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生態環境下動畫的創作與發展

時間:2022-01-20 08:57:18

導語:媒介生態環境下動畫的創作與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媒介生態環境下動畫的創作與發展

摘要:動畫,作為一門獨立存在的視聽藝術形式在創作的過程中雖然具有其自身的藝術性和技術性,但播放媒介的技術演變對整個歷史分期中動畫的創作所產生的重大影響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新媒介的出現不僅營造了一個新的傳播環境,更是直觀地影響到動畫作品的敘事策略和營銷手段。

關鍵詞:全媒體;傳播媒介;動畫創作

1研究對象———動畫的概念界定

動畫作為敘事性藝術產品,帶動國家經濟的發展的同時,也豐富著人們的精神世界,隨著數字技術和傳播媒介的不斷發展,動畫的應用領域和播放平臺也在不斷擴展。對于動畫的概念界定問題涉及到了動畫本體研究的范疇,對此,目前國內外學者有不同的定義,在此不做一一贅述,只界定本文所述對象的既定范圍概念。本文要論述的動畫界定在傳統的敘事動畫之內,且區分于非虛構類的動畫即動畫紀錄片,集中論述虛構類敘事動畫的創作與發展。論述過程中會按照屏幕的具體區分來探討不同媒介載體的特性對動畫創作的影響,以期為當前媒介環境下動畫的發展提供扎實有效的敘事和營銷策略。

2動畫的歷史分期及對應的媒介載體對動畫創作的影響

2.1歷史分期和媒體革命:《世界動畫史》一書中卡瓦梅耶將動畫按照時間線分成了四個分期:實驗時期、影院時期、電視時期和數字時期。這是同上及時的媒體革命息息相關的。自19世紀中葉工業革命完成后,人類的藝術活動就日益受到奠基在現代科學基礎之上的媒介技術發展狀況的制約。首先是印刷技術在19世紀末的完善,使得以語言為媒介的理性知識的傳播和文學的發展如虎添翼,與此同時,攝影技術和電影藝術也在積聚力量并完善自己的技巧,它們在20世紀前半葉達到了自己的巔峰水平,使人類從此步入成熟的機械復制藝術時代;緊接著,隨著20世紀中期電視傳播的興盛和20世紀下半葉至世紀末以電腦和互聯網為核心的數字媒介技術的崛起和彌漫于全世界,人類社會轉而迅速地過渡到了電子媒介時代,人類的文化藝術在此期間也急劇地完成了“視覺轉向”。①2.2媒介載體對動畫特性的影響:敘事與媒介的關系十分密切。歷史上任何一種新傳播媒介出現后,都很快就被運用到敘事行為當中,這成為敘事文化發展的一種推動性力量。②不同的歷史分期,不同的傳播媒介,隨之對應的動畫的敘事、風格與形式也各不相同。在時間線的歷史分期基礎上我們也可以將動畫史按照其播放媒介或者稱“媒介載體”的歷史流變來劃分,這也就是“四屏”的由來:(影院)銀幕、(電視)熒屏、電腦屏、移動終端屏。一定程度上講,有什么樣的媒介就有什么樣的故事,媒介載體的特征決定了敘事方式的選擇。③動畫是一門需要技術去實現的藝術,動畫的發展史亦可顯示為動畫技術的發展史,技術對于動畫影片制作的影響顯而易見,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不管是哪個時期,無論我們創作什么樣的故事,無論影片是何種形式,最終都是要靠某種媒介載體傳播開來,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甚至是說由此獲得商業利潤和文化傳播與滲透,提高經濟實力和文化軟實力。2.2.1影院時期:1937年伴隨著迪斯尼第一部動畫長片《白雪公主》的問世,動畫史也隨即掀開了影院時期的帷幕,從此動畫不再是真人電影開映前的甜品。這一時期銀幕動畫的特點:時長較固定一般在80分鐘左右,濃縮劇情;主題宏大,題材豐富多彩;結構模式化、強烈的戲劇沖突;敘事方法一氣呵成;精雕細琢的畫面品質,高流暢度;造型偏立體化;聲音工藝要求嚴格;制作周期長;遠景、全景和中景景別使用率比較高,著重于制造壯觀的視覺效果。這些特性均是由于觀影環境和媒介載體———銀幕所決定的。2.2.2電視時期:20世紀中期,隨著電視機的發明與普及,動畫也開拓了它嶄新的創作和傳播方式,進入電視時期,對比影院動畫來講,電視動畫很鮮明的特點便是制作工藝的簡化,角色造型平面化;背景更是簡化到利用單線平涂的方式;動作設計不再追求高流暢度,出現了停格的概念。電視動畫采用分集播映的方式,總時長不定,每集時長大概在20分鐘;主題日常化;造型平面化;畫面質量、動作流暢度、聲音工藝的要求相對寬松;制作周期短;相對于影院動畫的“造視”,電視動畫更偏重于故事敘述,主題開始轉向現實的日常生活,而這種家庭式的短劇也正好迎合了電視動畫的觀影環境:家中。一家人茶余飯后不用出門、不用花錢,坐在客廳沙發上看一集幽默有趣的動畫片是既經濟又愜意的休閑方式。2.2.3數字時期:進入數字時期,數字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對動畫的創作具有深刻影響,媒介生態環境的變遷更是讓動畫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狀,動畫的傳播載體除了影院的銀幕、家庭的電視屏外,又增添了基于互聯網的電腦屏和各種中小型移動終端(如ipad、手機)屏。動畫電影各方要求高;而電視又帶有行政色彩,受限多;那么網絡動畫的優勢便體現出來了。制作全民化、傳播和互動的及時性,以及碎片化、個人化的特點讓網絡動畫成為發展成人動畫、訴說當下話語的有利土壤。

3當前媒介生態環境下動畫如何發展

3.1媒介生態環境:我們現在處在一個由于數字媒介技術不斷演化發展而出現的媒介融合態勢的全媒體時代,技術的發展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也推動著媒介和人類以及社會文化關系的演變發展。媒介生態學研究學者萊文森在其媒介進化論的理論中曾撰文《玩具、鏡子和藝術:技術文化之變遷》,文章提出他的原創理論之一—技術演化的三個階段理論:玩具———鏡子———藝術,而媒介后續的發展逐漸呈人性化趨勢。綜合來說媒介發展的總的趨勢便有媒介融合、媒體融合,以及人性化。此外,不同于以往的生態環境和傳播方式,全媒體時代擁有其自身的特征:即時性、移動性、互動性、多媒體化、全民化、受眾自主性高、時間碎片化等。那么動畫應如何順應該趨勢,結合全媒體時代的特征在媒介化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3.2動畫發展策略3.2.1針對總趨勢和媒介生態特征:伴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針對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必然趨勢,國產動畫又該如何發展?媒介融合和全媒體的時代特征尤其是受眾的自主選擇性更高,讓不少業界人士堅信要做到“內容為王”才是根本。但是除了在內容上下功夫外,還要做好營銷。真正地將作品傳播給受眾才是硬道理。那么就要做好規劃、利用好互聯網思維。除了內容的升華,傳播手段,還應特別重視品牌的建設與推廣的問題。全媒體時代,動畫片說什么、怎么說、如何傳播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對于動畫片的創作來說,要想獲得好的傳播效果,就應當利用好互聯網思維,即用戶思維,從受眾角度考慮,將用戶思維融入到創作過程中。3.2.2針對具體媒介載體:新的媒介生態環境中動畫的發展趨勢:數字技術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動畫逐漸細分化。針對各個屏幕特點和受眾需求等因素的不同,動畫向“大”“小”兩極化發展,并且針對性更強,區別更加明顯。“大”主要是指影院動畫電影的大發展:IMAX、4D甚至5D的發展趨勢,高投入、高炫技、視覺奇觀。而“小”相對來說是針對新媒體———移動終端而談:屏幕更小、隨時性、移動性、個體化、可觸化、碎片化。筆者認為媒體形式不斷發展,面對不同的影像載體,應從最初的策劃環節就開始針對具體播放媒體的特征而設計制作相應特性的動畫。這就要求動畫在最初規劃設計環節便要考慮到播放媒介平臺的需求,根據不同播放媒體的不同特性便使創作的作品有其各自的制作工藝、敘事模式和美學特征。比如,區別于巨大銀幕所特有的奇觀,針對移動終端等新媒體,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應呼應新媒體時代受眾的碎片化需求,在“微轉身”過程中應注意到:時間短、體量小,內容簡易明確,有針對性地小眾化,話題當下性。

4總結

在如今這樣一個“讀屏”的時代,我們應當關注到屏幕的變遷對動畫創作的影響,以引導動畫的創作與發展。每一次屏幕的革新并不會導致傳統屏幕的消失,只是在其基礎上又增添了一種新的播放媒介和傳播方式。但是這個新興的播放媒介對動畫創作的影響程度也日益增強和顯現。筆者認為,如何在當前媒介生態環境中,結合好技藝之關系,關注到媒介載體和受眾的影響因子,做好具有針對性的敘事策略和營銷策略是國產動畫發展的關鍵之所在。

作者:姜喜艷 單位: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

注釋

①董春曉.藝術的命運與現代媒介技術的變遷[J].江西社會科學,2007

②米高峰,王少雄.國產動畫電影的跨媒介敘事方法與策略[J].傳媒,2014

③李顯杰.“跨媒介”視野下的電影敘事二題.[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1月第15卷第6期

參考文獻:

[1]聶欣如.動畫概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2006

[2]保羅•萊文森.萊文森精粹[M].何道寬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3]常虹.動漫與媒體藝術—藝術動畫[M].浙字I一: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論文:

[1]胡兵.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動畫電影產業探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2]黃慕媛趙聰.關于新媒體時代的動畫創作[J].藝術科技,2012

[3]董春曉.藝術的命運與現代媒介技術的變遷[J].江西社會科學,2007—276—創作與欣賞中華少年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