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視域下對高校道德教育的發展研究
時間:2022-06-03 09:33:45
導語:茶文化視域下對高校道德教育的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在茶文化視域下對當代高校道德教育的發展展開研究。首先,歸納茶文化的德育功能,闡明當代高校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其次,剖析弘揚校園茶文化和增強師生道德修養的可行途徑。
關鍵詞:茶文化視域;當代高校;道德教育;發展
中國傳統茶文化博大精深。從廣義層面講,中國茶文化是一種從實踐活動中創造的成果,既包括物質成果也包括精神成果。中國茶文化有機結合自然、社會和人文三類科學,具備中國傳統文化的濃郁內涵。正如《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茶文化建設》所講:“中國茶文化是一種大眾文化,同時也是古老的傳統歷史文化,它所囊括的內容多方多面”。僅就國家政治而言,中國茶文化講究的是崇德忠民;僅就倫理道德而言,中國茶文化講究禮敬誠信;僅就人文素養而言,中國茶文化講究琴棋書畫;僅就社會民生而言,中國茶文化講究遠神近人;僅就知識道理而言,中國茶文化講究格物致和;僅就哲學思想而言,中國茶文化講究天人合一;僅就個人德育而言,中國茶講究廉潔奉公;僅就個人心境而言,中國茶文化講究去浮消躁……等等。因此,中國茶文化可作為傳統道德的守護者,可作為思想智慧的傳播人,也可作為健康生活的指導者。
1中國茶文化的德育功能
筆者認為,中國茶文化具備的德育功能具體表現于如下幾點:
1.1傳承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茶文化擁有長達4700年的發展史,自始至終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內容,在整個亞洲文化占據絕對精彩的地位。中國茶文化整合儒釋道三家哲學理念,并不缺少應有的中華美德。中國茶文化結合傳統哲學思想、美學理論與倫理學,涵蓋學科門類繁多,不乏有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等。面對如此豐富多彩的文化形式,當代師生勢必成為繼承與發揚的集大成者,因而在茶文化視域下對當代高校道德教育的發展研究是必要的。
1.2激發國民的愛國情懷
中國是茶之故鄉,產茶最初始于神農氏,然后興盛于唐宋,至今被推崇為“國飲”。而全世界飲茶的國家幾乎覆蓋全球,不同國家、不同地域與中國茶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英國近代生物化學家、科學技術史專家、英皇家學會會員李約瑟博士曾將中國“茶”列為對人類擁有重大貢獻的發明,與“四大發明”并列齊名。中國茶樹種類非常多,且資源極為豐富,茶葉制作工藝一應俱全,所產茶葉的品質可謂風味絕佳,中國茶葉覆蓋全球160個國家或地區,儼然躋身世界三大飲料行列。有人也大膽預測,中國茶在未來必然成為二十一世紀“飲料之王”。另外,從各國語言對中國茶的翻譯來看,很多如俄語、日語與漢語“茶”的讀音極為相近,英語“Tea”則與中國閩南語讀音一致。因而,茶文化視域中對當代高校道德教育的發展進程中,我們應該讓這一代年輕人更為深入地去掌握中國茶的發展歷史和重要貢獻,可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可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1.3培養勤儉節約的高尚品德
中國茶文化自身蘊含教導新一代年輕人如何立身處世的道理。比如,白族“三道茶”意喻“一苦、二甜、三回味”,以此警示新一代年輕人在立身處世方面要多吃苦、要努力勤奮、要常思人生價值。一道清茶喻示人生苦盡甘來的道理,自由一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韻味,好似莊晚芳老教授曾倡導的“廉儉育德,美真康樂,和誠處世,敬愛為人”的茶德。前國家主席同志也曾以“座上清茶依舊,國家景象常新”倡導“以茶代酒、廉潔奉公和勤儉節約”的大眾風氣。由此可見,茶文化視域下對當代高校道德教育的發展,可利用中國茶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培養當代年輕人勤儉節約的高尚品德。
1.4增強人際交往能力
中國茶道講究“和、敬、融、理、倫、性”,非常注重于社會人際關系的打理,以中國茶道精神要求國民和諧處世和團結敬人。中國茶文化活動可將一些沉溺網絡虛擬世界的人拉回到現實生活中,與人交際、與人活動。組織中國茶文化活動或茶藝實踐,通過認識茶文化、感受茶文化,在同學之間產生共同愛好,無疑可增進同學之間的交流,對如何在社會交際中打理好各方關系,實際就是一種增長社會交際能力的過程,為進入社會打下良好基礎。因此,茶文化視域下對當代高校道德教育的發展,可利用中國茶文化增強人際交往能力。
1.5養成文明知禮的性格
文明知禮是個人高尚品德的最高禮儀。孔老夫子有曰:“人無禮,無以立。”中國茶文化是一種東方化的教化禮儀,中國自古至今就是禮儀之邦,客來敬茶乃基本待人接物的禮儀形式,正如:“客人來了先問好,凈手燙杯把茶泡。泡茶之禮有門道,水滿七成最為妙。鳳凰點頭三鞠躬,動作連貫手靈巧。雙手捧茶敬客人,微笑致意有禮貌。”茶禮還涉及如何選用茶具還是要遵從客人意愿的。中國茶禮暗喻人情、教養和禮遇。莊晚芳又言:“茶道是通過一種飲茶方式,對人們進行禮法教育,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由此可見,茶文化視域中對當代高校道德教育的發展,可利用茶禮教化,從新一代年輕人品茶中養成文明知禮的性格,繼續傳承中華美德。
1.6養成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習慣
喝茶有益身心。中國茶圣陸羽也認為茶具有緩解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肢煩和百節不舒等功效。明朝顧元慶在其著作《茶譜》中寫道:“人飲真茶能止渴、消痰、少睡、利水道、明目、易思、除煩、去膩,人固不可以一日無茶”。李時珍在其著作《本草綱目》中收錄涉及茶草的藥方多達17個,而民間偏方引用茶草更為廣泛。據多國科學家的共同研究與分析表明,茶葉還具有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和抗衰老等功效。開國元帥總司令也曾作詩贊美茶:“廬山云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常年飲,延年益壽法”。由此可見,茶文化視域中對當代高校道德教育的發展,有利于當代師生養成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習慣。
2弘揚校園茶文化與增強師生道德修養的可行途徑
從上一節內容可知,中國茶文化對當代高校道德教育可謂良好資源,然而僅作為潛隱式的道德的教育形式,如欲短時間內得到好的效果顯然是不夠現實的。高校校園文化對師生的教育實際上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過程,師生自我的人生價值取向、思想品質塑造都會在此受到影響。因此,我們應將基于茶文化的教育理念完全融入高校道德教育發展戰略,且作為高校長遠發展的工作目標,方能實現真正的道德教育功能。那么,弘揚茶文化與增強師生道德修養的可行途徑有哪些方面呢?
2.1公共選修課增設有關“茶”的文化課程
中國茶文化精髓至深且內容包羅萬象,具有濃厚的歷史韻味。高校應在每個學期開放的公共選修課增設有關“茶”的文化課程,該課程可利用多媒體介質面向師生詳細介紹茶葉的生產、歷史淵源和相關文化的發展等等,讓每一位師生都能有個大致的了解。另外,因課時有限,可分課時為師生介紹有關茶歷史的十位明杰人士、十本書籍文獻、十首詩歌曲藝、十種名畫墨寶和十大中國名茶等,充分讓師生了解與掌握茶歷史和茶知識。
2.2建設茶文化研究實踐中心
由專業老師引導,高校師生通過學習茶道和茶藝,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領會中國傳統茶文化的深刻內涵。倘若高校有建設茶文化研究實踐中心的條件,可由師生自主經營,儼然一道亮麗的校園景觀,這也是弘揚校園茶文化的可行途徑之一,同時也能為部分師生提供勤工儉學的機會,可謂“雙贏”。
2.3激勵師生結合專業理論研究茶文化
經管專業的師生可從茶文化推廣的角度來思考品牌營銷;歷史專業的師生則可從不同地域的茶來思量茶文化與茶藝術之間的聯系;外語專業的師生則可從外國茶文化來比對中國茶文化的差異性。
2.4建立有關“茶”的社團或茶藝表演團隊
高校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各類社團活動活躍于課間業余,是為高校校園文化最為精彩的一個方面。涉及茶文化,建立有關“茶”的社團應成為高校校園文化最為瑰麗的一朵奇葩。通過“茶”社團可為高校師生提供一個靜心研習文化、積極開展活動和主動交流學習的平臺和機會。除此以外,借助于“茶”社團成立相關的茶藝表演團隊,非定期地組織茶藝表演活動,利用生動活潑的表演方式吸引更多師生關注中國茶文化,并為高校師生傳遞中國茶文化。
2.5每一學期定期舉辦校園茶文化會展活動
每一學期定期舉辦為期一周的校園茶文化會展活動,類同于校園運動會的形式。比如,高校可邀請國內外知名茶學專家蒞臨專講,為廣大高校師生了解中國茶文化、茶知識進行專題講座,極大地激發師生的愛國情懷。再如,組織形式各異有關“茶與健康”的廣告宣傳活動,倡導師生摒棄不良生活嗜好(如吸煙、嗜酒和熬夜等),養成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作息方式。
3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茶文化內涵豐富多元,茶文化視域中對當代高校道德教育的發展具有寓教于樂和潛移默化的作用,也是對普通課堂教學的輔助與補充。筆者在弘揚校園茶文化與增強師生道德修養的可行途徑方面提出五個方面的建議,旨在通過強化中國茶文化教育陶冶師生情操、增強道德修養,并希望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于公于私可謂相得益彰。
作者:徐秀娟 單位:中共張家口市委黨校
參考文獻:
[1]舒曼,胡智學,陳一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茶文化建設[J].農業考古,2015(4):19-21.
[2]鄔夢兆.弘揚中華茶文化大力發展茶文化事業[J].農業考古,2012(2):44-45.
[3]陳宗懋.中國茶經[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9.
[4]周樹紅,王建軍,翁蔚.弘揚校園茶文化對高校人才培養的作用[J].高等農業教育,2010(4):24-26.
[5]錢家榮.論茶德與未成年人道德教育[D].倡導茶為國飲打造杭州為茶都高級論壇論文,2011.
- 上一篇:三本院校教師師德建設論文
- 下一篇:學前專業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