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師生關系的新認識

時間:2022-05-26 12:53:00

導語: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師生關系的新認識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新課程背景下對師生關系的新認識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交往是否有利于學生發展是教學過程能否按照新課程標準來運行的前提和保證。”

“交往的本質屬性是主體性,交往論承認教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兩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既師生之間只有價值的平等,而沒有高低、強弱之分。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系,這種關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徑便是交往,離開了交往,師生關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在傳統的師生人際關系中否認了學生的主體性,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調外部環境和力量對學生的作用與影響,把學生當成接受知識的被動載體。這樣的師生關系和學生觀不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更不利于學生良好人格的養成,阻礙了教育教學的發展。”

所以說,通過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教育工作者必須身體力行的一項重要任務。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中,學生體驗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同時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指導和建議,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度與情感體驗。

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隨處可見對這種師生關系既新的學生觀的要求的體現。

如《語文課程標準》第一部分前言的“課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一)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中就明確的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質、體、美的和諧發展。第(二)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也非常清楚地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在《語文課程標準》的階段目標中還有很多具體闡述,就不一一例舉了。)

試問如果教育教學活動不是在構建了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的前提下進行又如何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達到和諧發展,又如何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呢?所以說構建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我們在教育第一線的工作者(既教師)落實新課程標準的根本。

教師不信任學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讓學生做主,事無巨細包辦代替,這在以往的教學現實中是很常見的事,這些都是阻礙學生主體地位落實的主要因素。要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構建起新的師生關系,教師首先應從思想上改變過時的觀念和專制的作風。并且要從思想上肯定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教轉向“平等中的首席”,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以上都應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過程中處處落實。

最根本的還是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生是人,是發展的人。

學生不是一張沒有思想的白紙,也不是一只空空如也的盛水的容器,更不是復印機和傳聲器。他是人,是發展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生活和內在感受,有著不同于成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

(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教師應用積極的、樂觀的眼觀和態度來估計學生的天性,多關注學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種自我提高和完善的內在需要和傾向,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積極成長的,是可以造就的,是追求進步和完善的,因而對教育好每個學生應充滿信心。

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經常可以看到“好心做壞事”的例子。例如在教室門鎖了的情況下一個學生為了幫助同學拿丟在教室里的文具翻窗而入。我們的教師在遇到這樣的問題時該如何處理呢?我相信絕大部分老師首先會肯定孩子助人為樂的精神,然后再把翻窗的危險性告訴他,再告訴他今后遇到這樣的事該如何處理,我也相信這個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會更樂于助人,而且處理事情起來也會成熟很多。我們再試想一下,如果教師采取相反的態度,忽視學生助人為樂這一美好動機,而一味指責他違反校規爬窗戶這一行為,那將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可想而知。

(二)“我相信你會做得更好”

這是我常對學生說的一句話,相信也是每一個老師對學生的期望,這說明每個教師都相信學生的確潛藏著巨大的發展能量,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獲得成功的。在教育實踐中,有不少探索,正是基于每個學生都有獲得學習成功的潛能的信念,取得了全面提高學生學業成就的良好效果。

有一個耳熟能詳的例子。教育家去到一個班做實驗,隨意從中抽出一部分學生進行談話,告訴這些學生他們是教育家從同學中選出來的最聰明的孩子。一段時間后再來校發現這些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正是教育家點亮了這些學生心中獲得學習成功的信念之燈,使他們發揮出了潛能。

我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會在教師不斷的期待和鼓勵中獲得點點滴滴的成功與進步的。

(三)“多一份愛心,多一分寬容”

作為發展的人,也就意味著學生還是一個不成熟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的人。在實踐中,人們往往忽視學生正在成長的特點,而要求學生十全十美,對學生求全責備。這是和發展觀點想對立的。其實,作為發展的人,學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則是不符合實際的。把學生作為一個發展的人來對待,就要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許學生犯錯誤。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改正錯誤,從而不斷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如果身為人師者愛斤斤計較,喜歡小題大做,你的學生又怎么會是一個寬容的人呢?

我自己就有過這樣失敗的例子。

在我的學生中有一位班干部,各方面素質都不錯,我對他的期望也非常高,一直把他做其他學生的榜樣。一次音樂課后,任課教師告訴我這堂課紀律非常不好,還指出幾個人的名字,其中就有這位班干部。聽了之后當時我就氣過了頭,急匆匆走進教室,大聲的責問全體學生是怎么回事,并當眾訓斥了這個班干部。事后我對自己發那么大的脾氣很懊悔,但沒想到的是我的小題大做給這個孩子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本來話就不多的他言語更少了,輪到他值日的時候,登記本上總記了一大串名字。剛開始我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到后來在意見箱中看到學生給他提的意見,說他動不動就記人名字,我才知道他的心因為我的那一次過激的行為變得有狹隘傾向了。

雖然后來我通過多種渠道幫助這個學生糾正了過來,也讓每一個學生和我一起懂得了寬容對每個人的重要,但這件事留給我的教訓的確是非常深刻的。

綜上所述,要構建一個新的師生關系關鍵在于教師的思想認識和態度。

新的課程改革才剛剛開始,就讓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表者從今天開始,以新的定位,新的觀念來善待我們的每一個學生,構建一個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為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參考書目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現代教育思想專題》

《〈基礎教育實施綱要〉(試行稿)解讀》(公務員之家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