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衛生體系財務預算績效管理模式

時間:2022-01-25 08:48:36

導語:醫療衛生體系財務預算績效管理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療衛生體系財務預算績效管理模式

隨著國家不斷推進對醫療衛生體系的深化改革。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2年底,全國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醫療衛生機構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創新是醫療衛生體系財務預算績效管理的必行之路。為了解決實際中醫療衛生財務預算績效不健全、不完善等問題,整治“亂”支出,降低醫療衛生體系財務風險,加強醫療衛生體系績效管理,本文通過分析創新財務預算績效管理模式,提出合理建議,讓醫療衛生機構“花錢必有效,無效必問責”,使醫院等機構擁有優質的財務預算與績效管理。

一、醫療衛生體系財務預算與績效管理概述

(一)醫療衛生體系財務預算管理

醫療衛生體系的財務預算管理主要是指醫療衛生組織基于自身的實際情況與發展計劃編制的年度財務支出計劃,包含年度工作計劃以及任務等,是醫療衛生組織對日常收支進行控制的一種依據,同時也是醫療衛生組織發展方向的體現。簡而言之,財務預算管理能反映醫療衛生組織的各項收支情況,其滲透在醫療衛生體系運行的方方面面。

(二)醫療衛生體系績效管理

績效管理主要是指各級管理者為了達到之前所設定的目標制定相關績效管理內容。其主要內容是根據之前設定的目標所制定的計劃,將計劃落實到每個人員身上,并在一段時間后依據最終結果對參與人員給予獎懲。在醫療衛生體系財務預算中的績效管理,就是基于財務預算進行績效評價以及相關考核,以保證財務預算的目標可以按照計劃如期進行。

二、醫療衛生體系財務預算與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績效管理覆蓋的廣度和深度不夠

中國地域遼闊,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每一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及人均GDP不盡相同,存在較大差異。在中國遍布各種大大小小的醫療衛生機構,雖然有像“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這種超大型的知名醫院,但更多的是縣鄉一級的醫院,知名度的差異造成各醫療衛生機構的績效管理覆蓋廣度、深度不夠。在如何全面覆蓋各省市、鄉縣間醫療機構的績效管理上政府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協調好各個地區、各個醫院之間的關系,推動地區目標績效管理的發展。

(二)科學技術不夠完善

隨著數字化的全面鋪開,許多行業開始進行數字化變革,醫療衛生機構的績效管理也應該與時俱進,引進數字化技術。科技會提高醫療衛生機構的績效管理效率和管理質量,改變傳統不牢固的自下而上的績效管理體系,更好地促進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兩者雙向驅動的醫療衛生機構的績效管理系統發展。

(三)醫療衛生體系財務預算績效管理人才缺乏

一個完善的財務預算績效管理系統需要專業的財務預算績效管理人才,但由于績效管理覆蓋的廣度和深度不夠直接造成了相關人才供不應求、配置不平衡問題的出現,資源配置出現嚴重的傾斜性。而人才的引進與培養也沒有統一的機制,人才自上而下的分配不夠合理,各地醫療衛生組織也缺乏交流學習。

(四)非客觀的預算績效評價系統和機制

非客觀評估標準的預算績效管理評估系統和機制會造成醫療衛生組織在財務方面不必要的支出。導致財務預算利用不合理。大多數醫療衛生組織專注于評估與預算支出直接相關的項目,包括來自其他資源的直接利益,卻忽略了經濟指標,導致結果評估不科學。

(五)醫療衛生財務預算績效管理資金流向監管不到位

醫療衛生財務預算績效管理過程中如果有嚴重的資金監管問題,會降低資金使用效率和質量。監管機制的不完善使資金流向的監管有了漏洞,而人員的良莠不齊、專業水平不足等是導致資金監管機制出現漏洞的關鍵原因。醫療機構要對此進行深刻的思考和改革,解決好資金流向的透明度、公正度、有效性問題。

三、開展財務預算與績效管理的策略

(一)建設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財務預算績效管理格局

各醫療衛生組織要構建以項目財務預算為起點,根據各項支出所產生的經濟及社會效益進行衡量,并對其最終成果進行綜合評價的管理格局。政府也應做好統籌工作,做好縣鄉一級醫療衛生機構財務預算績效管理機制的建設工作,最大程度地減少各地區管理體系的差異性。同時也要做好省市、鄉縣各級醫療機構之間的溝通交流工作,發揮其協同效應。

(二)加快推進財務預算績效管理數字化建設

醫療衛生組織可以引進相關設備與管理體系,根據組織內部的結構特點,對管理體系進行改進,探索出適合自身的績效管理制度,改善傳統績效管理制度存在的不足。再結合數字化的績效管理設備,使財務預算績效管理體系達到一個新高度,最大程度的提高醫療衛生組織預算績效管理的效率與質量。

(三)引進財務預算績效管理專業人才

醫療衛生組織的財務預算績效管理需要專業的管理和財務人才,高質量和專業性強人員投入,將極大的改善財務預算績效管理工作水準,推動醫療衛生組織的財務預算績效管理工作高質量、高水平完成。所以醫療衛生組織可以大力引進績效管理專業人才,統一相關機制,促進人才流動自上而下合理分配,保證村鄉縣市省各級平衡發展與合理分配。

(四)構建多元化的績效管理評價體系

醫療衛生組織預算績效的完成程度,除了預算資金使用后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這一個指標外,還可以從多方面進行衡量,如資金使用項目整體情況、財務成本以及預算資金所產生的社會效益等。除此以外,評價時還要注重不同項目之間預算資金的用途與業務成本的不同,使預算績效在業務活動前、中、后期的評價更加客觀。如在業務活動前期要對申請主體、申請項目進行評價,中期管理要跟進預算資金的使用情況、資金用途、項目實施情況等,后期的預算績效管理要結合預算資金所產生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對其總體情況進行反思性的綜合評價,使預算管理的整體效益得到提高。

(五)加強在財務預算管理全過程中資金的流向管理

醫療衛生組織想要財務預算績效管理高質量發展,合理監管資金流向、資金使用、產生效果等方面是不可或缺的步驟。因此,要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系統,從內部入手,加強對內部審計的監督管理,嚴控從內部瓦解的風險,建立健全有效的長效監管機制,使財務預算資金的使用更加公正、透明,進一步提高醫療衛生體系中財務預算績效管理的效率。在醫療衛生體系中開展財務預算方面的績效管理是對各醫療衛生組織資金合理利用的有效控制,也是提高資產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首先各醫療衛生組織要建立健全的管理體系,引進數字化設備和專業化人才,并根據本機構特點做出詳細的績效管理評價制度。其次要對預算資金使用的全過程進行監督管理,減少資金的浪費。最后要做好績效評估工作,發揮財務預算績效管理在醫療衛生組織的作用。

作者:張雪峰