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節目敘事特點論文

時間:2022-09-29 10:46:00

導語:方言節目敘事特點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方言節目敘事特點論文

摘要:時下方言節目在各地方臺大行其道,頗得老百姓關注,而且收視率極高。吉林電視臺都市頻道于去年年底策劃制作了一檔方言欄目《說實在的》,引起廣泛關注。筆者對其獨特的敘事風格印象頗深,現進行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方言節目敘事風格

人們由于各自性格、環境、經歷及教養而形成的對人生對現實的獨特感受和累積經驗,包括生活閱歷和知識構成兩個方面稱為經驗范圍。在傳播中,各方的經驗范圍重疊的越多越好,重疊越多表明信息流通中的阻礙越少,而重疊越少,困難越多。對于受眾本身,人們都會接觸盡量與自己觀點相吻合的信息,同時竭力避開相抵觸的信息。對信息進行有選擇的接觸、理解和記憶。

方言節目本身將一種隔膜消除,使得人們對信息的防備心理減少,同時,方言節目的內容一般都是家長里短身邊的事情,與受眾生活息息相關,緊密結合。有著一種地理與心理的貼近,觀眾更有意愿收看。

方言新聞節目和“民生新聞”并無二質,主要以播報所在地區范圍內新近發生的新聞事件為主,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柴米油鹽之事變成電視熒屏關注的重點,觀眾沉浸于自己熟悉的現實,窺視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人生群像,在別人的悲歡離合中獲得快樂和滿足,得到啟發和引導。

《說實在的》就是抓中這一主脈搏對癥下藥。以觀眾喜聞樂見的家長里短,奇聞趣事為主料,以矛盾,糾紛為主線對新聞事件進行有取舍的采訪、報道、評論。

一、欄目內容家常化

目前我國的新聞類節目大都政策性導向性比較強,宣傳性是主流媒體的首選內容。這些內容多為比較嚴肅正統的政治和經濟新聞等類的“硬新聞”,而報道的角度多從工作入手,做得不好,往往宏大而空泛,與普通人的生活情趣多少存在一些隔膜;可是這些方言播報類的新聞節目在其內容上卻有了與以前的新聞節目不同的創新與發展,其更多的是與普通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新聞等類的“軟新聞”、“民生新聞”。這些新聞的主角不再是以前新聞節目中的政治家、領導者,而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普普通通的社會大眾,他們的生活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他們的問題很多也是我們面對的問題,因而,這類新聞更容易引起普通社會大眾的興趣與關注。

同時,其播報新聞的角度更多的是從普通受眾的角度出發,站在社會大眾的立場,用大眾的觀念和標準審視新聞,判斷新聞的價值。這樣,也更容易引起普通社會民眾的共鳴,得到這些人的支持。

《說》借鑒民生新聞的報道視角,更多的從普通受眾的立場和角度出發,用大眾的觀念和標準來判斷新聞的價值,回避國內外的重大事件,將報道范圍界定在濟南,并適當輻射至濟南周邊的其它地區,突出了地域特色,播報內容不外乎濟南市內市外人們身邊發生的一些新鮮有趣的、關系到老百姓切身生活的甚至是家長里短的事兒。其它像鄰里糾紛、家庭糾葛、遭遇騙局之類的事件,甚至是離奇古怪的奇聞逸事更是“說”關注的內容。這一點我們從其新聞標題上便可見一斑,試舉幾例,如:“老太太養了仨兒子,到老死在柴草垛”、“我對你掏心掏肺,你對我又騙又傷”、“問我愛你有多深,服藥代表我的心”等等。

我們知道,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逐漸加快,生活壓力日益加重,觀眾希望從電視上得到生活的調劑和情感的交流。這種關注底層民生的“市井新聞”一反常規性新聞的嚴肅、生硬和遙不可及,更加貼近百姓生活,具有強烈的平民化色彩,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讓觀眾覺得親切自然,觸手可及,滿足了觀眾的心理需求,更容易引起普通百姓的共鳴,從而拉近了節目與觀眾之間的交流距離。

二、欄目敘述故事化

新聞內容的家常化,主要是基于受眾的心理需求和接受能力。

既然是講故事,必然要運用各種講故事的技巧以激發受眾的收聽(看)欲望。《說》在這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在講述新聞時,往往以簡要新聞和片斷的方式做個片頭“預告”,巧設懸念,激發觀眾的好奇心。

在這樣的正式播報新聞時,主持人又通過提問問題、巧設懸念、賣關子等方式,進一步吊起觀眾胃口;然后通過趣味十足的電視畫面、聲音解說和現場采訪或情景模擬把真相一步一步告訴觀眾。一則新聞就像一部短故事片,劇情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它展現的是一個事件的過程而不僅僅是一些碎片。這樣生動活潑、趣味十足的敘述方式契合和滿足了觀眾的心理需求,通過適度激發受眾的聯想、想象等思維,讓觀眾沉浸在故事之中。公務員之家

《說實在的》2008年3月10日的節目其中有一條片子說的是新聞熱線接到舉報電話反應在雙陽有一戶人家,兒子、兒媳虐待80多歲的老母親,竟然讓老人一冬天在柴草垛上睡覺,親屬鄰居敢怒不敢言的事情。記者前去調查時恰巧老人在前一天的半夜離開人世。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老人已經僵硬的尸體竟然還蜷縮在柴草垛上,老人的三個兒子無動于衷,僅僅商量著喪葬費用。

適逢這條片子是由本人采訪完成。片子一經播出引起了社會廣泛的反響,觀眾熱線在一周內天天打爆。觀眾的憤怒之情,反思之意流露無一。事件傳播之迅速反應之大引起了雙陽刑警大隊的關注,并隨即立案偵查。

之所以能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力,是充滿方言特色的配音加之震撼視覺的片子素材以及片子所賦予的評論共同組合的結果。

影視是視聽綜合藝術,“民生新聞”通過強大的視覺沖擊力讓觀眾得到滿足。而方言新聞的出現,使得話語權進一步下移,趣味性、娛樂性更強烈。觀眾的關注重心慢慢從視覺轉向了聽覺,我們可以看到主持人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他們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新聞節目主持人說出導語,銜接各條新聞,進而引出之前制作好的影像資料的那個串連者的形象,而成為節目的主宰,從頭到尾他們的言語占了節目的大部分,或陳述事件,或進行相關評論,圖像已經成為語言的附庸,觀眾的愿望是聽到自己熟悉的、幽默的地方言語,而非僅僅為了了解新聞事實的來龍去脈。

參考文獻:

[1]李慎波.方言傳播現象的多元解讀.新聞中心,2004,3.

[2]唐亮.民生新聞的網絡新解.網絡傳播,2006,12.

[3]張旦旦.方言新聞的本土化區域發展戰略.視聽縱橫,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