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園區環保管理方式探討
時間:2022-08-17 10:12:03
導語:石化園區環保管理方式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廣東惠州大亞灣石化區自建設以來,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在取得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環境壓力日益增加,環保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摸清環保管理方面的問題,轉變管理方式,對實現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國務院總理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了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與“十二五”相比,“十三五”在主要目標任務中取消了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目標,而是對環境質量改善。從強調“總量”到強調“質量”,不只是提法上的一字之變,更需要思想觀念的轉變,工作思路的轉變,環境管理方式方法的轉變。推動綠色發展,核心是形成內生動力機制,關鍵是推動地方黨委政府履行環保職責,把綠色發展轉化為地方黨委政府和各部門的執政觀、政績觀和實踐觀,平衡和處理好發展與保護關系,并落實到各項工作部署中。因此,深入剖析石化園區在環境保護、規范園區建設等方面現狀的不足,緊密結合園區發展的方向,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全面提升園區環保管理水平,推進綠色化工園區建設,保證石化園區的可持續發展。[1]
1惠州大亞灣石化區概況
惠州大亞灣石化區是廣東省五個重點發展石化基地之一,以大煉油、大乙烯項目為龍頭,重點發展芳烴下游產業鏈、碳二下游產業鏈、碳三下游產業鏈、碳四下游及煉化副產品綜合利用產業鏈以及精細化工專業化學品五大產業集群。產業集群之間互相耦合,形成資源利用合理、產業結構優化的石化產業群落。2002年11月,惠州大亞灣石化區的第一個項目——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在園區內奠基,于2006年3月正式投產運行;2007年2月,中海油1200萬噸/年煉油及其配套項目開工建設,并于2009年3月投產運行。在中海殼牌和中海油煉油及乙烯項目帶動下,截止2014年12月,大亞灣石化區內企業已達39家。
2園區環保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建議
2.1產業鏈及產業布局
2.1.1問題
園區內的企業主要分布在石油加工、基礎化學原料制造、涂料類似產品制造、合成材料制造、專用化學產品制造、日用化學產品制造等行業中,除此之外,還包括配套的工業氣體企業,化工倉儲企業等。由于產業發展時間較短,特別是兩大龍頭項目之一的中海油1200萬噸/年煉油項目2009年才投產,目前園區石化產業鏈完善程度還較低,終端產品中高端化、專用化、精細化產品所占比例偏低,產品附加值相對較低,廢物代謝產業鏈及副產品利用產業鏈仍有待進一步挖掘,現有石化產業鏈完善程度仍有待提高。中海殼牌和中海油公司的化工中間產品(烴類、醇類等)被石化園區中下游企業利用的均低于其銷售總量的50%,預計中海油煉化二期投產后,中間產品總量將增加150萬噸/年左右,屆時園區對中間產品資源消化能力不足問題將更加突出。由于園區已入駐部分企業與石化園區中上游企業物料梯級關系不大,且園區內中下游企業對中間化工品利用能力有限,兩大龍頭企業生產的大部分中間產品通過碼頭和陸路外輸,一方面增大了石化園區內危險化學品的運輸風險,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石化園區循環經濟的發展。
2.1.2建議
從宏觀規劃層次設計和耦合大亞灣石化區產業鏈,進一步延伸園區下游產業鏈,積極引入補鏈產業和靜脈產業,拓展和優化石化園區行業內部以及行業間的產品代謝鏈和廢物代謝鏈,對于不屬于產業鏈的項目(公共服務項目除外)應嚴格項目準入。積極引進危險廢物綜合利用、預處理等項目,優先引入單位產品能耗低、附加值較高的精細化工項目,建立大亞灣石化園區產品、副產品、固體廢物等信息交流平臺,整合大亞灣石化園區產業鏈上、中、下游資源需求,鼓勵企業間加強各種代謝廢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污泥等)、蒸汽、中水、產品、副產品等回收利用和梯級利用,充分發揮石化園區一體化優勢,實現園區上游物料與園區下游需求充分對接,構建石化園區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降低污染物排放和區域環境風險。
2.2環境敏感點
2.2.1問題
隨著城鎮化和石化區的不斷發展,石化園區邊界與城鎮界線間距日趨縮小,大量工業企業建成投運與周邊居民不斷提高的居住環境要求之間的矛盾逐漸顯現。
2.2.2建議
合理規劃入園項目,靠近城鎮一側應優先布設無異味產生、環境風險小的中下游產品、非危化品倉儲類、市政配套服務類項目,避免新增邊界污染源和風險源。合理控制園區周邊發展用地定位,保持現有規模,不再新建居住小區等環境敏感點。
2.3風險防范與應急
2.3.1問題
經過了2010年7月24日中海油焦化原料罐著火事故、2011年7月11日中海油重整生成油塔底泵泄露著火事故、2012年5月28日興達石化公司儲罐失火等事故,綜合分析了應急處理情況及結果,發現園區環境風險管理平臺建設水平有待提高,政府和園區企業應急能力物質儲備有待進一步整合,區域風險聯動有待進一步拓展。
2.3.2建議
環境風險應急能力建設按社會儲備為主。政府補充為輔、統一調度原則,統籌和整合園區企業和社會化專職應急救援處置隊伍儲備的應急物質和應急救援力量,提高區域環境風險應急處置能力和水平,解決政府環境應急救援力量不足的問題。鼓勵園區企業加強環境風險應急聯動和互救互助,企業實行差異化和互補化的應急救援物質配備。加強各類事故應急聯動演練,不斷提升企業應急處置實戰能力,檢驗應急響應和應急措施的有效性,相應改進區域和企業應急預案和應急措施的實效性。
2.4公眾參與
2.4.1問題
園區內部分企業生產的異味擾民時有發生,尤其在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的天氣條件下。部分公眾對石化園區的投訴不利于其生態形象的提升和長遠的發展。
2.4.2建議
政府通過便于公眾知悉的渠道,定期環境質量公報。建立對石化園區各企業開展環境行為信用評價體系,定期在公眾媒體上公布評估結果,同時可考慮將評估結果與信貸和土地優惠、返稅等政策相結合,調動企業加大環保治理力度,改善環保管理積極性,降低公眾投訴量。
3其他建議
3.1提高園區準入要求
未來園區引進的項目可考慮以下準入要求:(1)清潔生產達須到國內先進水平以上。(2)符合園區產業鏈規劃,優先引入附加值高的精細化工項目,完善園區補鏈產業和靜脈產業。(3)嚴格控制排放惡臭物質、持久性污染物、重金屬的企業進入;限制耗水量大、能耗高的企業進入;使用清潔能源,限制其它燃煤、燃油鍋爐的建設;無組織排放需進行控制和有效處理,處理率>90%且無組織管理水平符合行業或地方相關標準、法規等最嚴要求;有組織污染物排放符合行業或地方相關標準、法規等最嚴要求。(4)存在劇毒、難降解的項目限制入園。
3.2建立環保信息綜合數據庫
建立地方環保信息綜合平臺,將各環境要素長期監測數據、污染源監測數據、敏感點分布信息、企業環保管理情況、區域環境應急風險物質配備情況、地方政府環保管理要求等相關信息集成到大數據系統中,實現環保信息的電子化與網絡化,及時有效掌握各類環保信息的動態變化,為未來提升環保管理工作奠定堅實的平臺基礎。
3.3建立考核評估體系
根據各類環境保護和風險防控規劃、方案、實施計劃等列出的實施內容和任務安排,將責任落實到各區域部門各負責人身上,同時建立和形成完善的責任落實的評估與考核體系,落實區域環保管理和環境風險防控管理的目標責任制。
3.4加強環保宣傳
加強環保宣傳教育工作,關鍵是要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要根據不同層次和對象的心理需求,有的放矢地開展活動,使宣傳內容入腦入耳。可以把宣傳教育對象分成幾個層次:一是領導決策層,對他們要重點宣傳可持續發展思想,引導他們用歷史的眼光去看待環境問題,增強環境憂患意識;二是企業管理層,要著重加強環保法律法規的教育,使他們明確哪種做法是允許的,哪種是不允許的;三是社會公眾層,要運用簡潔明快語言,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石化環保的科學常識和基本知識;四是環保隊伍層,要大力弘揚敬業精神,增強工作的光榮感和使命感,自覺獻身于偉大的事業之中。[2]
4結語
嚴峻的環境形勢和人民群眾對良好環境質量的期盼,迫切要求不斷提高環境管理水平。隨著石化園區的發展,未來將會有更多問題呈現,只有及時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轉變和調整管理方式,才能確保園區更有序健康地發展。
作者:李蔚靜 單位: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環保咨詢中心
參考文獻:
[1]陳瑞峰,魏珣,曲風臣.提升化學工業安全環保與園區建設管理水平[J].化學工業,2012,30(10):1-10.
[2]孫煒東.對強化環境管理的全方位思考[J].內蒙古環境保護,1996,8(2):2-4.
- 上一篇:現代企業稅務管理探討
- 下一篇:投資公司職業健康安全環保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