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學教學改革研究3篇
時間:2022-03-31 04:11:36
導語:分析化學教學改革研究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1教學方面
目前課程的教學主要以PPT演示課件結合講述的方式進行教學。伴隨著教學的進行也發現了若干問題。如各省市高中化學教育程度不同,部分省市高中化學為選修課,部分學生缺少化學的基本常識,學習難度較大。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未來應把重點放在整理課件,在PPT上加大重點、難點知識的篇幅。在正常教學內容間穿插部分學生高中甚至初中就應當掌握的化學常識,以便讓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充分理解知識點。還有部分工作就是在PPT中以圖片和動態FLASH替代文字敘述,吸引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還應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在每章授課結束后,要求學生自己對該章內容進行總結作為固定作業。對學生的總結批改后,課堂上加以補充。由于每個學生的基礎不同,對課程重視程度不同,通過總結就能較好的了解學生學習的動態,方便教師對各別學生進行及時輔導。通過這個方法也較好的調動了學生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也能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對課程進行總結并系統化的掌握重點及難點問題。通過對學生總結的批改,發現學生自我歸納知識點的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總結出重要知識點。
2考核方面
對本門課程的考核方式進行改變。增加了課題論文的考核形式。題目在學習完相關章節后(學期中段)發放給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準備。由于是按照寢室為單位進行課題,也方便學生在課余時間對課題進行討論。對于課題涉及大量教材以及教材外的內容,在教師的指導下,讓一部分學生在大一期間就能掌握通過網絡媒體查詢文獻資料以及整合有用信息的能力。通過課題短片論文的撰寫,讓學生掌握論文的基本格式為畢業論文做先期準備。通過制作PPT并對課題內容的闡述,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通過分組的形式,使學生加強團隊精神以及集體榮譽感。在期末考核時,對學生的論述部分進行錄像討論各組之間的優劣。
3實踐教學方面
針對目前我院《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課程,應著重點著手于實驗項目與課本理論教學更為緊密結合的方向進行。選取更加適合專業學生的實驗項目,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力爭通過實驗教學讓學生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建立化學興趣小組,選取若干簡單易操作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實驗,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
總體來說通過對該課程教學考核進行改革以后,學生的反應良好且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由于本人參加工作時間較短,在教學方面經驗尚淺且能力有限,請及時提出寶貴意見,共同使化學課程在各專業基礎教育中起到更為重要的作用。
本文作者:王琪工作單位:沈陽工學院
第二篇
1課堂教學知識體系結構的調整
水分析化學的授課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水分析的測量與質量保證、化學分析法和儀器分析法[2]。其中化學分析法主要包括四大滴定方法,而儀器分析法包括光譜、色譜和電化學分析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儀器分析逐漸取代了傳統的化學分析,成為水質分析的主要方法。傳統的水分析化學教學以講述化學分析方法為主,適當介紹幾種常規的儀器分析法[3]。因化學分析法準確、費用少且容易掌握等特點,常用于污染較少的水樣中常量組分的分析[4]。在過去幾十年,化學分析法是水分析的主要方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環境污染加劇,水環境樣品中待測組分越來越復雜,變異性大,并且大部分污染物質為痕量級甚至更低,采用常規的化學分析法無法得到準確的結果,必須借助儀器分析的技術和手段才能完成。因此,作為環境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水分析化學應適當調整化學分析法和儀器分析法在課堂教學中所占的比例,重點講授化學分析法的原理和儀器分析法的應用。
2課堂教學模式和內容的調整
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采取老師在講臺上講授,學生在下面機械地記的形式,達不到使學生掌握相關原理和儀器應用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并且,老師單調的說教方式,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反而容易使學生疲倦,并由此產生厭學心理,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極大的挑戰,課堂教學模式和內容調整勢在必行。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緩解課堂壓力,在講授四大滴定方法時,可以將四種平衡反應和影響因素采用比較研究的方法進行講解,從而縮短授課課時,運用比較思維原理,加強學生對枯燥理論的理解;對于不同滴定方法的應用,則可以采取任務教學法,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在講授完四大滴定法的原理后,將學生分成四組,分別去收集滴定分析方法的應用,每一種滴定方法作為一個專題,收集過程中加強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教師對收集過程進行監控指導,最終形成專題報告,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課堂討論,通過互動式啟發式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3教學考核模式的調整
傳統的課程考核模式多采用課程作業、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等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強化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然而學生剛從高中的高強度訓練突然轉變為低強度學習,自我控制能力較差,部分學生存在課程作業抄襲,考試抱佛腳的方式應對,考核效果較差,達不到應有的結果。同時課程作業往往針對課堂內容,無法達到課程預習的目的,在目前高強度教學形勢下,學生不預習,很難跟上教學進度,急需采取某些改革措施,提高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為了提高教學成效,可在部分專題結束后進行課前十分鐘測試,將傳統的作業轉移到課堂進行,防止學生的抄襲,同時提醒學生課后的復習,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與此同時,借助網絡教學平臺,課下布置相關思考題,代替傳統的作業,促進學生對新教學內容的預習,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了促進學生的預習與復習,大大提高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例,避免期末考試成績所占比例過大,學生抄襲和臨時抱佛腳的現象發生,引導學生進入平穩的學習狀態。為了提高學生的系統思維能力,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較高的學習興趣和飽滿的精神狀態,積極主動的進行思考。在化學分析理論教學結束后,布置小論文,通過撰寫小論文使學生在熟練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查閱相關資料,能夠對水質分析中的某些問題和技術進行思考,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理論的積極性。
4網絡教材的開發和利用
傳統的教學模式所采用的教材往往是固定的,主要是便于學生課下預習,其中的化學分析部分較適合理論教學,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光學、熱學、電化學、色譜、波譜類分析技術都已從經典的化學精密機械電子學結構、實驗室內人工操作應用模式,轉化為光、電、算(計算機)一體化、自動化的結構,并正向更名副其實的智能系統發展(帶有自診斷、自控、自調、自行判斷決策等高智能功能)。這導致教材中的儀器分析部分相對于實際使用存在嚴重滯后的問題。為了解決該問題,可依托學校網絡教學平臺,開發和利用網絡教材輔助儀器分析的教學,讓學生了解最新的水分析技術。由于網絡教材具有內容情境化、資源多樣化、學習個性化、評價科學化、交流互動化、操作簡單化及可開放性、可共享性、可協作性等特點,可將儀器分析部分分為教學部分和自學部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從互聯網上、學術刊物以及其他新聞媒體上摘取最新的研究成果與分析方法,傳授給學生,學生也對感興趣的分析方法進行大膽的嘗試驗證,理論密切結合實際,提高學生的設計能力與動手能力。通過網絡教材的開發與利用可更好地促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不僅可以拓展現有的教學內容,還將直接導致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的變革,更有利于推動現行教學模式的變革。
5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同步
水分析化學除38學時課堂授課外,還有18學時的實驗學時。實驗教學是使學生掌握實驗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是對學生進行科學訓練,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5]。實驗教學是理論教學的重要補充,與課堂教學同等重要。由于水分析化學實驗所需儀器較多,一般由化學實驗中心安排授課,導致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脫節,使本來實踐性很強的水分析化學教學變得枯燥無味,學生學起來沒興趣,知識掌握起來也有一定難度,實驗時無思考[6]。為避免理論課與實驗課脫節,可采取理論課與實驗課同步進行教學,學生在學習理論的同時就進行相關實驗的操作,達到理論知識及時應用于實驗,同時又反過來促進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的目的,使實驗課與理論課不脫節,融會貫通,使知識掌握得扎實、靈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
6結論
水分析化學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利用分析化學的理論去解決復雜的水質分析中的實際問題。教學改革不僅僅局限于教師,跟多的應該關注學生,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考核標準的調整,達到調動學生內在學習潛能的目的,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被動思考為主動思考,改變現有的學習習慣,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本文作者:程靜王芳工作單位:武漢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
第三篇
1我校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1.1調整實驗教學內容
目前,大部分醫藥學院校的分析化學實驗教材都是自編或協編,實驗內容與普通院校相同。以驗證性實驗為主,與醫學、藥學聯系不太緊密,連貫性不強,實驗操作多為規定不變的固有模式,較少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小,興趣不大。所以,我們對實驗教材內容進行了適當的調整。我們的指導思想是以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為核心,以科學研究方法的綜合訓練為基本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為目的。我們在編寫實驗講義時,力求做到實驗操作、原理闡述并重,突出“醫用”,更注意系統性和實用性[2]。例如包括了枸櫞酸鈉含量的測定、幾種混合磺胺類藥物的薄層色譜、APC片劑的含量測定(高效液相色譜)等等與醫藥學有關的實驗,并增設了一些與醫藥、生活有關的綜合設計性實驗,激發學生做實驗的熱情和興趣。
1.2改革實驗教學方法
首先要求學生實驗前必須進行預習,帶著問題、設計方案進實驗室。在進行綜合性實驗教學時,我們把一部分要用的儀器擺在共用邊臺上,讓學生從思考、設計方案去挑選實驗所用的儀器,參考實驗教材,獨立完成實驗任務。二是針對部分實驗內容,采取同學間討論或小測驗形式完成實驗,這樣能很好地加深和鞏固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三是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采用CAI等教學手段,提高實驗的趣味性,充實學生的知識結構,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四是采取啟發式教學,讓學生分析問題、積極思考,做到實驗時手腦并用。教師在講解實驗課時,要簡明扼要,抓住重點、難點講述,多采用討論式、提問式、比喻式、啟發式、比較式等多種方法對學生加以引導,由他們獨立完成對本次實驗課內容的理解、掌握,最后教師加以總結。這些改革,讓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成為教學主體,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了良好互動的課堂氛圍。
1.3加強學生操作訓練
分析化學實驗是醫藥學院校檢驗、藥學專業一年級學生的基礎課,對以后學生動手能力培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加強學生的基礎操作和綜合實驗訓練。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們將一些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技能訓練設置為獨立的實驗,如常溶液配置、溶液標定、儀器分析測定等。在進行基本操作時,要求學生認真進行基本技能操作,培養學生嚴謹的實驗態度。規范操作,減少失誤,逐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1.4合理分配實驗設備
因不斷擴招,目前需要上醫學分析化學實驗的學生多達1500人。在過去,我們采用相同實驗內容同時進行的教學安排,按實驗要求設置實驗室儀器的配置,需要很多相同的儀器,一些貴重儀器設備一年只使用一次,使用率極低。改革后,我們將三個實驗室分別開設不同實驗,放置不同的實驗儀器設備,進行循環式地實驗教學。這樣,極大地緩解實驗室的壓力,提高了實驗場地利用率、儀器設備的使用率,節省了購買實驗儀器的費用,減輕了實驗準備的工作強度。如開設“分光光度法測得鐵配合物的組成”實驗,按過去的實驗儀器配置要求,每個實驗室要配置12臺分光光度計,三個實驗室就要放置36臺分光光度計。現在我們只需放置12臺分光光度計即可滿足教學要求,僅這一項就節省了三分一的教學經費。
1.5開設小量、半微量實驗
我們都知道常量實驗所用藥品量大,導致教學經費投入大、資源利用率低、環境污染嚴重等等。現在我們在某些實驗(如硝酸銀滴定液的配制與標定)開設小量實驗。這些小量、半微量實驗對學生實驗技能、實驗準確性和精密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樣減少試劑使用量,減少了對環境的污染,同樣能達到培養學生實驗技能、提高實驗教學效率的目的[3]。
2我校分析化學改革的建議
隨著我國醫藥業不斷發展,社會對檢驗、藥學人才的需求增加,目前各大院校加大對檢驗、藥學專業學生的招生和培養。而藥學、檢驗專業畢業生主要分配到醫院檢驗科、制藥廠和醫藥研究所等從事各類檢驗、藥物開發、研究、藥物生產質量保證等方面的工作,因此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在醫藥院校教學中越顯重要。而分析化學實驗是檢驗、藥學專業一門主要的專業基礎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及應用性,因此學好分析化學實驗,對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理學、生物化學等相關后續實驗課程的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醫藥學院校分析化學實驗教學中,我們必須不斷摸索,大膽改進。(1)把實驗分成基本實驗、選擇實驗和綜合設計實驗等,使實驗教學更符合檢驗、藥學學生的實際需要。(2)強調化學實驗的綠色化,實驗微型化,優化實驗內容。(3)彈性安排實驗時間,實驗內容可分為必選與可選,由實驗室預先公布詳細情況,供學生選擇。學生可自主選擇做實驗的時間、實驗內容以及指導教師,極大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4)實驗室利用周末時間開放,供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一些科研性實驗的嘗試,培養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實踐中發現新的、可能存在的問題。新問題的發現就是創新的開始。指導教師要不斷提醒和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實驗現象、科學記錄、認真分析實驗結果,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敏銳性,正確對待預期結果和不可預知的結果,盡可能弄清遇到的問題,在深入思考和總結學習中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并撰寫論文,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對他們今后在檢驗、藥學工作上更是一個很好的訓練。(5)在實驗教學中,一位教師面對眾多的學生很難顧及全部,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可加入實驗技術人員配合教師共同帶教。教輔人員是實驗準備與管理的主要力量,他們了解實驗的每個環節,熟悉實驗操作及儀器的使用與保養,具有協助教師進行實驗帶教和實驗操作示范的能力,可承擔適量的實驗教學,更好地發揮他們在實驗教學中的輔助作用。醫藥學分析化學實驗的改革是一個在不斷完善的過程,我們只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大膽改進,不斷的總結,才能逐步完善。
本文作者:陳嘉曦安然工作單位:廣東醫學院
- 上一篇:學前教育需求與供給失衡研究
- 下一篇:高校分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