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化轉型下長途客運建筑設計探討
時間:2022-01-18 04:20:12
導語:產業化轉型下長途客運建筑設計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基于產業化轉型下長途客運站的發展趨勢,從高效有序、充滿活力、多元交織、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闡述了長途客運建筑的設計理念與方法,使長途客運建筑設計實現前瞻性、適應性及靈活性的目標。
關鍵詞:長途客運;交通樞紐;建筑設計;多元化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將成為國家下一步經濟工作的重點。如何落實“十三五”規劃建議要求,推進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是各個行業必須引以為綱的問題。落實到建筑與規劃設計上,我們同樣需要與經濟形式相結合,銳意改革、大膽創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使建筑設計具有前瞻性、適應性及靈活性,從而緊貼社會現實,持續健康發展。中國的交通發展戰略,隨著高速鐵路網絡的全面覆蓋及城市公交拓展化的不斷演進,擠壓著長途客運產業的市場份額,旅客流量明顯減少,并且隨著高鐵化進程深入,這個現象還將不斷擴大。根據長途客運產業的特征及其遠期發展,我們希望從建筑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到其既有運行及遠期產業轉型,空間轉化的方向及方法。以期此類型建筑可在其全生命周期產生對應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1高效有序的交通樞紐
長途客運的萎縮問題正在發生,并且可預見的遠期持續擴展。然而作為城市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長途客運仍然承擔著重要作用,并且往往配套城市鐵路、航空、海河運樞紐產生。其功能不可或缺。針對其兩面性,我們首先需要做到的是最大化其產品優勢。充分提高使用效能,這種效能一方面取決于對其運營班線的合理規劃,另一方面則伴隨著人的使用,同建筑空間有效的結合起來。我們旨在優化交通路線及交通便利性,以確保內外區域的高效交通運行。高效有序的交通樞紐是人性化換乘的根本。我們需要積極考慮人的因素,將交通用地盡量布置在換乘核心附近,積極縮短旅客換乘的距離。充分考慮其公共空間的引導性及舒適性,在滿足功能配套需求的同時改善人的換乘體驗,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對長途客運體驗低廉、混亂、不安的長期印象。立體化利用建筑空間,在強調高效化交通組織的同時,充分展現交通建筑的形象特征,使建筑作為城市名片展現在大眾的觀感中。原始的長途客運平鋪的組織模式需要變化,大量的停車空間對地面的占用,也應成為歷史。立體化的使用首先應當從車流組織及停放的立體化入手。我們需要將停車引入地下,將車流及人流根據公共交通的走向分層立體疏解,釋放的地面空間。為旅客換乘提供了全天候的場地的同時,也為區域的上蓋物業綜合開發提供可能。人流車流的立體交織及地下空間的高強度開發,將商業的界面由單純的地面層轉化為地下,地面,地上三級分置,并配合城市開發需求,完成了大面積的旅游產品展示、物流展示、商貿會議、酒店辦公等多種功能的設置,形成一個高效有序的立體樞紐系統。
2充滿活力的鄰里樞紐
人們的流動性及聯通性是區域經濟競爭力及發展前景的關鍵,高效有序的交通疏導,會改變長途客運給人的繁雜混亂的常規印象,外來務工人群、旅游集散人群、商業人群、客運服務人群等多種人流聚集,給城市帶來了巨大的流動性人流,人應當成為地區帶來前所未有的市場優勢。在設計上我們應當充分考慮一系列社會因素及人們的心理因素對其區域產生的不良影響。以高效有序的交通網絡為上層建筑提供了一個令人振奮的環境,從而提升其地塊綜合開發的積極產業價值,集約化的利用城市土地,并以其上蓋物業營造一個充滿活力的鄰里空間。我們可以根據其功能特征,將其有機分為三個層面。1)下層:交通服務。基層交通樞紐綜合了多種交通方式,直接的導路系統和寧靜的環境使駐留時間和購物時間得以優化。充足的地下停車數量,滿足了基礎人流及交通換乘人流機動車及非機動車的有序停放。2)中層:商業服務。商業設施分三區布置。交通型商業,駐留型商業,配套型商業結合其對應層面靈活組織,并充分考慮延展性及可變性。地下層同樞紐間場地聯通,大量公建配套設施及商業空間綜合組織換乘人流在此交互。地面層平面結合公交及出租車上下客人流,最大限度的將廣場景觀及人流界面推進用地內部,同時組織長途人流下客需求。地上層平面通過綠化平臺組織將商住人流同商業人流,商務人流交織。3)上層:酒店、soho、公寓等多產業開發。上層建筑通過合理挖掘用地價值,通過分析,配給基礎人群所需的一系列商業商務及居住需求功能,為鄰里樞紐提供相應的基礎人群,從而使樞紐活力在運營時間之外,仍能夠有足夠的產業支撐。
3多元交織的創新樞紐
高效的交通網絡為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流動人流,活力的鄰里社區則為我們引入大量的基礎人流。人流的碰撞融匯引發巨大的商業價值,樞紐乘客,車站雇員及當地住戶,推動多元交織的商業,商務,購物,公園,休閑,運動及運輸設施,各功能和諧運轉。創新驅動的上層建筑實踐是我們多元交織的基礎,創意的品質及創新的場所感則讓人為之吸引,駐足。所有的業態應當具有普適性及可變性,我們需要在此通過空間共享、分時使用、優化資源配置等手段,為使用者提供集空間、服務、資源及“互聯網+”的線下使用平臺。從而通過產業聚集及專業產業服務助力中小企業成長,通過資源共享降低創新企業合作成本。液態中的每一個客戶不僅是簡單的租戶,也可成為建設階段的合作者,以及運營階段的合伙人,以此模式構建出最具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系統。綜合體的城市集約化完全超越了原城市設計的用地性質,并創造了城市功能的多樣性。業態的復合化理念則將這一復合化利用上升到了管理和運營的層面,也就是考慮到建筑全周期使用的可變性,從而有效的整合不變資源與可變資源,為建筑的后續開發提供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帶動了周邊地塊的發展進程。
4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樞紐
設計需圍繞著使用者的需求出發,以綠色環保的基調,將景觀平臺穿插在建筑體量中,由地下1層交織錯落,直至建筑頂層,經過精心布局,每個平臺均以其合適的尺度穿插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之中,給人們城市中最難得的自然風與光。宜居的動態花園,一體的規劃群體,尊重并結合區域的自然風光及規劃理念。給經過樞紐的每個人留下美好的印象。這是現代人所需要的,也是作為公共建筑的交通樞紐所承擔的社會責任。大面積綠化廣場及銜接通道的設置不僅為旅客提供了便捷的換乘空間,同時也為市民提供了一個全天候的城市公共活動空間。通過空間的綜合組織,將陽光、空氣和綠化引入了建筑的各個層面,從而將建筑空間和宜人的自然環境充分的結合在一起。發展方式的“綠色”轉型,是一體化設計的核心,積極響應建設海綿城市的號召,在建筑屋頂,露臺及景觀設計中均采用種植屋面與可滲透鋪地技術,設置水循環管理系統,在減少熱島效應的同時,進行雨水循環利用,而通過屋頂露臺景觀及水的結合保證為生態圈循環的平衡。積極采用了綠建標準的太陽能熱水、光伏發電、雨水收集、自然采光和通風等措施,使得區域至建筑均能貫徹綠色的思維與實質。
5結語
長途客運建筑作為城市重要公共交通節點,應當成為城市戰略布局的一個微縮展示,在此,我們希望以一個高效有序的交通樞紐,一個充滿活力的鄰里樞紐,一個多元交織的創新樞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樞紐,對城市樞紐設計給予一個嶄新的闡釋,希望通過設計,開發,運營的多方配合,以其前瞻性,適應性,靈活性,有效應對長途客運產業轉型,使其能夠健康持續發展。
作者:劉奕 單位: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姚金瑩.淺談新常態下長途客運汽車站的發展趨勢[J].城市地理,2016(14):227.
[2]高天棟.交通建筑設計理念及應用略述[J].城市建筑,2015(15):63,82.
[3]祝麗莉.信息化條件下長途客運站監管指標體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15.
[4]楊靖.城市公共化的建筑空間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1.
- 上一篇:建筑設計創意表現及實踐
- 下一篇:土木工程專業建筑設計教學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