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建筑美學在旅游中的價值意義
時間:2022-01-21 01:35:00
導語:探討建筑美學在旅游中的價值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通過對于傳統建筑美學理論的介紹、對比中西古典建筑藝術差異、分析中國古建筑的主要形式,審視以中國古代建筑中美學理解的變化,從而反映建筑美學在旅游中的價值與作用。
關鍵詞:建筑美學;旅游;價值
一、傳統建筑類型概述
建筑是創建于地面上的物質實體,為人類帶來最實在的功用,同時建筑亦是一件藝術品,它闡述人的生活理想和生活意義,是一種象征性的藝術。建筑表現人的尊嚴與相互尊重隱私的行為,展示人類的自信、意志、友情和憧憬。傳統建筑美學的理論是以西方為中心,現階段建筑的風格分類還是以西方為標準。
1.古希臘式。古代希臘建筑藝術的主要對象是公共神廟。神廟建筑在風格上體現出明朗、寬敞、明亮的構想,四周的柱廊與入口是敞開的,供人進進出出,隨意游覽、休息,使人感到自由、無拘無束。希臘的巴特農神廟就是典型的代表,在中國這樣的建筑相對比較少。
2.羅馬式。羅馬式建筑興起于公元9世紀至15世紀,是歐洲基督教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羅馬式建筑線條簡單、明確、造型厚重,其中有一部分具有封建權力的特征,是教會威力的化身。中國天津的老西開教堂是中國羅馬式建筑的代表。
3.哥特式。哥特式是歐洲中世紀的主要建筑風格之一。與羅馬式建筑造型穩重的風格相反,哥特式建筑以“動”統貫全局,以垂直線條為表現形式,鋒利的尖頂是其主要特征,是宗教情緒的集中體現。哥特式建筑有其獨特的文化背景:一方面基督教氣息濃重,有一種宗教的狂熱,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市民階層的世俗激情。在中國的潿洲島上就有哥特式建筑風格的天主教堂,它始建于1882年,主要取材于當地的珊瑚石塊,兼以土瓦木材構筑而成。
4.文藝復興式。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是15世紀至17世紀流行于歐洲的建筑。此種建筑,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權上的哥特式建筑風格,以人體美的對稱、和諧為審美基礎。
5.巴洛克式。巴洛克式是與文藝復興建筑同時期產生的建筑風格,它追求在建筑空間組合中產生復雜的明暗變化效果。上海外灘和平飯店就是具有巴洛克風格的典型建筑。
6.20世紀新型建筑風格。20世紀初,世界上出現了新型的高層摩天大樓。這些高樓以鋼筋混凝土、鋼材、玻璃、化纖為材料,采取與基本結構體系無關的建筑物內部空間分隔法,強調材料本身的質感和成比例的美,這種體現了建筑上的一種新的審美。
二、中西古典建筑藝術比較
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獨立的發展過程中,創造出了形態各異的古代文明,也就造就了不同的各自經典的古典建筑藝術。古典建筑不僅是一種歷史角度,還意味著特定文明發展中的產物。偉大的建筑不僅因為形式完美而永久具有其美麗,而且還可以揭示一個時代對建筑審美的內容和人類的發展,并且也是一種人生智慧和經驗的體現,中西文化的差異在中西古典建筑藝術的不同上也有所表現。
1.使用主要建筑材料的不同。西方人很早時期就開始大量使用石頭,且是建造巨大的單體建筑;中國長期以木材為主要建筑材料的做法,因此將精巧的磚木結構推向了極致。埃及金字塔就是石頭材料的典型的建筑物,仰視金字塔的角度,我們可以看見很多石頭堆砌而成,這樣的用法影響了整個西方建筑史,反觀中國紫禁城就可以完全明白中西文化的差異。
2.建筑分布和建筑面積的不同。西方的古典建筑多是高聳的和集中式的。著名的意大利圣彼得大教堂起垂直高度有132米高,相當于四十層樓高,而中國的天安門才33.7米高,北海山頂的白塔也只有58.6米高。西方的集中式建筑就是多個單體建筑的相加,它的不同部分不僅有結構上相互依存的關系,而且在內部空間上也是成為一體的。中國的古典木架結構主要依靠其平面組合上的靈活性,在水平面上發展起寬闊的建筑群,這從紫禁城的設計上就可以看出它是由許多建筑建立起來的一個統一體系的建筑群。
3.重要的單體建筑形制度的不同。西方建筑的主立面是在建筑物矩形平面較窄的一邊,它把人的視線與想象力吸引到縱深的方向,正立面突出的是門廊的柱式與山花,縱軸線與其屋脊平行,而中國建筑的主立面總是建設在建筑物矩形平面較寬闊一面,剛好是垂直的,所以中國建筑的屋頂、瓦面、屋檐和門窗成了重要表現部位,讓人在它面前體會一種寬廣的情懷,且可視整個建筑的正面現象以及屋頂各種裝飾。
4.建筑觀念的不同。在西方人的觀念中,“天”是神居住的地方,也是每個善良的人的靈魂的所歸,所以西方人在古典建筑中會去盡量感觸天,貼近天,從而有比較濃厚的宗教的升天感。在中國雖然對天也是同樣的感受,但是中國人在乎的不是要進天國,而是關系人們在天地之間的這一層人間怎么如何和諧、幸福地生活,甚至不談論“死”的話題,從而更加突出中國古典建筑人世間的味道,形象也比較和善。
三、中國古建筑的主要形式
中國的古建筑的種類繁多,形式也多種多樣,主要有城池、宮殿、陵墓、寺院、樓閣、橋、塔、亭、住宅等。
1.古城建筑。中國古代建城首先從戰爭角度去思考,是否堅固、是否有利于防守。比如南京的古城墻,這是中國現在現存規模最大的古城。城池四周長33.5千米,城高平均12米,寬10米~18米。城墻是用特制巨型城磚筑成的,至今已經有600多年歷史,且城外還有外城,周長60千米,有18城門。而前面介紹的是內城,內城中最雄偉的就要算中華門,且十分險要。
2.宮殿建筑。宮殿建筑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帝王們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突出皇權威嚴,滿足自身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規模巨大、氣勢雄偉的建筑。幾千年來,歷代皇帝不惜人力、物力和財力,為己營造宮殿,這些宮殿無不顯示中國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創造才能。現保存下來完整宮殿建筑最著名的就是紫禁城,它是由10米高的紅圍墻圍起來的,周長3400米,城外是護城河。紫禁城分為前后兩個大部分:前部稱外朝,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和命令的地方,主要建筑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太和殿就是整個紫禁城的中心。紫禁城是中國宮殿建筑藝術的高超水平的集中體現,在中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3.陵園建筑。中國古代陵園建筑,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靠山建墳。從布局來說,都是在陵園的四周筑上陵墻,四面開門,四角建造角樓,陵前建有神道,神道上建有門闕,還有石人,石獸的造像,給人一種肅穆和寧靜的感覺。
西安附近是中國皇帝陵墓比較集中的地方,這是因為中國古代很多王朝都定都于此。西安所在位置是關中,北有黃土高原,南有秦嶺,渭河天然屏障,東有潼關,黃河天險。所以有很多朝代在這里建都,比如秦咸陽,西漢、唐等,中國古代最繁榮的漢,唐都在這里建都,足以說明這里的地位。這里除了最著名的秦始皇陵外,西漢有11個皇帝的陵墓,唐朝有18個皇帝的陵墓。比如漢武帝的茂陵是西漢皇陵中最大的一座,同時有5個陪葬墓(衛青,霍去病墓就在其中),并且在當時有專門的官員管理陵園。唐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周圍30千米,還有17座功臣的陪葬墓。
保存最完整的皇帝陵墓那就要算是明、清兩代的皇陵。明朝皇帝陵墓就是十三陵,除明太祖陵在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其余皇帝皆葬于此。最著名的就是萬歷皇帝的定陵,將大明江山拖入了死胡同的昏君,花了七年的時間,在他只有20多歲的時候修建這耗費巨大的陵墓,其地宮可以說是十分完整的設施的地下房間,無積水,無石頭塌陷,可以說中國建造地下建筑的典范。可又有誰估量過這背后花費了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呢?從建筑的角度來說,陵園是中國古建筑中最宏偉、最龐大的建筑群,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的建筑群。
4.宗教建筑。佛教在中國的歷史上是最主要的宗教之一,它的影響范圍極其廣泛,而寺廟、佛塔、石窟被稱為三大佛教建筑。這些建筑可以表現出中國封建社會文化的發展和宗教的興衰,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也是中國古代建筑學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寺廟建筑起源于印度,中國興建寺廟成風于南北朝時代。當時無論北朝的北魏政權還是南朝的宋、齊、梁、陳,特別是梁朝以佛教為國教,“菩薩皇帝”梁武帝尤為崇拜佛教,故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描寫。西藏拉薩布達拉宮是佛教分支喇嘛教的建筑,其特點就是佛殿高,經堂大,建筑物多因山勢而筑,形成自身獨特的風格,表現出了藏傳佛教的特色。
佛塔同樣起源于印度。在公元1世紀前后,因佛教傳入中土,佛塔建筑也隨著進入了中國,但中國卻沒有完全按照印度的風格來模仿建造,而是融入了中華民族自身的建筑藝術特點,包括亭臺樓閣的一些特點,創造出屬于中國自身獨有的佛塔建筑。佛塔的意義不僅是放“舍利”之處,更多也有藝術表現在其中,從佛塔上的建筑可以看出每個地區、每個朝代不同的建筑風格與建筑理念。
四、建筑美學在旅游中的價值和作用
建筑美學傳達給旅游者是這些建筑作為一種旅游產業的產品,是滿足旅游者高層次的精神需求。旅游者往往是通過建筑物的形式達到對建筑美學所包涵的歷史文化、風俗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的欣賞和了解。建筑美學的文化性必須以建筑物為載體來表現,旅游者通過對于建筑美學的理解,從而補充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
建筑美學把所在城市的人文歷史及現實特點展示一覽無遺,并以文化傳遞的方式,滿足旅游者對于建筑所在地的生活閱歷、文化素質等的精神需求,創造極具個性的地方歷史文化特色環境,以此展示其豐富悠久的文化內涵,使所在地積累了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富有文化韻味的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和發揚光大,創造一種獨特的建筑美學特色,使建筑美學更好地融入旅游中來,營造獨具特色且富有鮮明的個性,表現出與眾不同的旅游布局形式,使游人每到一處都有一種新奇的建筑美學體會,給人留下回味無窮、難以忘懷的印象。
建筑美學同時把握現代社會人們希望通過旅游去貼近歷史、追求文化、增長知識、提高品位的心態要求,把建筑美學與旅游景觀巧妙的結合起來,給旅游者帶來的是一種震撼、一種驚嘆,令旅游者感受一種境界的升華,在休閑中得到充分的精神享受。把歷史建筑景觀與建筑美學,通過設計在旅游景點充分展示,使人們在方便、舒適的條件下游憩,這正是建筑美學所體現的價值和作用。
建筑美學不僅要體現旅游景觀的歷史文化,在搭配體現的輔助要突出個性、體現特色、合理布局,以迥然不同的風格提升文化高品位、工藝高質量。建筑美學作為一個概念,既要展現自身特色,又要借助襯托出強烈的歷史文化氣息和時代脈動,從而使建筑美學為歷史建筑景觀增輝,給人留下回味無窮的印象。
建筑美學在一些民族特色濃厚的地方,必須堅持獨立民族風格的原則。梁思成說:“一個東方老國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藝術特性,在文化表現及觀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恰恰建筑美學的物質載體就是建筑,如果建筑失去了屬于自己的藝術特性,那建筑美學就無法完全、真實的體現,從而更加顯示了文化衰落乃至于消滅的現象。從某種意義上講,建筑美學的獨特性與否是體現這個國家和民族在文化上的重要標志之一。雖然建筑美學的概念相同,但是具體實施過程中應體現其豐富多彩性。希臘體現古希臘的衛城建筑美學來表達雅典城邦國家時期的狀況;埃及用金字塔的建筑美學來反映古埃及的法老制度;中國可以從紫禁城的建筑美學來讀出皇權的至高無上,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因此,中國獨特的建筑美學恰恰應揚之所長凸顯中國旅游的民族特點,讓國外旅游者通過旅游中建筑美學的感悟對中國的文化加深了解。
綜上所述,旅游中的建筑美學是旅游系統中重要的一環,這需要每個旅游景點擁有一個完整、適量、系統的建筑系統和建筑歷史文化,針對旅游建筑系統的研究有利于開發旅游過程中建筑美學的提升,從而提高旅游品質。在區域旅游開發中建筑美學能幫助景點設計有序的開發,提升獨特的文化品位,避免抄襲別地的雷同,促進旅游的獨特性發展。wWw.gWyoO
建筑美學現已經開始慢慢被物質生活豐富的人們所重視,旅游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去把握其中對于建筑景觀的審美和藝術鑒賞能力。建筑不再是傳統意義上對客體對象的欣賞和單純的視覺愉悅與滿足,只有那些由主體的整個心靈選擇出來的與自己類似和溝通的事物才能使人愉快而產生美,這也是建筑美學對于旅游的核心價值和作用。
參考文獻:
[1]喬修業.旅游美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
[2]袁鏡身.建筑美學的特色與未來[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
[3]張斌,楊北凡.城市設計與環境藝術[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0.
[4]古慧平.現代建筑的美學特征[J].山西建筑,2001,(2).
[5]梁思成.梁思成文集:三[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2.
[6]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7]楊恩寰.建筑美學引論[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2.
[8][美]托伯特?哈姆林.建筑形式美的原則[M].鄒德儂,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
[9]沈福熙.城市和建筑美學[J].上海新建筑,2000,(5).
[10]曹利華.建筑美學[M].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91.
[11]王宗年.建筑空間藝術及技術[M].成都: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87.
[12]王振復.大地上的宇宙——中國建筑文化理念[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12]陳文君.中國旅游景區的主要危機及危機管理初探[J].旅游學刊,2005,(6):65-70.
[13]劉先覺.現代建筑論[M].北京:北京建筑工業出版社,1999.
- 上一篇:剖析鄉村旅游產品營銷的現實價值
- 下一篇:行動學習在教師培訓中的策略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