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中消化道大出血探討論文

時間:2022-07-02 09:38:00

導語:血液透析中消化道大出血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血液透析中消化道大出血探討論文

1病例介紹

病人,男,38歲,因頭暈、乏力半年余,加重伴嗜睡10余天于1997年4月28日收入我院腎內科,診斷為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尿毒癥期)。住院期間行胃鏡檢查示慢性淺表性胃炎,血紅蛋白76g/L~85g/L,給予規律血液透析,每周3次,糾正貧血等對癥處理后癥狀緩解。于1997年5月13日行左前臂動靜脈內瘺術,傷口甲級愈合,5月26日出院。出院后在我院門診行血液透析,每周2次,病情尚平穩,但血壓波動在21.33kPa~26.67kPa/12.00kPa~16.00kPa。遵醫囑根據血壓情況口服開博通,每日12.5mg~25mg。于1998年3月22日進食蔬菜后出現嘔吐、解黃色稀水便,伴頭暈、乏力,無明顯發熱、腹痛,未作任何診治,也未報告透析室醫生。3月24日08:00行血液透析治療,常規肝素化,首次劑量12mg,每小時追加8mg,共兩次。上次透析后體重42.8kg,此次透析前體重42kg。病人每日尿量1500ml~2000ml,因此超濾量定為0。透析開始血壓17.33/13.33kPa,血液透析至3h時,血壓下降為12.00/8.00kPa,無惡心、嘔吐,給予50%葡萄糖100ml、生理鹽水300ml靜脈輸注后,血壓上升至14.67/8.00kPa。病人訴心前區不適,即行心電圖檢查,顯示頻發早搏,予以吸氧2L/min。透析至將近4h,血壓再次下降為12.00/8.00kPa,經醫生同意提前10min回血,結束透析,透析后血壓16.00/10.67kPa。囑病人在透析室留觀。30min后,病人出現嘔血,為暗紅色,量約250ml。立即給予魚精蛋白30mg加入生理鹽水20ml靜脈注射,以中和肝素。50min后第2次嘔血,量約800ml,急診收入腎內科,血壓14.00/6.00kPa,脈搏119/min,予以心電監護,留置胃管,記錄出入量,急配血400ml,并靜脈注射絡賽克40ml,肌肉注射立止血1000U,每12h給1次。凝血酶400U加入冰鹽水100ml中胃管內注入,每6h給1次。根據病情臨時靜脈注射止血敏、止血芳酸,補液1800ml。至3月25日,胃管抽吸出130ml淡紅色液體,腹軟,無壓痛,腸鳴音正常,輸全血400ml,補液1500ml。26日無咖啡樣液體排出,血壓20.00/15.00kPa,拔除胃管,行胃鏡檢查,結果示球部、胃竇、胃體明顯充血水腫滲出,膜狀滲出物附著,未見血跡。27日血液透析,采用速避凝0.4ml抗凝,透析過程順利,未再發生消化道出血。4月3日出院,仍在門診行規律血液透析。

2討論

2.1據報道[1],尿毒癥病人3%~7%死于上消化道大出血。小量而持續性的消化道出血較常見,每日約6ml[2]。主要原因是尿毒癥毒素刺激或透析使用肝素造成,也偶有較明顯的消化道出血,且可出現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其原因與非尿毒癥病人相同,包括反流性食管炎、胃炎和胃、十二指腸潰瘍。此例病人兩日前有飲食不當引起嘔吐、腹瀉病史,后經胃鏡檢查證實為急性胃炎。在血液透析時全身肝素化情況下,加重了上消化道出血,且出血量較大,引起血壓下降。

2.2此病人性格內向,沉默寡言,就醫態度消極。平時血壓偏高,波動在21.33kPa~26.67kPa/12.00kPa~16.00kPa之間,此次透析開始血壓僅為17.33/12.00kPa,即引起醫護人員注意,透析中多次詢問原因,并未說明,直至嘔血才說出曾有嘔吐、腹瀉2d病史。此病例提示我們,對門診透析病人無法做到連續病情觀察,要想提高此類病人的生存質量,首先應加強對病人的自我護理指導,內容包括有計劃地進行相關醫學知識的宣教、飲食衛生宣教及基本自我護理技能的訓練。其次,透析前詳細詢問近幾天有無任何不適,注意鑒別影響透析的因素。透析中出現與超濾不相關的低血壓,應警惕消化道內出血。加強透析后的病情觀察及護理,尤其對無人陪伴的病人,透析后應留其在透析室休息30min至1h。

2.3尿毒癥期病人依賴規律血液透析生存,致使大多數病人經濟負擔沉重,加重了因病造成的心理壓抑感。因此,在做好透析治療的同時,仍須加強心理護理,幫助病人樹立生活的信心。

參考文獻

1王質剛.血液凈化學.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312

2范敏華,張躍原.與血液凈化有關的器官系統問題.見:于仲元.血液凈化.第2版.北京:現代出版社,1994.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