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農企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探索

時間:2022-03-11 10:55:00

導語:涉農企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涉農企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探索

論文關鍵詞:步農企業;技術創新;知識產權管理;運行機制

論文摘要:分析了涉農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知識產權管理的必要性,探討了涉農企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的相關運行機制,提出了完善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激勵與風險報酬機制、資源配置機制、創新成果轉化機制的對策建議。

農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密切相連,高效的知識產權管理是農業技術創新的加速器。涉農企業不僅要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更應該成為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的主體,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能力不僅是企業科學管理水平的主要標志,而且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的知識產權管理運行機制是涉農企業新技術形成、轉化和應用的保障和途徑。筆者分析了涉農企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的必要性,探討了涉農企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的機制,并提出了完善此運行機制的對策與建議。

1、涉農企業技術創新過程中知識產權管理的必要性

涉農企業技術創新是取得知識產權的前提,涉農企業以技術創新獲得技術優勢,通過專利申請、商標注冊、版權保護以及技術秘密等形式獲得法定的專有權利,進而產生自主知識產權使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而涉農企業的技術能力與企業自身的知識產權管理密不可分,高效的知識產權管理是涉農企業技術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1.1良好的知識產權管理可以有效控制農業技術創新的風險

農業技術創新離不開農業的自然狀態,農業生產過程是一個自然和經濟的交互過程,與季節、氣候、地域等客觀因素有很大的關系,對溫度、濕度、光照等自然因素依賴性較強,受生態條件、自然條件的制約性大,地域性強;農業科研對象的生物性、研究環境的多樣性、研究范圍的廣泛性,農業科技成果的中試、推廣大都要在室外進行,極易擴散和流失,農業科技成果受農業生產季節性制約,屬長期性研究,效益周期短,使得農業科技成果可控性差,通用性強,保密性弱。與此同時,農業技術創新的方向、過程和最終結果的產生及推廣都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些因素決定了農業技術創新的風險性。

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對技術的立項、研發和產出等環節全程控制,對可能遇到的知識產權障礙、專利和技術壁壘提出預警,緊密跟蹤農業技術領域的技術發展動態,能有效提高研發起點。通過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可以把農業技術創新的成果產權化并納入知識產權保護的范圍,使知識產權保護下的壟斷利益成為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激勵機制和風險報酬扒制,刺激創新成果的產出。涉農企業動態跟蹤知識產權在產業化、商品化、資本化等轉移過程中的風險因素,通過風險管理組織、項目風險管理程序進行風險管理決策,從而降低和規避農業知識產權移轉過程中的風險因素。

1.2良好的知識產權管理可以有效協調農業技術創新主體的利益

農業技術創新主體是涉農企業技術創新的決定因素。但是,農業技術創新周期長、環節多,涵蓋了從產出、供給到推廣的全過程,參與創新過程的角色多,農業技術創新的供給主體和需求主體之間存在著既相互依存又不易協調的復雜關系。農業技術創新的市場前景是其知識產權效益的基礎,離不開技術成果前沿參與者和應用的終端用戶—農民。由于農民對新技術認知、掌握的局限性,同時,農業技術對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和地域因素的嚴格要求,創新成果的市場及收益方面的不確定因素很大,會造成農業知識產權供求的矛盾,直接影響創新主體的收益率。

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能及時跟蹤、預測市場信息,引導創新主體以市場和社會需求為導向進行研發,建立科研、生產、營銷相結合的知識產權的宏觀管理與運行機制。同時,在知識產權新技術的應用和轉化過程中,能明確各類主體的權屬,有效規范新技術研究開發者、投資者、應用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調整技術轉移過程中各方的利益分配,形成一定的利益分享和風險共擔機制,保持主體的創新動力。

1.3良好的知識產權管理可以有效配置農業技術創新資源

農業技術創新以及知識產權的產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涉及創新主體、技術信息、市場能力、資金支持、資源條件等一系列要素。創新資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是創新成敗的重要因素。我國涉農企業創新主體分散,農業科技人才缺乏,每萬農業人口科研人員只有0.65人,其中種植業占68%。農業高等學校畢業生(包括研究生)每年約10萬人,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平均每個企業僅有1人。我國的農業投人有限,技術儲備不足,技術情報交流不暢。“一家一戶”的農業承包經營方式,加大了涉農企業的技術創新及知識產權成果進人市場的成本。農業技術創新資源察賦先天不足決定了涉農企業優化配置創新資源要素的必要性。

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通過搭建網絡化的知識產權信息系統,收集、整理、研究和利用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資源信息平臺,綜合分析、跟蹤預測農業技術動態和市場走向,傳播農產品市場需求信息和農業技術創新情報,有效整合各種資源,使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的創造、占有、運用、管理、保護等各個環節都能得到便捷、準確、規范的全方位引導,在便捷、高效中實現農業技術創新資源的優化,降低研發成本,避免重復研究,加快知識產權產出、轉化、應用和傳播,從而加大涉農企業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成果的產出步伐。

2、涉農企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的關聯機制

農業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管理有機結合、循環轉化,是農業技術創新鏈的良險機制,把涉農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無形資產的運作緊密聯系起來,成為提高涉農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涉農企業高效率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是創新成果知識產權化并在經濟系統中保持良好運行的必要前提。

2.1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制度的關系新制度

經濟學派的代表人物道格拉斯·諾斯認為,世界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不斷相互促進的過程,兩者之間有很強的相互依賴性,“技術變遷與制度變遷是社會經濟演進的基本核心,兩者都呈現出路線依賴性的特征”。知識產權制度以產權效益產生的利益激勵機制促成了創新主體持續創新的熱情,同時保障了技術創新功能的有效發揮;技術創新使大量生產成為可能,降低了新收人流的成本,增加了知識產權的潛在利潤,成為為知識產權產生的動力和源泉,兩者之間形成有效的聯動。“導致技術變遷的新知識的產生是制度發展過程的結果,技術變遷反過來又代表了一個對制度變遷需求的有力來源”。農業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制度有著天然的聯系,知識產權制度安排是農業技術創新體系的核心,保證了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循環流轉及其應用。

2.2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對技術創新的作用機制

農業技術創新是從技術構想到研究開發并獲得實際運用產生經濟效益的過程。既包括了農業新技術的研發,又包括了農業新技術的推廣以及市場化的各個階段,充分體現了農業技術創新滿足農業生產需求和促進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的目標,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和應用性。因此,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必須融人農業技術創新的各個環節,呈現全方位、系統化的特征。

2.2.1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對農業技術篩選的導向作用。現代農業技術日新月異的更新速度及學科分化的特點,決定了對農業技術創新方向的確定和前期技術成果的選擇的復雜性。農業科技創新主要來源于企業內部的研究開發,與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研發、委托研發;企業外部的高校、科研機構的技術轉移;以及部分國際技術市場的成果。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能夠為涉農企業制定具體的研究開發計劃,跟蹤農業科技動態,利用專利文獻檢索等最新技術信息情報資源,分析現有技術產品情況及自身的技術優勢和劣勢,了解競爭對手的技術狀況,預測技術的市場前景及發展動態,為企業確定選題,尋找創新的目標和方向,或者為企業技術合作、技術引進提供決策支持。

2.2.2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對農業技術研發的產權定位作用。農業技術創新不僅資金投人大,而且研發周期長,環節復雜,市場需求及收益預期難以把握。因此,對研發成果知識產權化的路徑選擇定位困難。農業技術創新過程從項目確定、研發、試驗到推廣應用中的每一個階段都可能產生專利權、新品種權、著作權、商標權及商業秘密權等知識產權。在農業創新技術立項階段,經過大量的信息搜集、材料歸納、市場分析、價值判斷等可能形成對技術預測評估、行業競爭態勢、市場贏利前景等研究報告。對于此類智力成果可以通過著作權或商業秘密加以保護。對于合作開發或委托研究的項目要通過合同約定著作權權屬。在農業創新技術研發、試驗階段,對于非公開狀態下的創新技術、配方、育種方法等,或具有較強創造性不易被仿制的農業技術創新成果,可作為技術秘密進行管理;對于公開狀態下競爭對手多、易模仿的的農業技術創新成果,可以及時申請專利權、植物新品種權等。在農業創新技術推廣應用及商品化階段,市場需求量越大的創新成果被競爭對手跟蹤仿制的可能性越大,此時企業應通過專利權、商標權、新品種權、著作權等多項知識產權使創新成果以產權化的形式進人市場,并對農業技術創新成果進行聯合保護和交叉保護。同時,利用知識產權許可或轉讓等方式加決扔IL技術創新成果的流通及產業化速度。

2.2.3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對農業技術創新成果推廣的保障作用。農業創新成果推廣的對象是廣大的農戶,生產環境大多是露天,農業技術具有較強的外溢性,保密性差,控制難。例如植物新品種產生后,大都需要在田間進行種植,逐步擴大品種數量和生產規模。由于持續時間長,露天作業接觸人員多,種植技術容易掌握,這種特定的生產環節為技術秘密泄露提供了便利。在以競爭性和法制化為基本特征的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技術創新成果知識產權化是其商品化、產權化的前提,也是農業技術創新成果獲得保護的前提。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可以適時跟蹤企業知識產權成果的流向,把握技術擴散的市場動態,監控和防范各種侵權行為,積極應對農業知識產權的各種糾紛。

3、對策與建議

“運行機制是指一定制度安排下各構成要素之間相互聯系和作用的制約關系及其功能。在機制運行中,所構成的各要素之間的配置方式、組織形式以及調節功能不同,則運行機制的運行效率和運行結果就不同。”美國管理學家德魯克認為,創新包括2種:技術創新和社會創新,后者指的是一種新的管理機構、管理方式或管理手段的創造,它注重把科技創新成果引人生產過程所導致的生產要素的重新組合和市場化的過程,通過這種管理方式和運行機制的變革,促進技術創新和經濟的增長。涉農企業要以知識產權管理作為農業技術創新及創新資源配置的杠桿,把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作為農業科技創新和管理體系的重要內容和主要指標,充分運用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運行機制,推進涉農企業技術創新和競爭力的提升。

3.1完善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激勵與風險報酬機制

知識產權制度的本質是一種具有壟斷性的私權,體現了從產權角度對人類智力成果創新的激勵與保護。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必須符合知識產權制度的本質要求,結合農業技術創新高風險的特點,建立以利益為核心的農業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的激勵與風險報酬機制。一方面,通過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保障農業創新主體和知識產權人能夠通過控制和行使自己的權利而收回農業技術創造的成本,并獲得必要的報酬;對直接參與技術創新的技術員實行技術要素參與收益分配、股權獎勵等激勵措施,體現社會尊重、創新成就感的署名權、榮譽稱號等精神獎勵。另一方面,規范涉農企業與技術創新人員的權利義務關系,將農業知識產權轉移收益中的一部分,作為知識產權風險報酬基金,滾動發展,讓技術要素提供者參與企業分配,建立一種風險分擔、利益共享的新型分配機制,使農業技術創新的產權效益與市場效益結合起來,形成良吐的動力機制。

3.2完善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資源配置機制

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對企業農業技術創新及知識產權的形成、利用、移轉的過程中的要素進行協調,優化資源配置。首先,要建立涉農企業農業技術創新及知識產權人才檔案庫,既包括直接參與技術創新的農業技術人員,也包括在創新成果推廣過程中產生技術溢出效應的示范者;既包括涉農企業自身的技術人員,也包括與其創新活動相關聯的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機構的相關研發人員。對其研究動態、成果權屬、業績水平、技術推廣能力等進行跟蹤統計。加強產學研各個創新主體之間的聯動,建立合理的農業科研梯隊,對于重點項目集中優質人力資源,集體攻關,實行合作研究、成果共享機制。其次,建立市場化的農業科技創新及知識產權的投人機制。涉農企業應確保農業科研經費持續、穩定地投人,同時,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實現投資主體的多元化,積極吸納社會資金,建立農戶科技投資的激勵機制,引導農戶參與農業科技創新投人。第三,搭建涉農企業農業技術創新及知識產權信息平臺。完善相關技術信息的儲存、聚集、傳遞和溝通系統,建立企業自己的網絡系統和知識產權數據庫,充分利用政府部門構建的知識產權信息網絡,實現信息鏈接、檢索、訂單等功能。健全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登記、歸檔、保管、使用、轉讓和分配的信息管理制度。

3.3完善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創新成果轉化機制

1996年頒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中第一章第二條規定:“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的活動。”其根本目的是將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應用于農業生產,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涉農企業是農業創新成果轉化的中心和主體。市場需求是涉農企業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化的動力,涉農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就是要以市場為導向,以利益鏈條為核心,協調知識產權化的科研成果轉化過程中技術供應者、技術使用者、資本投人者、技術推廣中介者等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要跟蹤農業技術需求的市場動向,把握農業生產者的現實需要及新技術轉移的經濟規律,形成創新—企業—市場—創新的非線性作用機制。通過跟蹤評價與信息反饋,了解農業產業系統新的技術要求,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新的源泉,形成涉農企業技術創新及知識產權產出的良性循環。同時,要關注政府的農業資源配置宏觀調控及科技政策走向等非市場因素,為創新成果轉化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信息支持。與政府主導的公益性農業推廣體系相銜接,分享其層級管理的輻射效益。形成以利益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以信息為紐帶、以政策為保障的企業農業技術創新與知識產權成果轉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