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經影響國外文學
時間:2022-08-01 11:34:53
導語:圣經影響國外文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督教的《圣經》既是一部記錄古希伯來人(即猶太人)歷史的史書,也是一部內涵豐富的科學著作。《圣經》由《舊約全書》和《新約全書》兩部分組成。《舊約全書》最初以希伯來文寫成,講的是猶太人的宗教信仰和歷史;《新約全書》則以希臘文寫成,說的是耶穌的生平和基督教產生及發展的歷史。公元前270年,72名猶太學者把《舊約全書》譯成希臘文,該文本中各章的名稱和先后順序一直沿用至今。之后,它先后被譯成拉丁文、英文等多種語言,其中最重要的是17世紀初英王詹姆斯一世下令學者重譯的版本,即欽譯《圣經》。它文字流暢,讀起來如詩一樣鏗然有聲,對后世英美文學的影響極大。1970年出版的《新英語圣經》則全部由現代英語譯成,更加通俗易懂。《圣經》作為基督教的經書,記載并傳播著最基本的基督教思想和教義,其基本教義包括神(十誡),三位一體,上帝的創造,罪,救贖,道成肉身,因信稱義,得救,永生,天國,天使,地獄,基督復臨和末日審判等。在絕大多數人信奉基督教的英美國家,隨著基督教的廣泛傳播,基督教文化以其生動、形象和深刻的表現形式反映在諸多作家的文學作品中,從題材、思想、典故、文體等方面均對英美文學產生影響,形成了獨特的基督教文化。《圣經》中的仁慈、寬恕和博愛的基督教思想以及圣經故事典故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都有所體現,因此,文學家們歷來公認《圣經》本身就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是極為重要的文化遺產。
1.直接引用《圣經》中的人物
許多英美作家會把《圣經》中的人物直接拿來用到他們的作品里。這種引用不僅形象地描繪了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特點,也給文學作品增加了一定的深度。威廉?莎士比亞是善用《圣經》中典故的大師,在其眾多劇作中直接引用了來自于《圣經》的人物名稱,例如《亨利四世》的第一幕第二場中,約翰?福斯塔夫說自己“是像約伯一樣窮的”;《威尼斯商人》中女扮男裝的鮑西婭被稱作“但尼爾”。作者借用《圣經》中的名字提及了他們的典故,從而襯托了說話者當時的心情,收到了較好的藝術效果。在文學作品中廣泛引用《圣經》中人物的用法不僅使作品平易近人,易于被西方讀者理解和掌握,同時也使作品本身具有了更加深邃的文化內涵。
2.直接引用《圣經》中的故事
17世紀的英國偉大詩人彌爾頓創作的三部著名史詩《失樂園》、《復樂園》、《力士參孫》分別取材于《圣經》故事中的《創世紀》、《路加福音》和《士師記》。彌爾頓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圣經》在他的生活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是他豐富的創作源泉,并已成為他生活和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19世紀的美國作家惠特曼被稱作“亞當的詩人”,他的《草葉集》中有一章叫做《亞當的子孫》,該章16首詩用“亞當在伊甸園”這一傳說貫穿起來,使詩意混融,藝術結果完整。從其每首詩的內容可以看出,伊甸園傳說滲透其精神和文字。在這些作品中,作者往往打破傳統的束縛,發揮奇特的想象力,巧妙地運用傳說為自己的藝術創作服務。許多《圣經》人物和典故被賦予新的含義,成為重要的象征手段。比如彌爾頓把魔鬼撒旦描寫成蓋世無雙的英雄,贊揚其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同時也塑造了一個獨裁、殘忍的上帝。彌爾頓筆下的撒旦如同他本人一樣追求自由,蔑視專制壓迫,成為清教革命者的象征。而惠特曼筆下的亞當也不再是“墮落”的象征,作者以飽滿的熱情和富于浪漫氣息的彩筆,刻畫了一個純真而富有進取精神的亞當,使其成為人類原始的純潔的體現。作者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到這些作品中,同時也賦予《圣經》中人物新的形象和意義。
3.直接引用《圣經》中的句子
有些作品的名稱直接來自于《圣經》,比如美國作家海明威的成名作《太陽照樣升起》,威廉?福克納的《押沙龍,押沙龍》和《去吧,摩西》等等。“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是《舊約全書?傳道書》第一章第五節的一句話,《太陽照樣升起》這個題目便取自此處。海明威把一種虛無主義的思想引入小說,描繪了一幅現代荒原幻境。他認為人在現代社會中微不足道,任何努力都是于事無補的掙扎。《押沙龍,押沙龍》取自《舊約全書?撒母耳記》,《舊約全書?撒母耳記》講述的是一段父子、兄弟、兄妹自相殘害的故事;《去吧,摩西》取自《舊約全書?出埃及記》,這句話是上帝囑咐摩西去埃及以及搭救身為奴隸的以色列人時所說的話。作者通過直接援引《圣經》為題目來為故事渲染氣氛、奠定基調。
4.把《圣經》故事的寓意融入作品的情節或人物性格中
當讀者閱讀英美國家的著作,經常會發現這樣一種模式:一個人思想墮落或罪戾深重,但經過落水或淋雨后,靈魂便得到洗滌而恢復純凈狀態。水在基督教中的意義非凡。在基督教的教義中,人生來就是有罪的,因而要用水除去與生俱來的罪,以此求得新生。這一傳統源于施洗禮的約翰。洗禮是上帝施行恩典的一種工具,讓基督徒在眾人(包括上帝、人、魔鬼)面前承認自己與耶穌基督出死入生,承認自己是基督徒。因而,水的象征意義在英美文學作品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莎士比亞的《李爾王》和海明威的《向武器告別》等作品都采用了這種方法。主人公經過水的洗禮之后,得到“靈魂的再生”或“新生”。
《圣經》是世界文學寶庫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在世界尤其是英美流傳最廣、影響巨大的文學名著。英美國家的許多作家善于利用《圣經》故事、基督教教義等為自己的作品增加深度和意蘊,因此,要真正地理解這些文學作品,讀者必須認真閱讀并且熟悉《圣經》。《圣經》不僅僅是一本記錄古希伯來人歷史的史書,也是西方、英美文學作品最基本的素材寶庫。它的思想和哲理已成為人們意識的組成部分,它的語言也已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其影響遠遠超過了宗教領域,滲透到社會文化各個方面。《圣經》對英美文學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迄今未減。
- 上一篇:圖書館新生入館教育
- 下一篇:廣電廣告經營形勢分析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