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眾接受視角下影視藝術
時間:2022-05-03 03:17:00
導語:受眾接受視角下影視藝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多元文化和新媒體蓬勃發展的背景下,影視作為大眾傳播媒體之一,面臨發展機遇的同時也迎來了新的挑戰。在當前新的傳播形勢下,影視藝術的傳播需要對受眾進行一番新的動態性的考量、研究。“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影視并不存在于膠片之上,甚至也不存在于銀幕之上,而是存在于觀眾的心里中。”④對藝術而言,受眾的接受才是藝術的最終完成。影視藝術在創作過程中在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的同時,還要能積極引導受眾樹立高尚的情操,在影視作品的創作中不斷尋求藝術創新,讓更多優秀的影視作品與受眾的期待視野相契合,影視藝術的價值才能得以呈現。
一、從影視傳播的本質剖析受眾的接受
從遠古時期結繩記事到語言的出現再到文字的產生,人類在生生不息的繁衍之中,歷史被傳播,文化與文明被傳承。在漫長的傳播演變進程中,“傳者、受者、傳播途徑”三方面,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表現,從中可以得到兩種啟示:其一,從口語傳播時代、文字傳播時代、印刷傳播時代,到電子傳播,傳播經歷了由小眾到大眾,由傳者到傳播途徑再到受眾的發展過程。由早期的以“口口相傳”為主的人際傳播,到以傳播手段、傳播渠道不斷更新演變,由平面媒體到電子媒體時代,再到以受眾為主導,強調貼近性的今天。傳播的覆蓋范圍及其受眾的層面不斷擴大。其二,“任何一項科學技術的誕生和文化觀念的形成都會給這個社會帶來積極的進步甚至是巨大的變革,傳播領域也不例外。”②任何一場重大的文化思潮,在通過媒體傳向世界的同時,也深深地影響著媒體自身。電子技術的發展使得不同程度的受眾都可以通過電影、電視接受傳播。無論是從科學技術層面上還是文化理念上,傳播在當今已經完全進入以受眾為中心的新時代,任何藝術的發展和傳播都必須思考受眾的地位。作為大眾傳播的傳者在新的傳播態勢下,需要對我們的傳播對象即受眾進行一番新的動態性的考量、研究。對影視行業而言,受眾的心理需求,以及帶來心理變化的文化動因是進入這一行需要首先面對的問題。
(一)傳播是以受眾為中心的
從傳播學角度分析,受眾是傳播活動的終端,受眾的心理與興趣的變化對傳播活動本身必然產生影響,傳播的本質是信息的雙向流動,而受眾接受傳播成效作為檢驗傳播活動成果的唯一標準,只有滿足受眾“求真”、“求知”的心理,受眾才會對媒體信任,進而信任社會。在現實的傳播過程中,許多傳播不僅不能在傳播終端——受眾中產生共鳴,甚至讓受眾可能會產生逆反心理,這樣的傳播效果不但會損害傳播事業,也不利于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熟知傳播的規律并對其加以運用,改變傳播觀念,了解受眾的心理狀態,是取得良好傳播的前提。在傳播過程中,只有了解了受眾的心理需求后,傳播活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最終獲得受眾的認可。受眾的心理需求受到受眾的心理狀態等多方面的影響,當了解了受眾的心理狀態等因素之后,傳播者才能進一步分析了解受眾的信息興趣和信息需而改變信息的傳播形式和傳播的途徑,以使傳播價值最大化。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媒體在國際傳媒中尋找到發展的空間。影視藝術作為傳播媒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影視的傳播也同樣受到受眾的制約和影響,影視藝術要達到傳播價值的最大化,依然需要遵循這樣的傳播規律。
(二)影視傳播的目標是滿足受眾的期待
在當今影視藝術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受眾依然是影視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影視的創作就必須確立受眾意識。所謂受眾意識就是要了解受眾的個體特征、群體特征、心理特征,進而推測他們觀影的“期待”及“信息需求”,并將受眾的期待和受眾的需求融入到影視藝術的創作和傳播中去,滿足受眾的多元需求。受眾意識對影視藝術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影視作品迎合受眾需求,誠然受眾的品位存在諸多差異,因此,任何一部影視作品在創作之初就必須對影視作品自己的受眾群做出界定,并對其受眾群體進行深入的調查分析,了解特定受眾的需求口味,并在制作中充分考慮到特定受眾的需求,這樣的影視作品才能夠獲得市場和觀眾的認可。當然面對受眾也不是一味地去迎合,毫無自己的作為。在影視作品創作中,傳播者還應該引導受眾,以創新的姿態主動地創造了受眾以前沒有卻潛在的需求。受眾的需求具有多元化特征,其中有些需求是高尚的,有些是低俗的。影視作品的接受者作為個體,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其人格結構分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本我是其最原始的部分,與生俱來,包括以性沖動和侵犯沖動為主的本能沖動。本我由“唯樂原則”支配,追求享受。本我的“唯樂原則”因素導致受者心理有著接受媚俗化傳播的欲望。@心理學家理查德尼斯比特也認為“人類的生物性方面,從其發展歷程的大部分時間來看,‘生動鮮明的信息’一直就是惟一的學習途徑。”為了避免影視藝術陷入媚俗化境地,影視藝術必須緊扣其文化屬性,在迎合受眾需要的同時加深其文化內涵。
(三)影視藝術的創作要樹立正確的目標
從傳播學角度來分析,同一內容的信息因傳播方式和手段不同,對受眾態度的形成和改變產生不同影響,其社會評價也常有所差別。現代傳播講究尊重受眾、平視受眾,調動受眾參與傳播活動的積極性,現代傳播的目的就是影響受眾進而改變受眾。影視藝術的傳播需要采用恰當的傳播策略,滿足刺激不86韻聞知餌2012~-第01期同受眾的心理,調動影視受眾的期待視野積極進入傳播過程之中,這會是整個影視傳播活動獲取更佳的傳播效果。影視藝術的創作者,在滿足受眾需求的同時,引導受眾樹立高尚的情操,提高影視作品傳播的思想性和文化品位,內容上追求雅俗共賞,形式上采用受眾樂于接受的方式,在影視作品的傳播中要普及高雅文化,強化對生活意義的理解和對高尚審美情趣的追求。讓中國的影視藝術的傳播真正在主流意識、大眾品位中尋其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二、從心理學視角分析受眾接受心理
影視作品從創作到作品的完成及播映過程,從心理學理論角度來看其本質就是影視作家、藝術家和影視作品觀眾心理交流的過程,它是影視作家、藝術家根據觀眾欣賞心理,按照影視藝術的特有規律,有效地控制全劇的活動過程,以期觀眾對影視作品產生心理共鳴的過程。受眾從心理的角度之所以喜愛影視作品,其主觀心理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一)審美的需求與受眾接受
在影視藝術生產的全部過程中,受眾的研究既是影視藝術研究的終點,也是影視市場產業的起點。人們對“美”的向往主要體現在他們的影視消費之上。根據弗洛伊德的學說,觀眾從影視中獲得無意識滿足的最先反應是影視藝術作品純凈的形式特征所引起的暢悅,比如影視中美麗的畫面和悅耳的韻律。影視中畫面和音樂之美在第一時間內讓觀眾獲得感官上的愉悅,從而促使觀眾產生消費需求。當然觀眾對影視作品“美”的要求不僅僅局限于形式,還包括影視的內容,二者都不可或缺。
(二)地域文化與受眾接受
藝術理論家丹納在《藝術哲學》之中說:“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性質面貌都取決于種族、環境和時代這三大因素。”可見人的心理模式形成與其生存的環境和時代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而人正是藝術所關心的對象。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心理模式的形成與伴隨自己繁衍生息的土壤是難以分開的,地域心理的差異,會左右觀眾對影視劇的喜好和需求。⑧中國西北西安和南方上海的觀眾的收視特點,便可直觀地發現地域差異對影視作品接受產生的影響。以電視劇為例:近代長期的殖民地文化使上海人比其他地方的中國人都更加渴望有一個自主的私人空間,他們會為自己的生活設置層層保護,不許外界侵犯自我的私有空間,小到個人空間,不希望別人干涉自己生活。上海的電視劇也往往反映出上海人的這些特點,反映家長里短、你恩我怨的故事,如《孽債》、《奪子戰爭》、《兒女情長》、《婆婆•媳婦•小姑》,以及一些定位重大題材電視,比如表現民族資本家改造的《上海的早晨》,表現商場風云的《大家族》,表現上海改革變遷的《上海的故事》、《歲月如歌》,其中注重個人回歸家庭,總是潛隱的主題。而陜西影視《老城墻》、《西安虎家》、《關中匪事》、《關中刀客》、《神禾塬》、《秦川牛》等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陜西獨特的地域文化,為觀眾對陜西文化做了一種全方位和多角度的注解和呈現。這些電視劇顯然有別于京、津、滬、穗、川I、湘而自成一格,從而也獲得了觀眾的特別關注。結語分析和了解了受眾心理后,影視作品的創作者,更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為目標,在滿足受眾需求的同時,引導受眾樹立高尚的情操,在期待中不斷尋求創新,使創作者的目的與受眾的接受心理相契合,讓更多優秀的影視藝術作品誕生。
- 上一篇:教育局在全縣開展雙擁工作通知
- 下一篇:司法局教育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