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公司分立法律規范完善途徑

時間:2022-01-26 10:07:00

導語:探究公司分立法律規范完善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公司分立法律規范完善途徑

摘要:本文對分立中的中小股東保護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對公司分立相關法律規范作出完善

關鍵詞:公司分立;中小股東;利益保護

一、我國立法對公司分立行為的規范狀況

我國立法對公司分立進行規范始于1986年通過的《民法通則》,后1993年《公司法》就公司分立中債權人通知程序、債權人異議等問題進行了簡單的規定。1997年12月16日頒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對上市公司分立的程序、對債權人保護程序、分立的法律效果進行了規定。2006年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為配合新公司法的頒布與施行,對債權人異議權問題作了與現行公司法相同的處理。1999年11月1日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的《關于外商投資企業合并與分立的規定》實行,該規定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分立行為進行了較詳細的規范,使分立的法律規范更為具體和更具可操作性。2002年為解決在企業改制中公司由于合并、分立等事項而發生的糾紛,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關于審理與企業改制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的司法解釋。至此,我國對于公司分立的法律規范形成了以公司法為主導,對所有公司分立行為進行調整,以《關于外商投資企業合并與分立的規定》、《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和<關于審理與企業改制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為輔助,分別對特殊類型公司的分立行為進行調整的立法格局。

公司分立本身作為一種公司改組的重大組織行為,在實行中會對中小股東的利益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如何在發揮公司分立制度的效率價值的同時,對中小股東提供公平的救濟與保護是分立中的重大問題。但我國目前公司分立立法現狀使得分立實踐缺乏來自法律層面的支持與引導,影響到公司分立這一重要制度的作用發揮,也影響到對中小股東合法權益的保護,因此有必要完善我國的公司分立法律制度,為公司投資人提供更多的制度選擇,為中小股東提供應有的保護與救濟。

二、公司分立對中小股東的利益保護

中小股東在公司權力體系中處于弱勢地位,其合法利益存在為控股股東侵害的危險。在公司分立中,中小股東的利益會受到較大影響,因此對其利益保護是重點研究的內容。

1.分立中異議股東股份收買請求權制度。我國現行公司法對股份收買請求權作了較為明確的規定,依第75條規定,對于公司分立情形,對股東會決議投反對票的股東可以請求公司按照合理的價格收購其股權。對于請求權行使的程序,規定股東與公司自股東會決議通過之日起60臼內不能達成股權收購協議的,股東可以自股東會會議決議通過之日起90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此外,依據公司法第143條規定,公司在分立中收購的本公司股份不得超過本公司已發行股份總額的5%,由法理解釋,這種規定應當在于盡量減少這一制度可能造成的對公司資本侵蝕的消極影響。由以上我國公司法對這一制度的規定可知,相比于1999年公司法對這一制度未作任何規定而言,現行公司法是一種很大的進步,并且其對收購股份數量的限制也具有減少這一制度消極影響的作用,應當肯定。

然而應當看到,在程序方面,我國公司法只對股份收買請求權行使中的股權價格決定程序作了簡單的規定,未就股東反對程序、收買請求程序作出具體規定,這就使得異議股東在行使這一權利時缺乏切實可循的操作程序,因此,建議我國立法完善對分立中異議股東的股份收買請求權的程序性規定。

2.獨立檢查人制度。對于公司分立,只有歐盟、德國與我國臺灣地區對獨立檢查人制度有所規定,因而對這一制度作用與必要性如何認識是值得探討的問題。總地說來,獨立檢查人制度的主要意義在于借助獨立的社會第三方主體,為公司分立中分立公司與承受公司之間股份交換的公正性提供保障,從而保護中小股東的合法利益。由于公司分立是將被分立公司的被分立部分營業或財產向新設公司或既存公司為轉讓,并由被分立公司的股東取得相應的對價一股份,因而在這一過程中被分立公司與承受公司間股份交換是否合理是分立中首要的問題,它關系到各分立當事人間利益的公平與協調,尤其是對公司股東利益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許多國家或地區立法中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直接或間接的調整,以保證換股的合理性。間接調整方法是借助于董事義務與責任制度,由當事公司的董事本于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及忠實義務,于分割報告書或配發新股比例理由書等書類中詳細說明鑒估之標準及結果,以達到對抵繳財產真實性和換股比例合理性的保障。這種方法實際上并未針對分立中換股比例合理性問題作相應的具體規定,而只是借助于董事義務與責任制度對換股比例合理性進行保障。依靠董事義務與責任制度固然可以對分立相關公司經營者的行為進行規范,也即由董事本著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及忠實義務,在分立報告書或配發新股比例理由書等文件中詳細說明財產鑒定估價的標準及結果。

在我國目前公司實際中,中小股東受損害的情況時有發生,由于不公正換股而損害股東利益的情況并不能在現有法律規定體系下得到避免,因而如何保護中小股東合法利益是分立法制中不可回避的問題。而獨立檢查人制度在換股比例這一問題上可以增強中小股東對分立的判斷能力,為中小股東提供必要的保護,因而能為我國立法的完善提供有益的思考與啟示。首先,我國應當在股份交換這一問題上對中小股東提供必要的救濟。其次,對于救濟的方法是否必須采取歐盟作法建立獨立檢查人制度則可以進行探討與思考。由于獨立檢查人制度發揮作用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檢查人的獨立性,而這種獨立性的保護需要兩方面的條件,一方面是有合理的檢查人選任程序,如歐盟規定由法院指定,德國公司改組法規定分立審查人可由公司代表機關向法院申請,法院進行選任。另一方面,檢查人一般是律師、會計師等專業人士,因而其獨立性的保持離不開良好的社會誠信機制作保障。就我國目前社會現實而言,這兩方面條件的滿足似乎并不充分,因而這種制度是否能真正發揮作用值得考慮,但作為法律發展來說,相信隨著社會誠信機制的逐步建立和司法環境的逐步改善,為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的獨立檢查人制度則有建立的必要,這可以成為法律發展的方向。

3.股份分配規則。公司分立中,被分立公司將其部分或全部營業或財產分立出去,并取得相應的對價——新設公司或既存公司的股份,而這部分股份要向被分立公司原股東進行分配,這種股份的分配有比例分配與非比例分配兩種作法,前者指的是按照被分立公司中原股東持股比例進行的分配;后者指的是非按被分立公司中原股東持股比例進行的分配。股份分配是關系到股東切身利益的重要問題。比例型股份分配由于不改變原股東的持股比例以及相應的股權結構,因而不會對股東利益產生太消極的影響,但非依據原持股比例進行的股份分配則使分立后公司的持股比例發生了變化,并影響到公司的股權結構,使股東間原有的平衡狀態被打破了,因而對于股東利益有著較大的影響,所以如何認識非比例型股份分配,以確保分配方案的合理性和各方利益的平衡是分立中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

對于非比例型股份分配,境外立法一般都未作明確規定,如我國臺灣地區、日本、韓國等立法。而德國與歐盟則作了明確規定,德國公司改組法第128條規定:必須征得全體股東的同意才可為非比例分配。歐盟第六號指令第5條第2款規定:在賦予少數股東股份收買請求權的前提下可以進行非比例分配。可見,德與歐盟的作法是對非比例分配予以承認,此外通過設定具體的中小股東利益保護措施來對中小股東進行救濟,以達到公平的結果。

在理論界,學者一般傾向于對于非比例型股份分配予以承認,但對非比例型分配應當設定何種限制條件存在爭議。日本學者主流觀點認為:在非比例分配型分立的情況下,因為多有違背股東平等原則的可能性,所以依據資本多數決原則為了保護可能受到侵害的少數股東,未取得全體股東的同意則不能進行非比例分配型分立;也有學者主張只要通過異議股東股份收買請求權給予中小股東以充足的救濟則不必經過全體股東的同意就可采非比例型股份分配。

對于非比例型股份分配這一問題,首先應當從公司分立的制度價值出發來考慮,承認非比例股份分配存在的必要性與合理性。公司分立的制度價值在于對效率的追求,它通過公司組織變更而達到提高經營效率、提升公司整體價值的目的。因此,只要實際中公司有采取非比例分配股份的必要時則不必對其加以過于嚴格的限制。此外,非比例股份分配的作法在公司運作中有其特殊作用,這種作用主要表現在對股東處置自身所持股份的自由的尊重。在公司分立中,股東可能會基于分立對自身的影響而愿意改變原持股比例與股權結構,在實際中,這種情況往往是出現在當公司股東間出現糾紛的時候,尤其對于規模較小的有限責任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具有很強的人合性特征,因而當股東問發生分歧的時候,固然可以通過轉讓股份或解散公司來解決矛盾,但股份購買方式費用巨大而解散公司則將造成公司信用、知識、顧客關系等無形財產的丟失。在這種情況下將公司分立為甲公司和乙公司,由~方股東取得甲公司的全部股份而由另一方股東取得乙公司的全部股份的非按比率分配分立則可以不進行股份收買和解散也可以有效地解決紛爭。

如果其他配套制度可以達到對股東的充分保護,則在這一前提下應當充分發揮分立制度的效率價值,而不可對其作過多限制。從理論與國外立法來看,與非比例股份分配相關的中小股東保護措施主要有兩種,一是設置非比例股份分配須經全體股東同意的條件限制,如德國公司改組法的方式;一是使非比例股份分配須賦予中小股東以股份收買請求權,如歐盟公司法指令的方式。就德國立法的方式來講,要使非比例股份分配經過全體股東的同意并非是容易的事情,尤其對于股份高度分散的股份公司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這種條件限制的結果就是對非比例股份分配的否定與禁止,所以這種作法并不可行。而中小股東的股份收買請求權制度是對中小股東利益有重要意義的~種制度,這種制度本身對于中小股東利益保護已能起到相當的作用。此外,公司法中的其他相關制度,如表決權限制、董事的義務與責任等制度都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發揮著作用,從各自的角度對中小股東進行著救濟與保護,這些制度與中小股東股份收買請求權形成了對中小股東保護的足夠嚴密的體系。而正如在異議股東股份收買請求權問題中所分析的,對這種請求權行使應當是無限制的、一體地適用于任何公司分立的場合。因而,非比例股份分配有其必要性與存在的合理性,對其不應施加條件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