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德育教育的路徑

時間:2022-07-16 10:27:56

導語: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德育教育的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德育教育的路徑

摘要: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德育教育,有利于加強高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提升高職學生愛國情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和文明舉止及和諧人際關系的交往能力。必須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注重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建立健全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學生德育教育的融入機制,加強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學生德育教育的師資建設,深入挖掘中華傳統美德可融入高職學生德育教育的內容,并拓寬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學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

關鍵詞:中華傳統美德;高職德育;實踐路徑

2019年,黨中央印發《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并將“傳承中華傳統美德”作為重點建設任務,表明傳統德性精華之于新時代價值觀培育的根脈與源流作用。當前,高職教育已經占據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對高職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備內容。加強對高職學生的公民道德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培育時代新人,積極探索新時代大學生公民道德建設的制度保障與實現路徑刻不容緩。

一、中華傳統美德及其融入高職德育教育的現實價值

(一)中華傳統美德及其核心內涵

中華傳統美德,是指從先秦到辛亥革命時期,以儒墨道法各家倫理道德傳統為內容的倫理思想和道德實踐活動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漸凝聚起來的民族精神之所在。其中,由于中國歷史的特殊原因,儒家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影響[1]。中華傳統美德的核心內涵精髓是:仁禮之道,家國情懷。“禮”與“仁”之道,把理想人格的培養與追求放到家族、社會、國家乃至天下的大環境中去認識,探索,感召人們重視道德修行,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行為規范的價值準則和實踐路徑,同時把深邃的個人修養和深厚的家國情懷融為有機統一體。

(二)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德育教育的現實價值

1.有利于加強高職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提升高職學生愛國情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指出,要“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讓愛國主義精神牢牢扎根”[2]。中華傳統美德強調仁禮之道,家國情懷,崇尚愛好和平、團結統一、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將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大學生德育教育,可以直觀地使其了解中國傳統道德及中華文明的魅力,增強高職大學生對祖國的無限熱愛,有利于培育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增強民族自豪感,培養和提升深厚的愛國情懷。2.有利于加強高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升高職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學生德育教育,有利于高職學生自覺加強道德修養,陶冶道德情操,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政治認同。大學是人生當中培養和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通過中華傳統美德及中華悠久歷史文化的陶熏,在高職大學生德育教育中倡導“仁”的回歸,有利于高職大學生自覺規范自己的道德行為,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自覺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有利于加強高職學生“四德”的政治認同,提升高職學生文明舉止及和諧人際交往能力。中華傳統美德“禮”的倡導,推崇良好的禮儀傳統,重視尊師重道,文明舉止,誠信守紀,慎獨修身,樂善敬業,將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學生德育教育,有利于提升高職學生對“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的政治認同,自覺加強道德修養,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踐行仁禮之道,尊重他人,文明有禮,誠信友善,有利于促進和諧,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學會做人,學會相處,為成為有道德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合格的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合格的接班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則

(一)必須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精髓,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要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堅持社會主義道德觀[3]。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融入高職德育教育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系統地研究和分析中國傳統道德及傳統文化,剔除傳統道德中封建性的腐朽糟粕,吸收其有益的精華,加以創新性改造和轉化,使之優化服務于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道德的重要內容,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和創新發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務。中國傳統道德教育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才能確保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

(二)注重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創造性轉化,就是要按照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特點和要求,對那些于當今仍有借鑒價值的中國傳統道德加以改造,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鮮活的現代表現形式,激發其新的生命力。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對優秀的中國傳統道德加以補充、完善和拓展,增強其適用性、針對性、時代性和感召力。要繼承和弘揚我國人民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的優秀傳統道德,堅持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社會主義道德觀,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基礎上,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努力實現中華傳統道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三)要堅決反對民族虛無主義與全盤復古論

民族虛無主義無視民族特點,否定民族文化傳統和歷史遺產,在道德領域中,就是要與中國傳統道德斷絕關系,一棍子打死,惡意攻擊中國傳統道德甚至中國傳統美德,這顯然違背民族倫理文化規律。全盤復古論,亦稱文化保守主義,主張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將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不加批判地繼承,盲目崇古,盲目排今排外,其顯見的一大弊端就是讓封建道德糟粕死灰復燃,害人不淺。科學對待中華傳統美德就要理解并珍視歷史與現實,堅定地站在中華民族主體的立場上,自覺維護中國道德文化主體的權利和責任,防止出現以任何方式割裂中華民族主體及其與中國道德文化的聯系,堅決反對民族虛無主義與全盤復古論這兩種極端錯誤觀點。

三、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融入高職德育教育的實踐路徑

(一)建立健全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德育教育的融入機制

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大學生德育教育,是高職院校探索提升大學生道德教育針對性實效性的一個重要的實踐開端,這個實踐能否取得預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制度保障是關鍵。開展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學生德育教育的實踐首要的工作就是提高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地位,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第一,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出臺相關制度,來強制保障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學生德育教育的教育教學實踐。可以引入課程評價機制體制。第二,高職院校制定科學可行的課程評價機制。通過系統地收集有關信息,采用各種定性、定量的方法,對課程的計劃、實施、結果等有關問題作出評估判斷,制定切實可行的評價標準,落實全面課程評價。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門出臺相關制度保障下和高職院校課程評價機制促進下,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學生評教、教師互評以及聽課機制,對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大學生德育教育的教學實施效果進行打分和績效評估,用于作為教師工作完成的質量考核標準及職稱評定的依據,有效地提高教師積極性和教學質量。

(二)加強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德育教育的師資建設

近年來高職院校職業化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一方面學科專業設置更注重面向生產服務一線,工科專業較多,另一方面往往使得思想政治教師力量相對匱乏,導致高職學生德育教育相對較為薄弱。有些高職院校對德育教育認識不足,德育教育師資少,課程設置多為合班課或是大課,課堂教學環境差,教師授課難以達到理想效果。因此,要大力加強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學生德育教育的師資引進和培訓工作,樹立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為龍頭的廣大高職教師學習中國傳統道德的積極性,打造高職院校德育教育雄厚的師資隊伍,增強從事德育課程教育教學工作教師的責任感,把教師隊伍打造成為做好弘揚中國傳統道德文化,履行中國傳統道德教育的踐行者,高職學生道德素質的促進者。

(三)深入挖掘中國傳統道德可融入高職德育教育的內容

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立足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需要,探索貼近高職學生、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實際的融入路徑。對中國傳統道德內容進行深入分析挖掘,批判地繼承與發展,科學實用地融入高職學生德育教育中去。立足于社會發展和時代需要,是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學生德育教育內容,實現創新性發展和轉化的現實依據和根本準則。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學生德育教育內容的創新性發展和轉化,就是要充分挖掘和發揮中國傳統道德內容的時代價值,要讓中國傳統道德構成元素、核心價值、主要特征、重要理念等過去的傳統的內容開新花,煥發新的生命力,從而更好地服務于高職學生的德育教育活動,滿足時代需求和學生道德發展需要。

(四)拓寬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學生德育教育的渠道

1.將中華傳統美德融入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課堂。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開展高職大學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高職院校要充分利用好這個主渠道,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將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大學生德育教育的理論教學課堂之中,加強高職大學生對中華傳統美德的認同感,提升高職大學生德育教育理論課堂的教學效果,引領高職大學生真聽真學真信真用,并自覺踐行。2.將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職課程思政教學課堂。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無縫對接,有機融合,是加強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職德育教育針對性、實效性的重要舉措。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公開場合都對高校發揮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陣地作用,開展課程思政,加強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作出了重要指示,這也是為新時代偉大建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和偉大夢想培養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現實需要和時代要求。將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職課程思政教學課堂,使高職學生德育教育如有源之水,有根之木。3.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將中華傳統美德融入到高職校園文化中去。高職校園是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在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過程中,可以積極宣傳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對中國優良傳統道德繼承和發展,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修養、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和高職院校德育教育目標的實現。將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融入到學生豐富多彩的科技、文藝和體育活動中去,提升高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品質,陶冶高職大學生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將中華傳統美德教育融入到高職大學生黨團活動中去,有助于高職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還可以通過校園心理咨詢熱線,以鮮活的中國傳統道德人物和道德事跡,幫助高職大學生化解心理障礙,減少心理疾病,激勵他們積極、樂觀、向上,樹報國志,培家國情,立志做大事,時刻準備著為國家為社會做最大貢獻。4.建立健全高職校園網絡德育教學陣地,讓中國傳統道德教育無處不在。網絡德育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德育過程的交互性、德育環節的虛擬性、德育信息的開放共享性及德育目的隱蔽性[4]。高職院校德育工作者可以通過數字化校園、信息化的便捷渠道,建設校園德育教育網站,開辟中華傳統美德文化教育專欄,開展豐富多樣的中華傳統美德專題研究、專題活動,以中國傳統道德與高職學生道德教育為主題,定期更新內容,以身邊的時事和事實為素材,切合傳統道德傳承,深入挖掘中國傳統道德的時代價值,使中國傳統道德教育、道德傳承更接地氣。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QQ等社交軟件,開展中華傳統美德知識問答、有獎測試等活動,將中華傳統美德融入高職學生德育網絡教育中去,既符合當代大學生群體獲取信息的習慣,也可以更好地使中華傳統美德在學生心靈生根開花。

參考文獻:

[1]羅國杰.中國傳統道德理論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3.

[2]談治國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0.

[3]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N].中國青年報,2019-09-25(1).

[4]徐靜.高校網絡德育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文教資料,2010(21).

作者:吳曉 李小波 單位:武漢城市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