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圣陶德育思想德育課程探索

時間:2022-04-04 08:55:45

導語:葉圣陶德育思想德育課程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葉圣陶德育思想德育課程探索

摘要:葉圣陶先生提出了人本德育理論,在葉圣陶德育思想的引領下,我校開展積極的探索,實施了“假日修行”校本德育課程。該課程以“做人”為德育價值和目的,通過挖掘傳統節假日的教育意義來豐富和拓展德育內容,貫徹了主體性、實踐性、整體性、師表性的德育原則和方法,有利于發揮德育的作用。

關鍵詞:葉圣陶;人本德育理論;校本德育課程

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簡稱,也就是“怎樣做人”的教育。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轉型發展,學校的德育工作也需要因時而變,不斷地加以調整和改進,才能適應新形勢和新要求。在葉圣陶德育思想的引領下,我校開展積極的探索,實施了“假日修行”校本德育課程。

一、“假日修行”德育課程的價值和目的

德育作為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是在理性引導下的、有明確目的的工作。葉圣陶先生認為,中國現代德育的價值和目的,要以“做人”為根本,致力于培養合格的現代中國公民。他旗幟鮮明地提出:“受教育的意義和目的是做人,做社會的夠格的成員,做國家的夠格的公民。”在科技和經濟高度發展的現代化時期,“做人”的教育非但不能夠削弱,相反更應該適應時代的要求,不斷加強和改進。德育通過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并對智育、體育、美育等其他各育發揮積極作用,決定了現代人的整個發展的方向和動力。我校實施的“假日修行”校本德育課程,其目的與葉圣陶先生的觀點是一致的,即教學生學會“做人”,做合格的公民。“假日修行”的意思就是立足學生發展的需要,利用日常的雙休日、節假日的空余時間,按照擬定的德育主題,以作業的形式給學生布置任務,向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持續的體驗、實踐、感悟,從而幫助學生形成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守法、明禮、團結、勤儉、自強、奉獻等方面的品質,把學生培養成為真正的人,并使其形成真正的德性。例如,元旦節“假日修行”的選做作業以“迎新年獻愛心”為主題。學生積極參與本班級的愛心義賣活動,盡己所能地去募集善款捐給家境貧困的農村學生,并在活動后期用文字總結參加愛心義賣活動的真實感受。這樣的公益活動,比起直接號召學生捐出自己的零花錢更有意義,更能鍛煉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生認真參與活動的準備、舉辦、收尾工作,便會在他們的心靈中埋下愛心的“種子”,明白了“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今后的生活中會積極行動,關愛需要幫助的人。

二、“假日修行”德育課程的內容

圍繞“做人”的教育總目標,葉圣陶先生指出了由三個層面構成的德育基本內容,即以愛國主義和民主精神教育為基礎的政治方向教育、以人生價值和理想教育為重點的人生觀教育,以及立足于基本“為人之道”的道德行為教育。他認為,德育內容要以“人生”為主題,具有基礎性、生活性,應當既繼承優良傳統,又反映時代精神,并且針對受教育者的實際情況而確定教學內容,體現德育的多種功能和“做人”的全面要求,貫穿“人己一體”的倫理精神和價值原理,為學生一生的“做人”打下基礎。我校實施的“假日修行”校本德育課程,使德育內容進一步豐富和拓展,有助于改變目前學校德育存在的重道德認知輕道德實踐、重校內輕校外、“知”和“行”脫節的狀況,提高德育的實效性,落實知行合一的德育目標。“假日修行”校本德育課程的形式是作業,實質是學生的自我教育,通過挖掘傳統節假日的教育意義,探索并構建生活化、體驗式的課程體系,讓學生在實踐中有所收獲。例如,以月份為單位去梳理節日,確定相應的主題,開展相應的活動,布置相應的作業,是一種豐富德育內容的簡便方式。除了國家比較重要的節日,學校每年還設定了一些特色節日,如樂藝節、樂體節、科技節、英語節、讀書節等。我們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想法,賦予學生一些選擇的自由和權利,讓學生真正發自內心地愿意去完成自己所選的節日所對應的作業,從而讓自己的生活充實起來,讓自己的生命充盈起來,讓德育的作用在不知不覺中發揮出來。

三、“假日修行”德育課程的原則和方法

葉圣陶先生總結我國德育和自身修養的豐富經驗,提出了德育“以人為本”的四條實踐原則以及相應的一整套方法。我校的“假日修行”校本德育課程較好地貫徹了葉圣陶提倡的德育實踐原則和方法。(一)主體性的原則。主體性原則,即以主體德性發展為本旨。德育是通過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實現活動,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在教育過程中通過啟發和熏陶,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形成具有是非辨別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思想道德主體的構建。葉圣陶先生明確指出:“要有好思想好品德,靠被動地聽講總是不夠的,在聽講的同時還必須自動地動腦筋。”他還強調:“所謂‘自我教育’,就是不去依傍他人的力量,自己來養成好思想好品德。一定要讓學生學會自學的本領,養成自學的習慣。”“假日修行”校本德育課程貫徹了主體性的原則。主體性是指學生的自主性、選擇性、能動性、創新性等,德育的主體應該是學生自己,德育應該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該原則強調要尊重學生的主體需要、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在長期的日積月累中養成德性。例如,端午節“假日修行”的選做作業是學生以“傳承”為主題,自己思考并實踐,任選兩項任務完成。有的學生向長輩學習如何包粽子,吃到了自己親手包的粽子;有的學生收集并整理了端午節的民俗;有的學生整理并誦讀了屈原的經典詩文;有的學生寫了《新時代青少年應該如何傳承端午文化》的命題作文;有的學生制作了一張介紹端午節民俗的手抄報……學生依據自己的喜好,自覺主動地完成兩項任務,有利于宣傳和普及端午知識,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二)實踐性的原則。實踐性原則,即以人的道德實踐為本體。德育應當知行統一、注重實踐,引導受教育者抓住“做人”所必需的思想道德精華,自覺地長期實踐下去,養成良好的習慣,并以受教育者的實踐作為檢驗、評價德育效果的根本標準。葉圣陶先生明確指出:“對德育考察其成效如何,不僅在學生之能否領悟,尤貴在學生之能否實踐。”“假日修行”校本德育課程貫徹了實踐性的原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筆者認為,“知”和“行”是同等重要的,在德育中身體力行,“知”和“行”相結合,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實效性。該課程把知行合一作為德育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把道德認知和道德實踐相結合,強調了學生在親身的實踐和體驗中,把所學的東西化為自己的東西,養成真正的德性。該課程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體驗、感悟,通過行動體驗和感悟內化,產生情感共鳴、心靈升華,在實踐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和理解道德的內涵,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例如,母親節感恩主題的“假日修行”的選做作業包含:一次家務勞動,洗一次衣服、拖(掃)一次地、做一頓飯、洗一次碗,感受母親平時做家務活兒的辛苦,感受母愛的無私和偉大;一個行孝舉動,為母親洗一次腳、送一杯茶,陪母親散一次步、聊一段家常,在點滴小事中體驗行孝的快樂,逐漸地把感恩之心化作日常的行為習慣。(三)整體性的原則。整體性原則,即以整體生命培育為本位。德育應當從整個教育系統上,結合智育、體育、美育等其他各育,寓于各學科各課程之中,通過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通力協作來實施。葉圣陶先生明確指出:“教師無論教什么,都得從整體出發,互相配合,步調一致,才能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對社會主義建設有用的公民。”他還強調:“學生不光在學校里受教育,在學校之外,在家庭里,社會上,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受教育。所以,家庭以及社會上所有的人全都是教育者,全都擔負著教育后一代的責任和義務。”“假日修行”校本德育課程貫徹了整體性的原則。該課程把德育的范圍從學校內部擴大到了家庭和社會,注重把握生活的整體性,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盡可能地整合起來,形成教育合力。該課程是學校德育活動的拓展和延伸,它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相關的家庭資源或者社區資源,讓家長、社區群眾和單位直接參與進來,形成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進課堂、進家庭、進社會的局面,構建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模式。例如,中秋節“假日修行”的選做作業有:一是敘親情,回到家里和家人一起吃一頓團圓飯,聊聊家常;二是愛心制作,利用月餅盒等禮品包裝材料,自己動手制作一張賀卡,送給自己最親的人;三是愛心公益,給家庭周圍、所在社區的孤寡老人或者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送些月餅,并送上美好的問候和祝福。(四)師表性的原則。師表性,即以教育者的身教為本源。德育應該是“身教”與“言教”一致,并以“身教”為貴;教育者要先受教育,不斷加強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做到為人師表,從而使德育顯示出真正的力量和實效。葉圣陶先生明確指出:“教育的道理多端,教育的方法多種多樣,而‘身教為先’總歸是最重要的一條。”“假日修行”校本德育課程貫徹了師表性的原則。每一次“假日修行”的作業不僅是布置給學生的任務,同時也是布置給教師的任務。在晨會或者班會課上,教師坦誠地分享自己在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也請幾位學生代表互相交流自己在活動中的體驗和感受,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全體學生互評反思、查找差距、學有榜樣。教師自身就為學生樹立了好的榜樣,充分發揮了榜樣的作用,用自身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一言一行感化學生,讓學生不僅看在眼里,而且記在心里。“身教勝于言教”這是一句千古名言,表明了教師的言傳身教最具有說服力,會在潛移默化之中給予學生無聲的教育,深深影響著學生的心靈。

總之,葉圣陶先生撰寫的專門論述德育的文章值得我們細細品讀。認真學習、研究和實踐葉圣陶先生的人本德育理論,對我們把握德育的一般規律,不斷加強和改進學校的德育工作有著重要的啟迪意義。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教育箴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2]任蘇民.葉圣陶德育思想研究[J].教育研究,1994(9):76-81.

[3]杜春梅.論人本化德育體系的構建路徑[J].衡水學院學報,2011(6):98-102.

作者:周瑤 單位: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