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自身專業發展內涵及措施論文

時間:2022-10-26 03:47:00

導語:教師自身專業發展內涵及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自身專業發展內涵及措施論文

論文關鍵詞:有效教學教師專業發展途徑

論文摘要:有效教學是新課程背景下全新的教學理念,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師教學水平都有積極的作用。在有效教學的理念下,教師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是自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學校倡導有效教學的良好環境氛圍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助推器和保障。

有效教學(effective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人,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是教師提高工作效益、強化過程評價和目標管理的一種現代教學理念。有效教學理念的核心思想是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關注教學效益,具備反思意識,它要求教師要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改進教學實踐行為,增長教學智慧。

一、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專業發展已成為教育研究的主題之一。一般認為,教師專業發展是指教師在教學專業上不斷發展,并應貫穿教師職業生涯始終的終身自我發展過程。這一過程不僅僅表現為教師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量的累積,還表現為教師對自身和其所從職業的認知的成熟和深化,能夠逐步建立起一種由專業自我、主觀教育理論和專業知識技能所組成的個性化的素質體系。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將不斷更新專業結構,提升專業水準,從而獲得持續發展。

(一)教學專業化與教師專業化

傳統觀念認為,教師專業發展主要是指由教師所教學科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所組成的學科知識的專業化,一般稱之為教學專業化。其包含兩層意思:首先,對剛步入工作崗位的教師來說,在高校學習的專業基礎知識,還只是書本上的教學理論知識,還未用于教學實踐,其僅是前人的教學經驗而已,還未轉化為自己的教學理論。教師需要通過教學實踐,學以致用,實現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的不斷升華;另外,時代在飛速發展,知識在不斷更新,經驗在不停升華,任何教師都必須不斷地更新已有的教學知識,充實已有的教學實踐。

然而,從有效教學的核心理念來分析,教師專業發展的重點不在于學習專業知識,而是更注重于提高專業能力和專業品質,即從教學專業化轉化為教師專業化。其中,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指教師提供專業服務的能力,它更依賴于在教學過程長期跌打滾翻積累的教學經驗,體現了教師勞動中的創造性成分;教師的專業品質比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更抽象,但它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原動力,常常表現為教師對教育、對學生、對自身發展基本態度。這一轉變,需要通過教師的教育實踐和教育理念的變革,同時也將使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更加豐富和立體,為研究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

通過以上分析發現,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正在發生極大的變化,從以學科專業知識為主轉化為提倡教師個人專業能力及品質的提高,當然,兩者是互相聯系、共同促進的。教學專業化是基礎和前提,教師專業化是對前者的升華和提高,良好的學科專業知識能使教師更有精力來研究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累經驗;過硬的專業能力和優秀的專業品質則能更好地促使教師掌握更多有價值的專業知識。

(二)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一體化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漫長而又需要不斷探索的過程,期間經歷著職前與職后教育兩個階段。按照有效教學對教師的新要求,教師的培養過程對教師專業發展至關重要。但長期以來,在我國的教育機構中,高師院校承擔了教師教育的職前培養任務,而教育學院系統則將重點放在對教師職后的培訓。這樣一方面使教師職前教育遠離教育現場,而教學工作中所需要的知識難以在大學中進行有效傳遞;另一方面使教師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師范大學投人較多,培訓機構獲得的資源偏少,教學水平相對低下。因此,導致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嚴重分離的現象,極大地阻礙和制約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都應該在教師專業生涯的所有階段支持教師的專業發展,體現教師培養的連貫性和互補性。職前教師教育應能夠使未來教師具備他們今后整個專業生涯中完成許多教學專業任務所必須的大多數或全部的能力,以獲得持久的專業學習和發展所必需的所有知識結構和態度。職后教師教育要著重于提高教師學歷;著重于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增強職業適應性,培養骨干教師;著重于學習新理論、研究新問題,培養教育教學專家。巨‘口真正實現教育思想,教學管理、內容和方法上的一體化。

二、有效教學理念下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

從有效教學的內涵來看,它是一套極具實踐性的教學理論,主要強調教師的職后發展問題,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強化自身的專業發展。由此可見,在研究有效教學和教師專業發展的時候,必須看到兩者的相互交融性,它們是相伴而行,相隨而生的。教師的專業水平是影響教學有效與否、效率高低的一個重要因素和必要條件,它只有在教學實踐中才能被驗證、被激活,從而轉化為有效教學的現實因素。另外,教學的雙邊性、反饋性決定了教學的進步既是學生的發展,又是教師的成長和提高,可謂“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是其教學日益“有效”的過程,教學的“有效”程度則是教師專業發展水平最全面、最客觀、最精確的權衡尺度。圍繞有效教學,本文從教師個人和學校兩個層面來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與途徑。

(一)教師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是自身專業發展的內驅力

1.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在終身學習的概念里,學習是一個不斷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能為人生的各個發展階段提供全程的教育支撐。教師的職業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持續發展的職業,教師應樹立這種思想,以應對時展的要求,求得專業水平的提高。有效教學理論的提出為教師轉變教育理念和觀念指明了方向,在此理念下,教師要樹立新“三觀”。一是新師生觀,即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領者,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學生潛能的發現和開發者,是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協作者,是與學生平等相處、共同發展的伙伴。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二是新教學觀,即教師要追求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終身發展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工作要回歸生活、聯系生活,注重自己的教學方式與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化發展趨勢;三是新評價觀,即實行發展性評價,基本特征是多元化,包括標準的多元性、主體的多樣性、內容的全面性、評價手段與方法的多樣性等等。

2.教師要增強對日常教育實踐的反思

當前,我國理論色彩較濃的教育教學研究并不適合作為專業發展主體的一線教師,教師要樹立起“專家”形象,必須重視自身的成長過程及其身處其中的日常教育實踐,充分挖掘日常教育生活中所蘊藏的豐富的研究素材,并形成自身的教學理論,達到掌握策略,改進行為,增長智慧的目的。一是培養發現問題的敏銳性,養成研究的學術自覺。中小學教師研究日常實踐工作的能力,主要取決于他是否具備從教育事件中提煉主題的能力。沒有這種能力,對當下教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就會變得十分遲鈍和冷漠,更難以具備對教育教學事件加以診釋的能力。教師養成發現自身所處的教育環境中的問題的敏銳性,并逐漸養成一種研究問題的自覺,對于中小學解決實際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提高研究能力,有重要意義。川二是善于把自己帶人實踐研究的情境,省思教學效果。情境決定行為,有效教學總是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發生的,而情境則與鑲嵌在其中的知識形成了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過程應該是教師的實踐經驗與真實的教育情境之間持續互動的過程。教師必須融人研究情境,從中獲取“原生態”的現場資料,挖掘其中所蘊藏的問題,探尋教學工作對學生發展的意義。通過對教學資料、素材的整理、分析、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把握教育教學問題產生的深層次原因。三是注重整理研究成果,促進成果系統化。中小學教師應努力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形成文字,對自己教育教學思想進行系統梳理,并從中鍛煉和提高發現問題、收集和處理信息、創新思維、文字表達等能力,從而養成專家型教師的素質。這要求中小學教師及時地把自己對“教學感悟”的感情、體驗、認識、見解、遺憾寫下來,由片斷到長篇,由零散到系統。這樣的文字也許不會闡述得很嚴密、全面、深刻,但由于基于事實,是來自于教育實踐中活生生的感受和體驗,所以,它往往是形象逼真、簡明易懂的。四是積極做好成果轉化,提升專業水平。中小學教師從事日常實踐研究,其研究成果能使教師在深層的文化結構上提升自己的專業視野,使其由客體成為主體,能理性地、富有創意地對待自身的教育活動,并改造以往不恰當的教學習慣與行為。在此過程中,教師從教學研究的邊緣逐漸走向了中心,提升了專業水平。

3.教師要注重開展反思性教學

教師的教學反思是教師把教學觀念和教學實踐等作為認識或意識的對象,對其合理性和科學性進行評判,并考慮、選擇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和科學性對策的過程。它是教師為實現有效教學的有意識努力的過程,同時它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

教師的反思包括對教學工作的反思和對“有效性”教學的質疑,體現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既包括教學行為計劃進行反思,也包括對教學行為進行現場反思,還包括對行為結果進行反思,從而增加有效的教學行為,進而促進有效教學成為現實。反思通過將研究納人教學活動中,經驗不斷上升為實踐智慧,將“他人的理論”與“自我的理論”相鏈接,構筑了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成為教師成長之源。

(二)學校倡導有效教學的良好環境氛圍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助推器和保障

教師任職的學校是教師工作、生活和學習的地方,是教書育人的主要場所,也是教師本人成長發展尤其是專業發展的關鍵所在。在以往的教師專業發展策略中人們往往過多地注重一般意義上的教師教育,忽略了教師任職的學校,從而影響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因此,要真正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水平,必須充分發揮教師任職學校的助推作用。

1.學校要確立教師專業發展與學生全面發展同步推進的辦學理念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只有樹立了正的理念,才會有成功的實踐。有效教學要求教師關注學生的發展,而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是影響有效教學的直接因素。由此可見,有效教學、學生發展和教師發展三者是互為因果,緊密聯系的。因此,學校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學校同樣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場所,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本身除了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應該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也就是說,有一效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學生和教師共同發展,教師專業化發展就是要在學校教育過程中使教師和學生都獲得成功。

2.學校要明確課堂教學是教師發展的主戰場

過去人們認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通過送出去進修學習的方式進行,但這種學習培訓的實踐效果并不理想。因為通過培訓學到的知識,與個體當前的、現實的工作、生活情境與需要關聯較少,缺乏個體特定場景中特定心理體驗的融人和個體內心深處精神的滲透,因此它沒有真正轉化為個體內在心智模式中的有機組成部分,由此造就了現實中口是“行”非的教師群體,其實踐中的表現就是,教師“所倡導的理論”與“所采用的理論”的分裂。相反,校內課堂教學內容是鮮活的,富有特定的情景變化,教師可以在千變萬化的課堂教學中為自己積累足夠的教學經驗,并可將理論下放到實際情境中,產生出自身的特色教學,發揮出教學水平。由此可見,學校必須充分重視課堂這一師生共同成長的主戰場。它對于教師而言,是其職業生活的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教師對職業的感受、態度和專業水平的發展、生命價值的體現;對于學生而言,它是其學校生活的最基本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前及今后的多方面的成長。

3.深入開展校本研訓,加快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

校本研訓是指“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與培訓,是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改善教學實踐為目的的培訓。有效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的有效教學實踐,而有效的校本研訓對促進教師自我反思,促進教師合作與交流,創造性地解決新課程實施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學校要以“教學效益至上”的有效教學理念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校本研訓的途徑,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增長教師的教學智慧,實現學生與教師的同步發展。公務員之家

根據有效教學的理論內涵,學校在推進校本研訓的過程中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一是處理好學校與教師的關系。學校是教學研究的基地,應構建層層管理、逐級落實、全員參與的教學研究管理機制,組織好引導好全體教師對日常教學問題的研究工作,讓教師的研究放在校內,放在自己具體的教學情境中。二是處理好教師與教師的關系。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是開展校本教研和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三種基本力量。學校既要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師個人反思制度,又要探索教師之間、教師與校內教研組之間的互助互動式反思途徑。同時在尋求專家幫助時,要把立足點放在專家指導上,充分發揮他們的引領作用,而不是強調主體作用,只有讓教師成為研究的主體,才能激發教育創新的活力。三是處理好學生與教師的關系。校本研訓的核心是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身心的健全發展,學校一定要緊緊抓住這條主線來推進校本研訓的工作,使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有利于學生的進步,有利于教學效益。

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在科學的教學理念指導下教師自主探索、不斷反思、漸進提高的過程,有其客觀規律性。在新課改背景下,廣大教師要提高教學的藝術水平和教學效率,就必須自覺探索教師專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在教學實踐中學會和學生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