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空間敘事分析論文

時間:2022-01-15 09:22:00

導語:景觀空間敘事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景觀空間敘事分析論文

1傳統街巷院的居住模式

中國傳統住區中由街巷院組成的居住模式就是居住空間層次劃分的典型實例,這種在日常生活中長期發展演變成的空間層次結構體現了空間層次與該環境內人群活動的適應性,反映了由外至內、從動到靜的行為、心理過程在空間形態上的對應。通過研究傳統街、巷的現代闡釋,以及院落的現代運用,使城市中的傳統元素煥發新的活力,同時給現代城市帶來新的生機。

1.1傳統街巷的現代闡釋

在傳統城鎮中,街巷形成城市的基本骨架,街市勾畫出城鎮的輪廓,描繪了市民的集體活動;居住巷道揭示出城鎮的細部,展現居民的鄰里生活。街、巷具有雙重功能:一是組織交通,二是提供一個社會生活的場所。街市是城市的公共活動空間,具有購物、娛樂、游憩等多種功能,充滿生活情調。巷道是鄰里生活的舞臺,市民可在此小憩、游戲、滯留交談等,展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畫卷。(圖1)

傳統的街區提供了街道和里巷多樣化的群體生活場所,人們出入相友、守望相依,生活上相互協作,長期的共同生活使鄰里之間具有較強的親和力。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城市化進程在加快,城市在不知不覺中“長大了”。除了城市擴張外,宜人的街巷空間被寬闊的馬路所代替,院落式的住宅變成了多層和高層的單元式住宅。結果,馬路變成了交通通道,喪失了昔日的功能。鄰里空間領域感的喪失,嚴重地影響了鄰里的共同生活,現代城市在帶來高效率的同時,也帶來了孤獨和冷漠,人們開始懷念富有人情味的傳統街巷空間。但是,人們總不能回到過去,過著農耕時代的生活,拋棄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去步行,畢竟,現代化的交通提高了效率。可見,讓世界停止下來適應人們的生活是不現實的。難道城市的成長一定要以鄰里感的消失為代價嗎

1.2院落的形成

除了街巷空間外,院落也是傳統城鎮的一大特色。院落民居采光充足,環境寧靜悠閑,在這個小天地之中,人始終與最親近的人保持著近在咫尺的聯系,“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它使人們既隔離于嘈雜的生活環境,又不脫離自然,“庭樹跳松鼠,院花鬧蜜蜂”,一幅生機盎然的景象。院落是當地人們與自然適應的結果,它蘊含著勞動人民豐富的智慧。如果說院落門前的街巷具有公共空間的性質,那么院子則具有半公共空間的性質,在此空間中,它的私密性有所增強,但還保持有相當的開放性,便于在閑暇時鄰居之間的交流,增強鄰里感。

隨著時代的發展,居住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新的單元式住宅。它的產生是時代的產物,是現代城市人口急劇膨脹的體現,也是對新材料、新結構和新技術的積極反映。從某種意義說,新的單元住宅比傳統的居住模式更適應現代城市發展的需要,但并不是單元式住宅的任何地方都比傳統住宅優越。相反,單元式住宅在發展過程中丟失了很多東西,它的一些弊端日益暴露出來。院落住宅特有的東西恰恰正是單元式住宅所缺少的,我們可以借鑒院落住宅在處理居住空間上的經驗對單元式住宅進行改造,使它更適合人們居住。

2對均質型住區公共空間的景觀空間敘事要素分析

張楠教授在《城市故事論》中提出,人對環境的印象和記憶分為三個層次:物→場→事,并總結出城市敘事的四要素:自然要素、人工要素、人文要素、宏大敘事要素。

我們通過選取三個有代表性的均質型公共空間的住區,分析其公共空間的敘事要素,挖掘發生在其住區的街巷院的故事。

2.1圖表分析

采取了圖表分析法,對觀唐·中式宅院、上海九間堂、萬科潤園進行分析,挖掘其住區公共空間的特色要素。

2.2均質型公共空間的敘事要素提煉

從以上圖表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均質型住區公共空間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1)總圖模式大都中軸對稱、方格子形、布局平整、分區明確。

2)體現了中國傳統的院落文化,以現代的方式加以闡釋。

3)體現傳統的街巷式,注重人的交往活動。

宏大事件:可以是原有的歷史文化情結,這個一般在廠房改造的住區比較多見,例如:萬科潤園;還有就是它的院落精神,如北京觀唐別墅、九間堂、萬科潤園;再就是受風水觀念的影響,如北京觀唐別墅。

創意的空間:即人工要素,主要指人交往活動有特色的空間,包括街巷、胡同、院落。

人文:大都體現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根植于心,用現代建筑理念滲透于形。

自然元素:包括水系,植被(如有中國特色的樹木),假山石,南方園林的造園手法等。

3景觀敘事空間分析——以觀唐·中式宅院為例

3.1以傳統街巷院布局為模式

觀唐別墅(圖12)與其它別墅最大的區別就在于:街巷式布局、院落式空間、中式建筑風格。與北京城以十字軸布局、環路相通相聯的大格局一樣,觀唐·中式宅院的規劃也以方方正正的十字軸加環路形成明確的街巷式布局:主街寬、胡同窄、內庭院又豁然開朗的空間序列連續變化,使觀唐·中式宅院一層層變得更加私密,街巷在空間序列中起著由開放到私密的過渡作用。

其規劃設計沿襲了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思想,講究“居中不偏”,“不正不威”。遵循“街道分割”和“方塊居住”原則。依據城市街道規劃“端直形”,即“九經九緯”的原則。規整形城鎮傳統空間結構基本特征是:“城廓方正,街衢井然,軸線清晰,禮制建筑居中”。《周禮考工記》所制“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涂九軌”的城市基本模式,以及井四制經濟模式的影響作用,基本形成方格網的城建型制:“以‘夫’為基本組合網格,而田間阡陌轉化為王城的經緯涂,中經中緯作為坐標系統的主軸線”。由此,規整型城鎮至少具有十字方城和中軸線的特征。云南的政治統治中心、軍事重鎮、漢移民開拓的城鎮多屬此類型,例如:大理古城(圖11)、祥云古城、滬西古城(圖10)以及巍山古城。

3.2觀唐別墅敘事要素的整合

宏大事件:別墅區北端,采屯土造山的手法,營造一座屏檔北向寒風的緩坡小山,別墅區南側,掘湖為景,營建水景主題公園(圖13),結合東西兩端入口處的景觀,四至景觀暗合“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象的吉祥寓意。

創意空間:高墻大院、在院落內部,專門建設了一個“軒”

人文:中國文化;院落文化

自然元素:整個別墅外圍都是柳樹,房間里種了一些很中國的樹——石榴;水景主題公園;屯土造山。

3.3分析法

以觀唐中式別墅為例,用圖底分析法分析它的總圖模式。

Mapping分析法:圖底分析法。就是解讀地圖,對地圖進行分析和疊加,完善地圖所不能表達的意義。

4結語

以傳統街巷院為模式的均質型住區公共空間體現了人們對生活需求的提高,通過對其敘事空間要素的提煉與歸納總結,為我們研究住區公共空間提供的新的視角。有這樣的人居環境里,大家盡情享受一份生活的恬美,也享受著一切藝術文化的滋養。

參考文獻:

[1]張楠.城市故事論.城市規劃.2004/5.

[2]張高源,楊紅芳.杭州傳統街巷庭院空間探析.浙江建筑.2007/6.

[3]蘇宏志,陳永昌.城市成長中傳統街、巷、院落空間的繼承與發展研究.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6/10.

[4]末末.觀唐別墅:中西合璧下的賣“夢”工程.商業文化.2006/11.

[5]魏閩.中式意境,現代感受.時代建筑.2006/3.

[6]余劍峰.中國傳統庭院式民居空間對當代住宅空間的影響.中央美術學院.2007/6.

[7]胡月萍.傳統城鎮街巷空間探析.昆明理工大學.2002/6.

摘要:均質型住區公共空間是以傳統街巷院的居住模式劃分空間層次。本文通過對均質型住區公共空間的景觀敘事要素的分析,并結合實例加以說明,挖掘發生在住區的故事,給住區帶來新的活力。

關鍵詞:街巷空間;院落;均質型;景觀空間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