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論文
時間:2022-08-12 04:35:06
導語: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腳步不斷加快,中國在接受外國文化的同時,自己的文化也日益開放,在中外文化交融時刻的當今,我國思想道德建設在現實中必然會存在很多的困惑,對人們的思想觀念、文化價值、生活方式、習慣準則以及理想信念等產生了非同小可的影響。這些表現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內容深刻性的缺失。從文化價值觀的角度,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價值已經得到了確認,但主體自覺問題仍然突出。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現有教育理論和研究缺乏深刻性所致,研究的現狀及其成果停留于解釋學科的狀態和層次,沒有運用到實踐當中,更沒能夠上升到道德建設應有的高度,所以現有的研究和理論也就難以發揮應有的指導作用。雖然馬克思主義精神理論與物質轉化理論、社會生產力理論、生產勞動理論都從理論層面上說明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價值,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又從事實層面上展示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經濟價值,但是我們更應該注重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自身價值。
(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過程實踐性的缺失。雖然我們已經構建了一個趨于完善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體系,但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理論狀態。這種理論狀態遺失了具有本質特征意義的實踐性,缺少內容的創新和理論的突破,與早期兒童階段德育理論與實踐的自身成熟和銜接十分融洽相比,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高校思想道德建設、成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發展疲于應付理論和實踐,導致其目標與手段、觀念與方法的背離最終遺失了實踐性,當然也遺失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對成人化之后的實效性,以至于作為社會主體力量的中青年人群的道德出現良莠不齊。
(三)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信念實踐性的缺失。我國社會主義發展模式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在發展過程中,經濟、政治和社會文化生活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國際國內文化的相互沖擊,傳統信仰與現念的激蕩,使人們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信念實踐性出現了缺失的現象,即“理想信念危機”。在中國新的發展形勢下,被視為擁有優良傳統的我國公民一直以來堅定的理想信念,特別是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受到了國內外各種觀念的挑戰時,我們一些共產黨員甚至于黨的領導干部等部分人群,理想信念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動搖。這樣的理想信念現狀和十八大報告中同志的講話精神是不一致、不適應和不對稱的。
二、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不完善的原因
事實證明,現階段我國思想道德的建設效果并不令人滿意,究其原因,主要是長期“左”的錯誤對思想道德建設的消極影響和改革開放以來過分重視追求經濟發展而忽視思想道德建設積極引導作用的發揮兩方面。
(一)長期“左”的錯誤對思想道德建設的消極影響。雖然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同志就非常重視思想道德建設;新中國成立后,在分析國際國內階級斗爭形勢的基礎上,肯定了階級斗爭特別是意識形態領域里階級斗爭的繼續存在。但是,從20世紀50年代后期開始,特別是十年“”期間,意識形態研究的學科本意被扭曲,導致它成為階級斗爭擴大化的代替品。用政治教育取代思想道德建設,用政治素質取代思想道德素質,盡管經過“撥亂反正”和20余年的改革開放,經歷了社會主義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快速發展,文明建設相對滯后,思想道德建設問題還是被替代品的陰影籠罩著。時至今日,思想道德建設的地位仍然不容樂觀。
(二)改革開放以來忽視思想道德建設積極引導作用的發揮。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建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巨大增長為大眾消費時期的到來提供了強大的物質保障,而生產力的飛速發展又對人的消費需求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人們更為關注的是兩個問題:已經達到的富裕程度和如何獲得更高程度的富裕。人們追求生活狀態大幅改觀的熱情情緒和視角的蔓延卻催生出浮躁的社會性格和膚淺的社會意識和人們對道德水平的忽視與覺醒后的惋惜與渴望,思想道德建設面臨現實選擇中的虛無。由此可見,盡管我們已經構建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體系、范式、主體和環境的堅實基礎,但是現階段的實踐對象在道德實踐中的自覺、自律、自省、自制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公民思想道德建設體系的邏輯混亂和內容空洞化而導致思想道德建設定位的偏離,這些問題與日臻成熟的思想道德建設理論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三、新形勢下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途徑
新形勢下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加強,是我國精神文化發展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可以促進整個中華民族素質的不斷提高,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途徑有很多,以下從四個主要方面進行闡述:
(一)構建健康科學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體系。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提出,必須加強全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激發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確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責任,提高道德實踐能力尤其是自覺踐行能力,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是中國道德建設的一個信號,給中國以后的市場經濟指出了一條道路。構建新形勢下健康而科學的思想道德體系,是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迫切內容,是實現人民百姓安居樂業、家庭和睦的急切需要,是堅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迫切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為思想道德體系提供了強大的經濟支柱;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政治文明,推動了思想道德體系的重大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宏偉目標的制定,將為構建我們科學的思想道德建設體系提供宏觀的社會環境。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方面的和諧環境下,思想道德體系將會健康茁壯的成長發展。
(二)提高全社會對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認識。在整個社會中,營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圍,宣傳貫徹《公民道德實施綱要》的具體辦法,充分發揮宣傳與輿論的引導作用,讓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深入人心,積極學習并利用傳統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有益經驗,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公民道德建設理論與實踐,在社會中對構建“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有鞏固作用。黨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思想,它既豐富了全社會公民道德的意識內容,又分別從國家、社會、個人層面提出了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指導方針。思想道德建設既是創建文明城市、文明社會以及文明國家的重要內容和指標體系,又是培育“四有新人”個人層面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路徑。
(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堅持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科學性理論原則,堅持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的指導,與時俱進,用理論聯系實際的動作方法,把思想道德建設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牢牢抓住影響公民道德觀念形成和發展的關鍵環節,通過社會各個方面堅持不懈地對全民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積極引導,讓公民能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理想、信念以及信仰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精神得以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對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而言,我們的公民要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特別是在當前具體國情下,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任務,從根本上講是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形成和確定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核心就是樹立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問題。以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體系為核心,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應該堅持不懈地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及實現“中國夢”的構想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來武裝廣大人民的頭腦,為樹立正確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提供正確的理論指導和強大的精神支柱。這樣做我們在社會主義的道路上才會有更多的人明確我們進行社會主義改革的必然性,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能得以保障。
(四)加強對公民的正確引導。公民道德建設的過程,是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各地區、各部門應該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性、長期性與緊迫性,把它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利用共產黨員和領導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講學習、講正氣,從而鞏固加強全社會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設。在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方面,積極推進思想道德建設,把新時期的愛國主義與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融為一體,與集體主義、振興民族相得益彰,強化理想理念和基本規范的教育建設,推動全社會的道德實施。不斷學習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理論,強化建設社會主義新風尚的思想信念??傊?,我們應該堅持以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為理論指導,順應新形勢的發展變化,牢固樹立和諧理念,堅持科學的理想信仰,堅持走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以昂揚向上的工作狀態、開拓創新的實際行動、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作為開始,在和諧理念的指導下,以社會主義榮辱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扎實地推進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工程的發展,全面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生態建設,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作者:鄭麗工作單位:山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
- 上一篇:監察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要點
- 下一篇:聾啞學生強化思想道德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