合作學習的關鍵因素有五個:積極相互依賴(positiveinterdependence)、面對面激勵互動(face-to-facepromotiveinteraction)、個別績效與個人責任(individualaccountability&personalresponsibility)、人際與小團體技巧(interpersonal&smallgroupskills)、團體歷程(groupprocessing)。這些因素密切聯系,相互作用,共同推動整個學習過程。
研究和實踐證實,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Kagan曾指出,合作學習幾乎對所有與語言習得密切相關的因素都產生戲劇般的積極影響。
作為合作學習的一種模式,拼圖閱讀策略(jigsawreadingstrategy)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優勢。約翰遜兄弟與Holubec都認為,拼圖閱讀策略使學生對彼此的學習負責,幫助他們識別所學文章中的意義和概念,并協助他們傳達已獲得的信息[1]。在拼圖閱讀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充當著必不可少的角色,正如一幅拼圖,缺少任何一塊都不完整。這種事先知道的責任可以讓每個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小組中的重要地位,并促使或逼迫他們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最大程度地參與小組活動。同時,拼圖閱讀活動為學生提供真實的交際環境,把有意識學習融入無意識學習,降低學生的外語焦慮(foreignlanguageanxiety)水平,使學生相互支持,相互啟發,共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與僅僅是師生互動或一個學生對全體學生的交流模式相比,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并且互動面更廣、效率更高,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
二、拼圖閱讀活動步驟
拼圖閱讀活動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獨立思考,又相互依賴。一般需要二次分組,且對教師的角色提出了新的挑戰。雖然在課堂上學生真正成為主體,教師的作用似乎退居其次,但大量的準備工作要求教師事先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并精心策劃課堂活動,否則可能會達不到預期效果,甚至使學生的學習出現倒退。
1.初次分組,成為專家
第一次分組時,每個小組人數不可過多,也不可過少,四人左右比較理想。這次分組應該是同質的(homogeneous),同組學生能力和個性相近,這樣可以避免出現“一言堂”,即一個學生滔滔不絕,其他學生只能做聽眾的局面,也可以避免能力較為突出的學生獨當一面,較為內向的學生沉默不語的情況出現。另一種分組方法是自由結合,讓學生選擇自己小組的成員或根據臨近原則分組。這種分組方法可以節省時間,適用于語言水平相當、學生能力差異不是特別顯著的班級。
教師布置小組任務。每個小組的任務不同,或者每個小組負責一段文章,或者每個小組負責整篇文章的某個方面。教師應事先明確每個小組的任務和目標并提出相應的要求,同時使每個學生預先明白自己在后面的學習交流活動中所承擔的責任。
小組內部針對某個問題或文章的某個方面展開討論,每個成員都發表意見和觀點,直到達成共識,成為所討論內容的專家。每個成員牢記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
在這個階段,小組內部成員之間存在分歧是正常的,也是允許的。必要時教師可以提供幫助,協調討論進程。另外,教師一定要根據每個小組的能力分配相應的任務,使每個小組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
2.再次分組,同學互教
討論結束后,重新分組。每組的學生數量與任務數量相等,以確保每個小組中每個成員都負責不同的任務(如果班級學生總數不是任務數的倍數,則允許個別小組有兩個學生負責同一任務)。在新的小組中,每個學生輪流匯報自己在討論中獲得的信息,同時進行同學互教,幫助新小組中其他成員學習和掌握自己負責的部分,傳授相關的語言技能和學習技能。這樣,所有小組成員的匯報整合起來才是完整的學習內容。
在這一階段,很可能還會出現分歧,如果時間允許,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繼續討論甚至辯論;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討論和辯論也可以延伸至課后。
3.檢查總結,引申話題
在整個學習討論過程中,教師的作用是監督、協調小組活動并控制時間和進度。小組活動結束后,教師檢查學生對所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查缺補漏、強調重點。同時對相關話題進行引申,加深學生認識,給學生自由發表主觀看法的機會。
在檢查總結時,教師可以隨便挑選某個小組的學生復述文章或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然后教師簡短地分析篇章結構,必要時講解疑難長句及重點詞匯。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的知識系統化,還可以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和技巧,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能力。
對學生(尤其是適應了傳統教學法的學生)來說,這個步驟非常重要。教師的總結是對學生小組學習成果的肯定與評估,可以增加學生對自己和小組成員的信心,激勵學生更好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之間的進一步協作。
4.課后處理反饋信息
在拼圖閱讀活動結束后,教師要調查學生對這次活動的看法和意見,及時發現問題并進行補救。
在最初實施這一教學方法的時候,有些學生可能會覺得茫然和不適應,因為長期以來他們已經習慣了在課堂上跟著教師走,教師角色的退位讓他們失去依賴,甚至產生一種孤立無援的恐慌心理。
筆者曾經在第一次拼圖閱讀活動結束后調查學生的看法和意見,絕大多數學生表示很有收獲,很喜歡這種學習方式,愿意以后仍然采用這種方式進行學習,只有三四個學生表示反對。通過交流,筆者發現他們反對的理由是在討論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存在意見分歧。究其原因,還是學生的自信心不足并且對語言學習的認識存在誤區。筆者對他們進行鼓勵,告訴他們不同的讀者對同一篇文章的理解和認識不同在所難免,我們不能簡單地說某一個人的認識是唯一正確的,面對分歧可以試圖去說服對方認同自己的觀點,而這一說服過程發生于真實的語境,是促進口語能力提高的良好機會。
總之,拼圖閱讀策略改變了傳統的教師在課堂活動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模式,為每個學生提供了開口的機會,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實現自我價值。在學生的自我認識方面體現為如下過程(JohnsonandJohnson)[1]:
·我認為我行(IthinkIcan);
·我認為我們行(Ithinkwecan);
·我們認為我們行(Wethinkwecan);
·我們認為我行(WethinkIcan);
·我知道我行(IknowIcan)。
三、拼圖閱讀策略的優勢
Bossert指出,合作學習的優勢有以下四點:①合作小組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更高級的思維;②異質性合作小組使得各組員的認識達成一致;③合作學習的方法增加了學生口頭復述信息或知識的機會;④合作學習中同伴的積極參與加強了學生對認知信息的再加工[2]。拼圖閱讀策略除具備以上幾點之外,還有其自身獨特的優勢。筆者根據教學經驗進一步補充總結拼圖閱讀策略的優勢如下。
1.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
首先,拼圖閱讀可以降低學習者外語焦慮水平,提高學習動機。Gleason(1986)通過研究得出結論:學生在和同齡人交流時外語焦慮水平比較低,心理壓力比較小[3],而且精力會更集中,因為在小組內部每個成員都受到關注、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正如Brock(1976)所言,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避免學生因為缺乏關注而學習動力不足或敷衍教師布置的任務[3]。
提高動機的方式有三種:提高預期回報,降低預期付出的努力,提高預期回報的同時降低預期付出的努力[4]。拼圖閱讀策略正是采用了第三種方式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動機。一方面,把整篇文章分割降低了預期付出的努力;另一方面,作為同齡人的學生群體在交流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向別人傳達信息、講授知識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體會到自身的價值,而這種積極的情感會進一步推動學生學習英語。
另外,在同學互教(peerteaching)的過程中,學生的相互認同度較高,而且傾向于更直接地質疑別人的觀點,同時更充分地表達自己的看法。由于學生群體在年齡和經驗上的相似性,他們更樂于傾聽同學的表達,而不是像在聽教師講授時那樣認為自己聽到的都是理所當然。因此,在同學互教過程中,學生會消除原來面對教師的顧慮和壓力,很自然地表示贊同或反對,展開辯論。
總之,這種靈活的教學方式將教學建立在滿足學生心理需要的基礎之上,使教學活動帶有濃厚的情意色彩[5]。
2.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思考
作為合作學習的一種有效形式,拼圖閱讀策略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為學生提供批判式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6]。
Whitman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出發進行研究,認為教學過程本身就可以使人對所教內容加深認識[3]。由于要在同學面前展示學習成果,學生會因渴望得到同齡人的肯定和認可或害怕丟面子而盡力準備,從不同角度對閱讀材料進行分析和理解,變消極地接受為主動地思考。同時,同學互教過程中學生在心理上比較放松,把原來與教師交流時傾注于交流方式上的注意力轉移到所討論內容上。在精力高度集中于所學內容的情況下,學生往往會更快地熟悉所學內容并在此基礎上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對同一問題在廣度和深度上提高認識、加強了解。傳統教學方法的目標往往僅僅終止于學生對文章的了解,教師的講授占用了大量的時間,學生真正獨立思考的機會不多。拼圖閱讀策略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獨立地進行思考和辯論。學生由于主體性得到了體現,自然會產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會把學習當做樂事,最終進入學會、會學和樂學的境地[5]。
此外,拼圖閱讀策略還可以訓練培養學生的元認知能力,促進學生改進學習策略。學生在互相呈現所獲得信息的同時也無意識地傳達給對方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在小組協作過程中,學生們所依靠的不只是個人的認知能力,尚包括小組成員之間情感交融的程度,以及相互學習的機會,學生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聆聽并尊重他人的想法,并進一步借由互助、觀察他人的思考表達模式而提升自己更高層次的思考、推理能力[7],在人際互動中發展較高認知程序(highercognitiveprocess)。
3.語言能力與交際能力并重
交際法理論告訴我們:交際既是語言學習的目的,也是語言學習的手段。外語教學的目標并非僅止于語言或文法知識的灌輸,更應同時注意培養言談(discourse)、社會語言(socio-linguistic)及溝通策略(strategic)能力。拼圖閱讀活動充分體現了交際教學理論的特點,把語言文法知識傳授與社會語言及溝通策略能力培養相結合。這種教學形式是一種人際交往和信息互動。
Krashen(1982)認為,在正常的二語交流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無意識的、習得的目標語(targetlanguage)知識[8]。拼圖閱讀為學生提供了習得語言的條件。學生不僅利用已有語言知識和技能相互交流,而且在交流中又會有意識無意識地獲得新的語言知識,使自己的語言能力(languagecompetence)得到積累和提高;在兩次分組討論和相互講授時,學生之間的信息溝(informationgap)會促使他們充分調動和利用已有英語語言知識進行同齡人群體交流(peer-groupcommunica-tion)[9]。由于他們使用英語進行的言語交際發生在真實的語境下,是一種發自內心的需要,因此這種討論和交流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也是一種積極有效的促進。
4.為教師提供輔導差生的機會
拼圖閱讀的另一個優勢是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輔導差生。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不是知道一切、采用填鴨式教學的“權威”,而是充當著“管理者”、“促進者”、“咨詢者”、“顧問”和“參與者”等多種角色。教師不再把自己視做工作者,而是合作者[5]。在小組討論時,教師擁有相對的自由和時間,在監控全體學生的同時可以抽出時間對差生進行額外的幫助和有針對性的指導。這樣,教師的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發揮,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總之,拼圖閱讀是一種靈活多樣、省時高效的教學形式,沒有勞動的浪費和重復,最大限度地做到人盡其能(包括學生和教師),把學習過程和個人價值的實現統一起來。它不僅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促進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和學習能力,是一個“培養語言運用能力的過程,而不僅僅是學習語言的過程”[10]。它可以提高學習成績,激發學習動機,增加學習時間,提高自信心,促進積極的社交行為。
四、需要注意的問題
雖然拼圖閱讀策略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教學形式,但如果操作不當,往往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會走向失敗。因此,教師在操作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如下細節問題。
(1)活動設計要合理。選擇適當的文章,要符合學生的興趣且難易適中,如果偏易則注重學生口語操練多些,可展開發表看法等;如果偏難則可在布置任務前先引導學生理解,布置任務后延長時間讓學生完成任務。
(2)學生初次分組時應避免強弱結合。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英語水平和能力的差異,并以此作為初次分組的依據。這樣可以避免能力強的學生在小組中處于支配地位,其他學生只能充當聽眾的局面。
(3)教師監控要得力。在合作的情境中,學生的內部動機得到較好的激發,但小組學習也容易因責任分散而讓學生產生依賴他人、坐享其成的思想和行為。因此,教師要確保小組成員明確自己承擔的責任,并監控學生的學習活動,保證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預期任務,必要時對他們提供幫助,做好協調工作。同時教師還應該確保小組活動中各成員使用英語進行交流和討論,避免學生因過分依賴母語而降低了英語語言使用環境的真實性和有效性(Ames&Felker,王凱等)[2]。如果教師監控和引導不到位,學生可能在整個閱讀活動過程中放松、懈怠,最終失去方向,找不到重點,整個學習過程就會成為一盤散沙,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4)及時檢查和總結。學生任務完成后,教師應檢查學生的活動情況,查缺補漏,作出評價。同時還要幫助學生使學到的內容系統化,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拓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這一步驟不可或缺,是教學的需要,監控的需要,也是滿足學生成就感、促進學生學習動力的需要。
(5)重視反饋信息。課后教師要積極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興趣及對課程的看法,必要時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調整時間安排和任務設計,不斷改進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持續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拼圖閱讀策略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它在世界范圍的推廣以及大量的實踐證明了它的優勢和生機。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學生特點以及教學需要靈活設計自己的教學活動,以期達到最好效果。
參考文獻:
[1]YahyaN,HuieK.ReachingEnglishlanguagelearnersthroughcooperativelearning[EB/OL].(2002-03-11)[2007-02-06].http:∥/Lessons/Yahya-Cooperative.html.
[2]Wuyiping.EffectiveuseofteachingmaterialsforcollegeEnglishthroughcooperativemodel[J/OL].Sino-USEnglishTeaching,2006(3):45-46[2007-02-06].http:∥/doc/su200611/su20061111.pdf.
[3]MathesonVA.Thejigsawreading[EB/OL].(1998-12-10)[2007-02-06].http:∥www.holycross.edu/departments/economics/vmatheso/research/jigsaw.pdf.
[4]AndersonNJ.Exploringsecondlanguagereading:issuesandstrategies[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3:F17.
[5]王坦.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EB/OL].(2006-08-25)[2007-02-06].http:∥/Article1/ShowArticle.asp?ArticleID=191.
[6]DuzzyR.CooperativelearninginEnglishlessonsitreallyworks[EB/OL].(1994-08-25)[2007-02-06].http:∥.il/teachers/racheld/cooperative.rtf.
[7]施頂清.如何提高教學效能從合作學習談閱讀理解能力之提升[EB/OL].(2003-09-09)[2007-02-06].http:∥xn--e-3v8a441k.tw/big5/content/2003-04/15/content-15922.htm.
[8]LongMH.Instructedinterlanguagedevelopment[M]∥BeebeLM.Issues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ultipleperspectives.NewYork:NewburyHousePublishers,1988:116.
[9]EhalaM,NiglasK.LanguageattitudesofEstoniansecondaryschoolstudents[J].JournalofLanguage,IdentityandEducation,2006(3):223.
[10]NunanD.Thelearner-centredcurriculumastudyinsecondlanguage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78.
- 上一篇:寫字點滴談教學論文
- 下一篇:語文漢語言文字教學管理論文
相關文章
精品范文
1拼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