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治療中低血糖癥護理論文
時間:2022-11-09 02:49:00
導語:胰島素治療中低血糖癥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通過檢測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治療后血糖及低血糖發作時的血糖,分析低血糖發生原因,提出相應的護理措施。方法104例40~76歲2型糖尿病初次使用胰島素治療病例進入本次研究。以21天為觀察期限,監測各時點指尖末梢血糖,并在患者低血糖發作時及時監測及處理。結果糖尿病無并發癥組發生低血糖頻率顯著低于有并發癥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P<0.01,P<0.001,)。40~49歲組在應用胰島素治療后發生低血糖的頻率顯著低于其他3個年齡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P<0.001)。結論(1)2型糖尿病患者經胰島素治療后年齡及是否有并發癥是低血糖發生概率的重要影響因素。(2)對年齡較大、并發癥較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加強衛生宣教,密切觀察病情,嚴密監測血糖,在胰島素治療中隨時調整胰島素用量。
【關鍵詞】2型糖尿病;低血糖;胰島素治療;護理
應用胰島素治療2型糖尿病已逐漸被廣大患者所接受,但隨著治療的開展,低血糖癥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在臨床工作中發現,低血糖的發生并不僅僅與胰島素的用量有關,還與個體差異有很大的關系。這種個體差異主要表現在年齡、并發癥的多少及嚴重程度、飲食及運動情況等。為了有效預防低血糖的發生,筆者以104例2型糖尿病初次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為對象,監測三餐前后、睡前、0點、3點指尖末梢血糖,并在患者低血糖發作時及時監測血糖水平,探討胰島素治療的患者低血糖發作與個體差異的關系,提出相應的護理措施。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按照1998年WHO關于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選取在我院治療的104例初次使用胰島素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9例,女45例,年齡40~76歲,平均55.2歲。
1.2方法
1.2.1胰島素治療方法三餐前皮下注射諾和靈R,睡前注射諾和靈N;或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諾和靈30R(50R)。胰島素用量30~60u/d。
1.2.2分組方法根據有無并發癥分為4組,第1組無并發癥,第2、3、4組分別為1個、2個、3個及以上并發癥。并發癥的診斷標準根據《內科學》(第6版)[1],包括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心腦血管病變。根據年齡分為4組,分別為40~49歲組、50~59歲組、60~69歲組、70歲及以上組。
1.2.3低血糖診斷標準以21天為觀察期限,用血糖儀常規監測三餐前后、睡前、0點、3點指尖末梢血糖(3天為1個周期),若患者出現心慌、饑餓感、出汗等癥狀,甚至出現意識障礙時,及時監測血糖水平,據結果判定有無低血糖。無癥狀但血糖低于2.7mmol/L判定為低血糖癥。
1.2.4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采用統計學處理。主要采用方差分析中的SNK法。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2.1患者低血糖發生情況見表1。表1患者低血糖發生頻率比較(略)注:與1組比較,1)P<0.05,2)P<0.001;與2組比較,3)P<0.01
2.2不同年齡組低血糖發生情況見表2。表2不同年齡組低血糖發生頻率比較(略)注:與40~49歲組比較,1)P<0.05,2)P<0.001;與50~59歲組及60~69歲組,3)P<0.01
2.3分析104例患者中,低血糖發生頻率與年齡、并發癥個數有關,表1示,糖尿病無并發癥組在治療中發生低血糖的頻率顯著低于有并發癥組,且當并發癥個數升至3個或3個以上時,頻率顯著高于有1個并發癥時。表2示,40~49歲組在治療中發生低血糖的頻率顯著低于其他3組,50~59歲組及60~69歲組之間頻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在觀察中發現70歲及以上年齡患者低血糖癥多以無自覺癥狀或意識障礙為主,而其他年齡組以心慌、出汗、饑餓為主。
3討論[2~4]
3.1低血糖原因分析隨著胰島素的發明及臨床的應用,糖尿病患者的治療產生了質的飛躍,特別是糖尿病并發癥的治療。但低血糖的發生也日益常見。低血糖主要為三種類型:一為腎上腺素能癥狀,包括出汗、顫抖、無力、心慌、饑餓感;二為出現各種表現形式的意識障礙;三為一小部分人無明顯自覺癥狀。在各組治療過程中,年齡大、并發癥多的患者真低血糖的發生率明顯增高。其主要原因為患者的各器官功能減退明顯,胰升糖素和生長激素對低血糖的反應弱,糖異生功能降低,胰島素的清除能力下降,加之老年人對低血糖的癥狀感知能力差,更加大了其低血糖的危險性。
3.2胰島素治療中低血糖的護理
3.2.1加強宣教向患者及家屬講解低血糖反應的表現及處理辦法,使他們對低血糖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及應對能力,能及時發現及進行自救。
3.2.2胰島素的使用要選用合理劑型劑量做到個體化,實時化。如進食量少,活動量增加時,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減少用量,且注射方法及時間準確,避免注射過淺或過深。且喜好運動的患者,胰島素應避免注射到四肢,以免加速胰島素的吸收,發生低血糖。
3.2.3密切觀察病情注意血糖監測,及時發現低血糖,尤其是癥狀不典型及老年人,應適當增加血糖監測次數,以便隨時發現病情變化。
3.2.4根據體重、勞動強度等合理安排飲食讓患者了解飲食要求,熟悉食物等份交換法。進餐定時定量,主食控制在250g左右,在進食量少或不進食時,相應減少藥量或停用。如饑餓感明顯者,可進食黃瓜、西紅柿等。出現低血糖時,如癥狀輕,可立即進食,如重,可直接進食糖塊等,必要時可靜脈應用高滲葡萄糖,并及時就診。
3.2.5適當運動運動方式可選擇走、慢跑、騎車等有氧運動,運動中以感覺微汗、微熱為佳,不能大汗淋漓,運動時脈搏(次/min)=170-年齡。運動宜在餐后1h進行,此時血糖偏高,不易發生低血糖。如運動中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運動。
3.2.6患者外出時應注意一定要隨身攜帶糖尿病卡及聯系方式、糖塊等,病卡上應注明所用藥物的種類及劑量、出現低糖時的癥狀及幫助方法,以便及時發現并得到幫助。
【參考文獻】
1葉任高.內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807-808.
2許樟榮.護士在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中承擔著重大責任.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0):727-729.
3樊建紅,甘芳,段緒偉.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護理.現代醫藥衛生,2004,20(16):1609-1610.
4張金慧,呂陽梅,馬燕,等.新型飲食療法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干預效果.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0):739-741.
- 上一篇:農村經濟形勢分析工作會結束時的講話
- 下一篇:護患關系現狀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