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圖教案范文
時間:2023-04-11 21:39: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拼圖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民族圖案與一次性紙盤相結合,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國家人民的創新意識顯得尤其重要。怎樣發掘學科優勢,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智慧型人才,是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愿望。美術教育尤其責無旁貸,因為美術教育被公認為是培養創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是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徑。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各個年級的美術教學內容中,我探究出校本課程《漂亮的紙盤》、《美麗的蒙古族圓盤》的教學內容,讓孩子充分發揮創新精神去設計漂亮的紙盤。
出現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作品。在《美麗的蒙古族圓盤》的教學中,我在課前布置學生搜集各種蒙古族圓盤資料和民族圖案的資料和圖片以及一次性紙盤的用途。課上讓學生匯報搜集結果,使學生在相互匯報中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同時了解了本地區、本民族的文化,也了解了環保和廢物利用的相關內容。學生把用過的一次性紙盤清洗干凈,利用學過的蒙古族圖案對其進行設計,即開發了學生創造思維,又提高了學生廢舊利用的良好理念,同時培養了學生環保意識。設計出的蒙古族圓盤作品中,涌現了許多具有民族特色、有創意的蒙古族圓盤。
二、蒙古族手提袋的設計,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
美術教育教學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極大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手提袋是人們生活中常用的生活用品,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生活在民族地區的我們,如何設計一款自己民族特色的手提袋,如何巧妙利用廢舊、廢棄的手提袋進行再創造,也成為我校美術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學生們利用家里用過的廢舊、廢棄手提袋進行再設計,同時結合民族元素,設計各種民族特色的“蒙古族圖案的手提袋”,在我校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地方教學課節,得到了教育局領導的高度評價。在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教學活動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三、蒙古族頭飾的設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作為教育者應多給學生提供這種探究的機會,讓教師多給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有展現自我的空間,并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將激勵他們不斷的去探索,從而走上成功之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我們讓孩子們在設計蒙古族頭飾過程中,自己開發使用的設計材料,生活中的廢舊物品給了孩子們很大的創新空間。而且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多之又多,如何合理地處理好生活中的這些“垃圾”,一直以來也倍受人們的關注,也是世界各國要面對的難題。美術作為一個綜合繪畫、制作、欣賞等多元素為一身的一門教育學科,在學習用具的使用上也是多種多樣的,利用生活中的廢舊物品作為學習材料,開放學生的想象力,拓展創新思維,結合民族元素,如:蒙古族圖案中的犄紋、盤腸紋、回紋、卷草紋云紋、水紋、火紋、幾何紋等等。大膽設計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頭飾,充分調動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新思維。
四、生活中廢舊物品的搜集整理和創作,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呈現形式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度,讓學生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小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只有形成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才能激發創造精神,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學生在美術活動中是否有高昂的積極性,并不取決于美術素質與智商的高低,而是在于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因此,美術課程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與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搜集整理和創作廢舊物品的過程,充分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孩子們利用課前在家庭和社會中搜集了各種可以回收利用的廢舊物品,并對其進行分類和整理。在課上進行利用和創作,孩子們的興趣特別高。完成了許多精美的作品。在學校展覽中受到了全校師生的高度認可。
篇2
1.在活動中懂得珍惜友誼和親情,初步學會尊重、理解和善待他人。
2.在討論中得出在發生沖突后,自己的錯要主動道歉,他人的錯要寬容體諒。
4.在情景表演中學會正確調整心情,并掌握一些處理的技能。
2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在學校生活中已經或多或少有了朋友,也懂得了一些待人處事的道理和方法,但是當學生間、朋友間、陌生同學間發生沖突的時候,很多學生還是處理不當,不僅影響自己的心情,還有可能失了朋友。所以對成長中的中年級學生,必須深入指導他們在遭遇沖突后正確應對,使自己的生活充滿正能量。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在與人交往時,學會理解、善待他人。
教學難點:發生沖突后,能做到自己的錯主動道歉,他人的錯寬容體諒。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揭示課題
1.讓我們先來欣賞一段視頻.說說你的感受。(課前談話)
2.從剛才的視頻中,我們都感受到了身邊的一切是那么美好,可有時候生活也并非一帆風順,并非朝著我們希望的方向發展。看圖:……
3.你看到了什么?可以輕輕的跟同桌交流一下
4.是的,這些內容跟我們課前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像這樣讓人不愉快的小事件、就叫做“沖突”。你遇到過沖突事件嗎?
4.同學們,生活就像個萬花筒,有酸甜,也有苦辣,我們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卻常常被身邊時刻潛伏著的小沖突所打擾。那么當沖突發生后(板書完整),我們該怎么辦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話題。
活動2【活動】二.感受沖突后的不同心情,探究方法。
1.錄像《沖突》
讓我們先來看兩個小事例。你看到了什么?
2.你看到了什么?
3.好,剛才看到的兩個片段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出現,視頻已經結束了,但是事情到這里還不會結束,現在請你想象一下,放學后,走在回家的路上,甲和乙這兩個男孩子的心情如何,會不會因為這件事受到影響?
同時,我們可以想到A和B這兩個女孩子的心情一定是不平靜的。他們的心情會如何呢?(如果說到后悔,就引到“沖突發生時,他們的心情,你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呢?)
4.現在老師要鄭重地告訴大家,他們倆在生氣的時候已經做了一件對不起自己的事,這話從何而起呢?
美國有個生理學家叫愛兒馬,他通過畢生的研究有了一個重大的發現,現在就讓我們去了解一下這個重大的發現:(仔細看,認真聽)
人在生氣時身體會分泌一種叫“兒茶酚胺”的毒素,這種毒素毒性與蛇毒相當,野就是說人每生氣一次體內產生的毒素是大量的,甚至足以毒死一只老鼠。
這種毒素會使血糖升高,腦細胞衰老加速,記憶減退,損傷免疫系統,使心肌缺氧,傷肝傷肺,皮膚長色斑……
孩子們,聽到這些,如果你就是視頻中的A和B,你會怎么樣?
5.后悔藥。我們都知道世上沒有后悔藥,但要是給你一次后悔的機會,你會怎么解決剛才的小沖突呢?(貼上學生總結的法寶:道歉、寬容、體諒、大度、理解……)
小結:是的,如果是自己的錯就主動道歉,如果是別人的錯就寬容體諒,退一步海闊天空……
讓我們齊讀自己總結的法寶吧。
6.除了這些,還有很多法寶,讓我們繼續下面的活動。請看情景劇《換位思考》
7.情景劇《換位思考》
當昔日的好朋友發生小沖突以后,媽媽是怎么開導她的?
小紅又是怎么做的?
小結:
現在我們來看一看,當這樣的沖突發生后,我們還可以……(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尋找原因等)
現在我們把所有的法寶都來讀一遍。
(過渡):讓我們牢牢拽住這些法寶,應對生活中時時襲擊我們的小矛盾、小問題。
活動3【活動】三.指導實踐
1.瞧,在公交車上……你看到了什么?如果你是小孫,你覺得應該怎么處理?
2.再看,做作業時……這個時候,該怎么辦?
3.(小結和過渡):孩子們,你們運用自己的法寶,很好的化解了小沖突,真好!
4.我的沖突
朱老師也有過這樣的經歷:那是我五年級時候發生的。我在班里有兩個好朋友,好得不得了。有一天,我向小汪借了一塊橡皮,用完就放回去了,可是小汪找不到了,硬說我沒還。爭吵中,我倆都說了狠話:發誓再也不理對方了。第二天,我還生氣。可過了一段時間,我有些想念我們一起的快樂時光了。又過了一段時間,我感覺越來越難受了。就像一塊大石頭沉甸甸的壓在心頭上,我多么希望有人來幫我把這塊大石頭搬走啊!
如果,我是你們的好朋友,你覺得可以怎么做呢?(請第三方幫忙,打電話,寫紙條……)
5.后來,我就找到我們共同的朋友,請她在周六下午約我們兩個一起去玩,起先見面還有些尷尬,但是我們的手又牽在一起的那一刻,我感覺無比的輕松和快樂,我心頭的大石頭終于放下了。你們知道嗎,其實在我后悔和期待的時候,她也和我一樣的難受呢!
6所以,如果你有過這樣的沖突,或者以后遇到這樣的沖突,沒有及時解決又不好意思當面道歉的時候,你就可以……
7.4人小組交流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沖突
8.小結:孩子們,你們說的真好,當我們懷著一顆寬容的心,吹走心靈霧霾的時候,心里是不是充滿了陽光。是的,今天,我們收獲了解決沖突的法寶,我們就要和他們交上朋友,讓我們都擁有陽光燦爛的美好生活。
活動4【活動】四.結束環節
1.做書簽:
最后,我們再來欣賞一首小詩,……
(“寬容就是一只腳踩扁了紫羅蘭,而它卻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腳跟上。”
“寬容就是太陽被月亮無情地推下山,卻又不計前嫌,把陽光再次撒向大地。”
“寬容就是瀑布之水從崖頂跌入崖底摔得粉身碎骨,卻仍不忘帶來壯麗的景觀。”)
篇3
小組拼圖法在預防醫學教學中的應用
以高職高專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學中“病例對照研究”為例,說明小組拼圖法在預防醫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課堂教案名稱:病例對照研究。本次授課共4學時,180分鐘。
1情境引入(3分鐘)預防醫學的目的是預防疾病,增進健康。預防疾病首先必須要明確病因。流行病學揭示病因的研究方法有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實驗性研究以及理論性研究。今天我們將學習分析性研究中的一種:病例對照研究。現代醫學研究表明,20世紀中葉以來,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意外傷害等占主導地位,這些疾病是如何發生的?我們該如何開展調查研究揭示病因呢?
2展示學習目標(2分鐘)
(1)學會病例對照研究的研究方法;(2)培養與人溝通能力;(3)培養忍耐力;(4)培養團隊合作精神;(5)培養獨立獲取新知識的能力;(6)培養自我管理、自我決策能力;(7)培養文字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
3課堂教學設計(175分鐘)
(1)分6個主題,提前一周布置教學任務。①何謂病例對照研究?②病例對照研究分幾種類型?③病例對照如何選擇?④資料如何搜集?⑤資料如何分析?⑥病例對照研究有何優缺點?(2)采用小組拼圖法分組討論并完成布置的學習任務。①初次分組,進行專題討論(30分鐘)。上課開始時教師先將學生隨機分成6組,每組8人。教師將印有上述6項任務完整答案的學習資料(每張紙上只有一項學習任務內容)分發給對應的小組(第一項學習內容發給第一小組,以此類推),各小組分別學習、討論本小組所負責的研習內容。②再次分組,進行所有問題的綜合討論(50分鐘)。
從以上每個小組中每次抽取1人,組成1組,每組6人,共8組。具體操作辦法是在所發放的6種不同學習內容的任務紙上,分別畫上太陽、月亮、星星、大海、大雁、小鳥、香蕉、蘋果8種圖案,拿到相同圖案的學生組成一組,共8組,分別稱為太陽組、月亮組、星星組……各組成員聚在一起,將上述6個問題綜合起來,共同討論,不明白處可以咨詢教師。③小組提問,代表發言(30分鐘)。
教師賦予其中一個小組如星星組提問的權利。該組可要求其他任何小組回答他們提出的問題。沒被提問的小組成員也可給予補充。教師也可提問,并最終點評、總結。④教學效果檢驗與評價(60分鐘)。教師給出一個涵蓋上述所有知識點的案例,以第二次劃定的小組為單位討論15分鐘,然后各小組派代表上講臺發言,教小組拼圖法在預防醫學教學中的應用邵愛玉(淄博職業學院,山東淄博255314)師點評(45分鐘)。⑤教師布置作業(5分鐘)。
利用所學知識“病例對照研究”設計一個常見病或多發病的調查方案,以便查找病因,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在下次上課前提交方案,上課時各小組派代表發言,并模擬表演(角色扮演法教學),成功后赴現場開展社區健康狀況調研。
應用小組拼圖法進行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
篇4
關鍵詞:移動智能終端;教學;應用模式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逐步推進以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的廣泛應用,人們利用許多碎片化的時間獲取資訊、娛樂及自主學習。特別是以蘋果IOS、谷歌Android、微軟Windows Phone系統為代表的智能移動終端已經成為學生的重要學習工具,學生學習知識和掌握知識的方式也發生了變化――進入了互動學習時代。
而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所開展的移動教育,可以通過移動智能終端與移動通訊網絡無線接入,將真正地解決和實現教學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的夢想。這對于教育的普及有著莫大的幫助。
但在互動學習時代,智能移動終端的教學應用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模式,才能發揮移動智能終端的最大潛能和功能?
1 基于短消息的移動教育
通過短信息,不僅用戶間,而且用戶與互聯網服務器之間都可以實現有限字符的傳送。用戶通過手機,將短信息發送到位于互聯網之上的教學服務器;教學服務器在分析用戶的短信息后轉化成數據請求,并進行數據分析、處理,再發送到用戶手機。以此進 行用戶與服務器之間的互通,完成一定的教學活動。
2 基于瀏覽、連接的移動教育
移動用戶使用無線終端,經過電信的網關后可接入互聯網,訪問教學服務器,并進行瀏覽、查詢,實時交互,類似于普通的互聯網用戶。目前只能瀏覽基于WAP協議的服務器,還無法正常訪問顯示HTTP協議的服務器。
3 基于電子教案的應用模式
整合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料的電子教案,具有人機交互性的特點,可以充分發揮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的人機互動優勢,學生在使用智能終端閱讀電子教案時,可以隨意放大或縮小文字、圖片、視頻的大小以方便閱讀;在電子教案中使用音頻技術,可以實現點讀機功能的英語教材;學生在做電子教案中的練習題時,完全是一種互動模式,完成練習后立即可以得到反饋結果。
電子教案具有多媒體和交互性,直接服務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并且不受內容篇幅的限制,相對紙質教材,可以更加全面直觀地體現知識內容,改變學生的閱讀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電子教案是智能移動終端不可缺少的應用模式。
4 基于快捷反饋系統的應用模式
快速反饋系統最早的形式是每個學生手持一個類似遙控器的終端設備,教師通過投影儀顯示題目,學生使用Clicker選擇正確答案,學生的答案可以立即反饋給教師,教師可以快速對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統計,這種系統俗稱“按按按”。現在這種快速反饋系統在平板電腦上已經得到實現,基于平板電腦的快速反饋系統比Clicker系統具有更加強大的功能和擴展空間,除選擇題和判斷題外,平板電腦快速反饋系統還可以實現連線題、排序題、拼圖題等更加復雜的客觀題型的快速反饋。
快速反饋系統可以實現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之間基于問題的互動,為教師及時了解課堂教學效果提供了方便。但是快速反饋系統不關注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它只對課堂教學效果進行測試和快速反饋,因此,這種應用模式具有通用性,無論在哪一個學習時代,快速反饋系統都是一種重要而且必要的應用模式。
5 基于微博客戶端的互動應用模式
利用移動智能終端作為課堂互動教學平臺,老師和學生還可以通過微博客戶端實時溝通,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進行小組討論,這些評論都會直接顯示在教室投影儀的大屏幕上,從而有效地增強課堂互動效果。
6 基于教育APP應用的互動應用模式
基于教育APP應用的互動應用模式是最能體現平板電腦教育價值的應用模式,是真正實現學生一對一互動學習的應用模式,也是最吸引學生購買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的應用模式。歐美等發達國家幾乎所有的實驗學校都在采用這種模式進行一對一的教學。教育APP應用的數量和質量是決定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能否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工具,并得到普及應用的關鍵因素。感到欣慰的是,目前國內的教育APP應用數量和質量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各大高校也認識到了教育APP應用的優勢和趨勢,相繼在投入人力和物力開發與本校各大系統對接的APP應用,供在校學生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基于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的教育APP應用能夠實現每一個過程的一對一互動學習,這種互動學習體驗是前所未有的,是對學習方式的革命性改變。
7 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應用模式
以網絡學習空間的建設和應用在歐美發達國家,以豐富的微視頻課程資源、科學精細的知識點分級體系、優秀的互動學習體驗、全面的評價管理系統和學習進度管理系統,已經獲得了成千上萬的家長和學生認可。
網絡學習空間為學生創造了人機互動、師生互動、家校互動和生生互動的個性化自主學習。在互動學習時代,學生在學習空間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便捷地獲得系統的學習方案指導,教師或家長的引導、評價和鼓勵。師生、生生、家校之間的交流互動,需要共同的自主學習氛圍,都可以在網絡學習空間中得以實現。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逐步推進,移動智能終端走進高校課堂已經是一個不可改變的趨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思考,敢于創新,充分利用移動智能終端的強大功能并選擇合適的教學應用模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師生課堂互動,讓移動智能終端更好地服務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
參考文獻
1 《信息技術教育》.2008(3)
篇5
一、創設問題情境是探究性學習的前提
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出發點,是開啟數學這門學科的鑰匙. 沒有問題就不存在解釋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知識,因此,問題是思想方法和知識積累、發展的邏輯力量,是生長新思想、新方法和新知識的種子. 學生在學習中、生活中必須重視問題的作用. 因此,創設問題情境是探究性學習的前提.
在探究式學習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的規律以及數學活動自身的特點,選取常見的生活材料導入新課,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 所以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要聯系實際、巧設提問,力求做到情境新穎、具有新鮮感. 從生活中提煉數學問題,比較能吸引學生,扣住學生的心弦,使學生一開始就對數學產生興趣.
例如,在講解初一的“有理數乘方”時,導入的問題情境設計為“一張厚度為0.05毫米且足夠大的紙對折二十五次后大約有多高”,然后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生馬上進行激烈地討論,有的學生甚至動手做起實驗來,3分鐘后當我告訴學生結果為1678米之多時,學生驚奇地瞪大了眼睛,因為他們并沒有想到會有老師說的那么高,此時,我問學生:“你們想不想知道計算的秘法?”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想!”通過創設貼近生活的問題情境,容易使學生對學習乘方產生探究的興趣,學習起來更加主動、更加投入,課堂效果就更好.
二、探索研究是探究性學習的核心
當學生獲得相關知識后,教師再通過典型例題的分析與講解使學生掌握應用知識的方法,并用題組加以鞏固提高,即將前面探究研討中獲得的各種數學知識和方法進行綜合,特別是進行變式練習,以求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相關的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探索研究能力,最終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
例如,在講解中點四邊形時先讓學生探究“順次連接一般四邊形ABCD的中點所得的四邊形EFGH是怎樣的四邊形”,再對題目進行變式訓練:
① 若要使四邊形EFGH為矩形,應對四邊形ABCD添加怎樣的條件?
② 若要使四邊形EFGH為菱形,應對四邊形ABCD添加怎樣的條件?
③ 若要使四邊形EFGH為正方形,應對四邊形ABCD添加怎樣的條件?
根據以上的討論,可以發現當四邊形ABCD的對角線具有某些特性時,所得四邊形EFGH也具有某些相應的特征. 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索研究,可以促進學生對命題的條件和結論之間的聯系的理解,體會問題設置、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對于改變學生就事論事地解題的習慣無疑會有很大的幫助.
三、情感交流是探究性學習的保證
探究性學習需要情感交流. 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的一種藝術”. “親其師,信其道”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教學活動正是在知識與情感兩條主線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下完成的. 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教師要正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激發課堂氣氛,設計優質的教案學案,因材施教,使每名學生都學有所得,讓每名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
例如,在學習“水位的變化”時讓學生了解平均水位、最高水位、最低水位、警戒水位、長江三峽工程等進行國情教育. 又如,在等腰三角形一節教學時,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部分學生的學習情趣,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我通過多媒體呈現問題:請你用你手中七巧板的七個部件:① 任意兩個部件拼成一個等腰三角形;② 任意三個部件拼成一個等腰三角形. 畫出你的拼圖,標上各部件. 問題一經提出,全班學生躍躍欲試,很快拼出并畫好圖形. 我找了幾個基礎薄弱的同學先向全班同學展示自己的拼圖,后到黑板上畫出自己的拼圖,標上部件名稱. 在他們正確完成后,我及時給予了鼓勵和表揚,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提升他們的學習信心.
四、引申拓展是探究性學習的升華
篇6
【關鍵詞】細胞膜的結構;細胞膜功能;合作探究;小組合作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節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高中生物必修課本一共三冊書,必修一分子與細胞是其中的基礎,而必修一中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為基礎中的基礎,前面學習了構成生物體的物質基礎:元素和化合物,接下來又學習元素和化合物構成的結構基礎細胞。只有這部分知識的熟練掌握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學習后面的細胞的增殖,分化,衰老,癌變;必修二的減數分裂;必修三的興奮地傳遞和激素的功能特點。同時高一的學生剛剛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對高中的學習方法和技巧沒有更多的深入,而且初三沒有學習生物學科,我在上課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生物學科的學習方法和技巧的培養,培養學生的生物學思維和生物學的學習方法,例如讓學生多參與實驗,設計實驗,體驗生物學科是實驗科學;為學生盡可能多地提供動腦動手的機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想象力,初步培養科研的思維。
一、課堂前教案分析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細胞膜的成分、結構和功能。能力目標:進行用哺乳動物紅細胞制備細胞膜的實驗;體驗制備細胞膜的方法;探討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中,實驗技術的進步所起的作用。情感態度目標:認同細胞膜作為系統的邊界對于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重要意義;探討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如何體現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細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細胞膜對于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重要意義。教學難點:用哺乳動物紅細胞制備細胞膜的方法。細胞膜對于細胞這個生命系統的重要意義。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如何體現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三)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有很多種,本次主要是運用以下的一些方法:引導探究,模型制作,小組合作,小先生講課,通過這些方法能很好地引導學生盡快地進入課堂氛圍,而且能夠親自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增加同學們的學習興趣。
二、課堂教學過程設計
通過做一個演示實驗:兩個燒杯分別裝涼水和開水,同學上來操作,分別放入等量的玫瑰花瓣,用玻璃棒攪拌,請同學們觀察有什么現象?得出什么結論?通過這個觀察到的現象從而引出細胞膜的功能,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的能力,此部分大約用時5—8分鐘。
細胞膜的這么重要的功能,與什么有關?究竟又怎樣的結構決定的呢?首先要制備出真正的生物膜才能夠是由有說服力。此處是一個很重要的實驗,鑒于實驗材料和器材的顯示采用的方法是理論實驗,培養學生自己在腦中先預設實驗,用問題串的形式將該實驗需要的所有問題都引導出來。
我們選擇什么樣的材料來做這個實驗呢?(動物細胞,植物細胞,細菌類細胞,哺乳動物的成熟的紅細胞)你為什么選擇這樣的實驗材料,依據是什么?
你選擇了哺乳動物的成熟的紅細胞,接下來你如何操作能夠制備細胞膜呢?為什么要這樣操作?
細胞破裂后,如何才能將細胞膜取出來呢?用到了其他學科的什么知識?
制備了細胞膜,究竟含有哪些化合物?我采用的方法是沿著科學史的步伐,根據曾經的科學家們的實驗,看看同學的分析能力。
細胞膜的化學組成為:磷脂分子,蛋白質分子,多糖分子。這些化合物用什么樣的方式結合起來,能夠滿足我們前面分析的細胞膜的功能?提供材料:塑料板,磷脂模型,蛋白質模型,多糖模型。
分組:同學們六人一組,進行拼圖實驗,看看你做的模型怎樣才能滿足細胞膜的功能。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你的設計,為什么這樣設計,有不同意見的同學起來反駁,你的反駁理由是什么?這樣設計對不對,為什么?應該怎樣設計呢?邊設計邊訂正,到最后同學自己說服自己,制作出真正正確的磷脂雙分子層的流動鑲嵌模型。能夠讓學生充分理解為什么細胞膜要有這樣的結構,同時還鍛煉了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科學辯證的思維能力。
課堂快結束的時候,讓同學起來總結一下這節課你學習了什么?知識方面的收獲還有其他的收獲嗎?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采用分層次布置作業,基礎的部分+能力提高部分。有興趣的同學上網查資料,細胞膜上的甲胎蛋白與人體健康。
三、小結
高中生物教學方法多種多樣,本文旨在對學生生物學科的學習方法和技巧的培養,培養學生的生物學思維和生物學的學習方法,為學生盡可能多的提供動腦動手的機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想象力,初步培養科研的思維。
【參考文獻】
[1]馮文琪.淺談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J].新課程(中),2011(2).
篇7
第一次走進幼兒園,我剛從很遠的南方回到家鄉。幼兒教育這個行業,對我是那么陌生,又那么充滿了挑戰,依稀記得當時的同事們,都盯著我,眼光里有興奮、鼓勵,或許還有疑慮,就這樣,我懵懵懂懂地步入了角色。
新手上任,自然是笑話百出。至今還記得,我在進教室說的第一句話是:起立!然后班上的十多位純爺們沒有一個像我想像中那樣齊刷刷地站起來,最給面子的一個是抬了下頭,毫無表情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又玩他的玩具去了,(那時候,我還不知道這個叫區角活動);在組織小班喝水時,我給每個小朋友倒了滿滿一杯,結果,那天中午我們尿濕了二十多條褲子;我得意地拿著我拼了一晚上才拼出的小公雞,想在拼圖課上炫耀一下,沒想到不到十分鐘,孩子們已經拼成了滿地的機器人、大房子、小汽車,機關槍。。。。。當然也有小公雞,只是把它往我的前面一放,我的勞動成果簡直就是一只落湯雞;開完新老師會我簡直要崩潰了,帶幾個鼻涕蟲還要寫教案?還要寫隨筆?還要寫論文?。。。。。我開始懷疑我的選擇,那一度,我覺得自己失敗到了極點,在公司,我搞定了那么多南腔北調的技術工人,想不到來到這兒,二十多個走路都還搖晃的家伙,吃定我了。
在我快要從這個行業消失的時候,我們幼兒園的宋老師一把把我給撈了回來。
我清楚地記得我第一次到宋老師班上的情形,這個和小鬼們斗智斗勇了七八年的孩子王,自封“齊天大圣”,只見她哨兒一吹,那群猴兒們,就跟在她后面,屁顛屁顛的,哪像我,叫他們往東就往西,叫他們燒火就趕雞!更讓我驚的是,宋老師管這群猴兒們,是從來不說話的!她手上有一支極具殺傷力的武器!只見她往前面一坐,空氣中立刻飄起了美妙的樂聲!四十多個孩子立馬收拾手里面玩具,飛快地回到自己的椅子上,并把頭整齊地倒向一邊作休息狀,原本熱鬧非凡的教室,十秒鐘不到,就靜悄悄了!這哪是幼兒園?這簡直就是特種兵訓練營!接著,《斗牛士進行曲》響起,孩子們一個個排著整齊的隊伍,喝水,入廁,盥洗。。。。。像一個個小紳士!再看宋老師,她哪里像齊天大圣,她簡直就是金庸筆下那個一彈琴就能讓人腦殼昏的“妙手琴音”楚留香!那一刻,我對宋老師的的崇拜,立馬超過了我的偶像周星馳!
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就跟著宋老師,從教學常規,到教學活動,從班級管理,到家園溝通。。。。我發現,幼兒教育原來是一門這么深的學問,和孩子們打交道,你的心眼要轉得那么快;你得會吹拉彈唱,你得會妙手丹青,你得會三十六計。。。重要的是,你得蹲下來,變成他們那么高,學他們那樣說話,用他們的規則,玩他們的游戲,你可以贏,贏完哈哈大笑,你也可以輸,輸完了耍賴!你就是孩子們的老師、媽媽,更,是孩子們的朋友!
篇8
關鍵詞:活用教材 精心備課 善于挖掘 多媒體教學設施 精講多練
從教以來,自己一直擔任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針對自己所帶學科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學習,通過對新課改的學習認識,總結這十幾年來的自己教學經驗,再結合如今所提倡的有效性,我個人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策略是做到以下幾點。
做到獨具匠心。獨具匠心就是不步入后塵,不因循守舊,不照搬別人的教案,努力把課講出新意來,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具體體現在:
一、“活”用教材,精心備課
課前準備得是否精全、充分,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課前備課,既備教材,還備學生。我們進行的課堂教學,目的不是為了完成教材的課時任務而教學,而是為了學生獲取知識,陶冶情操,培養個性,持續發展而進行教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教材和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三個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而教學活動的終端目標卻是使學生這個動態因素得到有機的發展。至此,教師應在精研教材,剖析教材,滲透教材,把握教材時,定要明確教學目的。為著教學目的的實現,教師的教更加緊密地聯系學生的學習實際,將學生的知識基礎、知識結構、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性格特點、適應能力等進行綜合、全面的掂量、摸索與總結,進而“活”用教材,將靜態的教材進行人為的、科學客觀的且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動態化,教材才能得到真正的使用,才能隨著地域的不同,學習環境的改變,學習個體的因異而有效合理地變動并適合學生的需要,發揮了教材的能動作用。這樣才能改變以往那種以一“材”套萬人的落后的、僵死的舊局面,緊而演成以一“材”適萬人,一“材”利萬人的有效的、活現的新局面,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效率提供了先導作用。功夫要下在備課上還應注意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巧妙設疑,喚起學生的注意力。講課時,恰當地設疑可以給抽象的語言增添催化劑,喚起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刺激大腦興奮中樞,使學生處于興奮狀態。所以教師要恰到好處地設疑——把問題設在關鍵處、疑難處、轉折處及規律的探尋中,讓學生帶著問題通過自己對教材的感知、理解、比較、分析、綜合等思維活動,主動掌握知識。通過各實際中的例子,把學生吸引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中去,促使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從而轉為樂學。
二、善于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教師來說,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現代化教學手段,其顯著的特點,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課容量,從而把原來四十五分鐘的內容在四十分鐘中就加以解決;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精力講深講透所舉例子,提高講解效率;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四是有利于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在課臨近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內容,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通過投影儀,同步地將內容在瞬間躍然“幕”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課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操作演示的內容,如一些幾何圖形的面積計算可以自制電腦課件,借助電腦來生動形象地展示所教內容。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量較多應用題,復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儀來完成。
三、要把握課的重難點,精講多練
所謂“精講”,并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少講,而是要講解所授內容的精要部分,要善于啟發和點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觀察、思考、操作、交流、歸納等,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例如本學期教《三角形的面積》可采取如下步驟:①出示圖片,讓學生說出圖片中的幾何圖形名稱,②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得到平行四邊形。具體做法是剪兩張完全一樣的三角形紙片,通過拼圖得到平行四邊形,或用一張三角形紙片以任意一條邊上中點為旋轉中心,順時針旋轉180°,旋轉前后的圖形就能組成一個平行四邊形。③引導學生觀察。④學生討論交流:至此學生便獲得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多練——體現學生主體的參與。 課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場所,是學生在活動與操練中發現數學思想、掌握數學方法、獲得數學知識的場所。因此,讓學生在練中學、練中用、練中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凸現學生的主人翁精神,是數學教學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多練——體現教師的習題設計;多練——體現知識的鞏固與掌握;多練——體現教學效果在學生身上顯現。 “多練”的主要目的在于讓教學效果實實在在地在學生身上顯現,要給足時間。學生嘗試中的熱身與試手、模仿中的熟練與入門、理解中的鞏固與深化、應用中的舉一與反三等等,都需要學生主體的參與、操練、探索,才能達到知識的內化、鞏固和掌握。
四、多樣性的練習實踐,確保課堂教學效率提高
每個學生的有效學習,都離不開兩個重要的學習環節:一是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二是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并且要做到融會貫通,方算學習的目標得以圓滿達成。要使學生的學習目標能夠有效實現,建立課堂教學的質量保障,課堂教學不得不進行多樣性的練習實踐。課堂進行多樣性的練習訓練與實踐,不僅可以幫助那些需要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中往往是通過練習訓練來達到學習目的的學生,還可以使有些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并在尋同辨異中進一步加深理解,同時也讓學生們在多樣性的練習中發散思維,開拓視野,擺脫學生由于經驗不足而一味地機械模仿和簡單的識記,克服了原有的思維定勢。如有:拓展性的練習,指通過對題目進行變化、拓展,使問題由淺入深,由簡到繁且符合學生認識過程與思考規律的練習。
五、合理安排練作業,準確反饋信息
篇9
一、完整的數學專業知識體系
初中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數學、掌握與應用數學,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不僅要具有堅實的數學基礎理論知識和廣博的數學專業知識,還應該具有一個完整的數學專業知識體系。在教學過程中要清楚中學數學與近代數學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明白它們之間存在的關系,能較好地運用近代數學的體系、思想、觀點來理解中學數學,從而有效地指導中學生輕松地學習好數學。在講課過程中尤其要明白數學的中心概念和原理(如代數、函數、幾何、統計學和數據分析等),熟悉掌握數學思維的基本步驟(如審題、假設、建模、推理、結論、解釋、分析等),明白數學計算的規則、步驟和方法,熟悉各數學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清楚所講述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只有具有一個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教師授課時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把學生“教活”,才能舉一反三,創造性地處理數學知識,使學生的學習觸類旁通,而不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二、良好的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
數學語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應用的廣泛性”等特性,是中學課程中最重要和關鍵的課程之一[1],然而一些中學生卻不愿學數學,甚至害怕學數學,聽到上數學課就感到頭痛。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由于數學語言抽象、難懂難學,另一方面也是最關鍵的是因為教師對數學語言不熟練,缺乏必要的鍛煉,沒有經驗,不能準確、熟練地駕馭數學語言,不能很好地與學生溝通,讓學生輕松進入數學王國。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如何提高自己的數學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充分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教學魅力,讓學生從心里感到佩服,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會備課,能認真鉆研教材,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備策略,撰寫實用教案,關鍵是能抓住學生需要什么,怎樣教更有效,學會尊重教材、活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二是能駕馭課堂,在課堂上有效的講授要著眼于學生的主動發展,關鍵在于巧設問,教師精妙點撥,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做到吐詞清晰、用詞準確、語句精煉、敘述嚴密;三是板書文字和常用的數學符號要正確、清楚、工整、規范、美觀,以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四是講課要音量適中、節奏鮮明、敘述流暢、形象生動、幽默感動,富有啟發性和趣味性;五是要廣泛接納學生的觀點并加以正確的評析,能及時捕捉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少批評多表揚,多鼓勵多鞭策,表揚應注意多樣性和有效性。
三、豐富的教學生活實踐經驗
數學是來源于實踐,又高于實踐的科學。要想把數學教好教活,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不僅要具有良好的數學專業知識,而且還要具有豐富的數學生活實踐經驗,課堂教學中能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或通過各種有趣的教學實踐活動,運用數學知識,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討論等活動,來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相關實際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掌握各種數學思想方法和解題能力。例如:利用比和比例知識來設計國旗、繪制地圖,利用物理的位置知識來進行拼圖游戲,利用自行車里的數學來判斷兩地之間的距離,利用圓和長方形的知識設計學校的運動場,利用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公式讓學生體會節水積少成多來形成節約用水的良好品質,利用利息計算的公式等知識進行合理的理財等,只有博覽群書,積累淵博的知識和具有豐富的生活實踐經驗,才能把數學與應用真正結合起來,才能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才能真正體現出數學教師與眾不同的的基本素養。
四、靈活的現代教學手段和方法
過去那種“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單一的傳統教學手段存在著許多弊端,遠遠不能適應教育現代化的進程[2]。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進步,對教師運用現代化教?W手段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最基本的是要熟練而靈活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可以擴大教學容量,增強直觀性,而且還可以處理好數學教學中很多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是有利于教學中創設情境,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促進學生思維的健康發展,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一定要直觀、簡潔、適用,緊扣主題,要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切莫喧賓奪主、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起到相反的作用。任何教學手段的使用都要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利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
篇10
學案是指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地知識建構、掌握科學的學習方式、達成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創新和實踐能力而編制的學習方案,或稱導學方案。
“導學案”是集教案、學案、作業、測試和復習資料于一體的師生共用的教學文體,是將上課意圖、學法指導、重點考點、達標訓練、測試內容等在課前發給學生進行預習和課后復習的教學文本。導學案的核心主旨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導學案的設計沒有固定的模式,但一般會有預習環節、探索新知環節及鞏固拓展環節,下面針對這三個環節結合等邊三角形一課的實踐談談我的做法和體會:
一、預習環節
預習環節是傳統教學中所沒有的環節,是導學案實踐中的一個新生環節,是學生在老師的預習引導下開始自學、接著自測并小結的環節。傳統的教學更注重的是教師的教和學生配合著的學,而導學案中預習環節的設置則是充分相信孩子,放飛他們的思維,以他們自學的狀況尤其是自學小結來決定教師后續教什么,如何教,真正做到教師的教配合學生的學。
我所執教的“14.7等邊三角形”是在學習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是這樣來設計預習環節的,分成三部分:第一預習引導,第二預習自測,第三預習小結,這三部分緊密聯系,缺一不可。
預習引導:預習引導猶如茫茫大海中的燈塔,要為學生開展自學指明方向。在本課中我設計的預習引導是三個問題:(1)等腰三角形與等邊三角形的定義分別是什么?它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2)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質?這些性質等邊三角形是否具備?除了這些性質外,等邊三角形還有哪些性質?(3)等邊三角形有哪些判定?我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學習一個新圖形往往分成三步:定義、性質和判定,而這三步既是對學習等腰三角形的一個回顧,又是后繼學習四邊形的一個模式,也是這節課的一個流程,同時也滲透類比思想。預習引導中的問題設置引領學生認真研讀教材,凸顯這節課的重點要點。
預習自測:預習自測題的設計旨在檢測學生的預習效果,教師根據學生自測的情況定奪本堂課的教學,體現以學定教的原則。我覺得預習自測題的設置要注意兩點:(1)涵蓋面廣,如,我設計的預習自測中既涵蓋了等邊三角形的定義、性質,也涵蓋了它的多個判定。(2)以淺顯為主,因為自測題畢竟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的,旨在鼓勵學生,增強其學習信心和能力,而不是要給學生當頭一棒,所以自測題的設計教師一定要把握住難度,盡可能讓學生體會到自學的輕松感與愉悅感。
預習小結:預習小結的設計旨在要求學生通過預習整理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并讓學生做到學有所思。預習小結中可以突出一些關鍵字讓學生填空,如,等邊三角形的性質有(1)___(2)___(3)___我在預習小結中還大膽設計了問題4:“通過預習,我還有如下問題:___”。正如預期的一樣,學生果然有填到“等邊三角形有哪些性質和等腰三角形類似?”“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還有哪些?”“等腰三角形有三線合一,等邊三角形具備嗎?”“等邊三角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這些就是學生真實的學習狀況,為我上課怎樣導提供了最直接、有力的幫助。還有一個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等邊三角形在生活中有什么應用?用幾個等邊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樣的圖形?”可見,這孩子的思維能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并對拼圖很感興趣,預示了這孩子學習的潛力。
通過預習環節,我知道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哪些知識還有待教師的梳理、點撥,這樣以學生自學的狀況來決定教師的教才更有針對性,才更有意義,體現了導學案的核心主旨――先學后教。
二、探索新知環節
區別于傳統教學,在導學案的實施過程中,學生對“新知”在預習這一環節已經知曉或部分知曉,所以,教師要利用先學的成果,有選擇、有針對性地和學生一起梳理新知,面面俱到不是美,“充分準備,有限呈現”才是真。
1.對于有些知識我們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如,“等邊三角形的每一個內角為什么都相等,又為什么都等于60°呢?”這個問題用到了等邊對等角及三角形內角和的性質,所以有必要追根究底一番。
2.根據學生的特點與狀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補充與及時
優化。
補充:如,教材上只提到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且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只有一條。從預習小結中可以看到學生對性質有意猶未盡的感覺,“等邊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質嗎?”問題由學生拋出,學生回答。其實等邊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質,因此等邊三角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三線合一性質等邊三角形是否也適用?類似的問題學生就都能輕松作答,并能對預習小結中不夠完善的地方作及時補充。
優化1:教材上等邊三角形的判定都是用語言文字表述的,而今后學生用得更多的是符號表達,所以,學生能否把文字語言轉化成符號語言,是這堂課必須考量的一個知識點。“如何用符號來表達等邊三角形的判定”是教師在課堂上必須作出的提問。尤其對于“有一個內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這一概念我在黑板上認真板書,加深學生的印象。
優化2:學生接受一些零星的知識并不難,難在如何把已學的知識整理成知識體系。作為教師的我們,通常可以利用圖表的形式和學生一起整理知識體系,便于學生記憶并運用。下圖清晰地顯示出有三種方法說明一個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記住這張圖也就記住了等邊三角形的三個判定。
■
三、鞏固拓展環節
相同的教案甚至是同一道題目,有的教師似乎分析得很透徹,但學生仍不知所云,有的教師言語不多,在關鍵處點撥一二,學生就會豁然開朗,因此新的教學模式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學定教”更是具有很大的挑戰性。
教師的點撥、引導要恰到好處。點撥過多,學生的思維會受到限制,得不到應有的鍛煉,點撥過少,學生的難點沒法突破,會打擊學習的自信心。要設計恰當的問題系列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非常了解,學生對于這類題可能會在哪里卡住,是因為什么原因卡住,需要如何點撥,這一障礙就能逾越過去,這需要教師一定的經驗積累,同時教師也要從學生的學習活動(如,預習、探索新知等部分)中發現學生認知上的缺陷并加以引導。這也是體現導學案的核心主旨――“以學定教”的原則。
幾何圖形題是數學學習的難點之一,只要注重平時的日常教學中經驗的積累與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困難終將被克服。如,“等邊三角形”一課有這樣的題目:
已知ABC中,AB=AC,D是CB延長線上一點,∠ADB=60°,E是AD上一點,且有DE=DB,問:AE、BE、BC有什么數量關系?
■
首先,培養學生“讀條件,想結論”這點很重要,一些簡單的題目讀完條件,想想結論,題目的解決方案已經出現了。此題中,由條件馬上得到DBE是等邊三角形,從而有三邊相等,三內角為60°,不管這些結論對此題有無幫助,這些結論都應該被很快聯想到。
其次,要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嚴格論證。
問1:AE、BE、BC長度看似有什么數量關系?預設AE=BE+BC。
問2:觀察BE+BC可能與哪條線段相等?預設BE+BC=DC。
問3:如何證明AE和DC這兩條線段相等呢?預設學生短時間思考。
問4:證明兩條線段相等的常用方法有哪些?預設等量代換、等角對等邊、三角形全等等。
當前兩種可能性被否定時,三角形全等似乎是唯一的救命稻草,然而這根救命稻草當學生去伸手抓時,卻還差了一小段距離,怎么辦?
問5:能否通過添輔助線來構造什么圖形?預設全等三角形、等邊三角形。
問6:如何在圖中構造全等三角形或等邊三角形呢?
問題6才是這個題目的難點,我引導學生從圖形中的數量關系去嘗試,延長DC到F,使CF=BD,連結AF,這樣就構造了一個ACF與ABD全等,從而進一步得到ADF為等邊三角形,這樣,這個題目也就迎刃而解。
■
回顧此題的分析過程,問題串的有序提出,其實質是分析法的應用,鍛煉了學生的逆向思維。問題4的提出作用也不小,適時幫助學生歸納一些解題中的常用方法和技巧,讓學生碰到類似問題時能有一個切入口,能做到舉一反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在互相討論、師生互動的狀態下完成此題。由于在找等邊三角形時還可以延長EB到P使BP=BC,連接AP、CP,構造等邊三角形PBC,再利用三角形全等和平行線性質和判定推出本題結論;另外,本題還可通過過A點作AM∥BC交BE延長線于M點、連接DM等,所以,這個題不止有一種構造圖形的方法,我在課堂上只講解了一種,另幾種留給學生課后繼續思考,一題多解。一道好的題就是這樣,耐人回味,具有挑戰性,使學生思維的提升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因此,教師的選題很重要,教師的問題設計更是一門藝術。
在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教師觀念、角色的轉變是導學案成功實施的基礎。教育就是一種有教師參與幫助的學習,教師是學生學習器官的延伸力量。教師進入教育過程的身份注定了教師不能作為教育的主體,必須依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學習狀況安排自己的工作,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促進者。課堂不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暴露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成長的舞臺。教師應由傳統的灌輸者演變為適時的點撥者、引導者。要充分了解學生,預設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可能會碰到的困難和障礙,想好解決方案,并配備習題加以鞏固提升。
相關文章
精品范文
1拼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