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教育重視核心點新論

時間:2022-04-20 05:14:00

導語:古代文學教育重視核心點新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古代文學教育重視核心點新論

中國古代文學是我們歷代先輩們審美智慧和藝術創造的結晶,其深邃豐茂的思想與情感蘊涵,是我們民族文化精神的靈魂。但是,如今古代文學似乎逐漸失去它往日的魅力。一方面,古代文學跟現代社會的巨大時代距離,導致了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隔膜與疏離,對古代文學的興趣越來越衰退。另一方面,古代文學課程課時銳減、要求降低、教學過程流于表面、教學手段滯后、文學課堂枯燥乏味等多方面的因素,也是學生學習興趣減退的又一原因。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古代文學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值得我們古代文學教學從業者去重視、去深思、去改進。本文結合先秦文學教學實際,試談如何把古代文學課上活、上好。先秦文學雖然時代久遠,但卻是古代文學中非常重要的一段,許多文學、哲學母題正發軔于此。因此,上好先秦文學對后面歷代文學教學而言,既是入門打基礎的重要階段,又是古典文學興趣培養的起點,具有相當的普遍意義。

一、以宏觀視野感受古典文學精華,激發求知欲望古代文學的內容對大學生而言并不陌生,因為它早已散見于小學、初中、高中的語文課程中。

但是這些內容是零散的、非系統的,學生的視野受到很大的局限。而大學里,古代文學教學往往也是偏重文史而輕原典的學習。學生閱讀量少,感知狹窄,缺乏對文學切身的感悟和理解,對作家、作品的理解往往會以偏概全。因此,教學中引導學生從宏觀的視野去學習古代文學十分必要,也是培養學習興趣的需要。以《論語》學習為例,學生熟悉的僅是“溫故而知新”等少量幾個語句。為改變這種狀況,教學時可依據《論語》有二十篇的實際,把學生相應分為二十組,每組負責抄錄其中一篇的名句,課堂上用多媒體依次投影。這樣,學生驚奇地發現《論語》里日常經常使用的好句子居然如此之多,如“文質彬彬”、“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任重而道遠”、“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過猶不及”“、名不正則言不順”“、不怨天,不尤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君子憂道不憂貧”“、當仁,不讓于師”、“有教無類”、“割雞焉用牛刀”、“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等等,大大加深了學生對《論語》的認識和理解。

通過上述的學習,一方面,學生確實是擴大了視野,提高了認識;另一方面,對于那些有深學需求的學生而言,初步了解《論語》的精妙句子,必然會激發起他們進一步去通讀和探究《論語》的求知欲望,這比老師直接推介《論語》的效果要好得多。類似方法,同樣適用于《詩經》《老子》《國語》等內容的學習。當然,由于受教學時間的限制,我們不可能要求學生花大量的時間去全面閱讀古代文學原典,但是我們教會學生一種方法,拓寬他們的視野,讓他們較全面地認識到一座或幾座文學富礦的妙處,學生自然就能觸類旁通。

二、發掘古代文學的當代意義,引發親近感中國古代文學,是我們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

學習與研究古代文學不是為附庸風雅,而是在繼承中尋找到它對當代文學發展的積極意義。著名學者程千帆先生就曾提醒研究古典文學的人,應該“注意當代文學藝術的發展及其中所反映的問題,要使自己的工作對豐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發展當代文學有所幫助。……研究古代文化文學,是為了現在活著的人,不想到這一點我們的研究就沒有意義”[1]。古代文學作品在流傳過程中,不知遭遇過多少劫難,幸存下來的大多屬于不可多得的精品。我們的先輩為文素有“詩言志”、“文以載道”的光榮傳統,創作中自覺追求詩文“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的社會效果,這為古代文學注入了政治熱情和正義精神,作品往往思想性強,情感崇高,給人以濃烈的感染,對我們當代人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先秦文學年代久遠,尋找它與當代人生活的親近感顯得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