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四省城市碳排放影響因素研究
時間:2022-11-22 10:56:10
導語:中部四省城市碳排放影響因素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基于長江沿線中部四省所轄地級城市2003—2015年的數據,利用系統GMM估計法作動態面板估計,研究了中部四省碳排放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人均GDP和金融發展水平與碳排放呈現倒U型關系;第二產業占比、人口規模、外資依存度、財政科教支出與碳排放呈現正相關;當期碳排放受到歷史碳排放的顯著影響。據此本文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中部四??;碳排放;影響因素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環境問題日漸突出和綠色發展理念盛行,中國碳排放日益成為學界和政界關注的焦點。據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IEA)數據顯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0年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10%,到2015年,這一比重已經增加至28.13%,中國一躍成為全球碳排放第一大國,面臨的碳減排壓力隨之增大。環境問題是經濟發展的產物,也是中國發展道路上必須妥善解決的問題。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研究碳排放問題,探索綠色低碳發展路徑,既有助于解決中國當下的環境問題,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在碳排放的影響因素上,學界一般從經濟總量、經濟技術和技術水平、對外開放度上來研究,因此本文將從這些方面對影響碳排放的因素做實證研究。
二、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環境經濟學較多采用STIRPAT模型(York(2003))來研究碳排放問題,基本內容如式(1)所示,其中P代表人口規模,A代表人均GDP,T代表技術水平。I=a*Pb*Ac*Td(1)通過對模型(1)兩邊同時取對數,可以得到模型(2):lnI=lna+b*lnP+c*lnA+d*lnT(2)因此,以模型(2)為基礎,并從經濟規模、人口數量、經濟結構和技術水平等層面選取控制變量可以研究碳排放的影響因素。所選取研究變量如下:碳排放量c。采用IPCC(2006)提供的碳排放系數進行間接估算,其計算公式為:CO2=ΣKiEi(3)其中,K為第i種能源的碳排放系數,E為第i種能源消費量(萬噸標準煤計量)。由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數據主要包括煤氣、液化石油氣、全社會用電量三大能源,因此使用這三種能源計算城市碳排放,全社會用電量采用2014年提供的中國區域電網碳排放因子進行折算,通過加總三大能源折算的碳排放,得到城市碳排放總量。實際人均GDP,記為pg。利用地級城市人均GDP,采用各省GDP平減指數,以2003年為基期去除價格因素,以此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第二產業占比,記為sec。由于第二產業集中了高耗能和高污染行業,因此第二產業比重對城市碳排放影響明顯,因此采用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衡量產業結構。財政科教投入,記為ft。財政科教投入有利于技術進步,因此采用財政科教投入作為技術水平的變量。金融發展水平。采用(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金融機構貸款余額)/GDP衡量金融發展規模,記為f1,該指標衡量了金融相對于經濟發展的規模。外資依存度。采用實際利用外資與GDP比值進行衡量。本文研究對象為中部四省所有地級市市轄區,由于最新權威數據截止到2015年,2003年之前部分數據缺失嚴重,因此時間跨度選取2003—2015年,其中巢湖市因為行政區劃調整被剔除。所有數據均來自于《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三、實證分析
本文采用系統GMM估計法對動態面板進行估計,并做逐步回歸。根據Arellano和Bond(1991)對動態面板模型的解釋,可在模型中引入因變量的滯后一期。因變量的滯后期會包含因變量的較多信息,將會緩解遺漏變量偏差,同時采用合適的工具變量,也有利于緩解模型的內生性問題。此外,滯后期的加入,也解釋了碳排放歷史存量對當前碳排放的影響,降低了模型的估計偏差。
1、回歸結果分析
,所有變量逐步回歸的結果。結果顯示,所有變量均可通過顯著性檢驗且系數的經濟意義合理,由于滯后期的引入,動態GMM模型必然會存在一階自相關,但是不允許存在二階自相關,因此需要做二階自相關檢驗??紤]到工具變量選取的合理性,系統GMM估計結果也必須通過工具變量過度識別檢驗,根據檢驗結果本文模型可通過上述兩個檢驗,限于篇幅,不一一匯報結果。碳排放滯后一期系數顯著為正,說明碳排放受到歷史水平較大的影響,高碳排放的地區短時期內難以徹底扭轉碳排放的上升趨勢。人均GDP一次項顯著為正,二次項顯著為負,說明人均GDP與碳排放呈現明顯倒U型關系,隨著收入水平的上升,環境污染程度逐漸減輕,這與環境庫茲涅茲曲線假說相一致。第二產業占回歸系數顯著為正,說明第二產業占比的提升會帶來碳排放的增加,這符合經驗判斷,由于第二產業集中了高污染、高能耗等產業,第二產業占比上升會帶來能耗的上升,進而增加碳排放。人口規?;貧w系數顯著為正,說明人口擴展會帶來碳排放的上升,原因在于人口增加直接帶來了能耗的上升。財政科教投入規模系數顯著為正,說明中部四省財政科教投入并未發揮碳減排效應,反而加重了環境污染,這與經驗判斷相矛盾。原因可能在于中部地區人口外流較為嚴重,盡管科教資源豐富,但是優質人才較多地流向了東南沿海地區,例如長三角、珠三角對安徽、湖南、江西、湖北人才均產生了較大的吸引作用。的提高會增加中部地區碳排放,進而說明外資的引入對中部地區主要產生了“污染天堂效應”,這與中部地區所處發展階段和經濟結構有關,導致外資利用質量低下。金融規模一次項顯著為正,二次項顯著為負數,說明金融規模與中部地區碳排放呈現倒U型關系,金融發展水平只有跨越了拐點值,才有利于碳減排。
2、中部地區城市碳排放影響因素的重要性分析
所有變量對碳排放的彈性系數如表2所示。根據變量的彈性系數可知,按對碳排放影響程度大小排序,依次為:滯后一期碳排放、人口規模、人均GDP、金融發展水平、第二產業占比、財政科教投入、外資依存度。說明中部地區碳排放的影響主要來自于歷史上的高碳排放,短期之內,碳排放增長的趨勢難以得到扭轉。經濟增長和人口規模擴張是碳排放的又一大誘因,說明當前中部四省碳排放增加主要是經濟規模和人口規模擴大的結果。產業結構對碳排放影響也較大,說明當前中部地區高二產占比的現狀急需得到改善。除此之外,財政科教支出、外資依存度對碳排放存在影響,但力度遠小于碳排放歷史存量、經濟規模和產業結構。四、結論和建議本文基于長江沿線中部四省所轄地級城市2003—2015年的數據,利用系統GMM估計法作動態面板估計,研究了中部四省碳排放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人均GDP和金融發展水平與碳排放呈現倒U型關系;第二產業占比、人口規模、外資依存度、財政科教支出與碳排放呈現正相關;當期碳排放受到歷史碳排放的顯著影響。
據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議:首先,要重視經濟增長,環境問題最終要通過經濟增長來解決,因此中部地區要以高質量發展理念為導向,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戰略,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的發展,爭取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其次,要重視產業結構調整。當前中部地區應該注重發展現代農業,提高傳統行業生產效率,充分提升中部地區的工業生產率,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再次,要培育發達的金融市場,壯大金融規模,推動金融規??缭焦拯c值。發展綠色金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約束,使貸款向高新技術產業傾斜,以高效率的金融體系推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最后,在重視科教投入的同時提升中部地區資源集聚能力。回歸結果顯示財政科教支出對中部四省碳減排存在負面影響,說明中西部部分地區財政教育投入對東部地區存在較大正向外部性。例如武漢市,科教實力強,但是人才外流嚴重,每年為東部沿海地區輸送了大量優質人才,因此當前中部四省應通過一系列優惠措施,提升中部地區對人才的吸引力。
參考文獻
[1]王鋒、吳麗華、楊超:中國經濟發展中碳排放增長的驅動因素研究[J].經濟研究,2010(2).
[2]張騰飛、楊俊、盛鵬飛:城鎮化對中國碳排放的影響及作用渠道[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6,26(2).
[3]原嫄、席強敏、孫鐵山、李國平:產業結構對區域碳排放的影響———基于多國數據的實證分析[J].地理研究,2016,35(1).
[4]李子豪、劉輝煌:外商直接投資、技術進步和二氧化碳排放———基于中國省際數據的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1,29(10).
作者:彭智敏 向念 單位:湖北省社會科學院
- 上一篇:第三方支付信息安全監管及對策
- 下一篇:信息安全事件管理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