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管理論文

時間:2022-12-15 04:08:00

導語: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管理論文

摘要:在進行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分析的基礎上,總結了近年來塔里木河流域開發治理方面所做工作。指明了源流區大量開荒,自用水量急劇增加,導致匯入干流的水量減少;干流區上游引水過多,下游來水量急劇下降;流域內水利基礎設施薄弱;缺乏流域總體規劃等水資源開發中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的措施包括實行全流域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配置;借助于水價和水權交易等手段,實現交易主體“雙贏”;依靠技術創新和工程建設,實行維護生態與發展生產相結合等。

關鍵詞: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效率

1塔里木河流域基本情況

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新疆南部,在天山山脈和昆侖山山脈之間,東西長1100km,南北寬600km,面積102萬km2(包括境外流域面積2.4萬km2),占新疆國土面積的61%。塔里木河流域包括巴音郭楞州、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克孜勒蘇州、和田地區5個地州共42個縣市和兵團農一師、農二師、農三師、和田農墾管理局共56個農墾團場。據1998年統計,流域人口826萬人,占新疆總人口的47%;其中少數民族681萬人,占流域總人口的82.5%;國內生產總值350億元,耕地136.3萬hm2,分別占新疆全區的31%和44%。

塔里木河流域是塔里木盆地內的阿克蘇河、喀什噶爾河、葉爾羌河、和田河、開都河—孔雀河、迪那河、渭干河與庫車河、克里雅河和車爾臣河等九大水系144條河流的總稱,多年平均徑流量312.5億m3(國外入境水量63億m3),主要以冰川融雪補給,不重復地下水資源量30.7億m3,流域水資源總量為429億m3。歷史上塔里木河流域的九大水系均有水匯入塔里木河干流,但由于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等影響,20世紀40年代以前,車爾臣河、克里雅河、迪那河已相繼與干流失去了地表水聯系;40年代以后,喀什噶爾河、開都河—孔雀河、渭干河也逐漸脫離干流,目前與塔里木河有天然地表水聯系的只有和田河、葉爾羌河和阿克蘇河三條源流,以及通過人工干渠向塔里木河輸水的孔雀河。

目前,源流區總面積為24.1萬km2,其中山區面積17.12萬km2,占71%,平原面積6.98萬km2,占29%。源流區多年平均降水量252.4mm,主要集中在山區,年降水量可達400mm以上,是主要產流區;平原降水量大多在40~70mm之間,產流很少,屬干旱地區。在源流區中,阿克蘇河由源自吉爾吉斯斯坦的庫瑪拉克河和托什干河兩大支流組成,河流全長588km,經依瑪帕夏閘匯入塔里木河干流。國內流域面積4.28萬km2(境外流域面積1.95萬km2)。和田河發源于昆侖山和喀拉昆侖山北坡,有玉龍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兩條支流,河流全長319km,由南向北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后匯入塔里木河干流。流域面積4.93萬km2。葉爾羌河發源于喀拉昆侖山北坡,由主流克勒青河和塔什庫爾干河、柯克亞河和烏魯克河等支流組成,河流全長1165km,葉爾羌河出流域灌區流經200km沙漠后到達塔里木河干流。國內流域面積7.70萬km2(境外流域面積0.29萬km2)。開都河發源于天山中部,全長560km,最終注入博斯騰湖。博斯騰湖是連接開都河和孔雀河的樞紐,它既是開都河的尾閭,又是孔雀河的發源地。隨著入湖水量的減少,博斯騰湖的湖水已無法通過自然落差流入孔雀河。1976年以來,借助于所建成的揚水泵站及輸水干渠,實現博斯騰湖向孔雀河供水,進而向塔里木河干流供水。

三條源流的水資源總量201.39億m3,其中地表水196.61億m3,地下水4.78億m3。徑流量以冰川融雪補給為主,也有少量的地下水和泉水補給,徑流的年際變化不大(表1)。阿克蘇河是目前惟一的一條常年有水補給塔里木河的河流,是塔里木河最主要的源流;和田河在每年洪水期有水補給塔里木河,是塔里木河的主要季節性源流;1985年以后,葉爾羌河已無水供給塔里木河,僅在1994年發生特大洪水時,有部分余水輸向塔里木河。三條源流河流入干流的多年平均徑流量為45.87億m3,其中阿克蘇河占73.0%,和田河占23.9%,葉爾羌河占3.1%。此外,從1976年開始,通過博斯騰湖揚水泵站及輸水干渠,每年向孔雀河供水約10億m3,其中約2.5億m3水量通過庫塔干渠輸到塔里木河干流的下游灌區,以解決該地區的春季生產生活用水。

2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

塔里木流域在相對長的歷史時期里,人口和經濟增長緩慢,水資源開發利用處于相對穩定的階段。塔里木河流域較大規模的水資源開發與利用,始于20世紀50年代。為了弄清塔里木河水資源開發、利用過程,我們先從歷史的角度加以描述,然后從邏輯的角度做一個歸納。

2.1根據水源可利用性建立新的移民點

建國以后,為了國防安全,屯墾戍邊的需要,我國一直面臨著糧食短缺問題。在當時看來,塔里木河流域地域廣袤,是適宜采用外延擴大再生產方式生產糧食的一個好地方,而且認為,這是合理利用塔里木河流域土地資源的重要途徑。人力資源和水資源是當時開發塔里木河流域所面臨的兩個制約因素。第一個問題是通過擴大建設兵團建制和從東中部移民的辦法加以解決的,第二個問題則是根據利用水資源的難易程度決定團場配置的做法加以解決的。于是在水資源條件相對較好的地區出現了一批新的居民點和大片新的耕地,塔里木河流域也隨之變成了一個糧倉,生產出的糧食為化解當時的糧食短缺問題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2.2以提高引水率的做法擴大開墾規模進而糧食生產規模

生產建設兵團為了擴大商品糧產量,不斷地開墾耕地從而擴大生產規模。1993年與1949年相比,源流區的灌溉面積從35.12萬hm2增加到77.66萬hm2,凈增42.54萬hm2。為了滿足不斷擴大的耕地對水資源的需求,生產建設兵團采取了增加引水量的做法,引水量占河川徑流總量的份額逐步上升到80%以上,葉爾羌河灌區的引水率接近100%,從而導致源流匯入干流水量的逐年減少。據統計,1957─l995年源流區多年平均來水量平均每年增加2000萬m3,而源流灌區用水量平均每年增加5000萬m3,使匯入干流首阿拉爾站的水量平均每年減少3000萬m3。經過幾十年的累積,阿拉爾站的徑流量由50年代的49.35億m3減少到90年代的42.33億m3,減少17.5%。

2.3以開辟新水源擴大開墾規模和糧食生產規模

在塔里木河流域,任何一條河的水量都是相當有限的,而且隨著引水率的不斷提高,引水的邊際成本越來越高。所以,隨著墾殖規模的繼續擴大,先后又采用了打井獲取地下水的辦法。此外,還在博斯騰湖建起了揚水泵站及輸水干渠,實現博斯騰湖向孔雀河供水,其中的庫塔干渠則是專門為引孔雀河水濟塔里木河下游的恰拉灌區修建的,從1976─1994年平均輸水量2.06億m3,解決了干流下游的一部分用水需求。

2.4減少灌溉系統的輸水損失

為了化解下游來水量減少的負面影響,位于干流區的5個團場對干、支、斗渠全部進行了防滲處理,渠系利用系數由原來的50.2%提高到81.2%,提高了31個百分點,在來水量不斷減少的情況下,仍能維持1.66萬hm2耕地的灌水需求。同時,由于渠道滲漏減少,墾區地下水位有所下降,土壤鹽漬化程度也在減輕。

2.5采用節水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具體措施是通過發展膜上灌,棉花改窄膜為寬膜,推廣玉米、冬小麥的膜上灌,水稻改淺水淹灌為旱育稀植,有條件地方試行噴灌、滴灌。根據農一師水利規劃和塔里木河流域規劃,在不增加引水量的情況,發展節水灌溉。

2.6調整種植結構

在開墾初期,種植業結構以糧食作物為主,在糧食作物中又以水稻為主,占糧食總產量的70%。到80年代,流域內糧食作物比重仍然很大,占45%,但隨著來水量的減少,水稻種植面積趨于下降。進入90年代以來,來水量進一步減少,1991─1995年平均供水量只有4.64億m3,其中來水量2.38億m3,引水量2.26億m3。扣除水庫、渠道及河道的蒸發與滲漏造成的水量損失,可用的水量遠不能滿足灌溉需要。為了解決水資源供不應求的問題,5個團場的糧食播種面積減少到100hm2,其中以小麥、大豆和棉花為主,占耕地總面積75%。

2.7棄耕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有3萬hm2耕地,因為缺水不得不大面積棄耕,如今耕地已遞減到1.2萬hm2。2000年,塔里木河下游發生了有水文記載以來最嚴重的一次水荒,斷流時間持續時間長達300多天。兵團被迫再次扔掉0.33萬hm2耕地。在被稱為“風頭水尾”的34團、35團,也由于缺水而放棄了近半耕地,當年開墾的上萬畝耕地如今僅剩266.67hm2。

在干流下游,由于墾區內水庫蓄水嚴重不足,1993年被迫棄耕棉田3500hm2。20世紀90年代以來,恰拉和鐵干里克灌區60年代開墾耕地約2.67萬hm2,由于缺水灌溉,被迫放棄了約1萬hm2。現有耕地面積1.67萬hm2,實際播種面積1994年只有1.33萬hm2。

塔里木河流域現在不僅停止了毀林開荒,而且決定在3年時間內壓縮20萬公頃棉田。退耕后的棉田大部分用來栽種果樹及荒漠植被。塔里木河流域的巴音郭楞州2000年已經退耕還林0.75萬hm2,今后5年內將退耕還林4.67萬hm2,退耕還草2.2萬hm2。阿克蘇地區將在塔里木河兩岸種植6.67萬hm2生態林。

2.8實行宏觀調控措施

塔里木河下游恰拉至臺特馬湖段,歷史上因水量充足,沿岸胡楊、蘆葦、甘草和紅柳等植被生長茂密,形成一條寬約1~5km的縱貫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天然“綠色走廊”。近幾十年尤其是最近30年,這條“綠色走廊”因水源斷絕,日趨衰敗,自然環境急劇惡化,存在著被風沙淹沒的極大可能。為了消除綠色走廊面臨的生態威脅,政府采取了調水措施。2000年5月和11月,先后兩次從博斯騰湖向塔里木河下游總共調水3.27億m3,調水距離785km,水流通過斷流河道長達215km,使斷流將近30年的塔里木河下游得到清流的滋潤。2000年第二次輸水結束后,塔里木河下游河道的地下水位抬升3m以上,地下水影響寬度達到800m,影響范圍約200km2,這對以胡楊林為主的“綠色走廊”起到緊急搶救的作用,延緩了生態系統的急劇蛻變,而且增強了搞好塔里木河流域治理的信心。由于塔里木河尾端臺特瑪湖以上148km的河道仍處于干涸之中,2001年第三次從博斯騰湖調水輸入塔里木河,輸水將直至臺特瑪湖。

從邏輯角度看,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資源利用相繼經歷了4個階段:(1)單一依靠渠系利用地表水階段。在這個階段,由于渠道滲漏嚴重,加上大水淹灌,水資源的損耗率極大。(2)渠、庫配合利用地表水階段,其實質是利用水庫攔蓄的一部分夏洪和冬閑水擴大灌溉面積,從而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3)渠、庫、井配合,地表水與地下水并用階段。地下水的適當開發,既能降低地下水位,從而防治土壤次生鹽漬化,同時又能減少無效蒸發,使水資源得到合理利用。(4)提高引水效率與用水效率并舉階段。提高引水效率的措施有渠道襯砌等,提高用水效率的措施包括推廣玉米、冬小麥的膜上灌,棉花改窄膜為寬膜,水稻改淺水淹灌為旱育稀植,有條件地方試行噴灌、滴灌,以及通過調整種植結構和產業結構,降低單位國民生產總值的用水量。

3近年來塔里木河流域開發治理方面所做的工作

3.1資源調查、考察與流域規劃

1982─1986年,先后進行了阿克蘇河、和田河、葉爾羌河和塔里木河干流的資源調查和科學考察。1986─1991年又相繼完成了葉爾羌河、和田河和阿克蘇河的流域規劃和塔里木河的干流規劃。1999年12月18─30日由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自治區計委牽頭,水利、農業、林業、牧業、氣象、中科院新疆分院、巴州、兵團、農二師等方面專家組成的考察組對塔里木河中下游進行了勘察,并完成了《塔里木河干流水利工程建設與流域生態環境建設的項目建議書》。2000年1月12日~28日,2月13─29日,在水利部的具體要求和安排下,新疆水利廳組織了38位專家對塔里木河干流進行全程實地踏勘,歷時33天,行程11000km;獲得了大量的水樣、土樣、地形斷面、gps定點資料及相應的音像資料,召開了六次座談會和一次研討會。在此基礎上編制了勘察報告、塔里木河規劃綱要任務書和規劃工作大綱,以及塔里木河生態治理搶救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2000年4月24日,自治區計委和水利廳通過了塔里木河干流生態治理搶救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并報國家計委和水利部,現己列人今年國家的基建計劃。2000年5月27─28日,由水利部規劃總院組織,水利部有關司局參加,審查并通過了塔里木河流域綜合規劃綱要任務書。

3.2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研究

近年來,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清華大學、新疆農業廳、水利廳和塔里木河管理局等單位相繼開展了《塔里木河流域自然環境演變和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塔里木河流域資源與環境遙感調查和系列圖紙編制》、《塔里木河農業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整治》、《阿克蘇河¾¾塔里木河水資源利用優化模式及環境保護對策》、《塔里木河上游三源流向干流輸水目標管理系統研究》、《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利用及管理研究》、《塔里木河干流來水平衡研究》、《塔里木河河流形態研究》、《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利用、生態環境整治和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塔里木河流域整治與生態環境保護研究》等研究項目。上述研究對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許多有較高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的成果。尤其是1996~1999年,中科院生地所、清華大學和塔里木河管理局承擔的“九五”攻關項目《塔里木河流域整治與生態環境保護研究》,其研究的內容、深度和廣度經國家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3塔里木河干流的整治工作

1992─1996年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實施了《塔里木河治理前期準備項目》,項目總投資3514萬元。1994─1996年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實施了《塔里木河向下游綠色走廊應急輸水工程》,項目投資2600萬元。1998年開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進行《塔里木盆地灌溉與環境保護二期工程》,總投資1.128億元,目前正在實施。上述整治工程的完成使塔里木河流域管理機構和生態綜合監測站初具規模,并相繼建成了十幾座闡、涵、橋。

3.4加強水政水資源管理

1992年1月,成立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頒布了流域管理委員會章程和管理局職責。1994年4月,頒布了《塔里木河流域水政水資源管理暫行規定》。1994年冬至1995年夏,依據《塔里木河水資源管理暫行規定》,利用《塔里木河前期治理項目》和《塔里木河向下游綠色走廊應急輸水工程》中已建成的部分工程,在自治區政府的協調和巴州、農二師的配合下,首次向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庫以下綠色走廊泄水2800萬m3。1997年12月,頒布了《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管理條例》。1998年8月,成立了塔里木流域水利委員會常委會和塔里木流域水利委員會、執委會、管理局,并通過了五年工作計劃和水利委員會章程。1999年初,下發了《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各用水單位年度用水總量定額》。2000年2月12日塔里木河流域水利委員會與流域內各地州師局簽訂了2000年用水協議。2000年4月30日和11月,依靠水利部、自治區政府和兵團的支持和巴州、農二師、塔里木河管理局的共同努力,先后兩次從博斯騰湖向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庫以下綠色走廊泄水3.27億m3,對于扭轉下游植被衰敗的趨勢起了積極作用。上述工作的開展使塔里本河流域的管理逐步納入了法治化管理的軌道。

4水資源開發中的主要問題

4.1源流區大量開荒,自用水量急劇增加,導致匯入干流的水量減少

據統計,在1949─1993年期間,盡管源流區的水資源趨于增加,但由于其新增灌溉面積太多,達42.54萬hm2,引水率已提高到80%以上,甚至接近100%,導致匯入干流區的水量不斷下降。據統計,干流來水量90年代與50年代相比減少了16.8億m3。干流來水組成也發生了變化,即大部分是回歸水和農田排水,由此導致了干流河水礦化度的升高。

4.2干流區上游引水過多,下游來水量急劇下降

干流區除了來水量有所減少、質量有所下降外,還出現了上游引水量增多,用水份額加大,下游來水量和用水份額急劇減少的問題。從表2可以看出,最近幾十年,干流各區段的耗水量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中,上游耗水量從50年代的14.8億m3增加到90年代的17.1億m3,耗水份額由26.4%增加到43.5%;中游耗水量由50年代的25.8億m3減少至90年代19.2億m3,但耗水份額相對穩定,維持在46%~50%之間;下游段耗水量減少較多,由50年代的15.6億m3減少到90年代的3.1億m3,耗水份額由27.7%下降到7.8%。有關資料表明,上游沙雅縣境內和中游尉犁縣境內的開荒尤為嚴重,估計每年在1萬hm2以上。為了滿足新增耕地的用水需求,上游下段和中游亂扒的引水口多達300余處,致使下游來水量由50年代的15.6億m3劇減為90年代3.1億m3,減少了80%。由于下游來水量減少,大西海子水庫的蓄水量滿足不了當地灌區的用水需求,新疆塔里木河管理局準備實施的向“綠洲走廊”應急輸水0.8億m3的目標未能實現。

由于競相引水,干流來水量愈往下游遞減得越快。在阿拉爾至新滿渠180km內,每km減少360萬m3;新滿渠至大壩284km,每km減少400萬m3;大壩至恰拉的203km區段內,每km減少1010萬m3。下游的總來水量從50年代的14.8億m3減少到4.64億m3,減少了69%,鐵干里克的來水量由8.5億m3減少到0.06億m3,減少了99.3%。阿拉干和羅布莊則分別斷流了25年和27年。

4.3流域內水利基礎設施薄弱

無論是源流區還是干流區,所建的都是引水工程,基本上沒有控制性水利工程,加上水利工程嚴重老化,水毀工程修復緩慢,對水資源的宏觀調控能力很低;基本上沒有采用工程治理措施,河道處于自然狀態,洪水來時到處漫流,大量水資源被蒸發、滲漏掉了;枯水季節,水質咸化,又不適于灌溉;渠系襯砌率低,輸水過程中的滲漏非常嚴重,損耗率高達60%~65%,以致每hm2耕地的灌溉用水達到16500~22500m3。

4.4缺乏流域總體規劃

3.2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研究

近年來,中科院新疆生地所、清華大學、新疆農業廳、水利廳和塔里木河管理局等單位相繼開展了《塔里木河流域自然環境演變和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塔里木河流域資源與環境遙感調查和系列圖紙編制》、《塔里木河農業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整治》、《阿克蘇河¾¾塔里木河水資源利用優化模式及環境保護對策》、《塔里木河上游三源流向干流輸水目標管理系統研究》、《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利用及管理研究》、《塔里木河干流來水平衡研究》、《塔里木河河流形態研究》、《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利用、生態環境整治和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塔里木河流域整治與生態環境保護研究》等研究項目。上述研究對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許多有較高學術價值和實用價值的成果。尤其是1996~1999年,中科院生地所、清華大學和塔里木河管理局承擔的“九五”攻關項目《塔里木河流域整治與生態環境保護研究》,其研究的內容、深度和廣度經國家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3塔里木河干流的整治工作

1992─1996年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實施了《塔里木河治理前期準備項目》,項目總投資3514萬元。1994─1996年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實施了《塔里木河向下游綠色走廊應急輸水工程》,項目投資2600萬元。1998年開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進行《塔里木盆地灌溉與環境保護二期工程》,總投資1.128億元,目前正在實施。上述整治工程的完成使塔里木河流域管理機構和生態綜合監測站初具規模,并相繼建成了十幾座闡、涵、橋。

3.4加強水政水資源管理

1992年1月,成立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頒布了流域管理委員會章程和管理局職責。1994年4月,頒布了《塔里木河流域水政水資源管理暫行規定》。1994年冬至1995年夏,依據《塔里木河水資源管理暫行規定》,利用《塔里木河前期治理項目》和《塔里木河向下游綠色走廊應急輸水工程》中已建成的部分工程,在自治區政府的協調和巴州、農二師的配合下,首次向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庫以下綠色走廊泄水2800萬m3。1997年12月,頒布了《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管理條例》。1998年8月,成立了塔里木流域水利委員會常委會和塔里木流域水利委員會、執委會、管理局,并通過了五年工作計劃和水利委員會章程。1999年初,下發了《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各用水單位年度用水總量定額》。2000年2月12日塔里木河流域水利委員會與流域內各地州師局簽訂了2000年用水協議。2000年4月30日和11月,依靠水利部、自治區政府和兵團的支持和巴州、農二師、塔里木河管理局的共同努力,先后兩次從博斯騰湖向塔里木河下游大西海子水庫以下綠色走廊泄水3.27億m3,對于扭轉下游植被衰敗的趨勢起了積極作用。上述工作的開展使塔里本河流域的管理逐步納入了法治化管理的軌道。

4水資源開發中的主要問題

4.1源流區大量開荒,自用水量急劇增加,導致匯入干流的水量減少

據統計,在1949─1993年期間,盡管源流區的水資源趨于增加,但由于其新增灌溉面積太多,達42.54萬hm2,引水率已提高到80%以上,甚至接近100%,導致匯入干流區的水量不斷下降。據統計,干流來水量90年代與50年代相比減少了16.8億m3。干流來水組成也發生了變化,即大部分是回歸水和農田排水,由此導致了干流河水礦化度的升高。

4.2干流區上游引水過多,下游來水量急劇下降

干流區除了來水量有所減少、質量有所下降外,還出現了上游引水量增多,用水份額加大,下游來水量和用水份額急劇減少的問題。從表2可以看出,最近幾十年,干流各區段的耗水量發生了很大變化。其中,上游耗水量從50年代的14.8億m3增加到90年代的17.1億m3,耗水份額由26.4%增加到43.5%;中游耗水量由50年代的25.8億m3減少至90年代19.2億m3,但耗水份額相對穩定,維持在46%~50%之間;下游段耗水量減少較多,由50年代的15.6億m3減少到90年代的3.1億m3,耗水份額由27.7%下降到7.8%。有關資料表明,上游沙雅縣境內和中游尉犁縣境內的開荒尤為嚴重,估計每年在1萬hm2以上。為了滿足新增耕地的用水需求,上游下段和中游亂扒的引水口多達300余處,致使下游來水量由50年代的15.6億m3劇減為90年代3.1億m3,減少了80%。由于下游來水量減少,大西海子水庫的蓄水量滿足不了當地灌區的用水需求,新疆塔里木河管理局準備實施的向“綠洲走廊”應急輸水0.8億m3的目標未能實現。

由于競相引水,干流來水量愈往下游遞減得越快。在阿拉爾至新滿渠180km內,每km減少360萬m3;新滿渠至大壩284km,每km減少400萬m3;大壩至恰拉的203km區段內,每km減少1010萬m3。下游的總來水量從50年代的14.8億m3減少到4.64億m3,減少了69%,鐵干里克的來水量由8.5億m3減少到0.06億m3,減少了99.3%。阿拉干和羅布莊則分別斷流了25年和27年。

4.3流域內水利基礎設施薄弱

無論是源流區還是干流區,所建的都是引水工程,基本上沒有控制性水利工程,加上水利工程嚴重老化,水毀工程修復緩慢,對水資源的宏觀調控能力很低;基本上沒有采用工程治理措施,河道處于自然狀態,洪水來時到處漫流,大量水資源被蒸發、滲漏掉了;枯水季節,水質咸化,又不適于灌溉;渠系襯砌率低,輸水過程中的滲漏非常嚴重,損耗率高達60%~65%,以致每hm2耕地的灌溉用水達到16500~22500m3。

4.4缺乏流域總體規劃

流域內各地州、各部門各自為政,水資源缺乏統一管理。源流區和干流中上游隨意取水現象比較嚴重,到達下游的水量越來越少,越來越難以維持農田灌溉和生態需水。

5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的措施

5.1實行全流域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配置

為了有效地協調源流區與干流區的關系,干流區上中下游的關系,以及生產、生活與生態用水的關系,實現塔里木河流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對塔里木河流域進行統一管理。1)強化管理、監督,實行干流、源流水資源一體化管理,按照大流域的概念對分源流、干流所做的流域規劃作必要的補充、修改和調整,提高它們之間的耦合性。2)在源流區實行定額限量引水,確保塔里木河干流來水量不低于47.1億m3,其中,源流區來水量不低于43.6億m3,“引孔濟塔”水量不低于3.5億m3。為了拯救下游綠色走廊,近期要確保有2億m3水量泄往大西海子以下,遠期達到2.5億m3。

5.2借助于水價和水權交易等手段,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從供給角度看,水價必須反映水資源的稀缺程度,從需求角度看,水價要反映水資源可帶來的邊際效益。有了這樣的價格信號,就會誘發源流區和干流區開展旨在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的技術創新,實現由增引地表水到轉向開發地下水的轉變。所謂水權交易,則是為了實現“雙贏”。

5.3依靠技術創新和工程建設,提高水資源的可利用性

據業內人士估計,工程措施可挖潛的水資源達7.39億m3,其中上游段2.46億m3,中游段4.93億m3;節水2.79億m3。其中上游0.82億m3;中游1.97億m3。具體措施包括疏通河道,修建控制閘,封堵非法引水口,減少湖區蒸發耗水等。源流區內潛水位在0~2m的面積有7500km2,潛水蒸發量達47.7億m3。通過開發地下水替代一部分地表水,不僅可利于提高向塔里木河干流輸水的保證程度,而且可獲得良好的生態效益。開發地下水的投資也不會高,一般都低于修建水庫的投資,經濟效益也是好的。

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資源利用應實行維護生態與發展生產相結合原則。生態用水按維護現有生長較好的植被面積計算約需31.23億m3,生產用水可達到9.66億m3,扣除水庫、湖泊、濕地、河流水面蒸發損失6.4億m3,生態與生產用水比例大體為3:1。干流各區段的水量的分配應按地域相對平衡,上、中游各占源流來水份額的42.5%,即18.5億m3,下游占15%,達到6.5億m3。下游再加上孔雀河供水3.5億m3,合計10.0億m3,就可滿足維護下游綠色走廊用水。

6總結性評論

6.1存在的主要問題

(1)源流區大量開荒,導致用水量急劇增加。據統計,1957─l995年源流區多年平均來水量平均年增加2000萬m3,而源流灌區用水量也平均年增加5000萬m3,使匯入干流首阿拉爾站的水量平均年減少3000萬m3,其結果是阿拉爾站的徑流量由50年代的49.35億m3減少到90年代的42.33億m3,減少17.5%。

(2)干流區上中游大量耗水,致使到達恰拉斷面的水量由50年代的l4.6億m3減少到現在的2.5億m3,阿拉干地下水位由3~5m下降到11~13m,下游段胡楊林由50年代的5.4萬hm2減少到1995年0.733萬hm2,減少了86.4%;35年內沙漠化面積增如1.231萬hm2,兩大沙漠正在靠攏。

導致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無序開發、無序引水、無權威管理機構、無統一治理規劃。

6.2治理的基本思路

(1)今后的開發治理中應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以水資源優化配置為重點,以水資源統一管理作保證,建好管好源流,改造治理干流。

(2)水資源首先滿足生態需求,同時兼顧生產需求;源流和干流治理應抓緊干流治理;干流的上中下游治理突出上游下段和中游上段的治理;南岸和北岸應當重在南岸;水量水質重在水量,但不忽視水質。

(3)干流治理控制上游、改造中游、挽救下游,下游治理上段保綠洲、中段保生態、下段保通道。

(4)源流治理實現三個轉變,即由粗放型向集約型開發利用水資源轉變,由片面開發地表水向科學開發地下水轉變。由建平原水庫向建山區水庫取代部分平原水庫轉變。干流治理實現三個改造,即通過修閘、筑堤、疏浚、封口改造干流通道;通過排水工程和泄洪區建設改造干流水質,通過退耕還林還草、種植業結構調整改造農業生產系統。

(5)強化流域法治管理,加大監督查處力度,依法治水,依法管理河流。

參考文獻: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r].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2.

[2]宋郁東等.中國塔里木河水資源與生態問題研究[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3]樊自立.塔里木河流域資源環境及可持續發展[m].科學出版社,1998.

[4]毛德華.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環境與管理: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環境與管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d].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8.

5.王樹基,劉興文.阿克蘇河-塔里木河流域水土資源合理利用與環境保護對策[m].氣象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