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司法審查制特征探討論文
時間:2022-12-18 03:26:00
導語:印度司法審查制特征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印度司法審查制度是一項重要的憲政制度,印度司法審查的制度功能主要是對立法和行政的制衡約束,本質上是各種社會利益的博奕過程,表現為司法實踐中司法能動主義和司法節制主義的取舍。
印度憲法第32條和136條規定了最高法院的司法審查權,第226條和227條規定了高等法院的司法審查權。通過司法審查,印度司法部門有權對在議和己施行的法案進行監督審查,有權對所有政府和公共行政部門的行為進行審查。
一、印度司法審查程度
早期印度最高法院對司法審查持一種十分謹慎的態度。在引入英國法上的有限司法審查制度后,最高法院通常采取的是一種“親立法”的態度,對立法的審查持較為溫和態度。論文百事通但后來許多法官開始打破這一陳規,尤其在20世紀60—70年代的一系列財產權案件中,與國會形成尖銳的觀點對立,以致于在很長時期內,司法和立法形成互不相讓的態勢。常常是在一個最高法院的裁判后,國會立即通過一項法令,宣布法院裁判無效,接著最高法院又重新確認以前判例的效力,如此反復。法院和國會在其他的如修憲權等問題上也總是爭執不下。實際上司法與立法的沖突在于其不同的價值理念的沖突,國會試圖倡導民眾導向的社會政策,而最高法院則以維護個人基本權利為取向,兩者對有關憲法的解釋上存在分歧。這樣,如果國會在立法中的立場與最高法院代表的大資產階級的基本價值相抵觸,其立法努力就可能被最高法院挫敗。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最高法院常常面臨強烈的政治壓力,要求最高法院偏重于關注資產階級利益。從1950年到1975年,印度最高法院裁定一百多個聯邦法和邦法律的案件構成違憲。
司法與立法在經歷了緊張對峙階段后以司法部門的勝利告終。司法部門在憲政體系中取得十分重要的地位。盡管司法審查的早期實踐偏向于維護資產階級利益,但司法審查在司法實踐中的確立,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印度憲法保障的民主和權利的發展。印度法院對一系列指控違反了印度憲法規定的基本人權的案件進行了司法審查。最高法院的立場是,任何涉及試圖修改憲法的立法或影響公民權利的法規都須經受司法審查。印度司法審查也對制約行政和立法權力起到一定的作用。司法審查從初期的立法審查延伸到一切政府或行政行為。可以說除了在特定案件中,法院自己節制司法權力,司法審查幾乎沒有邊界。
二、政治問題的司法審查
在司法審查實踐初期,印度最高法院曾經認為,如果案件涉及到政治問題,則不適用司法審查。但后來這一立場慢慢有了變化,在KeshavananchBharathi一案中,法院指出,“涉及篡改憲法的案件進行司法審查可能會涉及政治問題,但也只有法院才有權裁判案件。解釋憲法的權力應歸于國家司法權”。1978年最高法院對《特別法院法》進行司法審查時,大多數法官認為,“《特別法院法》法案的立法目的是確保在緊急狀態期間,被控有罪的高官能受到迅速有效的審判。這項法案的立法政策可能帶有政治性,但是法案是否構成違憲無效的問題本身并非是政治問題,因而法院不能拒絕作出裁判”。鋤法院的立場是,盡管在司法審查案件可能涉及政治問題,但是任何行政行為或法案如果違反憲法,司法審查也照樣能審查其效力。法院的這一立場在后來的一系判例中進一步得到明確,如在s.R.Bommai案中,法院判決認為,“總統在州總督報告的基礎上形成的觀點可能基于他的政治判斷,因此不宜進行司法審查。否則司法會陷入復雜的政治糾葛,這是法院應當避免的。因而,法院不能禁止總統行使憲法授予他的權力,除非他邪惡地濫用權力”,但法院又指出,“司法審查雖然不能審查總統的主觀判斷,但可以審查總統作出決定所依賴的基礎。”從這些判例中可以看出,印度法院在處理司法與政治的基本立場是,司法部門在裁斷涉及政治的重大事項時應謹慎地發揮其司法審查作用,并且在處理案件時有所節制,以免借助司法審查權力而僭越憲法賦予的立法和行政權力,但同時司法部門又要盡量減少總統的權力濫用。司法審查應在越權和監督上做到適當的平衡。
三、司法審查的憲法基本原則地位
1973年,最高法院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KeshavandaBharathiv.StateofKerela判例中提出了司法審查的基本原則。立法機關可以對憲法進行修改,但不能改變憲法的基本原則,如果違反憲法基本原則,則構成違憲。一般認為印度憲法基本原則有以下五個基本要點:憲法的至高無上地位;共和制和民主的政府形式;憲法的世俗性;立法、行政和司法的分權;聯邦制。這些基本原則貫穿于印度憲法序言和整個憲法的框架。憲法基本原則又是建立在公民自由和尊嚴的基礎上,印度憲法規定,不得以任何形式的法律剝奪公民的自由和尊嚴。這些憲法基本原則僅是原則性的,并未窮盡限制修改憲法權力的所有情形。
在其后一系列案件中,法院又進一步確認司法審查為憲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在1980年的P.N.Bhagwati,C.J.,relyingonMinervaMillsLtd((1980)3SCC625)和1987年的S.P.SampathKumarv.UnionofIndia((1987)1SCC124at128)案中,法院認為,司法審查是憲法的基本的和本質的特點。如果司法審查權被絕對剝奪了,憲法則無生命力。法院進一步指出,如果立法排除了最高法院所享有的憲法賦予的司法審查權,而又無其他可替代的司法審查機制,則違反了憲法的基本原則,則此項立法超越了國會立法權力范圍。在1997年L.ChaiadraKumarVUnionofIndia((1997)3SCC261)案中,憲法法庭更加明確地指出,“憲法第226和第32條分別授予最高法院和高等法院對既有立法的司法審查權是憲法的不可分割的、本質的要素,司法審查本身構成憲法的基本原則之一”。
印度最高法院通過判例確立了司法審查為憲法的基本原則,這在印度憲政和法治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對于提升司法制衡立法和行政權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賦予司法審查絕對權力,實際上曲解了權力制衡理論,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司法權審查權的擴張和濫用。
四、司法能動主義司法審查的擴張
20世紀80年代以后,公眾要求政府嚴格依照憲法和法律行政、期望借助司法推進行政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司法部門也因應民眾要求而開始采取司法能動主義立場。
在MenakaGandh等其后的判例中,最高法院推動實施憲法中保護公民基本人權的條款,并尋求印度法律符合全球保障人權基本法理的潮流。法院人權保障訴訟的成功得益于一系列程序法上革新,如在程序法上引入了社會活動訴訟、公益訴訟等新的制度設計,使社會弱勢群體能夠較容易地進入司法程序。印度法院還試圖通過解釋憲法條款實現其司法目標。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印度法院幾乎改變了它傳統上作為一個簡單法律執行機構的性質,它的許多裁決給印度社會帶來政治、社會和經濟的巨大變革。
司法能動主義雖然發揮了法院積極監督行政和立法權力、有效行使司法權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印度法治的提高。但另一方面,最高法院司法能動主義的新角色也在受到批評,許多批評者指責其違反了分權的原則,尤其是最高法院就行政行為制定的一些政策和指引,受到廣泛批評,被認為借越了行政和立法的權力范疇。由此,限制司法審查的權力也成為印度憲政法治新的任務。
五、司法審查權的限制
1.司法審查權限制的原因。首先,如上分析,限制司法審查權是為了避免司法對行政和立法的過度干預。對印度法院采取司法能動主義的立場和司法審查的橫向擴張,人們一直是持一種推崇和懷疑交雜的復雜態度。對其推崇是因為,司法審查對憲法的創造性解釋,可以起到對立法和行政權的有力制約作用;但同時,人們又對司法審查權有可能超越立法和行政權心存疑慮。其次,人們認為,由于司法審查通常涉及重大憲政問題,如果不對其加以適當規范,司法審查中的主觀要素可能會造成重大的社會政治后果。正如印度最高法院法官Dwivedi所指出的,復雜的政治活動中夾雜著眾多的基本社會政治價值選擇,法庭不可能承擔這一功能。法庭在缺少任何明晰的憲法標準和充分證據的條件下,對基本價值的取舍必然是帶有主觀性,法院的判決因而不可避免地受法官個人偏好的影響。法官的主觀性因而降低了法律的確定性,而確定性正是法治的本質要素之一。實際上如果稍加分析最高法院在憲法的基本問題上的裁決,可以發現不同的法官在一些憲法基本問題,如國會的修憲權、聯邦關系、總統權力等上面存在不同的觀點和意見。
2.對司法審查限制的內容。印度傳統上對于司法審查的限制主要是憲法和程序法的限制。程序法上的限制主要是兩項原則:一是懈怠拖延原則(DoctrineofLaches),即對因懈怠而喪失權利者,法院不再給予救濟;二是既判力原則(resjudicata),即法院的終局判決作出后,無論該判決結果如何,當事人及法院均要接受判決內容的約束,當事人不得就該判決的內容再進行相同的主張,法院也不得就該判決的內容再作出相矛盾的判決。印度法院雖然開始反對在憲法和程序法以外對司法審查進行其他限制,但從20世紀90年代以后還是在社會壓力下開始實行適度的司法自我節制主義。
在對立法的司法審查方面,司法的自我節制表現在,一項立法在受到違憲指控時,它應當還是被假定為是合憲的。即一項法案在未受到正式裁定違憲之前,它就是合憲的,而要證明其違憲的責任則由法院承擔,法院須清楚地證明該項法案違反了憲法基本原則。法院在提起合憲性審查申請時有時要采用一種釋憲技術,即“被審查法案條款的一種解釋合憲,而另一種解釋則構成違憲,則法院傾向于前一種解釋。”但有時這種解釋也取決于法官的個人觀點和價值取向。公務員之家
在對行政行為進行司法審查時,行政行為案件中的合憲性假設比起立法來說相對較弱。但在立法明確為行政機構留有行政裁量權余地時,法院則也應采取司法節制主義的態度。也就是說,法院不能對行政裁量權的合憲性提出質疑,除非行政部門存在濫用行政自由裁量權或行政不作為情形。
六、結語
隨著印度民眾權利意識的提高,對每一項重大政府行為進行司法審查是印度法律發展的趨勢,有的政府行政部門也開始主動將一些有爭議事項提請司法審查,以減少決策的責任,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政府依法行政,推動了印度憲政法治的發展。從印度司法審查制度的發展和基本框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首先,印度司法審查制度作為一項重要的憲政制度,在印度資本主義法治建設中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是維護其憲政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機制。其次,司法審查的制度功能主要是對立法和行政的制衡約束,而本質上看則是各階層利益的博奕機制。從印度法院施行司法審查到司法審查確立為憲法原則,乃至司法審查的膨脹和擴張,其背后無不是利益的沖突和博奕。而司法審查要成為有益的憲政工具,要發揮其有效的作用,則須在各種利益之間進行適當的平衡,反映在司法部門的行為準則上,也就是司法能動主義和司法節制主義的取舍。法院需要根據各種社會利益的平衡,采取相應的能動主義或節制主義。在司法審查時究竟是采取司法能動主義還是司法節制主義需要考慮眾多因素:法令的政策和方案、授予自由裁量權的目標、自由裁量的性質及范圍以及自由裁量決定可能影響的權利和利益的后果。司法能動主義在對行政自由裁量權進行監督時,只能作為例外,而非普遍原則,即使實施司法能動主義也需要充分的理由。最后,印度司法審查的發展則是其承襲的英殖民時代憲政制度和普通法司法制度下的產物,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憲政機制之一,其孕育和發展都是與其資本主義的社會政治結構分不開的,因而也不具有普適性。
- 上一篇:羈押司法審查制特點探究論文
- 下一篇:蒲家寨梨優質豐產培植技術探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