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閉輸液接頭在兒科護理中的作用

時間:2022-03-14 11:00:12

導語:密閉輸液接頭在兒科護理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密閉輸液接頭在兒科護理中的作用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擇我科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兒科住院的130例患兒,輸液時間≥5d、平均3d,其中<1歲34例、1~3歲73例、>3歲23例,最大者12歲;男80例、女50例。將130例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5例,兩組患兒的年齡、輸液的部位、輸液過程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材料385100Q—Syte分隔膜無針密閉輸液接頭套管針為BD公司生產的二代單腔直管型留置針,固定敷料均選用3M透明帖6cm×7cm。

1.3穿刺部位年長兒自控能力較好,易觀察,選擇四肢淺表靜脈。嬰幼兒選擇正中靜脈、顳淺靜脈、耳前靜脈等頭皮靜脈,因為此類靜脈較直、粗,易穿刺和固定,患兒手不易抓脫且不影響睡眠姿勢。

1.4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兒在5d內有無靜脈炎、感染及堵管的發生。以回抽針芯時取無回血、有阻力為堵管;以穿刺點紅或腫,靜脈有條索樣改變或觸及硬結判斷為靜脈炎[1]。

2結果

靜脈留置針留置72h內兩組結果對比發現,觀察組65例患兒未出現靜脈炎,有1例發生堵管。對照組65例患兒中出現6例靜脈炎,有5例發生堵管。觀察組穿刺部位無感染發生,而對照組有3例穿刺部位發生感染。3討論分隔膜無針密閉式輸液接頭可延長留置針留置時間[2]。尤其是在和安全型靜脈留置針聯合應用時效果更好。

因為(1)安全型留置針較其他留置針的延長管長,反復輸液時,可以降低因操作不慎直接將套管拖出血管外的可能;(2)安全型留置針緊貼皮膚的一面有很多小突起,借助貼膜的壓力使留置針緊緊貼到皮膚上,不易脫落,同時減輕普通留置針光面、無縫隙的貼緊皮膚而造成的不適感,從而延長了留置時間,達到減少反復穿刺的痛苦以及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的效果。

分隔膜無針密閉接頭獨特的前、后端螺口設計,與螺口輸液器配合使用,連接簡便牢固,能有效避免了因固定不牢針頭脫落浪費藥液影響治療,以及化療藥外漏造成患者的皮膚肌肉損傷、環境污染、患者投訴等安全問題。通過減少斷開的風險來保護患者安全保證不同裝置的安全連接,減少藥物的浪費,保證有效的治療消除針頭的使用來降低針刺傷、院內相關感染的風險[3]。

用分隔膜無針密閉輸液接頭能有效控制感染的發生,且每次可連續使用72h,因為分隔膜無針接頭具有光滑的曲面設計,每天連接輸液管路時容易被徹底消毒;分隔膜無針接頭通透可視,使每次使用前后沖封管更徹底,從而避免了血液殘留及滋生細菌;分隔膜無針接頭具有通暢的流徑,流速為32L/h,比使用肝素帽的傳統輸液速度快30倍,在搶救危重病人需快速輸液時效果非常好。Q—Syte分隔膜無針密閉輸液接頭可重復使用70次而不增加輸液途徑的微生物污染率,該裝置還可保護注射器端口外表免受微生物污染,因此它能有效地預防血管內導管的輸液內通路污染。另外,分隔膜無針密閉式輸液接頭可避免反復穿刺造成微小顆粒進入血液循環,有效地避免了感染的發生。而肝素帽反復穿刺后表面粗糙,易造成消毒不徹底致使細菌、灰塵殘留導致感染的發生。

Q—Syte本身不是正壓輸液接頭,不能預防導管堵塞,但掌握了安全、正確的正壓封管手法可以防止回血和導管堵塞[4];輸液前用0.9%氯化鈉溶液沖管,采用脈沖式沖管方式,即推一下、停一下的手法,使沖管液在導管內形成小的漩渦,使懸浮在管壁及血管壁的藥液沖洗干凈,減少化學性靜脈炎的發生,可減少藥物的配伍反應。輸液完成后沖管也采用脈沖方式,使懸浮在管壁及血管壁的藥液沖洗干凈,減少化學性靜脈炎的發生。封管時,推封管液至剩余0.5mL時,一手持小夾子,一手快速將延長管推至輸液夾底部,夾小夾子的位置盡量靠近穿刺點,以便推進延長管,使導管內真正完全的被封管液填充,確保正壓封管。輸液結束后夾閉輸液夾可防止輸液接頭脫落。分隔膜無針密閉式輸液接頭與用傳統式留置針上的肝素帽連接針頭比較無論堵管率、靜脈炎發生率還是穿刺部位感染率都有明顯降低,而且在搶救危重病人需快速輸液時效果很好。

國外文獻報道機械閥的細菌定植風險比較高的原因是活塞和接頭之間的縫隙難以消毒干凈[5],應用簡單無針接頭比機械閥接頭會減少污染率與血流感染率。2008年美國血管通路學會(AVA)年會文獻顯示,采用分隔膜密閉式輸液接頭后將ICU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率降低至零。美國CDC2011血管內導管相關感染的預防指南建議,使用無針系統時,分隔膜式輸液接頭要優于機械閥輸液接頭,因為機械閥輸液接頭可增加感染風險。2009年我國第1版輸液指南向臨床推薦認為,分隔膜設計的無針輸液接頭可以有效地控制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的發生,建議醫務人員使用。因此分隔膜輸液接頭在臨床應大力推廣及應用。

作者:吳秀紅鄔亞萍單位:巴彥淖爾市醫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