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文化類綜藝節目價值觀表達邏輯
時間:2022-01-13 09:50:25
導語:電視文化類綜藝節目價值觀表達邏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話題度與公眾參與度最大、最廣的電視節目當屬以央視為首的幾大衛視推出的一系列文化類綜藝節目。它們不僅成為人民群眾茶余飯后休閑娛樂的消遣與談資,更重要的是,與以往的電視綜藝節目不同,這些節目主動承擔起“開啟民智民德”的社會責任,尋求以新穎、生動的視聽表達來“寓教于樂”,在潛移默化中傳達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文章分析其與以往電視文化娛樂類綜藝節目的不同以及獨特的創新點,并試著去研究其價值觀傳遞路徑過程中的運行機制及表達邏輯。
關鍵詞:文化類綜藝節目;價值觀傳遞;運行機制;社會責任
自2017年以來,文化類綜藝電視節目異軍突起,涌現出了許多優秀的社教類綜藝節目。它們不僅在與傳統歌舞選秀類綜藝節目的激烈競爭中存活下來,還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與潤物細無聲式的價值觀引導獲得了觀眾的喜愛,成為一股“文化清流”。而此類節目都有著鮮明的共同點,即節目內容與環節設計制作精良,用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破傳統灌輸模式,提供了舒適、愉悅的視聽感官體驗,吸引了各個年齡段觀眾的注意力與興趣,形成了全民互動的熱潮。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與電腦的普及,各種面向不同受眾的網絡綜藝如雨后春筍般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觀看更為自由、內容更為多樣、模式更為多元的網絡綜藝節目。而這些網絡綜藝節目大多數本著“娛樂至上”的心態以吸引眼球、博取關注和吸引流量為目的,質量良莠不齊,沒有起到積極的文化傳播作用。美國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認為,現代社會的迅猛變化造成了社會生活方式及行為習慣的混亂,大眾傳媒應成為人們的引路人,教導人們正確看待社會新近形成的各種意識形態。在這個大環境下,電視文化類綜藝節目為了確保自身對觀眾的吸引力,也在力圖尋求變革,即通過優化設計、突出社會價值觀引導作用,加強節目綜合表現力,繼而為電視文化類綜藝節目的長效發展創設有利的輔助要件。[1]當今社會,人們工作及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停下來思考的時間越來越少,人們極易在這種“鐘擺式”的生活中迷失自我。而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滿足了觀眾對于追求更高文化水平、更多文化知識的精神訴求,使得觀眾在參與文化知識的角逐與對抗中拋卻空虛和麻木。[2]本文比較具有典型代表價值的文化類綜藝節目,研究它們的節目運行機制,并分析其關于價值觀傳遞的表達邏輯。
反向創新思維,在“表面娛樂時代”做“深層次文化綜藝”
電視節目的播出與受眾的接受能力緊密聯系,電視文化類節目的播出與受眾的文化素養和文化氛圍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3]新時代以來,國內的電視綜藝節目數量及種類不斷增多,但部分電視綜藝節目存在著依靠引進、刻意模仿、缺乏創新等問題,節目的環節與內容形式都缺少“中國精神”“中國風貌”的時代表達與傳遞。有部分媒體人開始反思,認為當前電視臺應當致力于制作能夠反映時代精神、展現民族風貌、傳遞正確文化價值觀的綜藝節目,而不是一味隨波逐流,屈服于大眾市場娛樂需求。同時,觀眾也在過度的娛樂浸染下產生了對文化類電視節目的觀看需求,《中國青年報》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89.3%的受訪者認為現在存在“文化缺失”的現象,61.0%的受訪者希望能夠發掘更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制作更多類型的文化類綜藝節目。[4]在如此背景下,文化類綜藝節目承載著傳遞新時代主流價值觀的使命應運而生,而這正是電視綜藝節目理應承擔的責任與義務。當為娛樂而娛樂的綜藝節目充斥熒屏,一顆顆曾經平靜的心不再平靜,但即便如此,泛娛樂化洶涌的波濤下仍潛藏著人們對于文化知識的渴望,希望匆忙的腳步能等一等滯后的靈魂。[5]文化類綜藝節目是一種兼顧娛樂性的具有文化內涵的電視節目,其首要使命是傳播文化,它不僅能夠滿足在當下快節奏社會中的觀眾觀看節目時的娛樂性、放松性需求,同時還填補了當下人們心靈與精神上的價值缺失。央視出品的《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朗讀者》等文化類綜藝節目,通過逆娛樂社會思潮的反向創新,把握了當下年輕群體日益增長的文化精神消費需求,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中國詩詞大會》以“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為宗旨,分享詩詞之美,感受詩詞之趣,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涵養心靈,通過詩詞知識比拼及賞析的形式,讓觀眾感受詩詞魅力,提升欣賞品位,提高文化內涵。《中國詩詞大會》沒有天花亂墜的節目噱頭與包裝,也沒有賺取眼球與流量的當紅流量明星,參賽選手都是各行各業的平凡人,通過選拔進入節目。就是這樣一個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卻又“接地氣”的文化類綜藝節目,第一期播出就取得了該時段收視率全國第一的成績。之后,央視相繼推出的《見字如面》《朗讀者》,雖各自呈現的具體內容不同、傳播的文化方向不同,但它們的共性顯而易見———守住大眾媒介的社會責任底線,用優秀傳統文化涵養人們的精神家園,在這個快節奏與快餐文化盛行的社會做傳遞主流文化價值觀的“慢”綜藝與“深層次文化”綜藝。清華大學尹鴻教授曾這樣評價:“這些節目都是慢下來、靜下來,讀信、背詩、朗讀、訪談,用稀缺而有價值的內容來做電視。”[6]
走“真摯”路線,以感性為載體進行文化價值觀念傳遞
以明星為核心賣點的真人秀節目在電視綜藝中占據較大的市場,并形成了一批忠實的觀眾群體。然而真人秀節目的真實性卻一直備受質疑,時常被“吃瓜網友”推上媒體熱搜。貼近生活實際的節目內容展現,能夠幫觀眾建立對客觀社會生活的準確認知,避免形成脫離現實的、扭曲的價值觀念。如今的綜藝節目雖然都號稱秉承“真實”“返璞歸真”的制作理念,但基本上所有節目在實際制作過程中,通過后期剪輯與藝術加工來迎合觀眾的喜好以呈現更好的節目效果,“真人秀”變質成了“作秀”。以之前備受廣大電視觀眾喜愛的湖南衛視制作出品的《變形記》節目為例,因為節目組的剪輯與字幕引導,被交換到農村體驗生活的城市少年王境澤被描繪成一個任性、沖動、不懂得為他人著想的問題少年。看似客觀的視覺畫面呈現最初得到了觀眾的喜愛與贊揚,但之后在社交媒體上流出的錄制原片卻暴露了剪輯后成片的“偽紀實”性。原來,“問題少年”王境澤身上也有許多閃光點,性格開朗、大大咧咧、幽默風趣……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演員的誕生》這檔節目中,參演嘉賓著名女演員袁立的舉止言行被節目制作團隊剪輯得支離破碎,給觀眾留下了喜怒無常的負面印象,憤怒的袁立直接在微博上為自己叫屈,并表示節目早就內定了淘汰結果,這場“真人秀”并不“真”。這種單純為吸引關注與流量、盲目追求展現效果而不惜通過后期剪輯甚至是再創造來制造劇情的節目比比皆是,這完全背離了“真人秀”綜藝節目客觀反映生活以及傳播正確的、積極向上的生活價值觀的初衷。“真人秀”節目如果沒有了對于真實反映現實生活的堅持,哪怕在一開始因為豐富的人為制造的劇情獲得觀眾的興趣與關注,其最終必然擺脫不了被觀眾拋棄的下場。真正有價值的作品一定是對現實生活的某種映射,通過觀照現實觸動人們關心、關注的敏感點,純娛樂、淺娛樂的思維只會讓節目空洞乏味。《見字如面》就是一個如春風輕拂般令人愉悅的真正有社會價值的綜藝節目。《見字如面》主要有以下三個環節:首先是在朗讀信件之前對當時所處環境做一個總體介紹,第二部分是由節目邀請來的社會公眾人物對信件的深情朗誦,最后一部分則是對信件書寫背景的解讀。三個環節的設置為觀眾提供了每一封信所處的時代、環境所相關的歷史背景知識,能夠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信中的相關內容,而聲情并茂的朗誦則能夠帶領觀眾一同去體會字里行間的真摯情感。某期節目中,臺灣著名女演員歸亞蕾朗讀蕭紅寫給抗戰一線的弟弟的信,當念道:“中國有你們,中國是不會滅亡的!”配上她充滿感情且極具渲染力的朗誦,觀眾僅僅在視聽語言環境下就能深切感受到當時中國人民強烈的愛國情懷與抵抗精神的噴涌,仿佛自己就身處在當時水深火熱的中國。這種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愛國情感帶給觀眾的感動是難以用言語表述的。在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的今天,愛國精神從沒有過時,反而顯得更加重要與珍貴,這樣極富感情的愛國教育正是我們如今所極度欠缺的。《見字如面》以書信為引貫穿整個節目,并不只是向觀眾普及書信的歷史文化背景知識或號召人們重拾寫信這一傳統的交流方式,也不是簡單地推敲信件的文筆用詞,而是為了展示由信件所引出的宏大的歷史背景。不同于《朗讀者》從講述者本身挖掘節目的故事性,《見字如面》與眾不同的核心內容是將個人故事融匯于文字。這其中有親情有愛情,有山河有國家,有小情小愛,更有宏偉大愛。各種復雜疊加的情感在書信匯集并噴涌而出,讓人的思緒回到舊時光中,在緬懷歷史記憶的同時回味書信中蘊含的真摯情感。[8]這種“不摻有一絲水分”、真摯的互動式的情感傳遞更為直接與深刻,更容易進行價值引導,產生精神上的價值觀念共鳴,也是此類文化綜藝節目能“叫好又叫座”的根本原因。
結語
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當下的中國各類思潮與觀念涌動,呈現多元化、包容化的特征,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斷增長,歌舞類、選秀類等娛樂節目固然有其生存土壤,但絕不應該成為電視臺保證流量與關注度的“掌上明珠”。新時代呼喚能夠承擔起社會責任的優質電視節目,文化類綜藝節目的異軍突起,歸因于它們從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中汲取養分,澆灌以真摯的情感與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在這個浮躁與不安的社會中給大眾帶來精神上的慰藉與溫暖。文化類綜藝節目的發展與成熟還有很長的路要摸索,要想獲得觀眾的尊重與喜愛、保持長久的生命力,只有不斷創新更好地將教育性與娛樂性融合,才能既贏得市場又贏得人心。
參考文獻:
[1]劉麗麗,蘇燕華.從社教類綜藝節目看電視文化的社會引導價值[J].當代電視,2017,(04):84-85.
[2]羅丁元.《朗讀者》: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的傳播探索[J].新聞傳播,2018,(02):80-81.
[3]范靚.《朗讀者》: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的大眾化探索[J].傳播力研究,2018,2(28):28.
[4]崔艷宇.86.4%受訪者喜歡看文化類綜藝節目[N].中國青年報,2017-03-07(07).
[5]洪婷.論“慢綜藝”《見字如面》的故事化敘事策略[J].視聽,2018,(10):67-68.
[6]王彥.“慢綜藝”走紅,讓文化浸潤心靈[N].文匯報,2017-02-20(04).
[7]盧武,周敏.央視《國家寶藏》對于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的啟示[J].新聞世界,2019,(2):25-27.
[8]蔡瑞國,蔡瑞邦.書信類節目對于大學生價值觀塑造的影響———以《信中國》《見字如面》節目為例[J].法制與社會,2018,(13):196-197.
[6]王彥.“慢綜藝”走紅,讓文化浸潤心靈[N].文匯報,2017-02-20(04).
[7]盧武,周敏.央視《國家寶藏》對于文化類電視綜藝節目的啟示[J].新聞世界,2019,(2):25-27.
[8]蔡瑞國,蔡瑞邦.書信類節目對于大學生價值觀塑造的影響———以《信中國》《見字如面》節目為例[J].法制與社會,2018,(13):196-197.
作者:顏美艷
- 上一篇:復雜網絡方法在數據挖掘的應用
- 下一篇:地鐵5G無線通信覆蓋工程建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