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德育有效途徑分析論文

時間:2022-05-18 09:17:00

導語:學校德育有效途徑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德育有效途徑分析論文

(一)

我國有關專家根據大量實際調查對學校德育作了如下認定:(1)那種“高大空”的學校德育,由于違背了“最高的價值是最普遍的價值”,因此對學生的品德發展很難發生影響,有時反會給身處社會大變遷的學生帶來思想困惑和心理失衡,甚至造成雙重人格;(2)在應試教育機制下的學校德育,其主觀追求目標往往與客觀實際效果大相徑庭;(3)那種一味講解道德知識、背記道德信條的品德教育是不可能成功的。

從學校德育的現實看,之所以實際效果與所付出的勞動不相稱,這里既有德育內容選擇的問題,也有德育工作的途徑方法問題。內容的選擇必須注意到學生心理發展的年齡特點。前一段時候存在的“小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大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就是內容選擇的錯位。在途徑方法上必須十分注重德育的實際效果,避免那種看上去轟轟烈烈,實際上勞而無功的形式主義的方式方法,更要避免那種助長學生逆反心理,造成學生思想困惑以至形成雙重人格的不良做法。在我國處于社會大變革的歷史時期,我們應該進一步探索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途徑。我們認為,在新形勢下,根據當代青少年學生的特點,強化“隱性教育”是改進學校德育的有效途徑

(二)

回憶自己的成長過程,我們往往會感到,影響學生成長的重要因素是學校特有的校風教風和學風,教師的人格品行、為人處世等等,我們感受到,一些高尚的品行的形成,并非是教師有意識給學生講課,或讓學生背記許多條條,而是在學校的環境氛圍中教師的一言一行中長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而形成的,它的許多道理是自己感悟出來的,這樣,它才會對自己一生的為人處世產生深刻的影響。

為了說明“隱性教育”的教育方法,我們可以引用以下的教育事例:一位父親帶著五歲的兒子去游玩,遇到一個土坑,兒子非要下坑去玩。當兒子玩得高興時,父親坐在不遠地方,不讓兒子看見。兒子玩夠了要上來,開始喊爸爸。爸爸一聲不吭,裝沒聽見。兒子直呼爸爸的名字,爸爸還是不理他。于是他連哭帶罵“壞爸爸,大壞蛋!嗚嗚……”叫喊哭罵幾招都不見爸爸露面,兒子只好在坑里想辦法,終于發現坑邊的土階梯,于是手腳并用地爬上來了。當他發現爸爸就在旁邊一棵大樹下坐著時,便驚喜地撲上去,高興地攥著小拳頭不無自豪地說:“是我自己爬上來的!沒有爸爸,我自己也能上來!”

上述教育事例揭示了這樣的教育規律:教育者有明顯的教育意圖,但在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沒有明顯的受教育意識,在不知不覺中悟到了某種道理,往往是意料之外的。或是教育者通過創設一種情景,使受教育者去感受某種道理。或是教育者通過適當的引導,讓受教育者自己去探索正確的做法。這樣的德育教育,避免了顯性的灌輸,避免了空洞的說教,啟發了受教育者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通過受教育者的親身體驗,得到對人生的真切感悟。

(三)

應該說“隱性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須有社會的參與,包括社區、家庭、學校,但作為學校來說,重要的還是要研究學校的“隱性教育”方法。應通過廣泛的參與,包括校長、教師、職工的廣泛參與,實現“隱性教育”所期望的目標。學校德育“隱性教育”的途徑主要是:

1.學校的環境學校要強化校園環境的教育功能,要認真設計構思校園的環境,通過校園環境物化存在的形式表現主觀的教育意圖。使設計者的意識形態與構成具體環境的物質形態有機結合,從而對教育對象發揮有效的影響。

學校環境建設首先要考慮一般意義的教育功能,如我們學校所搞的校園“三化”(即凈化、綠化、美化),這不僅是讓校園看上去美觀,更重要的是讓校園起到教育人的作用。讓學生在潔凈優美的環境中,感受美的氣氛,接受美的熏陶,引導美的行為。我們學校校園雖不大,但精致的綠化小品、盛開的各色鮮花,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我們在大樓的走廊里布置了著名科學家的畫像,陳列了發人深省的名人名句,這些環境布置,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品德行為的形成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學校的教育環境建設更重要的是要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體現學校辦學特色的校園環境建設,往往會對該校學生的成長產生重要而深刻的影響。我們注意到不少有名望的學校都十分注重建設本校的學校環境整體性的識別系統,一般來說學校整體環境識別系統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由教育思想、培養目標、辦學特色形成的思想識別系統;二是由規章制度、行為守則、校訓校風等形成的行為識別系統;三是由校徽校服、校旗校歌、建筑風格等形成的形象識別系統。我校在學校環境建設中努力注重形成本校特色。我校是一所有悠久歷史的學校,解放前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南洋女中。我們十分重視學校校史室的建設,充分利用我校這一特有的教育資源。學校還將長期以來形成的校訓“崇真、求知、開拓”置于校園最醒目的地方。環境建設從總體來說是一顯性的物化形態,但是它起到的是隱性的有效的教育作用,因此,學校的環境建設應該成為我們“隱性教育”首先考慮的環節。

2.教師的形象學生時代是人一生中人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時期,而在這一時期中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是教師,而且由于教師所處的特殊地位,處于成長中的孩子往往自覺或不自覺地把教師作為模仿的對象,心目中的偶象。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任何一個人的品德、人格都打上了他兒童時代青少年時代教師的品德和人格的烙印。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人格品行、言談舉止對學生一生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因此,我們認為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本身的素質應是“隱性教育”的重要環節。

教師對學生成長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人格影響,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一位優秀教師的品行,他的思想信念、生活態度、道德面貌,必然會以這樣或那樣的形式影響著學生。這種影響往往是覺察不到的,但會在學生身上永遠留下無形的痕跡。如果留意一下學校生活,我們往往可以發現這樣的現象:不同性格的教師所帶教的班級會形成不同的班風,班級同學的性格會趨近于帶教教師的性格。我們也發現這樣的現象:一個寫一手好字的老師,班級里竟有不少同學的字體會趨近于他們老師的字體。這不是教師有意的傳授,而是一種隱性的影響,而這種影響作用是巨大的。二是教師處事影響,學生往往十分注意教師怎么處理學生中發生的各種事情。學生處于成長時期,模仿性極強,教師處事的方式會對學生產生足以影響他們一生的作用。陶行知先生曾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應該成為教師處事的準則。如果教師處理各種事情不遵循求真求善的原則,那么讓學生背再多的“真善美”的道德信條,又有什么用處呢?因此,讓每位教師根據學校德育的目標以自己良好的儀表舉止、高尚的人格品行、正確的處事方式影響學生的成長,這是“隱性教育”的重要環節。

3.課堂教學的方式這里所說的課堂教學包括學校所有的課堂教學,我們認為無論什么課的教學過程都能對學生如何做人起到導向作用。這里首先要解決教師的認識問題,即是要確立每一學科的教師都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道德的領路人”的觀念。一所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的品行面貌往往跟該校各學科任課教師的狀況有很大關系,因此在學科教學設計中熔入德育的目標,是“隱性教育”的重要方法。

在傳統的班隊會課、政治課教學中,有許多德育的成功經驗,但也不可否認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主要是教育的目的過于顯現,教育的方式過于單調,教育的對象參與不夠,因此難以得到期望效果,甚至易引起學生逆反心理。我曾聽了一位教師的一節德育課,他的教育方式就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教師提出一個討論題:“一個孩子已跟同學約好出去搞活動,可是父母親不同意,要他在家做功課,怎么辦?”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如這位孩子聽父母的話不去活動則是失約,如不顧父母的要求赴約則是不尊重長輩。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孩子們發言踴躍,爭論激烈,并且提出了許多很有見地的解決方式。這堂課是成功的,較好地實現了教育孩子“守信”與“尊重長輩”的德育目標。之所以成功就在于教師沒有把德育教育程式化、簡單化、顯性化,而是把德育目標隱在一個學生常見的感興趣的問題之中,學生接受教育目標是在積極參與努力探索過程中實現的。“隱性教育”的教育方式在這堂課中得到了體現。這種教育方式要點在于把顯性的教育目標隱性化,主要通過受教育者自己探索悟出道理,重在道德推理能力和技巧的培養訓練。所以,課堂教學方式設計是“隱性教育”設計的又一重要環節。

4、學生的活動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提出了思想品德素質化的要求。所謂素質是人在先天條件下,通過后天的教育訓練和環境影響形成的比較穩固的、且在比較長時間內起作用的基本品質。因此,我們認為,如果學生的品行呈現表面性、被動性和不穩定性,那么所反映的品德就不能說已經成為該學生的素質。只有學生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頂得住環境變化的影響,始終保持良好的品行,我們才能說達到了思想品德素質化的要求。學生素質的形成是內部因素和外部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而內外相互作用的中介就是學生在生活中所參與的各種各樣的活動,因此,我們十分重視學生的活動,我們認為實踐活動是思想品德素質化的必經途徑。

“隱性教育”的目標許多是通過學生的活動實現的,通過外部的各種條件作用于個體內部的心理過程,達到形成良好的品德行為的目標。這里所說的學生的活動主要包括:(1)校內的活動。如開展學生社團活動,如共青團、學生會活動、學生電視臺、學生藝術活動體育競賽活動等。(2)社會實踐活動。(3)家庭教育活動。在學生活動中,組織者要有明顯的教育目標,以適當的措施促使教育目的實現,教育目的不要過于顯性化,讓學生在自己的實踐中探索和體會。其次要做好引導工作。要辯證看待學生的交往和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生會受到正面或負面的影響。重要的是我們應給以適當的引導,讓學生在復雜的環境中經受鍛煉,在紛繁的生活實踐中去接受考驗,才能使他們真正增強抵抗力,才能使學生內在、穩定的思想道德素質真正形成。

“隱性教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對于學校來說,上述四個方面是應考慮的主要內容。“隱性教育”的教育方式是符合人的認識發展過程的,是符合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規律的,有不少學校、教師已經或多或少地用“隱性教育”的方法教育學生,但在新形勢下如何改進學校德育,強化“隱性教育”,學校應作整體的系統的設計和安排,確定目標和步驟,才能使之有效地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